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中国文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5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378篇;相关期刊680种,包括中国西藏、西藏研究、丝绸之路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江西省动物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等;雅鲁藏布江的相关文献由1808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宗学、杨逸畴、巩同梁等。

雅鲁藏布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5 占比:77.17%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1.15%

专利文献>

论文:378 占比:21.69%

总计:1743篇

雅鲁藏布江—发文趋势图

雅鲁藏布江

-研究学者

  • 徐宗学
  • 杨逸畴
  • 巩同梁
  • 税晓洁
  • 彭定志
  • 李雷
  • 马波
  • 李渤生
  • 叶先仁
  • 吴茂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莹; 陆光华
    • 摘要: 为了掌握高海拔河流中新型污染物的光解行为,以雅鲁藏布江中检出的8种有机滤光剂(Organic UV Filters,UV-Fs)为目标污染物,对比研究了不同光源下水中UV-Fs的光解动力学,分析pH、腐殖酸(HA)和NO_(3)^(-)-对典型UV-Fs光解的影响,并通过猝灭试验探究其光解机理。结果表明,在汞灯照射下8种UV-Fs的光解速率常数均高于氙灯,不同光源下河水中UV-Fs的光解速率都高于纯水。随着pH值升高和NO_(3)^(-)-浓度的增加,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2-ethylhexyl-4-methoxycinnamate,EHMC)的光解速率降低,而1~10 mg/L的HA促进了EHMC的光解。EHMC在纯水中的光解过程以直接光解为主,同时存在由^(1)O_(2)主导的自敏化光解反应,而添加HA的溶液在光照下产生^(3)DOM^(*),促进了EHMC的间接光解。
    • 蒋先刚; 刘维明; 文宿菘; 吴朝华
    • 摘要: 高能洪水是地球上目前已知最大规模的极端洪水事件,其对全球地貌演化、气候变化等有着深刻的影响。高能洪水重建可以提高对极端洪水事件的认识,进一步探索高山峡谷地貌对于极端洪水事件的响应。然而,针对高海拔山区的高能洪水模型应用仍存在一定局限,无法得到高准确度的重建结果。为了研究雅江中游高能洪水规模,本研究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加查—米林河段发现的代表古高能洪水的17个砾石洲/滩的基础上,采用HEC-RAS模型,结合ArcGIS平台下的HEC-Georas模块重建了古高能洪水洪峰流量;以±35%的变幅对曼宁糙率系数进行了敏感性测试,以保证重建结果的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1)17个砾石洲/滩的模拟水位与野外调查所得标志水位能较好吻合,与实测结果相比误差均小于0.1%;(2)雅鲁藏布江中游古高能洪水洪峰水位为3047.09~3373.39 m,洪峰流量为0.2×10^(6)~1.8×10^(6)m^(3)/s,且最大淹没水深为366 m;(3)当曼宁系数处于±35%的变幅下时,洪峰水位的误差为-0.36%~0.17%,说明该模型对曼宁糙率系数的敏感性较差,采用此方法能够很好地恢复雅鲁藏布江中游古高能洪水洪峰流量。该研究对于充分认识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洪水运动规律有重要作用,对于揭示高能洪水在高山峡谷区的特征及其地貌响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杨超弈; 陈旻; 张陵蕾; 李嘉; 张耀文
    • 摘要: 悬移质是河流生源物质输运的重要载体,阐明河流中悬移质输沙率的时间变化特征可为了解河流生态节律提供基础信息。基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奴各沙、羊村、奴下水文监测站点1956-2000年共45年逐月悬移质输沙率、流量监测数据,通过建立水沙关系曲线对缺测部分进行插补,采用Morlet小波变换、集中度和集中期分析方法探讨该流域不同时间尺度下的输沙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雅江中游各站点悬移质输沙率序列表现出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并在第一主周期19年、第二主周期26年、第三主周期10年,第四主周期6年上保持较高的空间一致性,输沙率短周期变化与太阳活动、气候事件的周期变化存在一定的响应;三个站点最大输沙率主要发生在7、8月,集中度分别为0.83、0.77、0.74,受局部气候差异影响,输沙率在年内的分配不均匀性顺河流方向逐渐降低;受降雨和人类活动影响,输沙率序列在1964年突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降雨对输沙率减小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38.62%、41.04%、-38.15%,人类活动对输沙率减小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61.38%、58.96%、138.15%。研究初步阐明了雅江中游在基本未受大型水利工程干扰情形下悬移质输运过程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可为雅鲁藏布江水生态保护提供水沙过程的天然态参考系。
    • 刘飞; 刘海平; 王且鲁; 杨欣兰; 何文佳; 王玉冰; 陈瞳
    • 摘要: 墨脱四须鲃(Barhodes hexagonlepis),隶属于鲤科、鲍亚科、四须鲍属,俗称大鳞鱼,藏语名曰开阿(音译),外形与黄鳍结鱼(Tor putitora)、保山四须鲃(Barbodes wynaadensis)和光倒刺鲃(Spinibarhus hollandi)近似,在西藏仅见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干支流。
    • 李清葆
