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SWAT模型

SWAT模型

SWAT模型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957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3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145568篇;相关期刊251种,包括水文、生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第二届北京水务青年科技成果交流会等;SWAT模型的相关文献由2553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宗学、陈兴伟、苏保林等。

SWAT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3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45568 占比:99.35%

总计:146519篇

SWAT模型—发文趋势图

SWAT模型

-研究学者

  • 徐宗学
  • 陈兴伟
  • 苏保林
  • 于磊
  • 周祖昊
  • 董晓华
  • 秦大庸
  • 郝芳华
  • 喻丹
  • 张利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妍
    • 摘要: 通过SWAT模型将长江流域划分为13个子流域,分析氮磷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关键源区识别。实证研究表明,氮污染物的主要污染源是畜禽养殖和化肥施用,在总排放量中占比分别为32.19%和30.32%;磷污染物的主要污染源是畜禽养殖,在总排放量中占比为34.7%;氮污染物与产流属于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产沙呈不显著相关,说明流域中氮污染物负荷的形态主要为溶解态;磷与产流、产沙均属于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该流域中磷污染物负荷的形态主要为吸附态;丰水期是形成氮磷污染物的主要时期,决定氮磷污染的严重程度,降雨量多的月份会导致土壤侵蚀情况加剧,提高了氮磷污染物的负荷量。
    • 胡国华; 郭章林; 马丁凯; 谭攀辉
    • 摘要: 浏阳河是长沙市区、浏阳市和长沙县的重要饮用水源地。浏阳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较大,开展浏阳河流域径流变化研究,可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应用SWAT模型和SUFI–2算法进行模型参数率定与敏感性分析,模拟浏阳河流域2008–2018年的月尺度径流过程。采用2008–2014年实测月径流数据进行参数率定,2013–2018年实测月径流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浏阳河流域水文过程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榔梨站的R^(2)和Ens均达到了较好的标准,率定期分别为0.84和0.76,验证期分别为0.83和0.76,模拟精度较高,表明该模型在浏阳河流域适用性较好。流域降雨量空间上呈现从东部到西部递减的趋势,降雨对浏阳河流域产水量的影响超过下垫面因素,年径流深空间分布与降雨类似,年均蒸散发量与降雨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
    • 王玉丹; 李晶; 周自翔; 王一达
    • 摘要: 土壤保持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中调节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保持服务成为其首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利用SWAT模型和GIS对无定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需平衡和空间流动路径进行探究分析,揭示无定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需空间匹配特征及其空间流转机制。结果表明:(1)无定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给量与需求量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两者都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均与降水具有较强的相互对应关系。其中,2001年8月、2013年7月、2017年7月供给量及需求量达到了2000—2020年所有月份中的较大值,供给量均超过2.5×10^(8) t,需求量则均超过了3.5×10^(8) t。相应地,月均降水量在这3个月也达到了较大值。(2)2000—2020年无定河流域亏损月份多于盈余月份,且亏损量呈增加趋势。中上游地区为盈余状态,供略大于需,中下游地区表现为亏损,且需远大于供;(3)对减沙服务空间流动路径模拟,在此基础上获取了各子流域减沙服务流量及受益量。2000—2020年流域内减沙服务流量波动性增多,尤其2020年在下游地区增长明显;减沙服务受益量在流域内具有累加效益,研究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新的视角,对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防治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杨明智; 许继军; 桑连海; 刘强
    • 摘要: 自以水循环为基础的水资源动态配置模式提出以来,一批基于耦合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水资源配置模型被先后提出,但其采用的耦合方法往往忽视了经济社会用水过程与天然水文过程之间的动态反馈作用。本文通过改进SWAT模型,并嵌合水资源配置模块,开发了基于水循环的分布式水资源调配模型(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regul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SWAT,SWAT-WARM),从模型结构、耦合方法、配置规则等方面系统描述了模型的双向耦合原理。以唐河流域为例开展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采用包含河道流量过程、特征频率径流总量、国民经济用水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的多指标校验方法验证模型的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的水资源配置结果以及全流域年度水循环转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通过分布式水文模拟和水资源配置模拟的动态结合,能够描述“自然-社会”水资源复杂系统的实时互馈过程,可为流域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陈世雪; 玉素甫江·如素力; 张发; 迪里胡玛尔·阿汗木江
