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
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

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沈阳
  • 出版时间: 2014-08-14

主办单位: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中科院

会议文集: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国家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汇集了130多家标本馆的1200余万份标本(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岩矿化石和极地标本资源),是我国最大的在线标本数据共享平台.本文从用户检索关键词出发,从动物和植物两个大的门类来考察用户对不同类群的关注情况,以了解我国对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关注情况,通过与其他名录的对比来进行分析和解释。本文只是从单一的数据源出发,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结合地名关键字就能知道这些物种的分布情况,结合标本馆的话,则可以了解这些标本存放在哪些标本馆以及哪些时间段的数据等。从目前数据的使用来看,植物的数据比动物的数据明显要好。随着了解NSII的用户越来越多,用户的组成结构越来越丰富,这里的结论和讨论也许还会有新的发现和调整。另外,对比笔者前几年的访问日志分析,发现这次的前20个热点类群与2011年的前40个植物热点标本类群(许哲平,2011)没有任何交集,这也说明分析样本的偏差性和关注变化的动态性。如果能够结合其他的国内生物多样性网站的访问记录进行综合分析,将能够更好地反映国内物种的真实关注情况,为分析学科发展态势和政府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 摘要:滇黔桂喀斯特地区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属云贵高原余脉,发育有世界上极其少有且完整而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也是石灰岩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最突出、最典型的地区.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尤其以众多的特有、珍稀植物资源而独具特色,是中国植物区系三个特有中心之一,也是世界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和热点地区之一.该区少数民族聚居,交通落后,加之旱涝灾害频繁,人民生活普遍贫困,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过重,给石灰岩山地特殊而脆弱的生态系统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遭遇严重的考验.因此,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保护立法,弥补国家立法不足;规范和约束各类花市和药市经营活动;提高地区政府部门的保护意识及保护区管理部门能力建设;培养资源替代能力,同时改变"野生为上"的传统意识,减轻野生资源压力;倡导科研活动的保护观点;实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 摘要: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常绿阔叶林及其完整的垂直地带类型.它的水系对岷江的水源涵养和成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把它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要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类型的定位,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完善自然保护区内功能区域的划分,充实亚高山植物园的工作任务,重视资源持续利用。
  • 摘要:亚洲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但亚洲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能力较弱,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水平较低,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其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严重的地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是基于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资料来建立的物种绝灭危险评估体系,是目前全球最为广泛接受和应用的系统.通过对物种现状进行评估和制订红色名录,可确定保护优先项目,并制订保护法规和保护物种名录,从而为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和普及教育等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亚洲国家红色名录评估现状进行了初步总结:东亚红色物种名录评估工作开展比较完善,整体情况较好,如中国、日本等;东南亚是亚洲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已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这样的生物多样性大国还未发布红色名录的评估报告;南亚地区的印度、孟加拉国等已发布了红色名录;而西亚、中亚、北亚,掌握的信息有限,在文中未具体展开介绍,在这一区域还有大量工作待开展.区域水平上,本文介绍了近期红色名录的相关项目——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数据库网络(ABCDNet)和国家红色名录联盟(NRLs).
