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08-12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会议文集: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笔者认为,单一机制——渠道伙伴甄选,复合机制——所有权控制和专用性投资以及专用性投资和渠道伙伴选择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抵制或者降低渠道伙伴的渠道机会主义行为,表明植根东方文化土壤的渠道注重渠道关系构建,从渠道“网络嵌入”的角度思考渠道机会主义行为的管理策略是基本有效的,企业的管理人员构建渠道的人际联系,培育渠道的关系资本对于目前繁杂多变的渠道环境来说,不失为一个明智的战略举措。
  • 摘要:在当今世界,企业文化将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是一种“破坏性创新”。但企业文化建设缺乏针对性、有效性,所以要准确定位,与时俱进,自我批判,落实到位和创新主导。要走基因置换、文化迭代之路,要心存危机地做好诊断分析,不断扬弃地实施持续改善。
  • 摘要:从1993年开始,上海电力公司开始进行建立内部资本市场的探索,至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体系。本文按照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框架,进行初步的检验,特别拟建立内部资本市场适当性的理论框架,以及流程重组中的三梯次模式。
  • 摘要:国内外文献中已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涉及不同货币供应量增速对通货膨胀和资产市场收益的影响。同时,也有相当多的研究涉及通货膨胀与资产市场收益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证券市场收益与房地产市场收益之间的相互影响。所有的研究证据均提示,一国的货币供应、通货膨胀、证券市场收益和房地产市场收益之间存在同时的长期或短期相互影响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在中国的表现形式及其程度,目前尚缺少深入的研究。本文利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一个由上述4个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然后进行时间序列协整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这些内生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建立向这一长期均衡关系进行调节的短期动力学模型。
  • 摘要: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弥补现有车用燃料供给能力的不足,保证汽车工业的健康成长,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于制定正确的能源多元化发展战略与生物质能源发展路径,寻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油消费的现状与特征分析了汽车工业发展、经济增长与汽油消费的关系,最后阐述了燃料乙醇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
  • 摘要:本文在对GP方法、HL方法改进的基础上,构建出新的指标方法,测算出I995-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及实际强度,并与前者方法测算出的数值讲行比较。rn 本文研究发现:(1)基于GP方法测算显示,TRIPS协定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到2003年达到了4. 53的高水平。但GP方法测算的水平过高,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情况不符。(2)HL方法引入了执法力度指标,研究发现中国的执法力度逐年增强,1995-2006年年均增幅为4.73%; HL方法修正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明显低于GP方法下保护水平。不过,HL方法采用的均匀分布特征,并没有体现中国法律环境的波动变化。(3)本文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法治水平和国内知识产权执法水平是影响中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强度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些改进的指标测算出中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强度呈阶段式提高,以2001年为分水岭,1995-2000年APS2年均为2.09, 2001-2006年年均为3. 300。(4)与HL方法类似的,本文改进方法测算的中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强度明显地低于GP方法下知识产权保护名义水平。研究发现,IPP名义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受立法程度的影响,而实际保护强度较大体现了立法制度建立后执法力度的成效。
  • 摘要:一个多元化的协调机制,应该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政府通过建立法制和行政协议的协调来对整个市场进行引导,但长三角地区的一个完整的协调机制的建立最终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完成。一个完整的健康的协调机制也只有在市场运行中才可以形成。在这个市场运行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该是主角。同时,广大公众可以组建各种形式的学术团体,构建一个给相关主体可以自由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政府、企业和民众可以相互交流、协商,最终在长三角区域协调机制的构建中形成一种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局面。
  • 摘要:面对着当代中国大城市社会经济变迁产生的许多城市社会问题,政府应构筑一个公正的社会发展规则,并通过现代社会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保证社会不同阶层全面发展,共同享受社会发展进步的文明成果。由于城市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标准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公共政策的性质、方向、合法性、有效性和社会公正的程度,应构建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治理架构。
  • 摘要:一个完整的城市管理过程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运行与管理。为了充分发挥参与的效用,需要结合具体的城市管理过程,建立系统式参与。这一参与内容与表象式、阶段式、零散型参与对应,强调的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的全过程中引入社会参与,立足于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以系统的战略管理思维构建一个全过程的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的参与体系,从理论上实现社会参与质的转变,突破当前城市管理中的参与瓶颈,为社会参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一个制度性、长期性、稳定性的参与平台。
  •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分析了上海近代以后、建国后、改革开放以及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发展战略的演变,后从上海发展战略的定位、设计、推进与演进,“四个中心”的层次和互动关系、政府的双重角色及其作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 摘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阶段划分有各种各样的观点,一般对前一阶段(1953-1978年)的看法比较一致,但是对1978年之后,尤其是1985-1997年间的阶段划分存在许多争议.不过,无论如何划分,价格的“双轨制”还是其主要的特征。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新古典价格理论和局部均衡分析的方法,反映这一时期关于粮食政策学术研究的主流方法,也便于和基于新制度或交易费用方法的研究文献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证明经济理论的进展本身又是如何增加人们对改革和政策问题的认识,以及这些观点对于政策变革产生的实际影响。
  • 摘要:根据钱纳里经济结构转变过程的时期划分,长三角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高级阶段,正面临向发达经济阶段过渡的转折点。长三角都市圈要成为国际大都市圈,避免南美国家的低产业陷阱,必须在金融一体化的基础上,发挥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服务功能,完成产业转型,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 摘要:中国税收超常增长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收出现了连续13年的高增长,这一时期的税收增长称为超常增长时期,即超越经济增长以及人们预期增长。税收增长是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统计因素和管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决定了税收的正常增长,而政策因素、统计因素和管理因素决定了税收的超常增长。从中期趋势判断,中国税收增长将有可能从超常增长期进入平稳增长期,即税收与经济基本保持同步增长。