    • 摘要: 基于SWAT模型运用情景分析方法设置3类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情景,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开都河上游径流量的影响。以决定系数R^(2)、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E和偏差系数PBIAS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模型率定期R^(2)、NSE和PBIAS分别为0.85、0.84和6.2%,验证期R2、NSE和PBIAS分别是0.78、0.69和1.6%,说明SWAT模型适用于开都河流域径流模拟;综合情景得出,气候变化是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年平均径流量减少1.83 m^(3)/s,气候变化导致年平均径流减少1.38 m^(3)/s,占总变化量的75.47%;人类活动导致年平均径流减少0.45 m^(3)/s,占总变化量的24.53%。极端土地利用情景得出,草地情景使年平均径流减少0.27 m^(3)/s,未利用土地情景使年平均径流增加1.32 m^(3)/s;气候变化情景得出,径流变化与降水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变化呈现负相关关系。降水量减少20%和10%,年平均径流分别减少29.31和14.32 m^(3)/s;降水增加10%和20%,年平均径流分别增加15.72和30.91 m^(3)/s。气温增加1和2°C,年平均径流分别减少0.58和1.12 m^(3)/s。
    • 刘薇; 王海军; 陈翠英
    • 摘要: 中国大气同化数据集(CMADS)是基于多种气象场数据和气象站实测数据,耦合得到的支持中国区域范围内SWAT模型驱动的数据集。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中心地带,自然环境恶劣,水文气象站点分布较少。以长江源区4个气象站数据和CMADS数据分别作为驱动数据,验证CMADS数据在长江源区的适用性。研究发现:SWAT模型在长江源区具有一定适用性,率定期和验证期纳什效率系数分别为0.682和0.615。CMADS数据在长江源区适用性较差,模拟径流的纳什效率系数只有0.447。在长江源区CMADS降水数据相比实测降水数据质量较差,而气温数据质量较高。
    • 张佩琪; 邓鹏; 王沃
    • 摘要: 漓江流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加之水稻种植遍布,导致该流域水资源紧缺。文章主要探讨了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中最佳管理措施(BMPs)模块设置退耕还林情景下的节水效果。结论如下:(1)在率定期模拟结果为纳什效率系数NSE=0.78,决定性系数R^(2)=0.78,均方根误差RMSE=165.685m^(3)/s,平均绝对误差MAE=64.30m^(3)/s;验证期NSE=0.76,R^(2)=0.78,RMSE=160.32m^(3)/s,MAE=79.33m^(3)/s,表明SWAT模型在漓江流域有较好的适用性。(2)利用BMPs设置退耕还林措施,结果发现地表径流减小,流域蓄水量增加,退耕还林技术可以起到节水的效果。
    • 周滢; 毛德华; 邓美容
    • 摘要: 以浏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对1961—2015年径流序列资料进行了水文突变检验,采用中国大气同化驱动数据集(CMADS)驱动SWAT模型,对该流域2009—2015年径流进行逐月模拟,并采用SUFI-2算法进行参数敏感度和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浏阳河流域径流序列于1987年发生突变,不具有一致性。基于CMADS驱动的SWA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非一致性水文序列条件下浏阳河流域径流过程,决定系数、纳什系数、偏差百分比、均方根误差与标准值偏差5个指标均在误差范围内。与径流相关的11个参数指标中,SCS径流曲线系数、地下水的时间延迟、土壤有效水量、基流α因子和土壤饱和渗透系数较为敏感。验证期和率定期的P-factor均大于0.5,R-factor均小于1.0,模拟的不确定性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浏阳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控分配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并为后续模型间耦合提供有力支撑。
    • 张菡; 赵金鹏; 郭斌
    • 摘要: 以地势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的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2013~2017年水文、气象观测、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及DEM等数据,驱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校正和验证,模拟岷江上游流域日径流量变化过程,并采用基于SWAT计算的C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分析岷江上游流域典型年份干旱灾害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SWAT模型在岷江上游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校正期及验证期R2和ENS值均在0.70以上;(2)SWA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岷江上游流域的水文变化过程,实测与模拟的逐日径流量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尤其是6、7月主汛期时段的模拟效果最好;(3)基于SWAT计算的C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岷江上游流域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有助于实现干旱灾害的监测和评估。
    • 唐豪; 王晓云; 陈伏龙; 姜龙; 何朝飞; 龙爱华
    • 摘要: 气象数据是水文过程研究的关键要素,再分析数据的发展为资料缺乏地区的径流模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为研究ERA5-Land再分析数据集在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本文以玛纳斯河流域肯斯瓦特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多个评价指标对ERA5-Land降水和温度进行准确性评价,并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OF)分析其在研究区内的分布特点。在准确性方面,ERA5-Land与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相关性,降水探测率为0.96,能反映大多数的降水事件,但与实测数据相比总体偏高21.81%,气温准确性好于降水,总体拟合效果较好,最优范围为-5~20°C,在极值部分不确定性有所增加。EOF决定性模态表明研究区内降水、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易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利用该数据集驱动SWAT模型在月、日尺度上对玛纳斯河流域进行径流模拟,在验证期纳什系数(NSE)分别为0.88和0.82,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ERA5-Land再分析数据集可为西北缺乏实测气象资料地区径流模拟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