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海岸
河口海岸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海洋学、科学、科学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235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海岸工程、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水资源保护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排水学术研讨会、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首届河海沿岸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河道清淤工程技术交流研讨会等;河口海岸的相关文献由28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云轩、王杰、顾靖华等。
河口海岸
-研究学者
- 周云轩
- 王杰
- 顾靖华
- 何用
- 夏云峰
- 戴志军
- 梅深
- 殷缶
- 沈芳
- 何贞俊
- 何青
- 刘欣欣
- 刘霞
- 吕文斌
- 吴海民
- 张金明
- 张长宽
- 本刊编辑部
- 束一鸣
- 沈焕庭
- 王建平
- 穆守胜
- 苏波
- 葛振鹏
- 陈文龙
- 陈荣力
- 陶建峰
- 何颖清
- 刘培
- 吴道文
- 喻丰华
- 孙超
- 尹畅安
- 左书华
- 张勇强
- 张庆河
- 张芝永
- 张金凤
- 徐华
- 时钟
- 易丽莎
- 李国胜
- 李怀远
- 李柏良
- 杜德军
- 杨留柱
- 林一楠
- 林中源
- 汪亚平
- 满小磊
-
-
叶天韵;
黄静;
蒋雪中;
赵荦;
翟杨
-
-
摘要:
近年来,针对文物在海水中的细菌性腐蚀研究主要集中于海域沉积,但关于咸淡水混合水域的腐蚀性细菌研究鲜有报道。河口及近海岸水域是水下文物较为丰富的区域,咸淡水交互作用影响水下文物的埋藏环境和文物遗存。本研究采集长江口北港拦门沙Ⅱ号沉船附近海底不同层次的海泥,通过非定向富集培养基培养,分离纯化得到18株菌,经16S rDNA鉴定出4种具有腐蚀性的细菌:哈夫尼希瓦氏菌(Shewanella hafniensis)、越南芽孢杆菌(Bacillus wiedmannii)、金橙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quaticum)和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indicum)。将分离得到的细菌作用于瓷质、陶质和木质等常见文物材料,置于30°C摇床220 r/min转速下培养7 d,喷金干燥,扫描电镜下观察,均可见在材料表面上产生生物膜。生物膜与微生物腐蚀的发生密切相关,除了已报道具有腐蚀性的菌株外,还发现了2株先前并未报道但也在材料表面产生生物膜的菌类:萘醌对希瓦氏菌(Shewanella xiamenensi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实验结果为揭示海岸带咸淡水混合水域的文物埋藏环境及更好地保护文物提供了科学参考。相比于以往文献,本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拓展:1)研究了腐蚀性细菌对瓷质、陶质和木质文物材料的腐蚀现象,观察到与微生物腐蚀密切相关的生物膜形成,从而实验证明哈夫尼希瓦氏菌、越南芽孢杆菌、金橙微小杆菌和微小杆菌对于瓷质、陶质和木质材料的腐蚀作用。2)首次发现了两株之前未被报道的潜在腐蚀性的细菌:萘醌对希瓦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它们也能在文物材料表面生成生物膜,初步证明这两株菌也具有腐蚀效果。3)探究了长江口咸淡水混合水域的海泥中的优势菌株为芽孢杆菌,并细分出4株腐蚀性细菌和2株未被报道为腐蚀性细菌但具有腐蚀潜力的细菌,区别于以往微生物腐蚀研究都集中于硫酸盐还原菌这一类菌。本研究发现了更多的腐蚀性细菌,揭示了海岸带咸淡水混合水域微生物的丰富性。本研究着眼于长江口咸淡水混合水域的海泥所富含的腐蚀性细菌与瓷质、陶质和木质文物材料腐蚀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该水域的腐蚀性细菌奠定基础,有助于应用于后期文物保护等相关方面。
-
-
王颖;
刘德政;
张永战
-
-
摘要:
“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与东亚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发展并成就了明朝大航海的辉煌,研究其始发港的变迁与原因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体系”的完善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鲜有研究。基于古代典籍、地方志和历史地图的记载,结合前人对历史时期中国环境变化的认识,对隋唐至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始发港的变迁与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隋唐—明清时期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先后兴起了3个“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始发港,扬州港盛于隋唐,上海港盛于唐宋,明州港(今宁波港)盛于宋元;(2)气候变冷引起的北方少数民族南犯,中原地区经济和政治中心南迁,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由登州(今蓬莱)迁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3)随泥沙堆积,雁形式沙洲发育,河口分汊东伸南移,长江河口海岸由喇叭形的河口湾演化为三角洲,这是引起始发港由扬州港向东迁往上海港、乃至明州港的根本原因;(4)长江河口沙洲的发育,引起了长江扬州港段和上海港段水系的变化,使得2个港作为始发港时,港口的具体位置不断地随河势变化而调整;(5)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亦对始发港的兴衰与变迁起到一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
