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震滑坡

地震滑坡

地震滑坡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66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建筑科学、灾害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20623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地震学报、中国地质、山地学报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第三届防灾减灾工程学术会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地震滑坡的相关文献由628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冲、陈晓利、徐锡伟等。

地震滑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0.98%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20623 占比:98.89%

总计:20855篇

地震滑坡—发文趋势图

地震滑坡

-研究学者

  • 许冲
  • 陈晓利
  • 徐锡伟
  • 聂高众
  • 刘吉夫
  • 吴树仁
  • 王涛
  • 王秀英
  • 石瑶
  • 邓志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雷真; 李林锐; 隆交凤; 陈敬男; 杨洋
    • 摘要: 滑坡是一种破坏性非常强的地质灾害,其中地震与降雨均为诱导滑坡发生的关键因素。从降雨期间发生地震的角度考虑,基于Green-Ampt降雨入渗模型对Newmark模型进行改进,推导两因素耦合作用下的边坡安全系数F_(S)。以云南省鲁甸县某一区域为例,分别开展无降雨、降雨无积水与降雨积水三种情况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及坡度与入渗深度因子对位移影响分析。通过比较上述三种情况,得到研究区域内的Newmark累积位移分布及危险性区划。结果表明:与未降雨情况相比,后两种情况下地震滑坡高危险程度区域面积占比计算区域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从1%分别提高至9%、12%,滑坡低危险程度区域面积从51%分别降低至35%、33%;坡度值与入渗深度值越大,滑坡位移越大,危险性越高。Newmark改进模型充分考虑了降雨对地震滑坡产生的促进作用,能更好地反映出研究区每个场点相对的滑坡危险性,对滑坡危险性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杨志华; 吴瑞安; 郭长宝; 张永双; 兰恒星; 任三绍; 闫怡秋
    • 摘要: 【研究目的】川西巴塘断裂带地质背景复杂,研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有利于揭示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研究方法】本文在巴塘断裂带地质灾害成灾背景分析和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区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典型滑坡发育特征,探讨了巴塘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研究结果】研究认为:(1)巴塘断裂带附近碎裂岩体结构为地质灾害孕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断裂剧烈活动(地震)或蠕滑直接诱发地质灾害,断裂带强烈地质灾害效应主要发生在断裂两侧3000 m范围以内;(2)巴塘断裂带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分布不均、局部集中等特点,金沙江干流沿岸深切峡谷区发育大量蠕滑型滑坡和历史地震堵江滑坡;(3)巴塘断裂带地震滑坡和古滑坡发育,部分滑坡直接跨越断层,受断裂、降雨和人类工程等内外动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局部复活明显。【结论】巴塘断裂带对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巴塘断裂带部分居民点和公路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城镇规划区应远离河谷岸坡和泥石流堆积扇等易受地质灾害影响区域。研究成果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效应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贺倩; 汪明; 刘凯
    • 摘要: 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LR)在滑坡敏感性评价上应用广泛,但目前对于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研究较为缺乏。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方法能够结合参数的先验信息得到其后验分布,从而对估计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为探索MCMC方法在Logistic滑坡敏感性模型构建中的有效性;量化模型参数估计值的不确定性,以西南地区2013年4·20芦山地震,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和2014年8·3鲁甸地震为例,基于MCMC方法对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进行估计。构建了区域的地震滑坡敏感性模型,对模型参数的估计值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并绘制了区域的滑坡敏感性图。结果表明:在芦山地震案例中,模型参数估计值的不确定性都比较低;在九寨沟案例中,岩性因子的参数估计值不确定性较高;在鲁甸地震中,岩性、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的参数不确定性较高。总的来说,模型中的大多数参数估计值不确定性都较低。所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三次地震滑坡事件中的预测精度都较高,AUC(Area Under ROC Curve)值均在0.9以上,这证明了MCMC方法对Logistic模型参数估计的准确性。在三次地震滑坡事件中,因子相对重要性最大的为高程,其次为距离断层的距离以及修正麦卡利烈度。研究为利用LR模型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 魏延坤; 陈晓利
    • 摘要: 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是山岳地区强震过程中常见的一类地质灾害现象,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常常超过灾害本身。为减轻和降低地震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科学工作者们通过长期研究,形成了多种基于不同理论和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和评价方法。2021年5月22日2时4分发生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34.59°N,98.34°E)的M_(S)7.4地震为检验不同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提供了机会。文中以玛多地震灾区的地形坡度数据、地质岩性数据为基础,一方面基于简化Newmark位移模型对玛多地震灾区的地震滑坡敏感性进行了计算,并结合玛多地震震后的地震烈度分布图对地震滑坡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另一方面以判别分析法为基础,采用在日本新潟地震中获得的经验模型对玛多震区的地震滑坡进行了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简化Newmark位移模型的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得到的潜在高危险区域主要集中在Ⅷ、Ⅸ、Ⅹ烈度区,受地震动强度影响较大,整体上随着地震动影响的减弱,滑坡危险性逐渐降低,与客观实际较为符合;判别分析法作为经验模型,比较依赖于特定环境,在脱离其自身环境使用时要对经验公式进行通用性验证,重新认识各个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调整各因素的权重。这2种方法在预测结果上的差异主要分布在Ⅵ度区,在研究区Ⅶ度区及以上烈度区内,2种方法得到的危险区划则大体一致。