  • 摘要:生物多样性评价是当前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根据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对国内外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生物多样性评价方面的几点建议.持续跟踪和关注国内外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和指标方面的动态发展。如前所述,全球许多机构和组织已开发了多种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方法和多个评价生物多样性的指标,但国内外现有指标还远不能满足2020年目标评估的需要,制定评估指标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各国相关研究者正在研究和开发相关指标,因此,我国也应根据国际社会发展需求开发大量新的指标,以为将来国家完成相关报告和监测评估的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奠定科学基础。将生物多样性评价纳入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目前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其生物多样性因人口、经济规模及其土地用途等的改变,进而也将发生变化,因此,在制定各365项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时,特别是环境保护规划时,应提出或要求将生物多样性评价纳入其工作。进行长期和更广范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还不是很健全,能用于评估2020年目标和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进展的数据较少,导致对生物多样性的本底和动态变化掌握不够,建议我国尽快把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提到议事日程,重点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标准体系和监测网络。加强我国各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价研究。根据国际上的设计经验,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需先明确各个国家或地区管理中面对的实际问题与目标,再据此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具体目标或出发点不同,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的侧重点也有差异。
  • 摘要:经济全球化特别是进口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导致外来生物入侵形势日趋严峻,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有害生物口岸截获系统用于记录和管理口岸截获有害生物信息,对有害生物信息的统计、分析、预警和防控以及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和研究了中美有害生物口岸截获信息系统,提出我国在信息收录、有害生物信息充实、信息填写规范、功能优化完善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改进,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加大经费投入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 摘要:转基因植物的大面积商品化,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潜在的风险,其生态安全性问题日益成为争论的焦点.由于受到多种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干扰,转基因植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至今尚无定论.本文简要分析了转基因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综述了近年来转基因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期为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具有其他生物无法代替的作用,随着各种抗虫、抗病等转基因植物的不断选育种植,这种变化对土壤微生物存在潜在危险而可能造成对农业生产系统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尽管有不少研究认为转基因植物仅对土壤微生物有轻微的或者没有影响,但随着转基因植物种植时间的加长以及可能的生物富集作用的不断扩大,这种影响或风险所存在的高度不可预见性终将得到破解。因此,必须通过反复或大量实验,从中建立具生态学意义的评估方法和理论体系,评价转基因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风险。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的种类与分布特征等,归纳了当地多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传统知识.结果表明,在武陵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主要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区和贵州省铜仁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的地区,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各民族传统知识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贡献.本文还提出加强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保护、利用与公平惠益分享的措施.
  • 摘要:游牧文化有5000多年的灿烂历史,其最大特点是尊重自然规律,实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游牧文化正在发生变化,如:骆驼现在仍然游牧,但人们对骆驼的管理方式从跟群游放牧发展到利用望远镜、摩托、手机、小车、甚至给骆驼戴上卫星定位仪利用电脑网上远程游牧;骆驼的游牧使优良牧草得以传播、草场得到改良、土壤得到松土,灌木得到修剪、微生物、矿物质、营养等得到合理利用,实现了动植物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以骆驼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关系为视角解读游牧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摘要: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国务院在2010年印发了《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之后,2013年又印发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管理规定》,新规定是在2002年版规定基础上的一次修订,这次修订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从严控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防止因开发利用需要而调整自然保护区.今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里面确实有一些建制镇的时候才可以申请调整;第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需要才能进行调整.而且对调整的时限也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过去有些保护区今年调整了,明年还申请调整.新的规定是第一次调整完之后,第二次调整要十年以后才能申请.环保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研究,现在已经正式发布了高等植物卷,还在推进脊椎动物卷的研究工作。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困难甚至是挑战,比如环保部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新建和调整的审查工作,为国务院提出审批建议。从这几年来提出新建和调整的保护区的比例可以看出,提出新建国家级保护区的积极性在下降,提出调整的数量在逐步增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的。自然保护区的重大政策进展缓慢,另外自然保护区的立法工作停滞不前。毫无疑问,这些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中国生物多样性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并希望能不能在下次会议的时候也开辟一个专题,探讨和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体制。
  • 摘要: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联合11家单位在沈阳隆重举办"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本次大会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领域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汇集了国内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的热点问题.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作为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中生存着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此次研讨会给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大会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设立一个专题,希望能借助此次会议与各位专家学者增进交流、分享成果、开拓视野,向陆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同行们取经,共同推动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工作上新台阶,为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贡献。
  • 摘要:本次会议参加的人数是比较多的.实际参会者有500多人.按照正式注册人员统计,共有346位,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各个部门参加的情况统计如下:来自部委的有12人;科研院所48家,有217人,中国科学院参加的人数比较多,有118人;高校来自44所91人;保护区、植物园及博物馆5家有11人,非政府组织3家有4人;学报、编辑部、出版社等有6人参加;德国驻中国使馆也专门派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另外,协会及公司也有4人参加会议.大会报告一共有6个,设立专题研讨会14个,专题报告实际做报告的有145人;培训班有2个,研究生壁报一共16个,论文摘要集收录摘要211篇.本次大会共有6个大会报告。本次大会的14个专题都是非常精彩的。另外,邀请陈彬博士做了信息化生物学野外调查与信息管理技术的培训班,去年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他做了一个培训,很受欢迎,这次的培训也是很受欢迎的。总体上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这个会议:就是学术水平很高,本土研究蓬勃发展,若干专题形成特色,组织形式也比较成功。希望大家通过这次会议都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学到很多好的经验,更加明确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注重实干,每个人都有光辉的前景。
  • 摘要: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甲虫的通称,是体表鲜艳的小型昆虫,为了探究瓢虫物种丰富度存在地理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本文采用GIS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在中国区域范围的空间尺度上探讨了中国瓢虫种丰富度、属丰富度与16个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温度范围(AMTvar)是影响中国瓢虫种、属丰富度的主要环境变量,其他主要的环境变量包括最冷月平均气温(AMTmin)、年潜在蒸发量(PET)、夏季降水量(AAPsum)、年蒸发量(AET).最优模型解释了中国瓢虫种丰富度变化的60.4%,解释了中国瓢虫属丰富度变化的56.4%.
