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灾

水灾

水灾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2155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中国史、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2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338篇;相关期刊968种,包括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灾害学、东北水利水电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古代灌溉工程现状与保护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灾害史年会暨“灾害史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2012年闽皖赣湘苏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暨福建省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煤炭分会场等;水灾的相关文献由3047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继平、刘毅、闵骞等。

水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2 占比:81.76%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2.55%

专利文献>

论文:338 占比:15.68%

总计:2155篇

水灾—发文趋势图

水灾

-研究学者

  • 孙继平
  • 刘毅
  • 闵骞
  • 史培军
  • 成帅
  • 王超
  • 周宗青
  • 周魁一
  • 张乾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彭勇刚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安徽省便着手大规模治理河川、兴修水利,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在洪水来临时,全力抗洪抢险,转移安置群众,并采取以群众生产自救为主、政府救济为辅的救灾方针,寓救济于生产,恢复群众自救能力。防灾是救灾的前提,救灾是防灾的延续,二者互为表里,安徽省政府不拘泥于临时救济和灾后补救,主张防救协同、标本兼治,继而逐渐形成“防重于救,防救结合”的现代水灾防治理念,推动新型防灾救灾体系的建构。
    • 熊源
    • 摘要: 1931年,武汉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巨大洪水,造成了巨大人口伤亡和严重的城市灾害,国民政府官方媒体在水灾的报道和水灾的救援中积极传播官方的声音,以《申报》《大公报》《益世报》等为代表的民间媒体对武汉水灾的报道更为生动和丰富,号召民众同赴国难是官方媒体和民间媒体共同的价值取向。
    • 陈玉玲; 陈占营; 夏乐晗; 黄振宇; 王民
    • 摘要: 随着果园面积的不断扩大,果园管理不断遇到新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果园不断遭受低温倒春寒及强降雨等极端灾害性天气,引起冻害和水灾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果园产量和效益。调查分析杏、李等核果类果树常遇低温冻害及水灾情况,并提出应急和补救措施,希望为杏、李等核果类果树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 张琪静; 谷大军; 刘建斌; 周朝辉; 艾佳音; 何明莉
    • 摘要: 近3年涝灾发生严重,2019年7—8月辽宁省暴雨集中期,樱桃死树现象较严重。雨水天气对辽宁省樱桃产业影响较大,2021年6月初连续阴雨导致露地樱桃裂果,减产50%以上,经济损失在10亿元以上。为降低夏季水灾对樱桃产业的影响,提出了水灾防涝措施及减灾措施。
    • 郭斌; 郭可
    • 摘要: 杭来湾煤矿通过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对矿井主要灾害辨识、评价,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实现矿井水灾、火灾、煤层灾害、顶板灾害四大重点灾害的有效管控,保障了杭来湾煤矿的安全生产。
    • 胡广杰
    • 摘要: 云南一直是清王朝的重要盐产地,滇盐的生产为清朝的统治提供了一个重要支撑。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清代滇盐在生产的过程中,同样也是艰难发展。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威胁滇盐生产者的生命安全、破坏滇盐生产的劳动工具、损坏生产者的劳动成果,给滇盐的生产区带来严重灾难。而相比其他灾害而言,对滇盐生产威胁最大的则是频繁发生的水灾。故此,本文以灾害史为研究视角,以清代水灾为线索,试图揭示清代滇盐生产与灾害之间的关系。
    • 彭勇刚
    • 摘要: 1931年夏,江淮流域暴雨连绵数月,芜湖罹遭浩劫,沦为泽国,灾民四处流徙,市面经济萧条,社会秩序混乱。面对灾情,政府和民间团体纷纷采取行动救民于水火,帮助灾民渡过难关。但政府和义赈团体囿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救助能力有限,加之传统荒赈救治体系式微,难以摆脱时代的桎梏,因而无力从根本上救治水灾
    • 张志翔
    • 摘要: 水灾是清代江南一带发生频率较高、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作者以苏州地区为例,列举了清代在灾前、灾中、灾后应对突发灾害的减灾救灾举措,论证其在加快恢复和保障农业、工商业生产和生活正常秩序等方面的作用,为减灾救灾工作提供借鉴。
    • 胡兴涛; 杨广斌; 石秀雄; 崔瀚文; 李蔓
    • 摘要: 水灾和疫灾均是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灾害。采用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建立先秦至清代时期(公元前887年—公元1911年)水、疫灾害序列,研究了这一时期的长江流域水、疫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流域水、疫灾害在先秦至清末2798 a中至少有789个水灾年、201个疫灾年,灾害年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水、疫灾害在元朝至清末时期的发生年数为先秦至元朝时期的两倍;在10 a尺度和世纪尺度下二者具有相同的波动趋势,同时期下水灾发生频率高于疫灾。②长江流域水灾和疫灾的季节性变化为:进入防汛期的夏秋季节,是水灾的高发期,而进入冬春季节,为水灾低发期。疫灾高发期主要在春夏季节,秋冬季节属于疫灾低发时期。③从灾害广度上看,各历史时期水灾以大型灾害为主,疫灾以小微型灾害为主,不完善的救灾机制是导致灾害损失延续的重要原因。④水灾和疫灾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为受灾市域间具有较强的相互影响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空间格局变化上具有相似的迁移扩展趋势;同时期的水、疫灾害热点显著区也具有较高的重合度。
    • 张连伟
    • 摘要: 永定河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廊道.历史上,永定河经历了由清泉河到浑河、由水灾多发到极度缺水的转变,生态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永定河上游、中游地区的农业垦殖、森林砍伐、矿业开采、水利工程建设以及下游地区的海河漕运、筑堤固坝等,是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反思永定河生态环境变迁及其治理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恢复永定河的生机与活力,需要加强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中游地区的生态涵养功能,重视下游地区水灾的预防,遵循生态规律,完善永定河治理的制度和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