    • 摘要: 灯笼高挂,腊梅飘香。新年,盛装惊艳,迤逦而来。一元复始的大年,火红火红的春节,你踏着春天的脚步,飞奔而来了!二〇二一年不寻常,神州大地喜事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在这里交汇,祖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看一看,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节日的欢聚中,大家翩翩起舞,气氛祥和热烈。
    • 陈海生; 刘守平; 杨万勤; 梁国钱
    • 摘要: 了解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沿岸不同植被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对于揭示该区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雅鲁藏布江沿岸自然分布和生长的艾草Artemisia argyi H. Lév.&Vaniot、白刺花Sophora davidii(Franch)、八宝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Miq.)H. Ohba、黄刺玫Rosa xanthina Lindl4种典型植被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结合植物根际土壤养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雅鲁藏布江沿岸4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共有28门、84纲、156目、262科、599属土壤细菌,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是雅鲁藏布江岸边植物根际土壤的优势菌群,相对丰度较高,其次为拟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疣微菌门。在门水平上,4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表现为黄刺玫和艾草相似,而八宝和另外三种植物相差较大。土壤细菌OTUs(操作分类单元)数和Chaol均以艾草为最高,其值分别是6695和8000.02,以白刺花为最低,其值分别是4563和5113.66。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以黄刺玫为最高,而以白刺花为最低。雅鲁藏布江江岸植被根际土壤细菌物种组成丰富,4种典型植物根际土壤细菌在门水平和纲水平上结构相似,但部分菌群相对丰度差异明显。各植物根际土壤细菌共有的OTU比率较低,而各植物特有的OTU比率则以黄刺玫根际土壤为最高,其次是艾草根际土壤,而以八宝根际土壤为最低。土壤pH、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和总氮含量是影响建群种植物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霍巍(文/图)
    • 摘要: 唐代初年,随着大唐王朝的日益强大,与周边各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出现了一件影响极为深远的壮举,这就是在中印之间新开辟出一条近捷的通道——“蕃尼古道”。因这条古道主要通过西藏吉隆(古称“芒域”)作为出境口岸,所以也称为“吉隆道”。与从前经过西域“丝绸之路”涉流沙、过雪山、从中亚一带进入古代印度北天竺的路线相比较,这条新道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是直接从青藏高原沿着雅鲁藏布江经过吐蕃腹地抵达尼泊尔(唐时称尼婆罗国)、然后再进入到印度平原。不仅路程大为缩短,在唐蕃友好相处的时代,也为来往的使节、僧侣和商人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保障。
    • 赵振宇; 旦曲; 陈浩力
    • 摘要: 从拉萨出发,沿拉林公路一路驱车东下,雅鲁藏布江在窗边浮现,路边的植被从高寒草甸逐渐过渡为针叶森林,勾勒出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这里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因气候温暖湿润,森林植被茂盛,风景秀美如画,被赋予"西藏江南"的美誉。与美丽风景不同的是,曾经的"西藏江南",基础设施薄弱,几年前中国最后一条通县公路一一墨脱公路才贯通;这里贫困程度较深,几年前察隅县、墨脱县贫困发生率分别达到24.74%、24.47%。
    • 摘要: "近年来,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
    • 李佩君; 左德鹏; 徐宗学; 高晓曦
    • 摘要: 研究不同地形梯度下高寒山区土地利用演变和景观破碎化,是对生态脆弱区保护与恢复精准施策的基础。雅鲁藏布江流域空间异质性明显,但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子流域尺度,缺少像元尺度的深度探讨,无法对流域精细化管理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本文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3个地形要素,分析1980—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分布特征,并借助分布指数计算各地类在不同地形分级的优势度,基于冗余分析定量计算地形要素与景观格局指数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流域近30年土地利用/覆被结构变化较小,但空间异质性明显。草地为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林地和永久性冰川积雪大部分位于下游地区,耕地与城乡用地分布集中于中游;(2)自上游至下游平均海拔逐渐降低,坡度、地形起伏度逐渐增大。耕地、水体、城乡用地对地形要素依赖性最强,林地、未利用地、永久冰川积雪适应性较强。3000~4000 m高程带、6°~15°坡度带、小起伏山地带是由人类活动频繁区向自然生态系统的过渡带,可作为土地利用变异转折点;(3)由上游至下游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大、景观多样性逐渐提高。高程与景观聚集度呈较弱负相关关系。坡度和地形起伏度与景观聚集程度呈明显负相关,与景观丰富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可为不同地形梯度下生态脆弱区研究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高寒流域土地利用/覆被规划与保护及综合开发利用精准施策、一地一策提供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