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繁殖力

繁殖力

繁殖力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1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22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78622篇;相关期刊688种,包括昆虫学报、河南畜牧兽医(市场版)、畜禽业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一届(2014)中国羊业发展大会、2014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学术研讨会等;繁殖力的相关文献由5334位作者贡献,包括储明星、幸奠权、杨利国等。

繁殖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22 占比:3.22%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78622 占比:96.68%

总计:81318篇

繁殖力—发文趋势图

繁殖力

-研究学者

  • 储明星
  • 幸奠权
  • 杨利国
  • 狄冉
  • 方丽
  • 赵敬钊
  • 马玉胜
  • 刘镜
  • 王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钟娟; 兰世超; 杨佳琴; 刘国伟; 胡华林; 周兵
    • 摘要: 黄花草木樨是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对被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通过样方调查和种子萌发实验,对黄花草木樨的生殖构件特性和种子休眠萌发特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其繁殖能力。结果表明,密度对黄花草木樨各生殖构件性状影响各不相同,单枝种子量、总种子量和百粒重与密度成反比,而分枝数在中密度下达到最大,高密度和低密度的株高和分枝数均比中密度下的小;在生殖构件性状相关性方面,总种子量与单枝种子量(r=0.946)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枝种子量(r=0.178)呈显著正相关;在萌发特性方面,冷藏对黄花草木樨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萌发率提高了约10%,而冷冻对黄花草木樨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萌发率降低约30%;在常温条件下,黄花草木樨种子休眠特性表现为前7个月波动变化很大,7~20个月之间变化基本平稳,萌发率保持80%左右,之后开始逐渐下降,5年后下降至10%以下。研究表明,黄花草木樨具有较高的种子产量和持久的高萌发率,有利于其种群的扩散和定殖。
    • 赵建华
    • 摘要: 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力,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后备母猪,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实施精细化饲养管理,促使母猪适时发情、配种和怀孕,进而实现母猪高产的目的。建议种猪场最好采取人工授精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母猪受胎率,缩短空怀期,尤其在夏季采取人工授精可以保证精液质量和母猪受孕,达到提高母猪繁殖力的目的。
    • 李丽; 朱霞; 强壮; 赵贺; 魏杰
    • 摘要: 为探究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stoliczkae)的性比、第二性征、最小性成熟个体、繁殖力等繁殖生物学特性,于2018年6月在拜城县克孜尔河黑英山乡河段中采集30尾斯氏高原鳅,采用传统生物学方法对其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雄鱼性成熟时体色较深,胸鳍略尖且变厚,轻压腹部有精液挤出;雌鱼性成熟时体色较淡,胸鳍钝圆,腹部隆起,生殖孔微凸起。除5尾未辨性别外,雌雄鱼性比为1.00∶1.08(N=25)。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2龄,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46.19 mm,体质量1.02 g;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49.55 mm,体质量1.16 g。根据鱼类性腺成熟情况及卵径分布图得知,斯氏高原鳅属于一次产卵类型。其绝对繁殖力为(2362±1066)粒,相对繁殖力为(301±112)粒/g。该研究丰富了斯氏高原鳅的繁殖生物学资料,为其资源繁育和种群利用提供参考。
    • 孙耀辉
    • 摘要: 评价繁殖力是牛场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及时准确地统计牛群的各项繁殖力指标、根据繁殖数据分析制订饲养管理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繁殖管理中的问题,对提高牛场整体效益十分重要。文章概述了参配率、发情率、受胎率、配种率、繁殖率、流产率、犊牛成活率及产犊间隔等各项繁殖力指标的含义及所反映的生产问题。同时还举例说明了如何统计各项繁殖力指标和如何根据繁殖数据改善繁殖管理,提高牛群繁殖力水平。
    • 董晓荟
    • 摘要: 本文根据定西市养猪场初产母猪的繁殖情况和多年的饲养经验,对影响初产母猪繁殖力的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给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 张金文; 阿仑; 赵媛; 王学峰; 武霞霞; 马惠忠; 田栋; 杨健; 蒙美丽