    • 李彩虹; 李雪; 郭长宝; 张绪教; 杨志华
    • 摘要: 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断裂带沿线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复杂,历史地震频发,并诱发大量地震滑坡灾害,对重大工程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影响。基于鲜水河断裂带区域地震滑坡防控需要,在研究分析区域地质灾害成灾背景和发育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鲜水河断裂带两侧约20 km的区域,采用Newmark模型完成了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价。结果显示,地震滑坡极高危险性区、高危险区、中等危险区及低危险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28%、11.77%、33.33%和48.62%,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康定-磨西段及大渡河附近,有63.66%的地震滑坡分布在地震滑坡极高和高危险区。成功率(ROC)曲线检验结果表明,此次滑坡危险性性评价的准确率为74.3%,评价结果精确度较高。规划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经泸定县、康定市地震滑坡危险性较高的地区,因此工程规划建设时需加强铁路隧道口附近潜在地震滑坡危害评判及防控,研究结果将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川藏铁路建设提供参考。
    • 蒋涛; 崔圣华
    • 摘要: 近年来,川滇地区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M s 8.0级地震、2013年芦山M s 7.0级地震、2014年鲁甸M s 6.5级地震以及2017年九寨沟M s 7.0级地震,4次地震均引发了大量的地震滑坡灾害。通过统计分析,从地震、地形地貌和地质3个大类因素中,选取地面峰值加速度(ground peak acceleration,PGA)、地震烈度、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高程、坡度、坡向7个因子,对比分析此4次强震诱发滑坡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它们存在共性特征:①4次地震均呈现出滑坡分布(数量和密度)与PGA和震级的正相关关系;②地质地貌越复杂地区(沟谷发育、坡降大)滑坡数量越多;③滑坡分布最大距离随地震震级增加而增加。此外,也发现了差异性特征:①在最大影响距离0.2倍的近断层区域,汶川地震滑坡占76%,而其他3次地震仅占27%;②滑坡在相对软弱地层(第四系地层、软层等)分布数量反而较硬岩区滑坡分布最少。针对差异性,从发震断裂性质、震级、地层岩性、地震烈度、断层错动方向讨论了成因。
    • 王涛; 刘甲美; 栗泽桐; 辛鹏; 石菊松; 吴树仁
    •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考虑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河流、地震动参数等6类影响因素,针对50年超越概率10%的抗震设防水准,分别开展了基于信息量模型和Newmark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基于最不利原则对两项结果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综合分区,揭示了中国地震滑坡高危险区集中在南北构造带、青藏高原周缘、鄂尔多斯周缘、天山山脉、台湾山脉等5个活动地块边界或地貌过渡带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地震滑坡危险对主要山区城市的影响分析,显示:34个省级行政单元中的云南、四川、甘肃、台湾4省区受影响严重;370个主要城市中的48个城市受影响严重,其中44个城市有活动断裂穿越;9类主体功能规划区中,国家和省级优化开发区域总体较适于城市开发建设;25个经济区与城市群中,总体较适于开发建设,但是滇中、关天、成渝、兰西等4个经济区与城市群受影响严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滇西边境、乌蒙、秦巴、六盘等4个地区受影响严重,深度贫困区的"三州"受影响严重.这些区域需要在地质灾害防治和国土空间规划中予以特别关注.
    • 韩继冲; 张朝; 曹娟
    • 摘要: 准确评估地震诱发的滑坡风险,并及时绘制滑坡易发风险图是灾害应急救援的科学前提和理论基础.目前机器学习在滑坡敏感性评估中具有广泛应用,但大多数研究缺乏对模型的普适性探讨,且该类预测模型缺乏定量评价地震动参数对模型精度的影响.该文以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级地震和2014年8月3日的鲁甸6.5级地震为例,先通过相关系数及方差膨胀因子选择地震滑坡的影响因子构建数据库,并随机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再分析影响因子在滑坡和非滑坡样本中的频数分布,最后分别利用两次地震的训练集建立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LR)进行精度验证和易发性评估.结果显示模型在同一次地震的测试集下均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90%);但是基于汶川地震构建的模型对鲁甸地震诱发滑坡的预测精度整体下降了14%.此外,地震动参数(Modified Mercalli Intensity Scale,MMI)对模型预测精度贡献在5% ~29%.结果表明基于历史地震事件建立的模型对未来地震引发滑坡的预测中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需要增加不同地区不同震情的样本量和新的机器学习方法提高预测模型的普适性.
    • 白仙富; 聂高众; 戴雨芡; 余庆坤; 罗伟东; 叶燎原
    • 摘要: 为提高地震人员伤亡预评估的准确性,完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模型,科学评估地震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以2014年鲁甸MS6.5地震滑坡人员死亡数据为样本,建立了一种基于公里网格单元的地震滑坡人员死亡率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F检验法对所建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计算得到的F值无限接近于1,表明模型无限接近于完全模型,具有极好的数学统计意义.根据模型评估的死亡率反演得到鲁甸地震灾区滑坡致死人数为233人,比实际少17人,总精确度为93.20%,实际死亡人数与模型识别人数在空间上也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计算得到的地震滑坡人员死亡率是实际死亡人数的良好指标.
    • 邱丹丹; 吴燕玲; 宋世杰
    • 摘要: 以芦山地震诱发滑坡数据为研究对象,开展Newmark模型在区域性地震诱发滑坡空间易发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首先采用网格形式进行数据处理,完成地形坡度、地震参数等数据的统一化,重点利用地层岩性数据对Newmark模型内参数开展区域定量化赋值,在此基础上根据Newmark模型及地震参数相关公式分别计算了安全系数、临界加速度和累积位移,并利用累积位移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震滑坡易发性大小,在此基础上完成地震滑坡易发性分区.最后,通过已识别滑坡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累积位移与实际滑坡有较好的相关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