  • 摘要:金融市场进行金融交易的过程中,存在着广泛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国家角度来讲,必须有办法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金融市场就不可能健康发展,金融资源就无法实现最优化配置.衡量金融制度是否完善和有效的,取决于制度本身在多大程度上能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金融体系使资金从缺乏生产性投资机会的经济代理人向拥有这种机会的人转移成为可能。金融体系高效运营的一个关键性障碍是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也就是金融合约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少的精确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原因,银行在与中小企业的博弈中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配给”就成为银行的理性选择。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Berger以及Banerjee等从引人中小金融机构角度,通过双方的长期合作而拥有优势资源这一核心原则展开理论研究,以解决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表明,引入中小金融机构仅仅是银行的专业化分工,而不是小银行融资的信息优势,并没有改变信贷配给的均衡位置,而只是通过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弥补了部分“信贷缺口”。而在金融市场配置金融资源失衡的条件下,引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以改变信贷配给的均衡位置,促使信贷配给的局部均衡向总体社会福利均衡收敛。
  • 摘要:本文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情况,人民币汇率、外贸顺差、外汇储备的演变,对汇率、贸易顺差、GDP增长和外汇储备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与外贸顺差的变动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外贸顺差和GDP之间的相关性较强,说明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对中国GDP的增长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外贸顺差与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性高达0.9174,说明外贸顺差的增加是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重要原因。
  • 摘要:本文将先对会展业风险作一些分析,再探讨会展保险的新险种,然后对会展策划师责任保险进行实例分析,最后提出了会展保险的4种推广策略。
  • 摘要:以自行车车友会为分析案例,采用人种志研究、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品牌社群影响消费者品牌忠诚的作用机理做了深入分析。经研究,发现品牌社群中存在非凡消费体验,它对消费者的消费态度和行为能够产生巨大影响,对其品牌忠诚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针对已有在品牌社群影响品牌忠诚方面研究不够深人的问题,对藏于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做了进一步挖掘,从而发现了连接非凡消费体验和品牌忠诚的两个媒介变量,即品牌依恋和品牌上瘾。这一发现,对品牌社群的作用机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即消费者在品牌社群中所获得的非凡消费体验有助于促使其对品牌产生依恋和上瘾,进而增强其对品牌的忠诚。。
  • 摘要:最低工资标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其适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具有保障功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如果使用不好,也会对当地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制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不是一项简单的制度规范,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综合考察当地的劳动力市场状况、生活水平、物价、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而且要结合整个国家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整体战略调整的需要,周密安排,科学决策。必须充分发挥最低工资标准的宏观调控作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机制;尽快建立最低工资标准科学性、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测算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形成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国家应加强对各省省会之间最低工资标准的综合平衡;提高最低工资的立法层次。
  • 摘要: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老年化进程的加剧和经济增长的低速化使得德国公共养老金体系筹资矛盾日益突出,过高的养老保险支出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德国政府每年耗费巨资补贴庞大的养老金支出。对此,德国上下就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尤其是筹资机制的改进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科尔政府曾着手进行以消减待遇为主的体制改革。上届施罗德政府则提出了不同于其前任的、倾向于社会中下层的养老改革政策。而默克尔政府试图通过提高退休年龄,以及激励推迟退休等边缘性手段来进行改革。rn 虽然2001年改革后,德国公共养老金体系实现了一个体制性的根本转变,其目标已由保障退休前后生活水平不变转变为保持缴费率稳定,并且从以支定收的体系转变为以收定支的体系,但公共养老金体系收不抵支现象并未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rn 纷繁的改革并未能真正解决德国公共养老金体系的问题,神话似的灵丹妙药根本不存在,公共养老金体系的改革将会是个漫长艰难的历程。
  • 摘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并没有损害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对于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应重点关注其质的控制力问题。从宏观上来看,上海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仍是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重要任务;上海国有资产流动性比值的提升,将有助于加速国有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微观上来看,上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竞争能力急需提升,特别是资产利用能力、盈利能力的现状要有显著的改观。
  • 摘要:本文运用能够自动识别结构性变化的体制转换时间序列模型,对上海铜期货市场与伦敦铜期货市场这些信息关联市场的价格引导和价格发现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期货市场和伦敦期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引导关系存在明显的体制变化。上海期货市场对伦敦期货市场的价格引导作用越来越大,并且两个市场之间的价格和信息传递速度也越来越快。
  • 摘要:为了有效地获取FDI对上海六大支柱工业行业的溢出效应,创造使内、外资企业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最为重要。在内、外资企业之间竞争能力差距较小的行业中,比如在都市工业内,行业内自然发生的竞争会相对充分和适度,因此,获取FDI行业内竞争溢出效应的最佳方式就是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对内外资企业之间竞争能力差距较大的行业,比如,在高科技工业或部分支柱工业内,适当的支持和倾斜政策可能会有助于内资企业的快速成长,充分发挥外资企业先进技术的示范效应,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与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
