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暴雨

暴雨

暴雨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10970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98篇、会议论文884篇、专利文献588篇;相关期刊1748种,包括高原山地气象研究、广东气象、气象研究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223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广西省气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广西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暴雨的相关文献由16078位作者贡献,包括寿绍文、丁治英、赵思雄等。

暴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98 占比:86.58%

会议论文>

论文:884 占比:8.06%

专利文献>

论文:588 占比:5.36%

总计:10970篇

暴雨—发文趋势图

暴雨

-研究学者

  • 寿绍文
  • 丁治英
  • 赵思雄
  • 赵玉春
  • 李丽
  • 陶祖钰
  • 崔春光
  • 李国平
  • 郭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覃艳秋; 覃宏宇; 覃嘉嘉; 覃川川; 江洪凤
    • 摘要: 利用柳江国家气象观测站近60 a和柳江区8个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近14 a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柳江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柳江区南部和东部的乡镇年降水量较多,西部的乡镇年降水量较少;暴雨主要出现在前汛期,暴雨日数在各月的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6月,大暴雨也主要出现在6月,约占全年大暴雨次数的51%;百朋、穿山、进德、拉堡等四个镇出现的大暴雨次数较多。
    • 陆海萍
    • 摘要: 通过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探索了环境恶化暴雨洪水频发、洪涝灾害因素、洪涝灾害主要承载体,提出了合理选择治理标准、城市河网排水控制、完善城市减灾项目、建立防洪抢险长效机制、加强雨水情监测和预警等治理措施对策。
    • 巩宪伟; 聂黎; 孙颖
    • 摘要: 该文利用常气象规观测资料,对2013年6月25日~7月2日月连续发生在四平地区的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个过程降水性质不同,过程一以对流性降水为主,过程二以稳定性降水为主;过程一为暖区切变降水,形成了整层的不稳定层结,过程二为江淮气旋北上,不稳定能量较小;两个过程的水汽输送都以渤海为主,两次暴雨过程比湿都超过了10 g/kg;两次过程的动力机制不同,过程一为低层动力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的垂直上升运动,过程二是以高空强辅散为主,形成的垂直上升运动;各家数值预报对对流性降水偏差较大,对大范围稳定性降水预报的量级以及稳定性上都表现较好。
    • 周懿; 青逸雨; 郭云云; 代昕鹭
    • 摘要: 利用高空探测、地面加密区域自动气象站、NCEP1°×1°再分析、FY-4A红外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分析了2020年8月11~13日四川盆地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降水时空分布、环流背景和风暴系统演变等特征,并重点探讨了低空急流在此次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发生在“东高西低”的环流背景下,主要影响因子为500 hPa低槽、副高和西南涡。(2)低空急流的出现有利于正涡度柱的形成和上升气流支的建立,盆地西北部地形作用可以使上升辐合增强。(3)低空急流为暴雨区带来水汽和不稳定能量。(4)急流对降水风暴系统的影响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东南急流为主导,一方面引导对流系统向西北方向移动和增强,一方面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山前激发强对流回波带。第二阶段以西南涡西北象限的东北急流为主导,一方面在急流出口左侧形成强动力辐合,一方面将低涡南部的暖湿空气向MCS输送。整个影响过程中,急流主体下边界由3000 m下降到600 m,主导风向由东南风转为西北风。(5)低空急流增强时,MCS维持在代表站上游地区,呈准静止后向传播特征;低空急流减弱时,MCS的准静止状态被打破,对流系统迅速移向代表站,带来短时强降水。(6)龙泉山脉使近地层东北急流气旋性弯曲增大,水平辐合增强。当MCS经过时,龙泉山为地形辐合带,激发新生单体在山麓西侧形成并沿山脉向东北方向移动。
    • 罗辉; 陈朝平; 郭云云
