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淮河

淮河

淮河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3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3篇、会议论文102篇、专利文献18篇;相关期刊707种,包括江淮、水文、江淮水利科技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2015学术年会、第十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2013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等;淮河的相关文献由2105位作者贡献,包括唐伟、张震、钱名开等。

淮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3 占比:93.45%

会议论文>

论文:102 占比:5.56%

专利文献>

论文:18 占比:0.98%

总计:1833篇

淮河—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姜婷婷;
    • 摘要: 中国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秦岭是山,淮河是水。作为中国七大河之一,在古代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人们对淮河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地理位置层面,看似平静的外表使它稍显“平庸”。然而,淮河自古就是一条有故事的河流,它流经的土地曾上演过无数的传奇。在“淮河城市群”中,作为“中国唯一一座没有山的地级市”,盐城境内地势平坦,河渠纵横,湿地辽阔,市域东部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也因此物产富饶。这种天然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禀赋,让它也成为“长三角城市”朋友圈的一员。
    • 陈晓成
    • 摘要: 2020年7月10—19日,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淮河王家坝站7月20日出现历史第二高洪水位。本文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该次暴雨洪水的成因和洪水特性,并与历史典型年洪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了淮河治理后王家坝站水文特性发生变化过程和规律,为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淮河防汛调度和水文监测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 钱名开
    • 摘要: 数字孪生淮河建设是新阶段淮河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抓手。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贯彻水利部党组关于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决策部署,先行先试,多措并举,探索智慧水利淮河方案,坚持系统化谋划、标准化建设、制度化保障“三化协同”,全力推动数字孪生淮河建设。
    • 尹永宝
    • 摘要: 为提升淮河河道堤坝防洪能力,采用防渗混凝土作为堤顶加高与坝身防渗主要材料,设计开展了防渗混凝土三轴试验。研究获得了肪渗纤维含量与混凝土强度的负相关二次函数关系,肪渗纤维含量应控制在合理值时才有利于兼顾防渗性与承载性,本试验中肪渗纤维含量最佳为6%。尺寸效应引起的混凝土强度损耗较稳定,围压10、20 MPa下平均降幅分别为7.2%、10.3%,工程中应选择尺寸差异小混凝土进行设计应用。肪渗纤维含量抑制混凝土线弹性模量,而尺寸效应在线弹性变形阶段无影响。论文研究为水利工程中防渗混凝土应用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 陈晓成
    • 摘要: 为防止和减少超标准洪水造成的损失,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的水情测报机制,淮河王家坝站2020年汛前编制超标准洪水测报预案,并在当年7月中下旬的超标准洪水测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淮河防汛调度和防汛减灾提供科学依据。针对超标准洪水测报预案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依据超标准洪水实测资料并结合淮河王家坝站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优化完善,提出了提升超标准洪水测报能力的建议和措施。
    • 王韵哲; 杨向圆; 卢燕龙
    • 摘要: 2020年淮河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淮河干流安徽段全线超警戒水位。汛期鲁台子最高水位26.26m,最大流量9060m^(3)/s。淮河临淮岗至蚌埠闸河段属弯曲型河道,且多处坐湾迎流,塌岸严重。为了解2020年洪水对淮河干流临淮岗至蚌埠闸段的影响,开展淮河干流临淮岗至蚌埠闸河道测绘、对比和分析十分必要。
    • 夏玉林; 何晓静; 汪姗; 卞锦宇
    • 摘要: 基于新时期治水思路,明晰“幸福淮河”评价指标构建的侧重点及要素。以淮河流域为评价对象,以“目标层—准测层—指标层”为框架,从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以及智慧水治理6个方面确定评价准则,针对6个准则总共选取35个指标,以此构建“幸福淮河”评价指标。构建的评价指标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等不同维度及不同深度反映了淮河建设进展情况,河流自身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状况,评价指标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可为淮河管理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 朱俊羽; 彭凯; 李宇阳; 刘朝荣; 周蕾; 周永强; 丁艳青
    • 摘要: 内陆水域二氧化碳(CO_(2))排放是全球碳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CO_(2)排放通量估算通常有很大不确定性,一方面源于CO_(2)排放数据观测的时空离散性,另一方面也是缺少水文情景与CO_(2)排放通量关联性的研究.本文观测了2018年洪泽湖不同水文情景表层水体CO_(2)排放通量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洪泽湖CO_(2)排放通量为丰水期((106.9±73.4)mmol/(m^(2)·d))>枯水期((18.7±13.6)mmol/(m^(2)·d))>平水期((5.2±15.5)mmol/(m^(2)·d)),且碳通量由丰(310.2-32.0 mmol/(m^(2)·d))、枯(50.8-2.2 mmol/(m^(2)·d))、平(-17.3-39.8 mmol/(m^(2)·d))3种水文情景的交替表现出湖泊碳源到弱碳汇的转变,空间上CO_(2)排放通量总体呈现北部成子湖区低、南部过水湖区高的分布趋势.洪泽湖CO_(2)排放对水文情景响应敏感,特别是上游淮河流域来水量的改变,是主导该湖CO_(2)排放时空分异的重要因子.丰水期湖泊接纳了淮河更多有机和无机碳的输入,外源碳基质的降解和矿化显著促进了水体CO_(2)的生产与排放,同时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大量输入,加剧了水体营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CO_(2)排放量,间接反映出人类活动对洪泽湖CO_(2)变化的深刻影响.平、枯水期随着上游淮河来水量的减少,驱动水体CO_(2)排放的因素逐渐由外源输入转变为水体有机质的呼吸降解.此外,上游河口区DOM中陆源类腐殖质的累积与矿化能够促进CO_(2)的排放,而内源有机质组分似乎并没有直接参与CO_(2)的排放过程.研究结果揭示了水文情景交替对湖库CO_(2)排放的重要影响,同时有必要进行高频观测以进一步明晰湖泊的碳通量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 李金鑫
    • 摘要: 根据小柳巷水文站2010-2020年实测水文资料,探究该站多年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的年际、年内分配特征及各要素间相关性。研究表明:小柳巷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总体有增加的变化趋势;输沙量和径流量关联密切,两者变化具有一致性,降水量与前两者关联度相对较小,输沙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成果为淮河流域的水沙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究提供可靠、翔实的基础数据,也可供该地区河道整治规划和防汛抗旱决策提供参考。图4幅,表1个。
    • 刘永伟; 王文; 刘元波; 刘庆; 凌哲
    • 摘要: 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法,在合理量化模型模拟和径流观测误差、有效处理模型参数演变及过拟合问题的基础上,以淮河上游淮滨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基于径流数据同化的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优化方案,就站点实测径流数据同化对模型参数的优化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数据同化过程中,被更新的模型参数集合逐渐收敛并趋于稳定,基于稳定后的参数获得的模拟径流与实测径流过程接近,流域出口径流模拟的纳什效率系数可达0.88,说明基于EnKF法的径流数据同化对SWAT模型参数具有一定的优化估计能力,且采用数据同化方式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