  • 摘要:最低工资关系到低收入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劳动力供给,也制约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实证分析表明上海已建立了正常的增长机制,但缺乏标准的计算公式,使调整幅度波动较大,影响到最低工资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有效功能的发挥。深圳的调整公式为上海尽快建立最低工资调整公式提供了一些依据和参考,但在因素选择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未来可扩展因素选择范围,并在因素权重系数确定、调节系数范围确定等方面加以研究,不断完善。
  • 摘要:本文在双边市场的框架下研究了规模约束下的双寡头大学在竞争师生上的博弈以及相应的薪酬和学费决定,教师在意薪酬与学生的能力,学生也在乎学费与老师的能力,且师生能力皆有差异,其纳什均衡是一所大学吸收高能力的、另一所吸收低能力的师生,且两大学所获利润相等:由于挖墙脚效应,好大学出现了差异化的薪酬与学费;由于比照效应,差大学也出现了差异化的薪酬与学费;有趣的是,整体来看,师生的薪酬和学费与其能力并不成正比。比较静态分析表明,当任何一边的能力分布趋于分散时,竞争将更加激烈,两大学利润下降;趋中时,竞争变缓,两大学利润提高。
  • 摘要:笔者认为,经济改革的历程是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经济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带来了经济利益分享的不平衡。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必然从调整经济利益关系着手,必须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承认利益主体多元化,要注意避免利益悬殊过大。
  • 摘要:现有文献比较一致地报告了基本RBC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中国经济波动的经验事实,然而却发现了其中的三个不一致:一是模型模拟的就业与经验事实存在不一致;二是不同的研究所比较的经验事实不一致;三是制度性冲击使得1978年前后经济波动的经验事实表现出不一致。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发达国家稳态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与发展中国家动态调整中的过渡经济能够分享同一个经济模型吗?中国在过去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济结构和政府政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经济体制和行政控制强度对宏观时序产生的影响可能远远大于任何外部冲击。为此,要解决“西学东渐”过程中的“水土不服”问题,可能还是要更加深入细致地观察中国宏观经济的经验事实,找到影响经验事实计算偏差的因素:样本时期和滤波算子;并通过比较研究,确立最适合刻画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近似最优滤波算子。rn 基Lucas(1977)、Long和Plosser(1983)、Cochrane(1988)、Campbell和Mankiw(1989), Cogley(1990)等人的研究,首先把经济波动的经验事实概括为:(1)以宏观时序的标准差及其与产出标准差之比表示的波动性和相对波动性;(2)以产出与其他宏观时序之间的时差相关系数表示的共动性;以及(3)以宏观时序的自相关系数表示的粘持性。其次,分别选用三种最常用的时频滤波算子HP ( Hodrick and Prescott,1980) , BK ( Baxter and King, 1999)和CF ( Christiano and Fitzgerald, 2003)对中国1952-1977年、1978-2006年和1952-2006年内11大类55个宏观经济总量指标进行滤波处理,通过样本时期和滤波算子的比较,找到适合中国样本的近似最优滤波算子。然后根据近似最优滤波算子得到的结果,比较全面地展现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经验事实,为进一步模型化发展中国家经济波动的特点提供一个准确的参照标准和经验样本。
  • 摘要:本文对中国1978-2005年样本区间内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测定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三大产业各自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对三大产业结构调整有引导作用,经济增长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2)从三次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自1990年以来,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弱,第三产业的贡献逐渐增强,二第二产业抑制是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助推器。这些发现的实际意义是:(1)应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第二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型转变。(2)合理引导和积极支持第三产业的良性增长,建议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共同带动经济增长新格局,对产业结构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实行浮动汇率以来,经济学家认为,汇率大幅波动应该导致贬值国家通货膨胀,升值国家通货紧缩(克鲁格曼,2000).2007年9月以来,中国物价指数持续攀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民币升值不是紧缩的。本币升值是怎样影响国内物价的?有必要从理论上分析本币升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路径,并分析其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央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笔者认为,本币升值可通过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以及货币政策三个途径影响一国的国内价格。通过国内物价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存在一个正反馈机制:“本币升值→升值预期加强→国内物价上涨~利率上升→本币升值加剧”。尽管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有抑制国内物价上涨的作用,但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不仅不能抑制国内物价上涨,还可能推动国内物价的上涨。
  • 摘要:改革推进必须有动力支撑,而动力结构形成在不同改革时期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中国30年改革实际上经历了三大阶段,即以农户为中心的改革、以企业为中心的改革以及如今进入以政府为中心(根本转换政府职能成为改革重点)的改革,因而改革的动力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当前的改革深化无法完全基于前期的动力结构.重新构筑以市场牵引力、决策层压力和舆论导向力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决策层压力为核心的新动力结构体系日益迫切。
  • 摘要:中国在近30年高速增长中创造了经济奇迹。人们经常提及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和后发性优势并不能对中国经济奇迹作出有效的解释,因为它们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增长因子。导致中国经济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与开放,通过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中国实现了过剩劳动与国际资本的系统结合,由这种结合产生的经济上的“化学反应”导致中国走上了快速增长的道路。由国际资本与中国过剩劳动结合而导致的经济增长不仅具有外生性,而且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继续深化中国经济改革,是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创造新奇迹的必由之路。
  • 摘要:企业行为理论认为,绩效反馈机制为组织变革、学习提供动力和野心。研究表明,企业通过比较自身绩效和绩效期望进行高风险、高投资的战略抉择,如创新研发.现有的绩效反馈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考虑到外部环境和具体战略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一研究空白,本文以产业集群为背景,分析产业集群的平均研发水平对集群企业绩效反馈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绩效反馈对集群企业创新战略的影响受到集群研发的调节作用。
