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烟粉虱

烟粉虱

烟粉虱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昆虫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2篇、会议论文114篇、专利文献1544篇;相关期刊250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2014年全国害虫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白蚁防治学术研讨会等;烟粉虱的相关文献由3249位作者贡献,包括任顺祥、万方浩、张友军等。

烟粉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2 占比:45.64%

会议论文>

论文:114 占比:3.74%

专利文献>

论文:1544 占比:50.62%

总计:3050篇

烟粉虱—发文趋势图

烟粉虱

-研究学者

  • 任顺祥
  • 万方浩
  • 张友军
  • 周福才
  • 褚栋
  • 邱宝利
  • 黄建
  • 吕志创
  • 刘万学
  • 吴青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饶萍; 罗春芳; 欧珍贵; 谢恩俊; 班秀芝; 杨龙
    • 摘要: 木薯花叶病(CMD)是由双生病毒引起的,是木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可由烟粉虱携带病毒传播。作者于2019年和2020年采用踩踏调查和五点取样法,对贵州望谟的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贵州)备份基地的木薯种质资源进行木薯花叶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烟粉虱种群数量调查。结果表明,2019年共计12个发病种质,平均发病率在8%~55.73%,病情指数在4~14;2020年共计22份发病种质,发病率在2.08%~55%,病情指数在1.67~39.67。木薯花叶病发病高峰多集中于7月,烟粉虱种群数量高峰集中于9月,发病率和烟粉虱数量均随温度降低而下降。
    • 摘要: 2021年,全国农技中心联合科研、教学系统有关单位,继续组织北京、河北、山西等25个省(区、市)的100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水稻二化螟、麦蚜、小麦赤霉病、烟粉虱、稻(麦)田杂草等7种一类病虫害、14种二类病虫害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本年度系统测定田间常用51个农药品种,有关病虫草种类及其涉及的农药品种抗药性评估结果如下。
    • 贾尊尊; 付开赟; 丁新华; 吐尔逊·阿合买提; 姜卫华; 王小武; 郭文超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与不同为害时间下,棉花植株对烟粉虱持续取食胁迫所产生防御应答响应,分析叶片中防御酶活性,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分析烟粉虱与棉花的互作关系。【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叶片真叶生长至5叶的棉花植株(NJ-135)上,分别接入0头(对照)、50和500头烟粉虱,单株罩140目尼龙网,在烟粉虱持续取食24、48和72 h后,分别采集棉花叶片,测定总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50和500头/株处理组,烟粉虱持续取食24、48和72 h,叶片中总蛋白、脯氨酸、过氧化氢酶含量均与取食时间的增长呈正相关,随取食时间和密度的加大而增高(3.23,4.87和5.55μg/mL,3.84,5.38和5.92μg/mL;0.85,0.92和0.99μg/g,0.89,0.98和1.21μg/g;9.81,10.98和18.45 U/mg prot;12.42,15.29和19.16 U/mg prot),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取食时间延长逐渐下降(16.77,15.83和15.64 mg/g;18.10,15.75和7.84mg/g),丙二醛含量随烟粉虱持续取食时间延长先下降后升高(3.76,3.26和4.44 nmol/mg prot;4.45,3.94和5.15 nmol/mg prot),叶绿素含量变化低密度与高密度处理含量动态变化不同,50头/株为先下降后上升(1.27,0.90和1.92 mg/g),500头/株为逐渐上升(0.50,0.86和1.98 mg/g)。【结论】棉花叶片会对烟粉虱取食胁迫产生相应的防御应答,与棉花生理生化性质改变有关。密度与烟粉虱持续取食时间,均是诱导叶片内总蛋白、脯氨酸、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因素。高密度的烟粉虱会增强这种应答的程度,随着为害时间的延长应答程度也随之增强。
    • 徐会男; 穆扬; 张战泓; 张卓; 张德咏; 谭新球; 史晓斌; 刘勇
    • 摘要: 【目的】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艾草Artemisia argyi和窃衣Torilis scabra都有吸引或驱避昆虫的作用。然而还未见有研究报道艾草和窃衣以及它们的挥发物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D隐种成虫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检测能否利用艾草和窃衣及其挥发物对烟粉虱MED隐种成虫实施绿色防控。【方法】通过四臂嗅觉仪和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烟粉虱MED隐种成虫对4种植物(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艾草、窃衣、黄瓜Cucumis sativus)的选择性和对艾草和窃衣的嗅觉反应,并利用GC-MS对艾草和窃衣叶片中挥发物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鉴定分析,最后通过Y型嗅觉仪检测烟粉虱MED隐种成虫对艾草和窃衣叶片中主要挥发物的嗅觉反应。【结果】烟粉虱MED隐种成虫选择番茄和黄瓜的数量(分别为22头和21头)显著多于对艾草和窃衣的选择数量(分别为16头和9头);进一步测定烟粉虱MED隐种成虫对艾草和窃衣的选择性发现,烟粉虱MED隐种成虫对艾草选择数(60头)极显著多于对空白对照的选择数(22头),而对窃衣的选择数(22头)极显著少于对空白对照的选择数(55头)。GC-MS分析发现,艾草叶片中α-可巴烯(α-copaene)的含量最高,窃衣叶片中环己烯(cyclohexene)的含量最高。嗅觉反应试验表明,烟粉虱MED隐种成虫对1μg/Lα-可巴烯的选择数(60头)极显著多于对空白对照的选择数(24头),对1μg/L环己烯的选择数(20头)极显著少于对空白对照的选择数(62头)。【结论】艾草叶片挥发物对烟粉虱MED隐种成虫表现出较强的吸引性,窃衣叶片挥发物对烟粉虱MED隐种成虫表现出强烈的驱避性,因此可以利用挥发物加工成食诱剂或驱避剂对烟粉虱MED隐种成虫进行有效地防控。
