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模型试验

模型试验

模型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1161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43篇、会议论文922篇、专利文献321662篇;相关期刊1192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长江科学院院报等; 相关会议570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第一届青年学术交流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第七届学委会全体会议等;模型试验的相关文献由2161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术才、李利平、石少帅等。

模型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43 占比:2.55%

会议论文>

论文:922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321662 占比:97.17%

总计:331027篇

模型试验—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姜全乐; 张勃阳; 郝明
    • 摘要: 煤层底板隐伏陷落柱突水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是我国华北地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为解决此类生产安全隐患,采用自主研发的煤层底板隐伏陷落柱渗流演化模型模拟试验系统对3组含不同陷落柱的试样进行试验,测试启动水压梯度、孔隙水压、流速等渗流关键参数,分析渗透压差-流速、孔隙水压-扩散半径的关系,并开展非达西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试验的启动水压梯度为0.60~1.57 MPa/m;渗透压差-流速、孔隙水压-扩散半径的关系均表现出非达西流特性;双曲线形式的孔隙水压系数与扩散半径拟合度较好;陷落柱渗流演化模型试验的非达西流β因子均为负值.
    • 李建林; 黄天柱; 张恒宾; 邓华锋
    • 摘要: 卸荷岩体力学试验是卸荷岩体力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模拟分析工程岩体开挖卸荷变形稳定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岩土工程试验设备和相关测试技术的发展,卸荷岩体力学试验技术与方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本文分三个方面系统回顾和分析了卸荷岩体力学试验的重要研究进展及不足:在室内岩石三轴卸荷试验方面,主要介绍了岩石常规三轴卸荷试验和多源测试技术、多场耦合三轴卸荷试验和室内真三轴卸荷试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工程岩体开挖卸荷模型试验方面,分析了模型试验在边坡工程与地下工程开挖卸荷模拟中的研究进展;在工程岩体现场开挖卸荷试验方面,介绍了现场真三轴试验系统的研制与应用进展情况,以及现场监测技术在工程岩体开挖卸荷变形与稳定分析中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卸荷岩体工程发展需求和卸荷岩体力学试验中所存在的不足,对卸荷岩体力学试验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展望.
    • 李建林; 黄天柱; 张恒宾; 邓华锋
    • 摘要: 卸荷岩体力学试验是卸荷岩体力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模拟分析工程岩体开挖卸荷变形稳定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岩土工程试验设备和相关测试技术的发展,卸荷岩体力学试验技术与方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本文分三个方面系统回顾和分析了卸荷岩体力学试验的重要研究进展及不足:在室内岩石三轴卸荷试验方面,主要介绍了岩石常规三轴卸荷试验和多源测试技术、多场耦合三轴卸荷试验和室内真三轴卸荷试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工程岩体开挖卸荷模型试验方面,分析了模型试验在边坡工程与地下工程开挖卸荷模拟中的研究进展;在工程岩体现场开挖卸荷试验方面,介绍了现场真三轴试验系统的研制与应用进展情况,以及现场监测技术在工程岩体开挖卸荷变形与稳定分析中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卸荷岩体工程发展需求和卸荷岩体力学试验中所存在的不足,对卸荷岩体力学试验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展望.
