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移质
推移质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53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4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65360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水文、四川水利、水电站设计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5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全国泄水建筑物安全及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研讨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等;推移质的相关文献由82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兴年、刘春晶、曹文洪等。
推移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5360篇
占比:99.47%
总计:65711篇
推移质
-研究学者
- 刘兴年
- 刘春晶
- 曹文洪
- 关见朝
- 曹叔尤
- 孙志林
- 张治昊
- 李丹勋
- 王兴奎
- 王玉海
- 胡健
- 鲁婧
- 张晓明
- 许琳娟
- 刘磊
- 惠遇甲
- 方铎
- 胡春宏
- 陆永军
- 黄尔
- 乐培九
- 凃洋
- 孙高虎
- 王兆印
- 王协康
- 郝瑞
- 韩其为
- 鲁文
- 何文社
- 刘德春
- 刘明潇
- 刘超
- 单钰淇
- 吴娱
- 孙东坡
- 孙志恒
- 张磊
- 拾兵
- 李昌志
- 郭庆超
- 陈远信
- 假冬冬
- 吉祖稳
- 吴玲莉
- 吴腾
- 孔令双
- 孙祥
- 张华庆
- 张开泉
- 曹祖德
-
-
王乐;
钟德钰;
孟长青;
贾宝真
-
-
摘要:
非恒定流推移质输沙是河流动力学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探索性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本文简要回顾了非恒定流推移质运动的研究历程,并从4个方面总结了非恒定流推移质输沙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1)水沙运动的滞后性;(2)泥沙运动的绳套变化特征;(3)推移质输沙率;(4)洪水驱动下的推移质输沙量。基于对已有研究结果的归纳与分析,指出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非恒定流推移质运动的研究建议。
-
-
俞亮;
张雷;
郭家琛
-
-
摘要:
水性环氧砂浆在水工建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其物理力学特性尤其是抗冲磨特性是决定是否应用于排沙隧洞、溢流坝面等泄水建筑物的关键因素。针对水性环氧砂浆的抗冲磨性能,采用高速水下钢球冲磨仪模拟推移质对水性环氧砂浆的抗冲磨破坏,分析在不同转速、不同级配冲磨钢球下砂浆的抗冲磨特性,探索了适合于水性环氧砂浆的水下钢球法试验参数,提出了水性环氧砂浆抗冲磨寿命预测方法。
-
-
程海峰;
刘杰;
韩露;
王珍珍;
张国庆;
叶婷婷
-
-
摘要:
潮汐河口泥沙运动复杂多变,科学划分泥沙运动形式并评估其对航道淤积的影响,是厘清航道淤积泥沙来源、制定有效减淤措施的关键。基于长江口深水航道所处南港—北槽河段2015年和2018年洪季、枯季表层沉积物和近底悬沙的现场采样数据,分析提出潮汐条件下推移质、悬移质和时推时悬泥沙3类泥沙运动形式的粒径划分方法,量化3类泥沙对深水航道淤积的贡献比例。结果表明:近底悬沙级配曲线上拐点粒径对泥沙由推移质向悬移质转化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长江口南港—北槽悬沙、底沙交换显著,深水航道淤积物中除仅做推移质或悬移质运动的泥沙外,还包括大量的时推时悬泥沙,其在航道淤积泥沙中的占比最高,约达50%~60%;南港段航道洪季、枯季推移质淤积占比分别为36%和26%,高于悬移质的6%和13%;北槽段航道悬移质落淤泥沙占比为44%~48%,明显较推移质3%~6%的占比高。3类泥沙运动形式粒径划分方法为深化潮汐河口泥沙运动规律认识、判别航道淤积泥沙来源提供了新途径。
-
-
刘春晶;
曹文洪;
耿旭;
许琳娟
-
-
摘要:
对泥沙颗粒运动规律的把握是准确估算推移质输沙率的基础.本文开展了粗化床面条件下的水槽试验,分析了非均匀沙颗粒的均方位移和速度自相关系数变化,并与已有均匀沙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粗化床面存在着由单个或多个粗颗粒组成的粗化结构体,形成比平整床面更复杂的底部边界,粗化结构体对泥沙颗粒运动造成较大影响,颗粒在运动过程中与水流动量交换强度大,泥沙颗粒运动与均匀沙试验"类弹道扩散"存在一定差异;受床面结构影响,部分颗粒表现出较强的横向运动,颗粒的横向扩散特性与流向扩散特性类似.与均匀沙平整床面不同,粗化床面上颗粒运动可能会相应改变床面结构,从而改变水流底部边界条件,进而对泥沙颗粒运动造成影响,泥沙颗粒运动存在较明显的记忆效应和反常扩散现象.