  • 摘要: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产业转型期间,金融体系的稳定与支持对产业转型能否成功的影响很大,而产业转型本身又会通过一批企业的被淘汰出局和另一批企业的新兴发展来对银行体系信贷资产的安全性造成冲击。为了找到考察中国产业转型对银行信贷安全影响的切入角度,以分析代表性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贷款发放的行业、区域和已有风险拨备等因素进行分析,力图估算银行信贷资产受产业转型最大冲击规模的大小。通过估算发现,产业转型不会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造成过大冲击;同时也发现,中国房地产市场对金融体系安全性的冲击是有限的,而中小企业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将更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 摘要:模块化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演进的重要趋势,成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促进因素。但由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和激烈的竞争,模块化过程中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本文从模块化的微观结构出发,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块化过程中的相关风险,主要包括兼容性风险、锁定风险、网络性风险、信息风险和生态风险。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块化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和消除风险,降低其危害和影响,进一步促进价值模块整合和产业融合,以营造一批强大、集成、灵敏的模块化产业集群。
  • 摘要:本文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对中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得到结论,中国中小企业上市前偏重内部融资和债权融资,并且债权融资比重不断上升,而股权融资相对比重较小,总的融资顺序不完全符合优序融资理论。本文意在通过对成长性良好的中小板企业上市前的融资行为的研究,分析影响企业选择不同融资结构的因素,给其他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参考,并且提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途径。
  • 摘要:机构投资者的快速崛起正改变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本文选取2004-2006年由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为样本,考察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全部样本的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正相关,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有效监督者角色。分组样本研究结果表明:持股较高时机构投资者能改善公司业绩,符合有效监督假说;持股较低时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符合利益冲突假说和战略结盟假说。研究结果意味着,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取决于其持股情况:持股高时机构投资者扮演有效监督者角色,持股低时充当利益攫取者角色。
  • 摘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出台后,经理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有了法规的指导,但这种理论上激励相容的机制设计现实中可能由于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无效。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经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披露事件为样本,分析了经理利用信息优势选择信息披露内容和时间影响股价,进而影响股票期权行权价格确定的机会主义行为,实证研究的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借此提出对我国经理股票期权实施的借鉴意义。
  • 摘要:中国是一个非常广大的市场,但不同区域的消费者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企业如果将整个中国看作一个同质市场而不加区分的话,它们的营销工作无疑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本项研究从消费者价值观的角度研究了中国沿海区域和内陆区域的这种差异及对两地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采用对等抽样,调查了2个沿海城市(上海、广州)、2个内陆城市(成都、哈尔滨)的消费者价值观以及产品体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较大,沿海地区的消费者比内陆地区的消费者在个体主义价值观上的得分要高,而内陆地区的消费者比沿海地区的消费者在集体主义价值观上的得分要高。受这种价值观差异的影响,沿海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偏重产品的功能属性,内地消费者则偏重产品的社会属性。
  • 摘要:在过去二十来年里,中国居民的服务性消费支出趋于上升,但农村居民家庭用于医疗保健和教育服务的支出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居民;服务价格而非收入水平的上升是导致居民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上升的首要因素;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对服务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中国及其绝大多数地区在服务消费方面显露出“成本病”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会给政府带来财政困难,而且会对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着眼点是,要使服务消费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从主要通过价格渠道转为主要通过收入渠道上来,使服务业的发展真正建立在由收入水平提高而引起的服务消费增加的基础之上。
  • 摘要:本文收集整理我国1998-2007年之间城镇居民消费、收入与资产的季度数据,运用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计量分析框架,对我国城镇居民资产的价值波动对消费是否存在“财富效应”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大小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计量结果表明,在中国城镇居民中,财富效应显著存在。城镇居民的消费、收入和资产之间存在着稳定的且唯一的长期协整关系。中国城镇居民资产的长期边际消费弹性为0.51。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城镇居民资产一个单位正向冲击将引起消费同向的且持续的变化。
  • 摘要:本研究检验了产品危机过程中口碑方向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发现关于产品危机的口碑方向能显著影响消费者态度,并且负向口碑比正向口碑的影响力显著大,即存在“负向信息效应”。企业对危机处理后,处理方式会影响到口碑方向“负向信息效应”的大小。同时检验了产品危机过程中口碑方向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机制,发现在危机发生而消费者没有接触到企业处理方式的信息时,感知风险是口碑方向影响消费者态度的部分中介变量,而当消费者接触到企业处理方式的信息后,感知风险和负向情绪都是口碑方向影响消费者态度的部分中介变量。
  • 摘要:本文通过对“良田种树风”现象的一个案例分析发现,现阶段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农民市场意识的增强使得“弃粮种树”的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已不再是劳动力大量外出就业土地抛荒的被动选择,而是农户在综合比较收入效益基础上做出的积极反应,而土地细碎化又使得相邻农户种植决策受到影响,最终造成了“良田种树风”的愈演愈烈,进而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带来威胁。本文试图从微观角度来探讨农户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冲突,从而帮助透析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一种内在机制,进而为保证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提出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与建议。