-
-
-
摘要:
近日,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张荷悦博士以第一作者在领域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Increased river flow enhances the resilience of spatially patterned mudflats to erosion”研究论文,拓展了对多重压力下河口海岸潮滩系统韧性响应规律的认识,对于河口海岸潮滩生态安全调控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
-
摘要:
以地球科学学科交叉为特色的“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学术盛会始于2010年,由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倡议发起,旨在促进横跨圈层、穿越时空的研讨,推动地球科学研究的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科学与文化结合。“第六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于2021年7月7日至10日在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上海富悦大酒店隆重召开。
-
-
刘毅;
吴国胜(摄影)
-
-
摘要:
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滩涂上,生活着一类外形怪异的海洋生物--鲎。鲎演化于河口浅海,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近5亿年,熬过了地质史上的5次生物大灭绝,依然在沿海的河口滩涂繁衍。这些古老顽强生命的血,还间接庇护着人类的健康。而如今,它们自己的种群却面临着危机。
-
-
-
-
摘要:
我国河口海岸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高浊度水体、宽浅陆架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淤泥质海岸漫长,独具特色;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河口属世界级的典型河口,而且流域人口密度世界第一,近30年人类活动对河口海岸的影响巨大。因此,我国河口海岸研究科学意义重大,产生原创性的世界级成果,并且丰富国际上河口海岸研究的理论体系,将会为我国沿海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
韩玉芳;
窦希萍
-
-
摘要:
台风作用下水体的挟沙能力研究对深入认识台风暴潮作用下泥沙运动规律、滩槽演变特征以及提升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台风波能对泥沙的悬浮作用入手,建立了台风浪作用下的挟沙能力公式;依据能量叠加原理,完善了传统的河口海岸挟沙能力公式(窦国仁挟沙能力公式),使公式能够同时概括潮流、波浪和台风浪作用下的泥沙运动特征,并应用近年来长江口北槽实测的台风期近底水沙资料对公式进行了率定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台风期北槽近底含沙量变化特征。
-
-
-
-
Carol Robinson
-
-
摘要:
作为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Integrated Marine Biosphere Research,IMBeR)国际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的主席,我愿借此机会欢迎大家来到"感知中国—共话海上丝路"在华留学生科学论坛——这一由IMBeR支持的论坛活动.IMBeR很高兴能够参与此次由华东师范大学的国际教育中心、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院和崇明生态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论坛活动。
-
-
左书华;
韩志远;
谢华亮;
李怀远;
黄玉新
- 《海洋开发与管理第二届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河口海岸与近海海洋环境是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因此对海洋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近岸环境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污染调查(核素调查)研究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文章总结了基于α能谱法、γ能谱法、α/β计数器、质谱法的沉积物中核素测试方法,总结了核素测定技术在沉积物中核素含量、沉积物物源、沉积速率(或沉积测年)以及核素示踪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并给出了核素的测定技术未来发展的几个方向.
-
-
-
-
-
FENG Kedong;
冯克栋;
ZHANG Xibing;
张细兵
- 《第十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
| 2017年
-
摘要:
VHL15模型为基于Google Earth平台的河流、海洋潮流及其输运物输移的二维可视化数学模型.该模型可直接在Google Earth中确定计算域边界,采用无结构网格进行剖分,采用同位网格的有限体积法进行快速离散求解,后处理可将计算成果融入Google Earth平台,同步实现计算成果三维动态演示.运用该模型,针对北欧厄勒海峡潮流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的潮位、流速、流向过程与实测值符合较好,同时对哥本哈根某海岸排污口浓度扩散进行了模拟,直观展示了流场与浓度场在Google Earth三维地貌环境中的动态演进过程.