-
-
-
-
-
王瑞瑶;
刘彦琦
-
-
摘要:
我国西南地区河流的河道坡陡流急,泥沙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推移质来量丰富,粒径级配分布宽,对水电工程冲磨破坏作用更为强烈.由于泥沙含量大,尤其是推移质含量大,水流速度高,泄水建筑物的冲磨和空蚀问题已经成为山区多泥沙河流水电站运行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以某水闸为例,分析了过流建筑物发生破坏的原因,介绍山区多泥沙河流闸室及护坦修复设计的经验.
-
-
谭成宇
-
-
摘要:
根据物理试验,分别采用van Rijn、Meyer-Peter-Muller、Einstein-Brown、和Engelund-Hansen四个不同的推移质输沙模型对围堰附近砂床的冲刷过程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比较以评测各模型在该应用中的性能.结果 证明,各模型的预测性能均满足要求,其中van Rijn模型和Engelund-Hansen模型的模拟精确度最为理想,Einstein-Brown模型次之.当前的模型应用与比较为围堰附近砂床冲沙的模拟实践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与指导.
-
-
杨伟才;
鲍志强;
孟川
-
-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常用的薄层抗冲磨防护材料难以抵抗高速水流推移质磨蚀破坏难题,以柔性氨基树脂材料和特种固化剂为胶结体系,添加抗冲磨填料,研发了一种新型抗冲磨树脂砂浆材料.并对新型树脂砂浆进行了力学性能、冲磨能力和环境适应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砂浆伸长率在5%以上,与基面黏接强度大于2.5MPa,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裂能力和适应变形的能力;水下钢球法冲磨试验3个周期质量基本没有损失,同等条件下圆环法冲磨对比试验证明其抗冲磨强度是高强环氧砂浆的5倍以上,证明新型抗冲磨树脂砂浆具有高弹韧性的材料特性,适用于泄水建筑物的抗冲磨、特别是推移质破坏的防护和修复.
-
-
-
孙志恒;
孙祥;
吴娱
-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磨损冲击破坏是水工泄水建筑物常见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当水流流速较高,水流中挟带砂石等推移质时,这种破坏现象更为严重.本文针对推移质冲磨的破坏机理,提出了“以柔克刚”的复合式修补方案,通过吸收跳跃式推移质沙石的冲击能力,达到解决抗推移质冲磨破损的目的.该方案已在柳洪水电站3号孔闸室底板进行了冲磨破坏修复现场试验,经过了一个汛期多次泄洪的考验,抗推移质冲磨效果良好.
-
-
孙志恒
- 《第七届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磨损冲击破坏是水工泄水建筑物常见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当水流流速较高,水流中挟带砂石等推移质时,这种破坏现象更为严重.本文针对推移质冲磨的破坏机理,提出了“以柔克刚”的复合式修补方案,通过吸收跳跃式推移质沙石的冲击能力,达到解决抗推移质冲磨破损的目的.该方案已在柳洪水电站3#孔闸室底板进行了冲磨破坏修复现场试验,经过了两个汛期多次泄洪的考验,抗推移质冲磨效果良好.
-
-
杨勇;
李贵勋;
张雷;
郑军
- 《第七届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高速挟沙水流作用下的水工隧洞等过流面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冲蚀破坏问题,当含有粒径较大的推移质石块时,工况更为恶劣,破坏也更为严重.以某水库导流兼泄洪冲沙洞工作闸门底坎磨蚀破坏为典型案例,提出了“耐磨型钢+浇注抗撕裂改性聚氨酯弹性体”技术方案,利用“软硬结合的防护手段”,抵御了高速大粒径推移质的冲击和含沙水流的冲蚀破坏,实践表明效果显著.
-
-
-
Du Jun;
杜俊;
Zhang Chendi;
张晨笛
- 《2015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通过野外大比尺概念化模型试验,研究不同推移持输沙条件下山洪沟的洪水淹没特征及断面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洪水推移质输沙与淹没范围存在临界现象,当推移质输沙水平较低时,洪水推移质输沙率越高,淹没范围越大;当推移质输沙达到一定水平,随着推移质输沙率增大,洪水淹没范围反而越小.2)大量的洪水推移质会增加河道淤积,显着抬高河床,这也是低输沙水平条件下,随着推移质输沙率增高,洪水淹没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随着推移质输沙率的不断上升,颗粒碰撞大大消耗了洪水能量,使洪水流速放缓,并最终导致淹没范围减小.
-
-
-
杨帆
- 《2020年辽宁省水利学会学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从泥沙运动形式入手,通过研究悬移质泥沙、推移质泥沙、河床质泥沙以及泥沙颗粒的物质形态及运动规律,结合现有的理论和实验支持,得出泥沙的检测方法,为河流泥沙的合理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