  • 摘要:2006年7-8月、2006年12月 2007年2月、2007年4 5月、10-11月对南海北部海区(107°00′-120°00′E,15°00′-25°00′N)进行了4个航次的生物、化学和水文等专业综合调查.根据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鉴定结果,对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及丰度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史料揭示其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有浮游动物1135种,隶属于7门18大类群,浮游幼体47类.其中节肢动物为首要门类,有640种,占56.39%;其次为刺胞动物297种,占26.17%;栉板动物10种,环节动物36种,软体动物59种,毛颚动物33种,尾索动物60种.四季度均以桡足类和水母类的种类和丰度占绝对优势.浮游动物物种丰富度有明显季节变化,春、夏季多于秋、冬季.浮游动物群落大体可划分为5个主要生态类群:近岸低盐类群、高温高盐类群、低温广盐类群、高温广盐类群和广温广盐类群.浮游动物总丰度的周年均值为223.90±14.95 ind./m3(n=1472),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丰度分布的季节变化趋势差异不明显.与前期史料比对分析,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有明显上升趋势,群落构成基本稳定,浮游动物丰度明显增加,周年平均丰度比十年前增加约7倍,高密集区变动较大,浮游动物各大类群的丰度比例有一定变化.导致南海北部浮游动物丰度变化和高密集区转移的原因较多,全球气候的变化、环境质量的下降以及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内能量转换链的变化均可能对此产生影响.
  • 摘要:江西贵溪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主要动物有137科1932种,其中哺乳类19科50种、鸟类49科207种、爬行类10科56种、两栖类7科33种、鱼类9科18种、陆生贝类13科47种、蜘蛛类30科240种、昆虫类169科1281种.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存着部分稀有野生动物,如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黑麂(Muntiacus crini rons)、豹(Panthera pardus)、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和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以及3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有部分特有种类,如两栖动物:无斑雨蛙(Hyla immaculata)、戴云湍蛙(Amolops daiyunensis)、长肢林蛙(Rana longicrus)和九龙棘蛙(Paa jiulongensis);爬行动物:铅山壁虎(Gekko hokouensis);鸟类:凤头蜂鹰(Pernis ptilorh ynchus)、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凤头鹰(Acci piter trivirgatus);哺乳动物:北小麝鼩(Crocidura gmelini)和水麝鼩(Chimarrogale himalayica)等.应该加强对该区域动物资源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 摘要:云南绿春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中南部,属哀牢山的南延支脉.据统计,黄连山目前已记载野生维管植物3020种,隶属于229科1109属,包括3个中国特有科、12个中国特有属和35种黄连山地区特有物种.区系特点兼有热带性和古老性,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印度-马来西亚成份占重要比例.
