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平均流速

平均流速

平均流速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0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1078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渔业现代化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第六届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六届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大会、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第九届全国环境与生态水力学学术研讨会等;平均流速的相关文献由479位作者贡献,包括覃开蓉、于苗、周丽琴等。

平均流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1.1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1078 占比:98.72%

总计:11222篇

平均流速—发文趋势图

平均流速

-研究学者

  • 覃开蓉
  • 于苗
  • 周丽琴
  • 赵勇纲
  • 曾效
  • 李泳江
  • 游勇
  • 薛春东
  • V·贝尔库特
  • 刘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陆广; 侯凯宇; 史晓鸣; 夏鹏; 李海东; 高阳; 李海波
    • 摘要: 固体火箭发动机不稳定燃烧与发动机燃烧室声模态特性密切相关,降低燃烧室声模态频率与涡脱落频率之间的涡声耦合程度可以大大降低固体火箭发动机不稳定燃烧发生的概率。然而,目前关于发动机燃烧室声模态特性研究主要基于燃烧室内燃气介质静止状态,而没有考虑固体火箭发动机实际工作中燃气介质的流动特性。本文以大长径比固体火箭发动机不稳定燃烧现象为背景,通过理论推导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轴向平均流速对燃烧室模态频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流速的存在不仅产生附加刚度项,而且产生系统附加阻尼项,从而改变了燃烧室声模态特性。
    • 张梦娜; 高文娟; 张婷玉; 赵永晶; 吴兴华; 李媛; 王洪铸; 崔永德
    • 摘要: 为研究长江中下游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基本群落现状及其沿中下游的变化趋势,于2019—2020年对长江中下游干流开展了3次野外调查。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129属种,总密度和总生物量(无灰干重)平均值分别为174 ind./m2和0.645 g/m2。自中游到下游干流,大型底栖动物总种类数呈下降趋势;水生昆虫密度下降,其他类群密度上升;直接收集者和刮食者密度呈下降趋势,捕食者和撕食者密度上升。相关分析显示水深和平均流速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总结了不同类群的分布模式:寡毛类与摇蚊类均喜深水缓流,两者适宜水深流速范围差异不大;腹足类喜水浅缓流,适宜水深与流速范围均较窄,而双壳类则相反。其他水生昆虫类、多毛类和钩虾类适宜水深范围较宽,流速范围相对较窄。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长江中下游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环境水流需求研究和水库生态调度等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 纪皓楠; 高清; 常瑶; 张海亮; 吴宏军; 柴河; 俞英; 王雅春
    • 摘要: 【目的】探究荷斯坦牛泌乳速度相关指标的群体规律及非遗传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收集华东地区某规模化牧场8 757头泌乳牛的906 748条挤奶记录,定义了班次产奶量、前两分钟产奶量、挤奶时间、前两分钟产奶量占比、平均流速和最高流速6个泌乳速度指标,并对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计算了各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采用固定模型分析了测定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初产月龄和挤奶班次对泌乳速度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6个泌乳速度指标中,除前两分钟产奶量占比之外,班次产奶量、前两分钟产奶量、挤奶时间、平均流速和最高流速均基本呈对称分布,各个指标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在30%左右;各指标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84~0.89之间,泌乳速度与产奶量呈中等或强相关,与挤奶时间呈弱负相关,与前两分钟产奶量占比呈弱正相关。测定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初产月龄和挤奶班次对泌乳速度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季节中,冬季的班次产奶量和挤奶时间最大,夏季的平均流速最快,而秋季的最高流速最快;不同泌乳阶段中,在第Ⅱ泌乳阶段(45~99 d),奶牛的班次产奶量、挤奶时间、平均流速和最高流速均最大;不同班次中,在夜间班次(00:00—06:00),奶牛的班次产奶量、挤奶时间、平均流速和最高流速均为最大。【结论】奶牛泌乳速度指标存在较大变异,对季节、胎次等环境和生理因素较为敏感,可为奶牛产奶性能的选育提供信息。
    • 苏开华; 吴磊; 程国飞
    • 摘要: 目的 分析毛细矩形槽道平均流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公式推导毛细矩形槽道平均流速的有关影响因素,并且从中提取出部分因素,选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表对流速进行分析,三因素分别为槽道宽度、槽道深度、槽道长度.通过CFX仿真得出对应的平均流速.结果 得到了各因素水平变化对毛细矩形槽道平均流速的影响程度.槽道宽度及槽道深度对于毛细槽道平均流速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并得到最优的水平组合.结论 对于毛细矩形槽道平均流速的影响因素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剖析,对于毛细矩形槽道传热的优化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袁文秀; 应强; 罗龙洪; 张幸农; 假冬冬