-
-
张金凤;
张庆河;
张浦阳
-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5年
-
摘要:
河口海岸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过程受到盐度的影响,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和胶体化学理论建立黏性泥沙絮凝沉降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体现盐度对絮凝过程的影响,探讨在低剪切强度条件下盐度对高岭土絮凝过程的影响规律.随着盐度增加,高岭土絮凝增强,絮团分布呈现双峰分布;盐度进一步增加,颗粒浓度随盐度变化趋势变缓.粘结概率随着盐度的增加先增大后趋于相对稳定值.
-
-
-
刘新静;
蔡磊
- 《中国首届“与自然和谐”国际水环境生态建设技术发展会议》
| 2018年
-
摘要:
传统的港口与海岸工程建设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为保护生态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退岸还海、建设生态海岸等举措相继而生.岸滩作为海岸重要的地貌单元,对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均有积极的作用.长周期的岸滩演变可以模拟岸线变化,展现海岸工程(如海滩围垦、筑堤建坝、人工养滩等)对环境的影响,但由于模型时空尺度的特殊性,往往会消耗巨大的计算资源.因此对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必不可少,其中,输入条件的简化又是实现模型简化的基础,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题.本文利用水动力数值模型Delft3D对长周期岸滩演变模型中输入条件的简化方法展开研究,包括波浪简化和波流耦合作用下波浪、潮汐的简化.本文使用了四种波浪简化方法,分别为“平均分组法”、“波能通量法”、“考虑极端波况的波能通量法”、“输沙公式法”,验证结果表明:与“特征波”方法相比,这些简化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波况,有效缩短了计算时间;选取特征分潮M2代替所有的潮汐组分,将不同的波浪组分叠加到分潮中来简化模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波流同时简化的难题.
-
-
刘新静;
蔡磊
- 《中国首届“与自然和谐”国际水环境生态建设技术发展会议》
| 2018年
-
摘要:
传统的港口与海岸工程建设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为保护生态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退岸还海、建设生态海岸等举措相继而生.岸滩作为海岸重要的地貌单元,对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均有积极的作用.长周期的岸滩演变可以模拟岸线变化,展现海岸工程(如海滩围垦、筑堤建坝、人工养滩等)对环境的影响,但由于模型时空尺度的特殊性,往往会消耗巨大的计算资源.因此对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必不可少,其中,输入条件的简化又是实现模型简化的基础,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题.本文利用水动力数值模型Delft3D对长周期岸滩演变模型中输入条件的简化方法展开研究,包括波浪简化和波流耦合作用下波浪、潮汐的简化.本文使用了四种波浪简化方法,分别为“平均分组法”、“波能通量法”、“考虑极端波况的波能通量法”、“输沙公式法”,验证结果表明:与“特征波”方法相比,这些简化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波况,有效缩短了计算时间;选取特征分潮M2代替所有的潮汐组分,将不同的波浪组分叠加到分潮中来简化模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波流同时简化的难题.
-
-
刘新静;
蔡磊
- 《中国首届“与自然和谐”国际水环境生态建设技术发展会议》
| 2018年
-
摘要:
传统的港口与海岸工程建设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为保护生态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退岸还海、建设生态海岸等举措相继而生.岸滩作为海岸重要的地貌单元,对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均有积极的作用.长周期的岸滩演变可以模拟岸线变化,展现海岸工程(如海滩围垦、筑堤建坝、人工养滩等)对环境的影响,但由于模型时空尺度的特殊性,往往会消耗巨大的计算资源.因此对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必不可少,其中,输入条件的简化又是实现模型简化的基础,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题.本文利用水动力数值模型Delft3D对长周期岸滩演变模型中输入条件的简化方法展开研究,包括波浪简化和波流耦合作用下波浪、潮汐的简化.本文使用了四种波浪简化方法,分别为“平均分组法”、“波能通量法”、“考虑极端波况的波能通量法”、“输沙公式法”,验证结果表明:与“特征波”方法相比,这些简化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波况,有效缩短了计算时间;选取特征分潮M2代替所有的潮汐组分,将不同的波浪组分叠加到分潮中来简化模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波流同时简化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