  • 摘要:对湖南九嶷山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表明:九嶷山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168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23科71属.该区域科、属、种分别占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60.53%、40.11%、7.46%;占湖南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63.89%、66.36%、25.93%.九嶷山自然保护区的优势科主要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和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优势属主要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风尾蕨属(Pteris)和双盖蕨属(Diplazium).3.综合科、属、种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该区是亚热带性质.这次在湖南宁远九嶷山的调查发现了众多珍稀濒危蕨类植物及湖南新纪录蕨类植物,结果表明湖南宁远九嶷山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研究尚有众多空白点,其中许多种类是湖南与广东、广西、贵州交界地区新发现的,需要大力加强保护并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以期有更多的发现。
  • 摘要:为了解河北承德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短期围栏封育的响应,以当地草原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100 m×100 m围栏监测固定大样地,采用样方法对封育区和放牧区植被生长状况进行调查.2年的围栏封育结果表明: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的基本组成未发生明显变化,均以披针叶薹草(Carex lanceolata)、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和裂叶蒿(Artemisia tanacetifolia)等植物为优势种,围栏封育措施提高了草地群落高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围栏内外群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物种丰富度指数S、优势度指数D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P差异不显著.两年的短期围栏封育对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原植被群落多样性影响并不显著,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地围栏封育一段时期后,何时能恢复到一定程度并可以进行适当割草或放牧利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进行更长时间的监测与研究,以期确定本研究区最合适的围栏封育时间段。
  • 摘要:土壤动物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关联性是揭示群落构建机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于2011年在三江平原农田生态系统50 m×50 m的空间尺度内,基于地统计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地表和地下土壤跳虫丰富度的空间格局,并分析这种空间格局与环境因子空间格局的空间关联性.半方差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插值表明,8月份地表、地下和10月份地下跳虫群落及这些群落内大部分跳虫物种在研究尺度内形成集群性斑块,且这种空间变异多由结构性因素或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调控.交叉方差函数表明,土壤跳虫群落和不同跳虫物种与环境因子在多种尺度上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关联性(正的或负的),但仅发现8月地下长跳属(Entomobrya sp.2)和大豆株高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性.本研究表明地下跳虫和生长季节的地表跳虫多为非随机性的空间格局,跳虫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关联性并不显著.
  • 摘要:本文提出了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良好试验场所;与市民生活和工作紧密关联的媒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学科归属不明确、基础理论较缺乏、研究力量相对薄弱.其重要特征主要有:植被同质化现象突出;物种组成上外来物种比例较高,具有潜在生物安全隐患;生境同质性程度较高,且隐性的生境破碎化几率较大;城市森林中的林分结构稳定性不高.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该怎样建设城市绿化、植被建设与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 摘要:2011年9月网络生命大百科(Encyclopedia of Life,简称EOL)发布第2版,继续为全世界提供全球生命的知识.相比于第1版,EOL第2版除了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外,还在数据公开和公众参与性等方面做了重大改动,并在国际化、内容评估、结构化信息整合等方面推出新功能,如:提供含结构化信息的特征数据库(TraitBank)功能、制定内容丰富度评分方法、支持快速分类学数据发布等,这些更易于EOL用户获取生命的信息.EOL中国团队深入参与了EOL第2版的工作,并在中文内容、国际化等方面做出贡献.分类学家除了利用EOL获取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EOL作贡献,让EOL更好地为全世界提供全球生命的知识.增强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定制EOL“主题门户”和支持公民科学等方面的工作。EOL将在这些计划的实施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增加其在全球的影响力。
  • 摘要: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在东北的历史文化名城沈阳隆重开幕.这是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中最广泛参与的实践经验交流盛会.在此,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经历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地球上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科学院自建院开始,就把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基础性研究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组织了数百次综合性的自然科学考察,出版了以《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和《中国孢子植物志》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系列专著,建设了20多个生物标本馆、植物园、种质资源库等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设施,还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环保部的支持下,完成了中国的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严重威胁,中国科学院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一项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该计划目前正在实施的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几个项目包括中国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中国西南生物多样性评估与产业开发策略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等,拟在深入探索基本科学规律的同时,加强对国家决策的科技支撑力度。
  • 摘要:依据国际植物检疫实施标准和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法律法规,以有害生物传播途径为起点,对俄罗斯欧洲赤松种苗上可能携带的各类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确定俄罗斯欧洲赤松种苗上可能携带我国需关注的有害生物共51种,需进一步评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18种,并提出了降低检疫性有害生物传人的风险管理措施.
