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1年内共计6941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轻工业、手工业、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70篇、会议论文459篇、专利文献112篇;相关期刊1824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业环境与发展等;
相关会议210种,包括亚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国际研讨会、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研讨会、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现代农业国际研讨会等;绿色食品的相关文献由8349位作者贡献,包括等、王德章、张志华等。
绿色食品
-研究学者
- 等
- 王德章
- 张志华
- 唐伟
- 刘连馥
- 王志国
- 董钻
- 吴文良
- 朱佳宁
- 李显军
- 梁志超
- 焦子伟
- 蔡镭
- 陈倩
- 张侨
- 徐文燕
- 陈应琪
- 孟淑洁
- 宫凤影
- 尚杰
- 李刚
- 李春玲
- 梁燕君
- 王敏
- 谢长青
- 赵大伟
- 乔玉辉
- 仲崇懿
- 何庆
- 修文彦
- 刘学锋
- 张宪
- 张明林
- 李晓秀
- 李阳
- 李鹏
- 杨迎春
- 林蔚
- 王运浩
- 陈曦
- 韩玉龙
- 乔冠华
- 乔春楠
- 任熹真
- 刘亚铭
- 刘艳辉
- 吴愉萍
- 夏兆刚
- 孟凡乔
- 张勇
-
-
柯有文;
王晨曲;
万晟杰;
汪训枝;
林巧;
费利红;
肖本木;
明安淮;
刘耀晖;
柯青霞
- 《安徽农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绿色食品是我国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精品,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措施.以湖北省阳新县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为例,分析了阳新县绿色食品发展环境优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猛、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浓厚、品牌建设持续有力等有利条件,指出了品牌认证价值未充分体现、绿色食品工作力量有待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及消费知识有待进一步普及、绿色食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等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审核监管措施、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品牌宣传活动、推动创新发展模式等对策.
-
-
李露;
张侨;
郑永利;
李显军
-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20年
-
摘要:
从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概况入手,总结分析了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的3种模式,即"一标一品"融合型、 精品基地带动型、 特色产业升级型.分析指出当前模式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生产布局、 优化产品结构、 加快产业升级、夯实发展基础等4个方面提出促进绿色食品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
-
-
-
熊涛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作者对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解剖:绿色种源挖掘和种质创新开发不够,种质资源库缺失;绿色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精深加工薄弱,知名品牌少;绿色农产品检测、认证监管不完善,质量溯源信息平台不健全.提出三点对策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技术创新,延伸绿色食品产业链;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扶持龙头企业,增强品牌竞争力;强化绿色食品检测、认证监管,维护绿色食品公信力.
-
-
朱娇;
佃锶佳;
张春冬
- 《中国热带农业》
| 2020年
-
摘要:
为安全有效防治柠檬红蜘蛛,笔者选择30%乙螨唑悬浮剂、29%螺螨酯悬浮剂、43%联苯肼酯悬浮剂和80%四螨嗪水分散粒剂4种绿色食品允许使用杀螨剂与1种常规使用药剂5%阿维菌素悬浮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绿色食品允许使用杀螨剂对柠檬红蜘蛛均具有良好防治效果,防效最高达到95.20%,药后13d防效最高仍达89.99%,其中29%螺螨酯SC的速效性最好,30%乙螨唑SC的持效性最好.4种绿色食品允许使用杀螨剂对作物无不良影响,建议可综合考虑在绿色食品柠檬种植生产上混配或交替轮换使用,有效防治红蜘蛛为害.
-
-
毕亚楠;
汪禄祥
-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20年
-
摘要: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保证"舌尖上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这一政策背景,归纳总结了云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推动措施,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云南省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
穆建华;
陈泓;
丛晓娜;
陈曦
-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20年
-
摘要:
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绿色优质农产品成为消费的热点,加强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推广应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已是大势所趋.本文概述了当前我国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推广应用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提出了相应对策.
-
-
-
-
-
汤国辉;
陈哲名;
李婷婷;
刘惠英
- 《第九届江苏九三论坛——科技创新与促进江苏绿色制造发展》
| 2016年
-
摘要:
基于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和绿色食品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针对科技与人才支撑力度不足、资源分散、浪费等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校与多主体(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创新培育绿色食品职业农民的新体系,以科教单位创新链与绿色食品产业链对接为主线,将研发绿色食品技术、培育与之匹配的绿色农民、推广服务模式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创立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教科推一体与综合服务的新机制.
-
-
-
朱佳宁
- 《2013年全国农业标准化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是我国一种新型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具有载体、聚集、示范和辐射功能,"政府主导、企业拉动、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是主要特征,对现代农业建设具有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
-
-
叶其蓝;
林月芳;
邱志兴
- 《2012农产品加工与保鲜、贮运技术研讨会暨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根据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红杨桃保鲜综合技术研究,取得如下研究结果:红杨桃采后不作任何化学防腐处理,采前进行物理法(套袋和频振式诱虫等)质量安全控制,在低温(5±1℃)条件下可保鲜保质30天以上,贮藏到30天,好果率仍达到100%,果实平均糖含量为6.36%,平均TSS为8.0%,比贮藏前下降了0.4个百分点,其他品质指标变化不大,保持了红杨桃的色香味和营养品质;红杨桃在常温(23-33℃)条件下,不作任何化学防腐处理,可保鲜15-20天,有内包装的红杨桃,保鲜效果明显优于没包装.经甲胺磷、敌百虫、乐果等20种农残测试,红杨桃保鲜果品几乎不含有任何农药残留,完全符合绿色食品的农残标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