    • 摘要: 利用FY4卫星、天气雷达以及加密自动站资料,分析了冕宁“6.26”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700 hPa切变线、冷平流、强的不稳定能量以及不稳定层结等条件非常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早期触发对流的关键系统为九龙一带的切变云系,云系在下山过程中触发对流云团,强降水始终位于强的亮温区南端,且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时间比MCS发展最旺盛期滞后1 h;雷暴中产生的下沉气流导致地面阵风的不断增强与维持,同时与地面偏北冷空气配合,在冕宁南部一带形成明显的偏北风,进而在喇叭口地形和南侧的辐合处触发雷暴;新生雷暴在低层偏南风的作用下不断与北侧母体雷暴合并,形成了明显的后向传播特征,同时在山脉的阻挡作用下,雷暴长时间维持且移动缓慢,最终导致冕宁地区发生持续强降水。
    • 涂善波; 郭士明; 耿青松; 吕阿谈
    • 摘要: 极端暴雨灾后,郑州市区道路、地铁隧道等交通工程易产生道路基底脱空、隧道变形渗水等病害。为了查明这些隐患,根据暴雨灾后隐患类别及各类检测方法的特点,通过组合车载三维探地雷达、拖曳式瞬变电磁、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等多种检测方法,对道路空洞、隧道病害进行了应急检测。结果表明:采用车载三维探地雷达与拖曳式瞬变电磁相结合,可有效避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快速查明道路工程的脱空、渗漏等病害;采用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普查隧道结构信息,再利用探地雷达对重点病害进行详查,可快速查明隧道工程安全状况。
    • 张媛; 孟耀斌; 叶涛
    • 摘要: 为弥补我国自然—技术事件(Natech事件)案例研究空白,基于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近20 a公开报道的自然灾害诱发的技术事故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建立了Natech事件数据库。对该类事件时空分布、行业分布进行交叉分析后发现:Natech事件季节特征明显,暴雨和大风是主要肇因,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脆弱性较强。在引入不利气象情景对涉水Natech事件造成死亡失踪人数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多种行业组合下的涉水Natech事件导致的死亡失踪人数与事件发生前4~5 d的降水量变化率(PSPD)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3,p<0.01),该相关关系对于研判和防范连续降水时Natech事件风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吴泽斌; 万海斌
    • 摘要: 2021年7月17-23日,河南郑州市普降暴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务院派出调查组对灾害过程及应对处置进行调查评估。结合调查情况梳理了郑州市下辖的巩义、荥阳、新密、登封山区4个市特大暴雨及灾害特点,分析了灾害原因及应对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
    • 章婉奇; 申天瑶; 张宇
    • 摘要: 利用观测资料,分析了2021年8月25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望城此次大暴雨的形成有以下3点原因:①在高空场出现高空槽东移,中纬度短波槽迅速发展,并在24日形成东北冷涡,低空西南气流加强输送的情况下,容易引发强降水,致灾风险大;②8月份正值盛夏,空气中存在较强不稳定能量,一旦被地面辐合线或者冷空气触发,强烈冷暖气流交汇,大面积灾害性暴雨就会形成;③山区地形导致的迎风坡气流抬升,更容易产生或增强局地降水的量级和范围,极易导致地质灾害。
    • 曹萍萍; 陈朝平; 范江琳
    • 摘要: 运用气象观测资料和GRAPES、ECMWF、SWCWARMS_9KM(简称SWC)模式预报资料,对冕宁“6.26”大暴雨天气过程模式预报性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对于24 h累计降水预报,中尺度区域模式优势明显,量级与落区预报效果均为最好,其中GRAPES_3KM模式预报落区分布与实况重合度较高,暴雨及以上量级降水TS评分最高。(2)GRAPES_3KM模式最大小时雨强10 mm以上降水落区与实况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落区匹配度最高,ECMWF模式24 h累计降水多物理量订正产品及短时强降水概率产品次之。(3)SWC及GRAPES_3KM模式24 h累计降水极值点相比实况略偏北,量级偏小。对于小时降水峰值出现时间,SWC模式偏早4 h,GRAPES_3KM模式偏早3 h。(4)GRAPES_GFS模式环流背景预报更接近实况,SWC模式能较好地预报出冕宁上空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存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