  • 摘要: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释放是否影响生物多样性?这是多年来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本文介绍了转基因植物的种植现状,并重点探讨了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综述以前的研究报告,发现转基因植物对昆虫、杂草、土壤生物和水生生物等的影响较复杂,并且这种影响受转基因事件、物种特性、生态环境因子等因素影响.总体而言,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统一定论,还需更多长期的科学实验来证实.然而,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应该作为转基因植物评价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评价的框架中.
  • 摘要: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等方法,对湘西地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种类、分布、数量、生存状况、入药部位及药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同时探讨了湘西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地区共有药用蕨类植物35科72属160种,含4种以上的科有12个,共计122种,占总种数的76.25%;5属以上的科(包括5属)有5个,包括76种,占总种数的47.5%.主要入药部位为全草和根茎,占总数的97%以上.在药用功效中,以清热解毒类植物最多,占总药用功效数的15.62%.对资源现状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可直接利用药用蕨类植物为62种,需要酌情酌量利用的为81种,应该加以严格保护的为17种.以上研究为湘西地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及进一步利用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 摘要: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是我国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面对新挑战的一次重要大会,也是持续贯彻落实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具体行动.国家正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2013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3.7%,城市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载体,首先,明确要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必须要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地、河湖、池塘、坡地、沟渠、沼泽地、自然湿地、茶园、果园等生态和景观的敏感区域,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规定,编制保护利用规划,划定绿线,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其次,严格要求风景名胜区建设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和各项设施。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其自然生态资源和物种资源的保护和观察监测,以维护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的地域特色和多样性。第三,迸一步加强城市植物园和动物园建设管理。充分发挥了植物园、动物园、城市湿地公园等专类公园作为物种保护的栖息地、繁育地、科研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功能,大力推进动植物种质资源就地和迁地相结合的综合保护。第四,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考核体系。
  • 摘要: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在沈阳召开了,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和保护管理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与保护问题.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本源,是亿万年地球环境演化的产物,同时又是人类及其他生命环境的缔造者与维持者。林业在全国生态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发展林业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次大会研讨专门有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这样的专题,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对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前,国家林业局成立了全国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在环保部的牵头下,共同参与国际履约工作。正在组建全国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委员会,抓紧编制《全国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将统筹运用林业各种管理手段和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林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务艰巨、覆盖面广、专业性强,要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科学工作者的理论研究,也离不开保护工作者的管理实践。
  • 摘要:长期以来关心农业、农村、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知道,原来的农林部从1983年分开以后就叫农牧渔业部,实际上除了海洋、山地、林地,除了荒漠的地方,大部分农田都住着植物、动物、微生物,农口是大量的用户单位.这么多年来,农业部利用各种方式来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工作。尽管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农村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农业生物多样性还面临着继续遭受破坏的威胁。生态农业已经列到农业法里,各地都在搞生态农业。建议大家与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共同推动相关的技术推广,在一些地方做试点示范。
  • 摘要:在沈阳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是我国本领域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基金会是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独立社会团体法人,是专门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事业的民间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建会初期,在英国友人的帮助下,成功地完成了麋鹿回归保护项目.目前已经在江苏大丰、湖北石首、北京大兴等基地形成了一定规模.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事关当代人的民生福祉和后代人的发展空间。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
  • 摘要: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昆虫俗称蚂蚁,研究其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大尺度的蚂蚁物种分布数据和环境信息,结合统计学方法和GIS分析,探讨中国蚂蚁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纬度梯度上,中国蚂蚁物种丰富度从南到北呈逐渐递减趋势,在经度梯度上,空间变异较大,线性关系不明显.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南和东南沿海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从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单因素相关性来看,与年温度变化范围(TEMvar)的相关性最强,其次为月平均温度标准偏差(TEMsd),说明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受季节性变异因子影响显著.最优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温度变化范围对物种分布格局的解释度最高,达到了53.9%;前5个模型中有3个与最冷月平均气温有关(TEMmin),这可能与蚂蚁自身生理性质有关.因此,在大尺度上研究物种丰富度,应关注季节性变异因素,特别是年温度变化范围.
