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溶质运移

溶质运移

溶质运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1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8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56106篇;相关期刊187种,包括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下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辽宁省水利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溶质运移的相关文献由123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吉春、周志芳、杨金忠等。

溶质运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8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6106 占比:99.23%

总计:56544篇

溶质运移—发文趋势图

溶质运移

-研究学者

  • 吴吉春
  • 周志芳
  • 杨金忠
  • 许迪
  • 李益农
  • 王锦国
  • 邵明安
  • 周义朋
  • 徐世光
  • 王全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震国; 钟瑞林; 杨帅; 李小港; 杨晓英
    • 摘要: 美国国家盐土实验室开发的Hydrus模型主要用于模拟包气带中水、溶质和热运移过程,目前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筛选了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2017—2020年间中国学者发表的347篇以Hydrus为主题的研究论文,系统分析我国在Hydrus模型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Hydrus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介质中水与溶质的迁移转化过程。然而,目前我国的Hydrus应用研究大都局限于小区域或对室内土柱的一维模拟;研究中确定模型水力和溶质运移参数的过程有待规范与提高;部分研究缺乏对Hydrus模拟结果的系统评估。未来我国Hydrus模型研究有待加强的领域包括:①将Hydrus与不同环境领域模型进行耦合从而实现在流域等大尺度的全过程模拟;②基于实际研究需求,对Hydrus标准模块缺乏的功能进行扩展。
    • 张楠
    • 摘要: 为摸清沈阳市某装备制造产业园地下水污染运移规律,科学指导当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开展工作,以该园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该区域地下水水流数值模型,并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软件)模拟预测了连续源强和瞬态源强污染物泄漏情景下1年、5年、10年及20年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情况。经计算得到结论如下:①连续源强污染物泄漏情景下,氨氮在1年、5年、10年及20年后最大运移距离分别为208m、235m、416m和550m;②瞬态源强污染物泄漏情景下,镍在1年、5年、10年及20年后最大运移距离分别为314m、425m、546m和710m。综上,在园区未进行地面防渗的前提下,两种情景泄漏均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且扩散范围会随着时间逐渐扩大,但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与源强直接相关。其研究结果为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和相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科学指导当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依据。
    • 杜兆宁; 黄勇
    • 摘要: 针对油库正常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渗漏污染问题,以云南省某地下油库为研究对象,利用FEFLOW软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典型污染物在不同工况下的污染物迁移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工况下,污染物的影响范围随时间增加而增大,但是影响范围未超出厂区,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在油库防渗层失效的非正常工况下,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快速增加,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远远大于正常工况下,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建议设置地下水监测点进行定期检测,预防突然状况造成的污染物渗漏。研究成果为油库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污染渗漏和相关污染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扶晓琴; 施小清; 蒋建国; 吴吉春
    • 摘要: 建立了包含水、气、NAPL、固(冰)四相的温度场、流场及化学场多场耦合模型,适用于定量模拟LNAPL泄漏过程中发生冻结后的迁移分布.通过与非冻条件下LNAPL迁移模型对比,模拟结果显示,冻结条件下因冰的形成LNAPL会发生与非冻条件下不同的迁移行为,冰的形成阻碍LNAPL下渗,并产生冻结势使LNAPL向地表方向迁移.相比非冻结条件,冻结条件下渗达到稳定时LNAPL相的质量通量偏差为-51.1%.冻结条件LNAPL溶解相在水平方向的迁移速度大于非冻结条件,冻结条件下如果不考虑冻结,下渗过程中LNAPL溶解量与挥发量最大偏差分别为2.4%、-24.9%.而冻结条件对LNAPL下渗达到稳定时的溶解量、挥发量影响很小,仅挥发量产生1.8%的偏差.但会减少LNAPL的吸附量,其偏差为-6.6%.