  • 摘要: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改完成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两种主要方式.两种激励方式的各自特点、优劣在哪里?采取股权激励的不同方式有何趋势?不同类型的公司是否存在着倾向性选择?有哪些需要从监管政策上进行改进的地方?本文的主旨是回答上述问题,从而形成对股权激励不同做法的正确理解,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实践提供指南,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摘要:信息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不确定性及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金融中介机构的出现,使得金融中介机构具有与降低交易成本、消除不确定性及由此导致的风险等功能。rn 在现代财务理论中,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企业的种种财务决策息息相关。如果金融中介能够改善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那么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诸多财务行为。本文基于上述理论,运用中国证券市场2004-2007年间的经验数据,对证券分析师与企业股利政策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更多的分析师跟踪改善了企业的外部信息环境,降低了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降低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以及企业对内部现金的依赖,提高了企业的股利水平。本文为进一步研究金融中介的影响以及企业的财务行为提供了实证证据。
  • 摘要:本文运用实物期权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描述了政府采购行为的实物期权特征,构建了市场竞争和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政府单位交易成本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出了具体公式,结合实际情况加以验证,为提高政府采购的绩效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当然,运用政府采购的实物期权特征要注意分清条件,地方政府分散采购和中央政府的选择性招标和限制性招标并不适用。另外,由于市场不完全竞争性,交易成本与几何布朗运动模型的不一致性,使得本文的模型与现实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关键技术或设备采购受限时,即采购源不完全充足时,受限制的程度也是需要考虑的。
  • 摘要:保理业务,尽管它尚处于起步阶段,因其有别于传统的贸易融资方案而倍受中国企业的青睐。它将利用保理商的融资和非融资性的风险参与,为企业控制收款风险。不仗如此,它还能为企业提供表外的融资服务,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对于销售企业来说,它们应对于保理业务的推广持肯定态度,因为它将降低其银行业务成本。rn 中国的中小企业最值得关注的方面是尽管他们尚无能力去涉及官方财政系统,然而却取得了飞速发展,最大的威胁来自它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涉及资本市场以及通过合法渠道进行筹资,因为中小企业缺乏来自政府的有效的法律和政策保护,这种现象还将持续。
  • 摘要:在中国,旅游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居民的可支配收人与居民消费倾向,且旅游消费水平的高低同居民收人水平与居民消费倾向成正比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不考虑消费模式的情况下,居民收入水平高,则居民消费倾向高。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差距的原因,可归结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大,旅游消费环境差距大,旅游消费观念差异大,旅游消费模型不一样。可以看出,看出制度层面、观念层面等许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关注,要从较高的政治高度来认识缩小这一差距的意义,统筹发展由城乡居民共同发展所构成的旅游业。当前应采取以下对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改善农村旅游消费环境,强化城市市场对农村市场的辐射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旅游消费教育和引导。
  • 摘要:在资源禀赋约束情况下,扭曲要素价格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理性选择。扭曲分割的要素市场导致了资本要素对劳动力要素的替代,并最终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和就业吸纳能力下降的二元悖论。即在中国转型过程中,制度安排导致的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劳动力就业。
  • 摘要:在模块化分段贸易的条件下,分段贸易的工资效应成为衡量东道国贸易利益的重要方面,回归结果证明了生产控制模式对于工资效应的决定性作用。rn 由于外商独资企业采取了独占型的生产控制模式,因而东道国没有资格参与贸易的利益分配,东道国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报酬和地方税收方面。回归结果验证了生产控制模式通过采购权和销售权对劳动力报酬和地方税收的影响。rn 生产控制模式取决于不同模块的资产专用性程度,如何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将生产控制模式中的采购权和销售权内生化,对于解释分段贸易下的利益分配格局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 摘要: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无论在经济改革前后,都是当时经济体制的简单附属物,至今还未形成相对独立的、符合医疗卫生特点的体制。但两者在改革前后发生了令人深思的两种反差.在改革前,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处于极端落后的状态,然而医疗卫生领域却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相反,在经济改革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飞速发展,但医疗卫生领域的状况却引来了人们普遍的抱怨。本文将沿着医疗卫生体制与经济体制两者之间的关系,来探索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在改革前后的发展历程、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 摘要:区位条件对港口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国际尺度看,由于上海、宁波两港位于同一港口体系中,上海港所具备的一些优势如位于中国南北海岸的中点,终年不冻,不受台风、大雾影响等,宁波港同样具备。和宁波港相比,上海港在三个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一,上海港位于长江出海口,能很便捷地通过长江这一黄金水道进人富庶的长江流域;其二,在开埠前后,苏州是长江三角洲的商业中心,上海港是作为苏州的外港而得到飞速发展的,上海港的货物通过苏州运销全国各地,宁波港与苏州距离较远,很难和苏州有直接的经济往来;其三,上海港所在太湖流域是平水区,行船较为方便,而宁波港所在区域有上下水差别,特别是上水非常困难,费用较高,不利于宁波港对内陆的辐射。rn 在近代开埠之后,上海港通过密如蛛网的内河水道把长江三角洲各市镇纳入直接腹地,并通过长江等水道把间接腹地伸向长江流域。如今,在上海港的集输运体系中,公路运输占了80%以上,水路运输所占比率非常小。近年来,内河水路运输重新得到学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浙江省在最近几年花大力气整治杭雨运河,以期打通宁波港和杭嘉湖地区的联系。上海港的内河运输有一定基础,必须充分发挥内河运输在港口集输运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完善集输运体系建设。
  • 摘要:本文是上海财经大学重点研究课题“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发展的多重效应及其对策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本文运用世界性节事所产生的旅游经济增量效应的分析方法,参照昆明花博会与北京奧运会旅游经济增量效应的分析经验,系统分析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地区的旅游经济增量效应,并分析了将这种增量效应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可能遇到的障碍与对策,以及提高这种增量效应的对策。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世博会旅游经济增量效应的估算,包括2008年北京奧运会旅游经济增量效应估算分析、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投资带动效应估算的分析和上海世博会旅游经济增量效应的估算;(2)世博会旅游经济增量效应的优化对策,包括对上海旅游企业和主管部门调查问卷反映问题的分析和世博会旅游经济增量效应优化的具体对策。
