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3年内共计125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3篇、会议论文90篇、专利文献35057篇;相关期刊491种,包括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地球、资源环境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78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学术会议 、2016年湖北地质科技论坛、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6届学术年会等;地面塌陷的相关文献由2262位作者贡献,包括侯恩科、谢晓深、向茂西等。
地面塌陷—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5057篇
占比:96.74%
总计:36240篇
地面塌陷
-研究学者
- 侯恩科
- 谢晓深
- 向茂西
- 彭捷
- 徐友宁
- 景佳俊
- 仵拨云
- 刘海南
- 刘细元
- 姚超伟
- 张成平
- 张顶立
- 李永红
- 祁伏成
- 蔡剑韬
- 陈伟
- 陈敏
- 马志飞
- 付栋
- 俞解星
- 刘会平
- 刘江龙
- 刘沂轩
- 吴超凡
- 尹喜霖
- 李军
- 武雄
- 罗小杰
- 袁家余
- 陈华清
- 陈文林
- 高宗军
- 丁志平
- 任建波
- 何俊杰
- 何芳
- 刘元雪
- 刘善军
- 刘岸松
- 刘洋
- 刘磊
- 吕镁娜
- 吴湘滨
- 张海
- 张紫昭
- 张跃明
- 强建科
- 徐卫权
- 徐德兰
- 戴定贤
-
-
钟世英;
时文浩;
王堉众;
丛波日;
高大潮
-
-
摘要:
水力管线渗漏诱发城市地面塌陷灾害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高危害性的特点,对砂土在不同相对密实度侵蚀破坏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可为灾前预防和灾后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文章设计了一种砂水流失可视化试验系统装置,采用数字照相量测技术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运用图像分析法分析了砂土侵蚀过程,通过拟合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了砂土侵蚀破坏范围与砂土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砂土侵蚀发展过程分为渗水微流砂、砂水流失耦合加剧和弱流水少砂趋稳等3个阶段;砂体侵蚀过程可划分为塌落、流动、随动和稳定4个区域,流动区和随动区之间的破坏曲线呈二次抛物线形状;砂土流失量与破损口面积、水力梯度和侵蚀时间呈正相关,与破损口周长呈负相关。
-
-
陶海宁;
冯小波;
许汇源;
潘天录
-
-
摘要:
大冶市还地桥区域煤矿开采形成采空区变形及塌陷;造成区内居民房屋出现不同程度开裂变形、地面设施破坏。依据该区煤矿采空区勘查成果,对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勘查区内的采空区及地表变形处于残余变形阶段,按今后50年地面累计变形情况计算结果将勘查区采空区划分为不稳定区、基本稳定区和稳定区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
-
潘凯;
谢春庆;
谭洵;
吉锋
-
-
摘要:
以黔东南某机场飞行区地面塌陷为例,采用现场调绘、工程勘探、物探、岩土试验、数值模拟、权重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机场地面塌陷的成因机制,并预测了地面塌陷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飞行区地面塌陷形成机制为地下水渗流潜蚀作用形成的土洞垮塌,地面塌陷具有明显的时间累积效应和空间差异性分布特征,塌陷时间、分布、规模主要受地形、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程度、机场地势及排水设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塌陷灾害治理中,应避免盲目扩大处理,需根据塌陷类型、规模、控制因素分区、分类进行,对地面塌陷集中发育的重灾区可按“片”集中处理,对零星塌陷区可按“点”分散处理,以减少处理费用、提高处理效果,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
-
汪旭
-
-
摘要:
桂北地区为岩溶(喀斯特)地貌,常发生岩溶塌陷,导致地面塌陷、地基不均匀沉降。本文以贺州某校园地面塌陷应急治理工程为例[1],分析塌陷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等,判断地层稳定性。在保证周边建筑物安全的条件下,快速进行塌陷区注浆治理和地面回填,以减小、消除周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变形,最终满足继续使用的要求。为遇到相似工程的工作者提供一个处置思路。
-
-
代新雲;
刘德兵;
王泽均;
潘小松
-
-
摘要:
近年来,城市地面塌陷灾害频繁发生,对居民生命财产和城市运行安全存在重大影响。利用综合物探手段无损、准确的特点,可探明重点区域范围内潜在地下病害体的位置、深度及规模。本文利用高密度电法和连续面波法相结合对达州市城区某道路进行地下病害体探测,分析探明的异常特征,并对其加以钻探验证,能基本确定地下病害体的位置及规模情况,为城市地下病害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
-
管祯;
左威
-
-
摘要:
国内石膏矿一般采用房柱式开采,由于开采过程的不规范,留下了较多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石膏矿采空区监测预警机制缺乏的问题,在邳北石膏矿开展了远程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工作。通过对采空区顶板岩石的微震监测,自动化采集数据并传输分析,在监测过程中设定极值,当变量超出极值时触发报警,在地面塌陷发生前进行有效的预警。通过本次有效监测预警,结果表明:在地面塌陷过程中,基于微震监测预警机制可提前2 h左右做出预警,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较充足的准备时间。
-
-
曾维明;
黄保华;
黄世楚
-
-
摘要:
“要滑坡啦!有住在高头些的,赶快打电话投亲靠友啊!这可是关系生命安全的大事!”2020年7月17日,恩施市屯堡乡沙子坝村地质灾害监测员陈光明例行巡查,根据村组公路出现的新裂缝,及时预警恩施市沙子坝山体滑坡,被誉为“预警第一人”。恩施州地貌特殊,地质灾害易发多发,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全州共有地质灾害点2400余处。近年来,恩施州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不断探索,以“人防+技防”的模式,成功预报多起地质灾害,最大程度避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
-
王长春
-
-
摘要:
针对上甘坪隧道施工期间遇到的突泥及岩溶裂隙发育带等特殊地质情况,根据探明的隧道前方岩溶裂隙发育情况,提出处治方案,阐明施工注意事项,确保了隧道工程安全有效通过该特殊地质地段,为兰海高速贵州境遵义至贵阳段扩容工程项目顺利竣工并通车营运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为今后在岩溶地区修建公路隧道及类似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及营运管理提供参考。