    • 李明; 张刘俊; 冯涛; 闫晶; 陈浩; 龚香宜; 杨国栋
    • 摘要: 为研究污染场地地下水中砷(As)的运移规律,选取我国西南某机械制造厂污染场地为研究区,根据场地调查和污染物检测结果,利用GMS软件建立了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分析了不确定性因素补给量、含水层渗透系数和抽水量对污染场地地下水中砷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场地中部地下水中砷污染羽呈辐射状递减分布;砷的运移分布范围与补给量、含水层渗透系数成正相关,但污染源处地下水中砷浓度随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增大而降低,而民用水井中砷浓度随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场地地下水中砷污染羽分布范围和浓度随着抽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本研究结果可为污染场地调查中砷污染范围的厘定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 蒋明东; 陶骏; 李永丰; 任鑫; 李骥; 张贵金
    • 摘要: 坝基防渗帷幕在高水头长期运行情况下,容易产生渗漏通道,破坏帷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基于对流扩散理论,模拟研究各工况下帷幕体的钙离子溶蚀运移规律,为评价帷幕体的防渗性能和耐久性提供定量指标。研究表明:溶质在坝体内部,第1年扩散至下游坝体的1/4,第2年充填坝体80%,30年后趋于稳定;在坝基地层扩散范围于全风化花岗岩地层最大,50年在坝后有溶质析出,表明帷幕防渗性能显著降低。研究结论对于防渗帷幕耐久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罗明明; 季怀松
    • 摘要: 溶质暂态存储是岩溶地下水溶质运移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为揭示岩溶管道与裂隙介质间溶质暂态存储机制,本文构建室内管道-裂隙物理模型,开展集中补给条件下的定量示踪试验,运用双区对流弥散模型实现溶质运移过程模拟。研究表明:随着集中补给水动力条件的增强,裂隙暂态存储水量呈线性增加趋势,溶质穿透曲线由单峰型向双峰型转变;管道和裂隙中的平均流速呈负相关关系,溶质在管道和裂隙中的滞留时间差决定了穿透曲线的形态;溶质暂态存储引发了穿透曲线的拖尾效应和双峰现象,对岩溶地下水溶质运移过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 胡黎明; 林丹彤; 张鹏伟; 张兴昊; 郭豪豪; Jay N Meegoda; 董晓强
    • 摘要: 对目前常用的孔隙结构模型进行了总结,将目前常用的模型分为孔隙重构模型、孔隙网络模型、等效孔隙网络模型3个类别,对上述3种模型的概念、建立方法以及在渗流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从孔隙重构模型到孔隙网络模型再到等效孔隙网络模型,其对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描述由真实性向等效性发展,而其计算效率则显著提高。基于孔隙结构模型已有研究针对渗流过程展开了大量的计算分析工作,研究表明孔隙结构模型能够较好反映多孔介质孔隙结构对渗流过程的影响,揭示渗流和物质输移过程孔隙尺度物理机理,在环境岩土工程及能源岩土工程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孔隙结构模型研究将集中于基于孔隙结构模型建立宏微观行为的联系、基于孔隙结构统计参数建立更具普适意义的模型等方面。
    • 鲁程鹏; 林雨竹; 张勇; 秦巍; 吴成城; 刘波; 束龙仓
    • 摘要: 为弥补传统整数阶导数对流-弥散方程在潜流带溶质运移模拟时难以描述介质非均质性引起的溶质运移的不足,在潜流带溶质运移模型中引入时空分数阶导数项,分别从一维和二维角度出发对分数阶导数方法在潜流带溶质运移模拟中的适用性进行讨论。研究发现:时间分数阶阶数α体现溶质运移过程的滞时效应,使穿透曲线具有明显的拖尾特征;空间分数阶阶数β刻画介质非均质性引起的溶质超扩散现象。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分数阶方法相较于传统对流-弥散方程使得方程对流速和弥散系数改变的敏感性增强,解决了传统整数阶方法无法准确描述潜流带中介质强非均质性的缺陷。野外示踪试验进一步证明:由于潜流带中介质非均质性强且存在多维流的特点,传统二维整数阶对流扩散方程对溶质运移过程刻画存在不足;一维分数阶导数模型在模拟潜流带溶质运移时,能够更准确计算溶质浓度峰现时间,描述穿透曲线拖尾现象;二维分数阶导数模型受到不同方向参数设置的影响,在没有纵深方向介质差异导致的水流、介质参数差异的前提下,模拟水平面内溶质扩散过程更具适用性。
    • 刘欢; 孙洪广
    • 摘要: 重金属污染预测和评估是土壤与地下水修复的重点与难点,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过程模拟能够为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指导。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三维地下水重金属溶质运移模型,考察南京某化工场地重金属As(V)的迁移运动规律。数值模拟通过改变渗透系数、弥散度、分配系数、孔隙率,对比分析不同参数条件下,重金属As(V)溶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引入敏感性指数作为量化指标,比较各参数对重金属砷迁移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污染晕中心砷质量浓度随污染物持续通入逐渐增加到7.12 mg/L,污染范围不断扩大,纵向迁移距离远大于横向;7年后污染物不再注入,污染范围在水流的作用下整体往下游迁移,污染晕中心浓度不断下降,第40年污染晕中心往下游迁移6.5 m,浓度已下降为0.33 mg/L。连续注入污染物10年情况下,增加渗透系数与弥散度都会导致污染晕中心As(V)浓度下降,纵向迁移距离增加;分配系数增加则出现污染晕中心浓度与纵向迁移距离都减少的情况;由于土壤对重金属As(V)的吸附较强,在参数±50%的变化中,分配系数对重金属的迁移距离影响较大,与渗透系数、弥散度的影响程度相当,敏感性指数分别为18.0%、18.0%与16.3%;孔隙率敏感性指数为0.006%,本文模型下对重金属As(V)迁移的影响几乎可忽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