    • 摘要: 河堤窝崩发生后,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抢护治理方案,减缓窝塘流速,遏制窝塘进一步发展.在诸多抢护治理方案中,树头石方案具有较好的减速促淤效果,但树头高度和抛投间距在以往的设计中都是依经验确定,缺乏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通过制作长江扬中河段指南村窝崩模型,在窝崩口门附近流速模拟相似的基础上,对窝塘内同一高度3种间距的树头石排列型式和同一间距3种高度的树头石进行了试验,用三点法测量了窝塘内12个点的流速、流向.试验结果表明:窝塘内表层流速受惯性影响较大,底层流速受地形影响较大;窝塘内布置不同高度和不同间距的树头石时,平均流速随树头石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树头石间距的减小而减小,窝内流速的减小,意味着泥沙淤积强度的增大;另一方面,树头石高度的增大和间距的减小,都会增加工程的投资成本,研究认为在相对树高为0.15、间距为6 m×6 m时综合效果较佳.
    • 陈钰龙; 苏开华; 吴磊
    • 摘要: 矩形微通道已广泛用于均热板中,并且已有大量研究对微通道进行优化.为了对矩形微通道的尺寸进行优化,选择微通道的温度分布标准偏差作为标准.首先,根据Navier–Stokes方程推导了矩形微通道的平均流速公式,然后,又推导了微通道的壁面温度分布公式,最后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式对平均流速公式进行简化,得出微通道的温度分布标准偏差.数值研究表明,宽长比越大,温度分布越好.仅当宽度与深度的比率满足接触角的函数时,可以获得在微通道的纵向上的最佳温度分布.为均热板矩形微通道的尺寸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计算依据,提出了以微通道的温度分布标准偏差最小作为优化的方向.
    • 张维乐; 吴时强; 吴修锋; 高昂; 王芳芳
    • 摘要: 植被影响下的河道流速分布是评价河道行洪能力的重要指标,关系到河床稳定与河道安全。以连续均匀分布的沉水植被为研究对象,系统评述了国内外对河道植被水流流速分布的研究进展,从紊动特性阐述了流速分布剖面形成机理,剖析了分区流速解析模型和平均流速模型研究现状和存在不足,基于文献数据,评价了现有平均流速模型适用性及准确度,认为目前对于植被水流流速求解多集中于均匀流条件顺直型河道、植被类型及形态单一的连续均匀分布植被,未来流速模型应针对沉水植被阻力系数、植被影响下的河床应力、非均匀流状态及有限尺寸内柔性植被斑块等方向作进一步研究。
    • 姜春露; 汪根强; 郑刘根; 徐康; 程桦
    • 摘要: 为精细描述充填裂隙溶质运移过程及其特征,设计加工了充填裂隙溶质运移试验模型,开展了不同流速条件下溶质运移试验,研究了充填裂隙溶质运移特征,结合不同测点自然电位(SP)实时动态监测数据,研究充填裂隙内部溶质运移过程.结果表明:1)在试验流速0.0733~0.9630 mm/s范围内,充填裂隙渗透系数为1.85 mm/s,与充填多孔介质渗透系数1.79 mm/s较为接近,水流符合达西定律.2)试验过程中,水流实际平均流速为0.247、0.431、0.661 mm/s时,取样口处溶质峰值浓度分别为5.14、5.50、5.78 g/L,溶质初始到达和峰值到达时间均减少,其中初始到达时间分别为4640、2640、1560 s,峰值到达时间分别为5480、3360、2040 s.3)3种水流实际流速条件下,溶质运移过程中SP响应呈现出相似特征,沿水流方向从1#到6#测量电极处峰值SP绝对值逐渐减小,且峰值前SP响应曲线陡峭程度逐渐降低;此外,溶质弥散前锋与溶质弥散峰值浓度点随水流动均呈匀速运移状态,其中溶质弥散前锋相应的平均流速分别为0.214、0.396、0.685 mm/s,溶质弥散峰值相应的平均流速为0.189、0.347、0.571 mm/s.4)基于峰值SP计算的水流实际平均流速与采用溶质峰值浓度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基于峰值SP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平均流速(流量计算结果),准确度提高1.5%;随着流速不断增加,采用峰值SP计算的宏观平均流速误差降低9.9%.5)试验发现,与峰值SP值相比,采用初始SP值计算的充填裂隙水流宏观平均流速更接近由流量数据计算的水流宏观平均流速.
    • 刘亚玲; 张蕾; 任梓齐; 于秋红; 王丛; 薛连璧
    • 摘要: 目的 观察高气压环境对注射泵使用安全性及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输液精度实时监测系统,分别设定注射泵流速为20 ml/h及5ml/h,实时监测高压、常压环境下相应瞬时及平均流速变化.每个方案观察时间为120 min,采集每间隔10 min共13个时间点的流速数据,两个方案均重复检测10次.结果 在高压及常压环境下使用注射泵均未出现安全事故.当设定注射泵流速为20 ml/h时,在高压环境或常压环境下瞬时流速及平均流速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瞬时流速、平均流速在高压、常压环境下亦无显著差异(P>0.05).当设定注射泵流速为5 ml/h时,相同时间点瞬时流速在高压、常压环境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高压环境下0 min瞬时流速显著快于120 min瞬时流速(P<0.05),其它时间点瞬时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压环境下各时间点瞬时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20 min至100 min共9个时间点,发现高压环境下平均流速显著快于常压环境下平均流速(P<0.05),其余4个时间点高压、常压环境下平均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或常压环境下各时间点平均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泵在高压及常压环境下120 min时间点平均流速(设定流速为20 ml/h及5ml/h)误差率均在±2%范围内.结论 高气压环境下使用注射泵相对安全;当注射泵设定流速较高(如20 ml/h)时,高气压环境对注射泵流速无明显影响;当注射泵设定流速较低(如5 ml/h)时,尽管高气压环境对瞬时流速及平均流速有部分影响,但注射泵最终平均流速仍在要求精度范围内.
    • 李荣; 李翠平; 颜丙恒
    • 摘要: 充填管路末端水平管段的振动会极大地影响充填效果和充填效率,针对这一问题,为探究管道振动状态随管内膏体平均流速变化的规律,结合现场实际,构建管道振动分析模型,建立了水平输送管段的三维非线性振动控制方程组.采用伽辽金法和Runge-Kutta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输送管道自由端的动力学响应,并通过时间历程图、分岔图、相平面图和运动轨迹图进行呈现.结果表明:管内膏体无量纲流速uf在增大的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流速u cr,且两个方向上的临界流速不同,η1方向上u cr=10.55,η2方向上u cr=0.001.当u fucr,管道自由端会发生颤振失稳,其运动形式表现为周期振动和概周期振动,且随着uf的增大,管道的振动幅度也会不断增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