    • 摘要: 当前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对牲畜产品的需求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牛羊肉等制品已经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驴肉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就直接推动了肉驴养殖产业的发展。肉驴养殖管理过程中提高繁殖母驴的繁殖能力是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但在肉驴长时间养殖管理过程中,由于近亲繁殖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饲料营养价值不全面,养殖环境调控不当,配种时间掌握不足,使得繁殖母驴的受胎率显著下降,发情之后常常错过了最佳的受胎时间,十分不利于发挥繁殖母驴的生产机能,对扩大养殖规模产生了深远影响。
    • 曾智; 贺华良; 邱林; 李有志; 丁文兵
    • 摘要: 本文旨在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幼虫耐饥力及饥饿处理对其生长发育、繁殖力的影响。选取初孵幼虫(幼虫孵化1 h内)、2、4、6、8和10日龄的幼虫进行饥饿处理,测定存活率和存活时间分析其耐饥力;进一步选取8日龄幼虫分别饥饿1、2、3和4 d后再复食,分别统计和分析饥饿胁迫对其幼虫历期、化蛹率、蛹重、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初孵至8日龄幼虫在饥饿处理过程中全部死亡,其中2~8日龄幼虫耐饥力随虫龄增大而增强,8日龄幼虫耐饥饿平均存活时间可达5.70 d;(2)10日龄幼虫在饥饿处理过程中,有68.3%的个体化蛹,幼虫历期与正常饲养的幼虫历期基本吻合,而其化蛹率、蛹重、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3)对8日龄幼虫饥饿不同时长胁迫后复食处理,幼虫可恢复生长繁殖,但各处理组幼虫历期延长,单雌产卵量较对照均显著降低,各处理的单雌产卵量均在300粒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该虫的扩散转移和科学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张瑶瑶; 周岳阳; 徐青; 秦秋菊; 何运转; 张永军; 刘顺
    • 摘要: 为了明确豌豆修尾蚜Megoura crassicauda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在蚕豆上适合度的差异,从中选出适合度较高的蚜虫用于天敌昆虫的大规模繁殖,对两种蚜虫在蚕豆上的发育参数进行了观察并建立了生命表。结果表明:2种蚜虫的成虫历期和世代周期差异虽不显著,但豌豆修尾蚜的若虫历期6.66 d显著低于豆蚜的7.86 d。产蚜量曲线中,豌豆修尾蚜的产蚜量在前期虽迅速增加,但2种蚜虫的生殖力参数差异均不显著。存活率曲线中,豌豆修尾蚜在蚕豆上14~30.5 d时的存活率低于豆蚜,30.5 d后开始高于豆蚜,且其整体存活率曲线比较稳定。生命参数表中,豌豆修尾蚜的周限增长率和内禀增长率分别为1.38和0.32,均高于豆蚜的1.33和0.29。综上,相较豆蚜,豌豆修尾蚜在蚕豆苗上的适合度、存活稳定性更高,更适合在蚕豆上大量扩繁,在蚜虫天敌规模化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 康奎; 蔡尤俊; 龚俊; 张道伟
    • 摘要: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以单食性水稻为主,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繁殖力强的特点是其大面积为害水稻的重要原因。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昆虫病原真菌,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害虫防治。本研究结果显示8×10^(10)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悬浮剂在实验室条件和田间条件下对褐飞虱都具有明显的致死效果,最高校正死亡率与相对防效分别为55.67%和63.81%。与对照组相比,感染金龟子绿僵菌雌性褐飞虱16 d内产卵量下降了38.37%,卵孵化率下降37.5%,且羽化第1d的雌性褐飞虱Vg基因表达量最低,仅为对照组的32.26%,海藻糖含量为对照组44.64%。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不仅对褐飞虱有较高的致死效果,也能通过影响Vg的表达和海藻糖的消耗从而减少褐飞虱的产卵量。
    • 韦兰; 欧后丁; 王秀琴; 于晓飞; 杨茂发
    • 摘要: 为探究麦蛾茧蜂成虫的最适冷藏方式,以5°C作为冷藏温度,研究了低温驯化、冷藏方式和冷藏时间对其存活率、寿命、繁殖力、产卵前期、产卵天数和麻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5°C驯化5 d后再于5°C冷藏,麦蛾茧蜂成虫的寿命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低温驯化冷藏和直接冷藏两种方式均显著延长了麦蛾茧蜂的产卵前期。冷藏30 d后,低温驯化冷藏麦蛾茧蜂的存活率、麻痹率和繁殖力显著高于直接冷藏的麦蛾茧蜂,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产卵天数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因此,15°C低温驯化5 d后再于5°C冷藏30 d是麦蛾茧蜂最适宜的冷藏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