  • 摘要:2007年上半年以来,中国以粮食为代表的多数农产品价格开始出现明显的上涨,上海市农产品价格也不例外。农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对绝大多数消费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从历史经验看,由于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地位,农产品价格上涨常常伴随着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因此,各界都非常关心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整体物价水平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rn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政策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其在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现状作了回顾,然后介绍了上海市农业的总体发展状况,并对近年来上海市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宏观经济效应的系统性分析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从产业经济学的产业关联理论出发,阐述了上海市农业的产业链群,分析了农业与其上下游产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引出上海市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并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经济传导效应做了局部的分析。rn 分析的结果显示,一方面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上海市宏观经济各部门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上海市的近似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对人民生活也有一定的影响,对城镇居民的影响大于对农村居民的影响。
  • 摘要: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在逐步建立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加大对外开放程度之际,又发生了全球能源、粮食价格飙升和汶川地震等事件,中国经济面临着既要防止经济下滑和又要防止通货膨胀的复杂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剖析经济转型期通货膨胀的外因、内因和特殊性,厘清思路,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笔者认为,外源性通货膨胀是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社会的自然现象,治理外源性通货膨胀应采用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注入资金,减免税收等措施帮助企业和消费者消化价格上涨的压力,寻求在新的价格构架基础上的供求平衡,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要从全球经济的视野来考量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改革现行不合理的价格机制是治理外源性通货膨胀和稳定人民币币值的共同要求。综合治理外源性通货膨胀要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性,改革价格机制,逐步释放通货膨胀压力,提升企业消化外源性通货膨胀的能力,降低外贸依存度,启动国内市场,完善工薪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 摘要:GDP不仅被认为是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也被认为能够反映社会福利的发展。那么,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奇迹是否带来了福利的增加?未来的经济增长还能促进福利的持续增加吗?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用生态福利绩效、资源生产率和经济福利绩效三种绩效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对福利增加确实有着重要贡献,并且仍然处于经济增长带来社会福利增加的上升通道中,但是这种能力有逐年递减的趋势;虽然中国经济增长的生态门槛和福利门槛还未到来,但是却在逼近。研究表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求关注经济增长,更要关注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的提升,同时还应关注“生态门槛”问题的严重性。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中国现代管理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管理学理论的引进、本土的管理学理论研究,还是管理学的实践应用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这其中,一些关键事件对中国整个管理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和分析这些中国管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反思其在中国管理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对清晰认识中国管理学研究的过去和现在存在的问题,找准未来中国管理学的发展方向都是十分重要的。
  •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ARU分析范式对中国省际旅游业竞争力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省际旅游业竞争力呈现出比较大的差距,且东部省份明显高于中西部省份;(2)中国省际旅游业竞争力结构以吸引能力和接待能力为主,而利用能力相对较低;(3)影响中国省际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基础设施等支持性条件的改善有利于省际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但是,区位条件、政府的参与作用对省际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
  • 摘要:上海金融创新系统隶属于区域部门创新系统。当前,上海金融创新系统的知识和技术比较落后,网络行为者中中资主导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网络行为者之间的网络联系不够密切,制度建设存在问题,上海金融创新系统正处于从新出现的状态向成熟阶段过渡的阶段。要改变这种现状,政府部门的政策可以发挥促进知识整合、网络整合和制度完善等方面的作用。
  • 摘要: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使以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源成为具有战略性的产业,同时又是引起巨大争议的产业,在中国这样一个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国家,在土地资源和粮食安全的约束下包括生物质能源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缓解能源安全。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冲击,而以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从中长期来看发展空间有限,需要发挥现有的荒地等边际土地提供新的替代原料来源。
  • 摘要:航空业是一个非常有利于实施金融市场掠夺策略的行业,公司治理以及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在产品市场的竞争有重要影响。本文构造一个两阶段融资模型,说明当公司治理水平低,负债率高且依赖外部融资时,掠夺者的最优策略是通过在金融市场上提高被掠夺者的融资成本,间接地提高其代理成本,阻止潜在的市场进入者进入市场,从而掠夺竞争对手和潜在进入者。本文通过国航竞购东航案例,用上述模型说明国航采取的是利用资本市场对东航和新航进行的掠夺策略,指出公司采取融资策略时必须考虑公司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战略和公司的治理水平,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改善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改善。
  • 摘要: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全称为“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在这里,“私人”两个字突出了淡马锡公司在决策、运营和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完全遵循与其他私营企业相同的市场规则和法律规范而存在;另外,“私人”两字通过淡化国有控股背景,摆脱了海外投资中“主权财富基金”的烙印,很大程度上表明国有经营性资产可以通过参与市场平等竞争,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主导和影响作用。淡马锡的成功和运营模式对明确中国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清晰职能和精准定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即国有资产中的经营性部分,可以通过完全基于商业运作模式的控股公司形式实现经营效率和收益的巨大提升,这是国有资产有效运营的重要实现形式。