    • 卢珍华; 闫晓会; 马亚杰; 单永潘; 宋贤鹏; 刘青梅; 王丹; 胡红岩; 马艳
    • 摘要: 【目的】共生菌Wolbachia在烟粉虱种群分化和物种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旨在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明确初生共生菌Portiera和次生共生菌Wolbachia在烟粉虱体内的分布。【方法】利用2种共生菌的特异性荧光探针对烟粉虱整虫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研究其在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在磷酸缓冲液中对烟粉虱成虫腹部进行组织解剖,利用优化的荧光原位杂交流程对获得的组织样本进行荧光染色、观察。【结果】对烟粉虱整虫进行荧光染色,在烟粉虱各个发育阶段虫体中均检测到Portiera和Wolbachia的荧光信号;在卵和若虫中,这2种共生菌集中分布于含菌细胞中,在成虫中,这2种共生菌所在的具体位置不清晰;成虫腹部组织染色结果显示,Portiera和Wolbachia除集中分布于含菌细胞中外,在卵巢中也有分布。【结论】利用本研究优化建立的昆虫组织染色方法,可以清晰观察烟粉虱成虫卵巢及含菌细胞中Portiera和Wolbachia的分布,可为其他昆虫及组织内共生菌的荧光染色观察提供参考。
    • 高国龙; 张兴旺; 姜子健; 黄家风; 都业娟
    • 摘要: 为了明确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MuV)在新疆的发生分布,对采自新疆13个地(州)的1166份蜀葵、苘麻、棉花疑似病株进行CLCuMuV分子鉴定和带毒检测,并对3种寄主上同期采集的1588头烟粉虱进行隐种鉴定和带毒检测。结果显示,CLCuMuV DNA-A组分及其伴随的DNAβ卫星分子均可侵染蜀葵、苘麻、棉花;基于DNA-A及DNAβ组分的进化分析表明,新疆3种寄主上发生的CLCuMuV与国内已报道的CLCuMuV进化关系一致;蜀葵、苘麻、棉花上CLCuMuV带毒率存在差异,分别为27.87%、33.33%和14.95%;MEAM1和MED隐种为新疆烟粉虱主要种群,分别占26.70%和66.44%,带毒率分别为21.46%和17.63%,说明MED隐种为新疆烟粉虱优势种群,2个隐种均可携带CLCuMuV且带毒率相近;MEAM1隐种在蜀葵、苘麻、棉花上带毒率分别为21.39%、0和28.21%,MED隐种分别为19.61%,8.47%和11.18%,表明2个隐种在不同寄主上的带毒率存在差异。本研究明确了新疆地区侵染蜀葵、苘麻和棉花的CLCuMuV发生及分布情况,并明确新疆烟粉虱主要种群MEAM1和MED隐种在3种寄主上的分布及带毒情况,为新疆棉区防控CLCuMuV发生严重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 李秋荣; 咸文荣
    • 摘要: 为筛选对设施辣椒烟粉虱防效较佳的杀虫剂,本研究采用喷雾法开展了4种杀虫剂对烟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烯啶虫胺水剂对烟粉虱成虫和若虫均具有较佳防效,药后7d,对成虫的防效分别高达89.4%、88.7%,对若虫的防效分别为81.5%、83.2%,均高于5%鱼藤酮微乳剂和5%除虫菊素乳油。因此,在生产中推荐交替使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10%烯啶虫胺水剂,用于防治烟粉虱
    • 虞国跃; 田丽霞
    • 摘要: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1889)属半翅目(Hemi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是世界范围发生的重大农业害虫,有“超级害虫”之称。它是一类快速进化的复合种,目前关于烟粉虱的分类主要有2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地理分布、寄主范围、传毒能力等差异将烟粉虱分为不同的生物型,如A型、B型、Q型等;另一种是将烟粉虱划分为不同的隐种,如地中海隐种、中东—小亚细亚隐种等;。
    • 张斐斐; 刘圆圆; 王炎炎; 杨雅云; 阿新祥; 汤翠凤; 董超; 王斌; 胡剑
    • 摘要: 【目的】为深入研究植物病毒—介体昆虫—寄主植物三者互作关系及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方法】以3个不同番茄品种为供试植物,MED烟粉虱为供试昆虫及近年来发现的云南本地双生病毒的优势种PaLCuCNV和TYLCTHV为供试病毒,探究烟粉虱取食、双生病毒侵染及烟粉虱与双生病毒互作对番茄生长发育特性及SA和JA信号途径防御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能引起番茄植株高度、地上部鲜重和干重的降低,不同处理与不同材料之间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烟粉虱与双生病毒互作较烟粉虱取食、双生病毒侵染对植株高度、地上部鲜重和干重的影响较大。此外,不同处理普遍引起番茄JA和SA信号途径防御基因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只是SA信号途径基因上调幅度较JA信号途径基因的上调幅度大。【结论】植物病毒—介体昆虫—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及机制复杂多样,因植物种类、昆虫种类及病毒种类的不同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防御基因的表达。
    • 摘要: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化合物SYP-260,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其对不同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50~100mg/L质量浓度下,新化合物SYP-260对萝卜蚜、棉蚜、大豆蚜、锈线菊蚜,药后3~14天的防效均在85%以上,对以上害虫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100mg/L质量浓度下,SYP-260对茶小绿叶蝉和柑橘木虱,药后3~14天的防效均在70%以上,对以上害虫也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100mg/L质量浓度下,SYP-260对烟粉虱,药后3~7天的防效在60%以上,对烟粉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