    • 钱华港; 蔡林涛; 李娜; 孙承祥
    • 摘要: 泵站前池扩散角过大易产生不良流态,影响进水池内的水流流态,进而恶化水泵进水条件,降低水泵运行效率,严重时甚至危及泵站安全运行。以某55°大扩散角正向前池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在前池内设置楔形导流墩以整治流态。研究结果表明:将楔形导流墩设置在前池进口处可以更好地起到分流作用,合理设置组合式对称楔形导流墩能有效提高整个前池的流态改善效果。研究成果对类似泵站的前池整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孔天明; 梁海安; 程新俊; 杨泽平; 刘超; 曹开伟; 胡光阳
    • 摘要: 长螺旋扩底桩作为一种新桩型,目前水平承载力设计通常按等直径灌注桩考虑,其桩身螺纹以及扩大头对桩身受力变形的影响尚未可知。为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长螺旋扩底桩桩-土相互作用的规律,分别对长螺旋扩底桩、扩底桩、直桩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长螺旋扩底桩桩身受力变形与直桩有一定差异,其地基反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随位移增加呈幂函数衰减;m法计算直桩比较合理,但用于计算长螺旋扩底桩有较大误差。
    • 丁家富; 王大鹏
    • 摘要: 针对钢结构焊接所产生的残余应变从理论上难以准确计算的问题,基于光频域反射计(OFDR)技术进行了光纤标定试验和工字钢焊接试验,研究了该技术在钢结构焊接残余应变监测上的应用。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OFDR技术可以对焊接残余应变实现准确监测,对应变发生位置可以精确定位。
    • 邓明琪
    • 摘要: 压力拱是抽象的但又客观存在,是隧道围岩进行力学性能自我调节的载体,充分利用好拱效应能使工程更加安全经济。针对压力拱拱体范围的确定方法,主要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三个方面,以及新方法和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及综合分析,便于了解隧道工程压力拱及拱体范围确定方法的提出、完善及发展。
    • 赵德光; 娄敏; 王晓凯; 张睿
    • 摘要: 为探究立管在不同排列方式下的响应特性随来流速度的变化关系,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流动干涉效应,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刚性立管模型和柔性立管模型的涡激振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选取不同材质的立管模型模拟实际工程中的柔性立管与刚性立管,采用不同测试原理的采集仪器获取立管模型的振动响应信息,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刚性孤立立管在“锁定”区间内横流向振动幅值变大,横流向振动幅值沿管长方向呈现出两端小、中间大的分布特征,在约化速度为12时可观察到2阶振型;在双刚性立管试验中,来流角度对下游刚性立管具有显著的干涉作用,当来流角度α=0°时,下游立管模型的“锁定”区间相比孤立立管存在滞后现象,随着来流角度的不断增大,下游立管所受流动干涉作用逐步减弱;柔性顶张力立管的振动特性与刚性立管相似,悬链线立管由于其构型独特,导致在来流作用下多阶振动模态共存,不同位置处的振动特性差别较大;在柔性串联立管尾流干涉试验中,上游顶张力立管与下游悬链线立管不同位置处水平间距不同,致使下游悬链线立管受上游立管的干涉效应影响存在差异。所得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立管的涡激振动提供参考。
    • 林亿群
    • 摘要: 辽宁省某重点输水工程取水首部选用DN2400大口径调流消能阀,该类型口径消能阀在国内没有实际应用先例,因此借助模型试验对调流阀进行仿真试验并对原型机设计进行了验证和安全评估。按照几何相似原则选定模型几何比尺为1∶9.6,模型阀型规格选定DN250对原型机进行仿真模拟实验,结果表示,DN2400大口径的调流消能阀可以达到设计要求,且运行安全、稳定、可靠。
    • 王春华; 陈洪凯
    • 摘要: 危岩集合体是产生大型特大型崩塌灾害的物理基础,其破坏机制是崩塌灾害监测预警的重大科学问题。构建了危岩集合体激振试验模型,据此开展危岩破坏模型试验,获得了约27万个激振信号测试数据。试验表明,危岩块之间界面的完整性对激振信号在危岩集合体内的传播影响明显,完整性越好,越容易传递激振信号。同时,激振信号存在主振和次振两部分,其中主振发生在第20~50 ms,次振发生在第90~100 ms,且危岩块之间完整性越差,次振分散性越显著。危岩集合体内危岩块的破坏有随机性,但是危岩破坏产生激振作用则有必然性,主振可能是引发大型特大型崩塌灾害的激发因子,次振可能是危岩集合体发生链式崩落的内在动力机制。研究成果为深入开展危岩集合体破坏力学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