  • 摘要:近年来,从事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的现象层出不穷,很多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高科技企业实现产业转型,高科技企业也因此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1999-2006年上市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的113起案例作为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所有案例并购前后的绩效以及产业效应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予以考察。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周期理论对前面的实证研究结果予以解释,认为在高科技行业整体上处于景气期(即整个高科技行业处于产业周期的成长和成熟阶段)时,上市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后业绩有显著性提升。同时,产业效应对上市公司的并购有积极显著的影响,此时上市公司选择并购高科技企业容易取得成功。就某一特定的高科技产业而言,本文认为当该产业处在成长期和成熟期时,对并购绩效有显著提升作用,产业效应显著。
  • 摘要:本文以中国转型经济市场为背景,检验代表中西方价值观的物质主义和怀旧倾向与品牌态度之间的关系,发现物质主义和怀旧倾向存在负相关关系,高物质主义者相比高怀旧倾向者具有更积极的品牌态度;物质主义对于象征价值对国外品牌承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但对于本土品牌不存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在中国市场中创建品牌象征或重塑品牌意义具有重要的管理意蕴。
  • 摘要:BBS论坛、新闻讨论区、博客、电子邮件等表达形式构成一个网络空间,这个空间既是原创观点的发源地,也是思想争议的战场。网络讨论中话题焦点的集聚和分离来自于两种动力。“向心”作用力导致焦点的出现,而“离心”作用力则导致焦点的分化。散焦和聚焦实质上是不同条件下讨论的各自的表现形式。把握网络焦点有利于了解民情民生的重心,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掌握焦点的多元化有利于我理解社会的注意力的转换速度和幅度,预见“新焦点”出现的机会和几率,最大程度地开发民智、汲取民智。
  • 摘要: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空间通过开发区、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园林及房地产建设与开发不断扩张,城市建成区不断向外围拓展。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蔓延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蔓延问题同其目前以外资驱动、低端制造、出口导向以及以流动人口为部分劳动力供给的二元化经济增长模式和制度有效供给缺失有密切关系。长江三角洲必须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居民收入,建构城市化社会微观基础,促进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城市空间不断蔓延的态势,才能向有机分散与有机集中的理想城市空间布局状态迈进。
  • 摘要: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不仅需要与能源及污染排放相关的货币化指标,也需要实物量指标;不仅需要能源产量和消费指标,也需要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加工转换、库存、利用效率、综合利用及污染排放等全过程的指标;不仅需要生产性能源指标,也需要生活性能源指标。中国的能源与环境统计力量薄弱,能源与环境统计方法和数据还不能满足全面系统评价和考核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因此,需要加强中国能源与环境统计工作。要增强国家能源统计力量,建立中国能源流核算与分析体系,确立中国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建立节能减排综合指数和监测预警系统,加快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支撑系统。
  • 摘要: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开放后行业工资差距会趋于下降,这是由保护程度下降(关税下降)、垄断组织“议价”能力减弱、技术劳动力相对于非技术劳动力的工资下降三种因素导致的。本文对后两种因素的作用提出质疑,并发现经济开放对发展中国家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rn 面对上述情况,政府可通过减税等措施适当提高劳动相对密集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工资水平;加大力度打破行业垄断,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高附加值服务业竞争,同时注重保持行业开放度的平衡;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以降低非技术劳动力比例,同时稳步降低劳动力地区间的流动障碍,缩小同质劳动力工资差异,从行业内和行业间两个方面同时缩小行业工资差距。
  • 摘要: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间存在着长期动态联系,但相互间的影响系数较小,说明目前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尚未形成。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影响系数之和小于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系数之和,这是因为我国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还不够高,制造业产业链较短,产业间的前向和后向关联度较低,制造业企业外包生产性服务环节的意愿不强,对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不足,一方面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制造业的价值实现和竞争力的提升。制造业的服务投人率低,其发展因缺乏金融保险业、信息业等部门的有效配合,而使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因缺乏商务服务业的配套支持,而影响循环的实现及效率的提升;因缺乏综合技术、科学研究、教育等部门的发展,而创新不足,动力匾乏。事实上,这也正是目前“中国制造”走人困境的症结之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需求不足,也有服务业自身的原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专业化程度低、服务成本高,难以为制造业提供高端、高效、质优、价廉的产前与产后服务,导致制造业企业或者自我服务,这与内部服务活动外部化的总体趋势相左,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或者借助于外部服务提供商,致使“中国制造”停留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高端环节和高额利润则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掌控和攫取。rn 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及投入产出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是互动发展的关系。迈克尔·波特(1990)指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结合对国家竞争优势关系重大。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特定的内部国情和外部环境均决定了这一过程难以逾越,也不可能一嫩而就。既然无法从“中国加工”、“中国制造”一步跨越到“中国创造”、“中国服务”,那么藉由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互动发展,为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提升制造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对于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这种双向溢出效应若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将有助于产业链的整合,推动中国企业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环节演进,实现产品附加价值的增加和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
