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利规划

水利规划

水利规划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1470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工业经济、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2篇、会议论文149篇、专利文献82942篇;相关期刊309种,包括江苏水利、四川水力发电、水力发电等; 相关会议84种,包括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中国水利学会2012学术年会、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等;水利规划的相关文献由1485位作者贡献,包括宫崇楠、本刊编辑部、李团宏等。

水利规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2 占比:1.53%

会议论文>

论文:149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82942 占比:98.29%

总计:84383篇

水利规划—发文趋势图

水利规划

-研究学者

  • 宫崇楠
  • 本刊编辑部
  • 李团宏
  • 长江
  • 仇纯荣
  • 刘明
  • 宋德蕃
  • 张基尧
  • 徐文炳
  • 李光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冷栋;
    • 摘要: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隶属于黑龙江省水投集团,规划处作为其重要技术部门,承担着黑龙江省水利重大、战略性、全局性的谋划工作。规划处是设计院的排头兵,是多年来龙江水利厚积薄发的根基。规划处由水利规划、水文、水资源、农田水利、防洪除涝、移民规划、水利工程经济八个专业组成。
    • 林发永
    • 摘要: 超大城市国土空间资源紧缺、水安全韧性保障要求高、城市水生态空间用地落实难问题一直是水利规划建设的痛点、难点。文章就水利规划中如何协调城市多元用地空间,科学确定水生态空间布局和规模,将河道蓝线纳入国土空间用地管控体系,弹性应对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谈谈上海市的水生态空间规划实践与思考。
    • 程霞; 钱秀红; 郭秋峰
    • 摘要: 总结了近年来山东水利规划工作的成效,论述了山东水利规划编制及实施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坚持开门问策、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水利规划质量管理等工作建议。
    • 张玉荣; 郑良勇; 任建锋; 齐林
    • 摘要: 为探索市域尺度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工作,以临沂市为例,研究提出了全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思路、目标和“四屏育八片、两脉牵九廊、十园缀百点、五水兴沂州”的总体布局,确定了实施保水、秀水、清水、韵水、兴水5大工作内容19项建设任务,可为全国其他地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提供参考。
    • 林发永; 李学峰; 丁国川; 闫莉
    • 摘要: 深刻汲取郑州“7·20”等极端暴雨灾害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超大城市内涝防治能力。以上海为例,通过分析超大城市内涝产生缘由和城市排涝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总结超大城市4种排涝模式和排涝主要特征,并对超大城市的排涝难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从而为同类型超大城市产汇流模型构建、河网水位科学调控、两网两区协同调度、河道水闸合理配置、水域空间科学管控,以及海绵城市排涝贡献度评价等提供相关借鉴。
    • 张春彦; 王玫; 王其亨
    • 摘要: 受到传统生态思想和自然审美观的影响,中国古代注重城市建设与园林的统筹发展,与古代西方城市有着本质的不同。以清代北京城为例,系统论述以皇家园林为建设重点的园林化营建过程。首先,分析北京的自然条件及清代北京城的营建基础;其次,利用相关文本和图像资料,梳理北京以水系整治为先导,围绕紫禁城由内向外分为内廷宫苑、皇城御苑、西北郊离宫和行宫群落的4个层次,发现园林化建设以皇家园林为重点,延伸至大小私园及寺庙园林、水陆交通沿线等;最后,分析清代北京园林化城市的特点,说明兼具民生、景观与生态的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理念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优秀传统,以期为当代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 陆非; 杨荣华; 尹忠武; 刘东
    • 摘要: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新时期国家对空间实施有效管控的抓手,现有的水利规划体系需要积极响应这一变化。在此背景下,以界定水空间概念入手,认为水空间的功能包含自然、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建立水空间规划体系能确立水流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约束性地位。进而构建了水空间规划在衔接体系、空间层次和内容架构3个方面的内容,包含“前置性规划-指导性规划-实施性规划”3个层次的水空间规划衔接体系,“水空间总体-水空间分区-功能单元”的水空间规划体系,以及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的水空间规划内容体系。此外,从明确问题和定位、建立不同空间层级规划重点和做好相关规划衔接3方面提出了构建方法。
    • 强超; 金星; 闫东宇
    • 摘要: 基于我国在早期经济建设中,将工业经济作为工作重心,以实现经济增长为主,并未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以在水利规划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但是,改革开放后几十年中,经济提示显著,生态环境恶化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其中也包括水利规划不合理,产生与环境不协调的环节。因此,当前水利规划设计中,逐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重视,调整其中规划不合理的地方,并对管理方式和资源利用上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 林发永
    • 摘要: 浦东新区是党中央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受地理位置影响,浦东新区易受洪涝灾害威胁,防洪除涝安全保障是引领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浦东新区防洪除涝现状,分析了防洪除涝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引领区总体建设要求,对保障浦东新区防洪除涝安全、规划引领防洪除涝设施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 王琳琳; 邓映之
    • 摘要: 一、前言党中央对文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水利部一直重视水文化建设,2011年印发的《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就提出“要把文化元素融入到水利规划和工程设计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努力使每一处水利工程都成为独具风格的水利建筑艺术精品,成为展现先进施工工艺和现代管理水平的现代高科技载体和现代水工建筑艺术载体”。淮委结合该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意见,确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升治淮工程的文化品位”“加大对现有水利工程建筑的时代背景、人文历史以及地方民风民俗的挖掘与整理,增加文化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丰富现有水利工程的文化环境和艺术美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