-
-
孟祥超;
李军;
王娜;
冯玺平;
宋月梅;
何平;
陈丽静;
马腾
-
-
摘要:
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煤矿资源丰富,高强度的开采利用给矿山地质环境带来巨大挑战。本文对区内12个煤矿山进行了现状调查、样品采集及测试,分析了地面塌陷、土地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含水层结构破坏、水土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特征、危害程度等基本特征。采用模糊数学法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综合划分评价单元及影响等级,提出治理建议,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
-
邱锦安;
邓志德;
刘燕辉;
金炯球;
童纪伟;
张杰;
唐宁
-
-
摘要:
引言广东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丘陵山地多,地势起伏大,部分山坡陡峭,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同时受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地质灾害易发多发。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4744处,威胁总人口24.95万人,潜在经济损失81.77亿元,以中小型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图1)。
-
-
-
-
ZHU Yiqing;
朱艺清;
ZHANG Hai;
张海;
CAI Jiantao;
蔡剑韬;
WANG Rongbiao;
王荣彪
- 《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黄浦江和苏州河流经中心城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沉积环境使得浅部砂层发育,伴随着城市建设向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推进,加之中心城区地下管线的老化渗水,使得流砂风险加剧,进一步引发地面塌陷.本文在识别地面塌陷灾害关键要素的基础上,从危险性和易损性两个方面构建地面塌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分析②3层粉性土分布与特征、地下管线结构性缺陷及地下空间规模,通过模糊评判模型对危险性要素及易损性要素进行量化评估,对上海中心城区地面塌陷的风险进行区划研究.其成果为地面塌陷隐患区域建立实时监测网提供技术支撑,对国土资源管理、城市建设、重大市政工程和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并为国内地面塌陷防治和风险管控提供示范.
-
-
周杰;
张琦;
李波;
李坤鹏;
黎新跃
- 《2017年湖南省地质学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地面塌陷对工程建设危害重大,查明地面塌陷的成因是工程治理的基础.以长沙城郊某地面塌陷物探勘察为例,简要介绍了天然场源面波和高密度电法两种物探技术的工作原理、方法布设、数据采集和处理,对数据进行综合解译,成果得到地质钻探的验证.探测研究表明,两种方法相互参照和补充,查明了引起地面塌陷的原因,提高了物探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下一步的工程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
张联志;
屈添强;
文婷
- 《2017年湖南省地质学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以宁乡县煤炭坝镇砖塘村洪山咀地面塌陷治理工程为依托工程,在收集前人研究渗透注浆资料和现场勘察的基础上,通过对注浆理论的简单分析,研究分析了压密注浆的在治理地面塌陷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加固效果,且监测结果表明沉降变化在允许范围之内,达到了加固的目的.
-
-
于超
- 《江西省生态地质环境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具有突发、隐蔽的特点,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本文在对吉安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吉安县地面塌陷的灾害类型、分布、发育特征及诱发因素,为地面塌陷防治及进一步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
-
-
Yuan Jiayu;
袁家余;
Chen Min;
陈敏
-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通过对2003-2014年上海地区发生的上百个地面塌陷案例分析,按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为主来进行划分类型,其中自然因素为主包括浅层砂发育区排水管道结构缺陷、暗浜发育区地基不密实、滨海堤岸区地基不密实等三种类型;人为活动为主包括浅层砂发育区的基坑工程缺陷、盾构工程缺陷、盾构施工土体加固缺陷等三种类型.自然因素为主引发地面塌陷的成因由不利(良)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诱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与建筑业产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人为活动为主引起地面塌陷成因主要由于勘察不明、设计不足、施工缺陷等人为活动,在浅层砂(即②3、⑤2层)发育区域,易诱发地面塌陷的发生.通过地面塌陷的类型和成因分析,可为上海地区地面塌陷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
-
刘海南
- 《第一届中国西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学术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彬县城关镇位于彬长煤田腹地,煤炭资源丰富,主要涉及了火石咀煤矿、下沟煤矿、大佛寺煤矿和水帘煤矿四大矿区.煤矿开采使得采空区遍布,地面塌陷灾害极为发育,地表塌陷及其伴生裂缝使得许多居民房屋成为危房,耕地无法耕种,严重的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城关镇发育采煤地面塌陷隐患点12处,威胁1497户6440人的安全.
-
-
王凌;
张跃明
- 《第四届全国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某地铁区间隧道在推进过程中因螺旋机后闸门关闭系统故障及地下水位过高造成喷涌,地面出现塌陷事故.针对该事故,制定了处理步序,采用咬合素桩和化学浆液注浆进行盾构机周边地层加固,在降水后完成洞内渣土清理和设备维修.后介绍了盾构脱困及脱困后的措施,最后复推中采取了渣土改良及防喷涌措施、掘进参数控制、出土量控制、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及质量控制措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