  • 摘要: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社会,企业的责任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每个人(至少作为消费者)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stake holder),企业应当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只是考虑股东(stock holder)的利益。“利益相关者就是任何能够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或被实现公司目标所影响的集团或个人。”企业除了对投资人或股东的责任外,至少还有对客户、雇员、供货商、竞争者、社区的责任。但企业的责任感不是天生的,其形成与持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本文借鉴西方组织伦理气候(ethical climate)理论(这一学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并广泛运用于企业伦理和组织伦理的实证研究中),参考组织的价值一伦理理论,认为企业责任与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形成与承担的过程中,不是企业的单独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整体的伦理氛围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企业责任的培植需要与社会上整个的伦理水平同步提升,与伦理观念、责任意识同步加强。在形成企业内部小的伦理气候之外,还有一个社会的大的伦理气候的问题,这一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责任的小气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建构和谐社会的共识,对于企业责任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而企业责任对于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转轨过程中对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对其所肩负功能地位认识的不断深化。相比之下,对国有企业的社会功能的研究就相对滞后,而在这个问题背后隐含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命题:如何理解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本文在对国有企业改革阶段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并对国有企业的终极形态进行了阐述,以便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 摘要:战略共享各要素的培育和提升,对于员工的能力、工作态度和行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企业激励的不同机制关注员工的不同需求和工作动机,进而能够诱导和强化员工特定的工作态度与行为。因此,深入探究企业员工战略共享行为的激励机理,努力实现企业员工战略共享与激励机制的相互匹配,是有效提高员工战略共享激励效果,不断提升企业战略执行力的现实选择。
  • 摘要:本文将通过对德国西门子公司创新体系的描述性案例分析来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德国西门子公司是如何成功地建立其创新体系的?(2)哪些做法可以被我国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借鉴和使用?rn 西门子成功地将创新人才、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三要素相结合,才使得西门子公司迸发出如此强大的创新能力。对于中国大型制造业企业来说,以上总结的西门子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经验都可以参考,但关键是必须以企业目前自身的条件为基础,寻找最为适合自身的西门子经验,从而加以学习、利用并改进。
  • 摘要:本文以下将从关系镶嵌、结构镶嵌和认知镶嵌三方面来探讨对窜货行为的治理策略。关系镶嵌是指行为者(厂商)的经济行为(如销售合作、联盟活动)乃是镶嵌于行为者与他人持续互动的双边关系之中。镶嵌存在三种效果:信任、信息交换与共同解决问题。为了有效治理窜货行为,除了建立信任、信息交换与共同解决问题三种机制外,应构建渠道成员彼此共同的远景目标,以实现经营理念上的统一,并奠定成功协作的价值观基础。结构镶嵌是指厂商的行为,如销售合作活动,乃是镶嵌在其所存在的整个社会网络中。显然,为了建立销售合作伙伴关系,则对合作伙伴的寻找、对合作伙伴的信息和合作需要的辨认都只能在现有的网络内进行。影响行为者合作行为的结构因素主要是中心性。认知镶嵌强调人们或厂商在追求新古典经济理性的过程中,其认知过程所受到的限制,尤其经济合作活动是行为者相当复杂和困难的策略及管理行为的时候。通过累计治理窜货的经验,建立窜货专责部门,标准化治理流程,加强销售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制造商行业协会和分销法规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治理。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生物质能源、边际土地和非粮作物的种植的现状,分析了开发边际土地种植非粮作物所面临的投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应该采取国家、集体、公司和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国家应该首先投资开垦一些国有的耕地后备资源,种植非粮作物来发展生物乙醇,并以此为示范,从而带动集体、公司和个人一起投资。考虑到投资于开垦耕地后备资源的资金回收期较长,国家应该采取优惠的金融政策、银行政策和税收政策来鼓励集体、公司和个人对于耕地后备资源开垦的投资活动。rn 通过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来种植非粮作物作为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选择途径之一,应该只能算是一种权宜之计;发展我国生物能源最主要的一个途径,而是应该着眼于技术进步,努力开发纤维素转化乙醇的技术,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其转化率。因为我国每年有约7亿吨的秸秆,除了2亿吨被用作农村燃料消耗外,如果将剩余的5亿吨用于乙醇转化,可产7000万吨乙醇。
  • 摘要: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总部经济、总部集群与总部经济聚集区的概念,然后分析了总部集群的4点创新特征,总部集群对区域创新发展的8点效应,最后提出了总部经济模式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5点战略对策。
  • 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本文主要从都市圈发展的主导推动力量、空间结构、增长方式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都市圈的发展模式。本文对中国都市圈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发展模式和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国都市圈发展的现状,指出中国都市圈未来发展的模式和路径选择应该走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以大城市为主体,走集约型增长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都市圈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不断提升中国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可以改变中国城市化水平落后的状态,并向世界级都市圈迈进,形成具有世界影响的都市圈。
  • 摘要:经济金融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全球化对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带来严峻挑战,全球化使得货币政策调控的对象,赖以发挥成效的经济、金融环境变得更为复杂,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都在发生改变,需要重新认识。本文在分析经济金融全球化对各国货币政策体系的影响与国际货币政策体系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五个大方面归纳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现行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的挑战,并对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调整和完善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调整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
  • 摘要: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持续蔓延,2007年第四季度及2008年上半年,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相继出现环比负增长;世界经济增长的放缓也影响了中国GDP增长率。当前,美元汇率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风向标,2008年上半年美元疲弱及资产价格的下跌使全球商品市场成为资金的载体,各商品子市场价格之间相对稳定的比率也在发生波动。
  • 摘要: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重要的政策目标。然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很难直接度量,通常用地区间财政均等程度表示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类似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中央政府往往需要通过转移支付弥补地区间的差异,实现地区间的财政均等。但是,地方政府在接受转移支付时,往往会把中央的补助当作地方财政收入的替代,降低对本地税收资源的征收力度,反而加重了地方财政对中央补助的依赖,使转移支付的政策效果受到严重削弱。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