  • 摘要:黄海虽然面积不大,但受其环境特点和水文条件的影响,底栖动物和鱼类的区系组成十分复杂.本文对近50年来黄海的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甲壳动物、多毛类、鱼类等优势类群的区系组成和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在过去近半个世纪中,黄海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受全球气候变暖的胁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多样性、区系组成和地理分布格局发生了较大改变.具体表现在冷水性物种数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和衰退,有的甚至已经枯竭而趋于绝灭.分布范围明显缩小;有些黄海原有的暖水性种,其数量均有所增加;有些原来分布北界在东海的种类,其分布范围北移到黄海南部;经济价值较高的物种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对环境污染适应能力较强的物种数量明显增多;物种在向低质化、小型化、种群数量减少和生长周期缩短趋势发展.
  • 摘要:中国现生海洋苔藓动物物种资源丰富,已收集的标本资料采集地广泛,虽然很多科属的分类学研究工作尚未完成,但经过40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了唇口目(Cheilostomatida)软壁亚目(Malacostegina)、无卵室亚目(Inovicellina)、微室亚目(Scrupariina)和新唇口亚目(Neocheilostomatina)的藻苔虫下目(Flustrina)(过去这几类苔藓动物都称为"广义无囊类")苔藓动物各类群的系统分类学研究工作.对中国近岸水域污损苔虫的种类组成、地理分布和水层分布特点也有了较全面的系统资料,虽然对新唇口亚目的有囊下目(Ascophorina)尚未进行系统研究,但对该下目几个主要类群的科属组成和常见种的分布概况也已有了初步了解.依据现有资料,本文对中国海洋苔藓动物的分布特点、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以及中国海洋苔藓动物的区系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与其他海洋生物一样,苔藓动物的纬度分布是受其温度属性制约的,中国近岸水域污损苔虫的物种多样性随纬度增高而降低.依潮间带、潮下带和深海区对中国所辖海区海洋苔藓动物的垂直分布特点进行的初步分析表明,生活在潮间带的苔藓动物广温性种类占较大比例,潮下带的近岸浅水区和远岸深水区在苔藓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性质上有一定差别,深海底带所获得的苔藓动物样品非常稀少.影响苔藓动物分布的因素很多,除苔藓动物的幼虫类型、附着基、海流、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外,波浪、船舰航行和海中的漂浮物等也对苔藓动物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黄渤海的苔藓动物区系组成主要以北温带种为主;东海外陆架区和近岸浅水区的苔藓动物区系组成明显不同,外陆架区以热带-亚热带暖水种占优势,而近岸浅水区的区系组成较复杂;整个南海水域以印度-西太平洋暖水种为主,南海南部水域更趋于热带海洋动物区系.
  • 摘要:本文汇集了近年来在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杜鹃属植物新种及其主要性状描述,尤其是提供了用英文所发表新种的中文信息,主要介绍了杜鹃亚属Subgenus Rhododendron植物、常绿杜鹃亚属Subgenus Hymenanthes植物和映山红亚属Subgenus Tsutsusi植物。
  • 摘要:江西贵溪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高等植物有1878种,隶属于240科830属.其中苔藓植物57科133属297种;蕨类植物27科59属123种;裸子植物5科10属13种;被子植物151科628属1445种.在被子植物中,热带性质属有279属,占总属数的43.66%;温带性质属有288属,占总属数的44.44%;表明阳际峰保护区是较为典型的中亚热带植物区系.此外,阳际峰保护区有珍稀保护植物合计97种,其中: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4种(国家二级6种、国家三级8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种(国家一级2种、国家二级13种);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82种.总体来说,阳际峰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具比较高的保护价值.
  • 摘要:利用内蒙古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站的气象数据、野外实测数据,应用已验证好的基于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DNDC(Denit rification-decomposition)模型,模拟羊草草原生态系统2004~2005年各CO2通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进行定量分离,分析了温度和降水变化对碳收支各组分的影响.结果发现,2005年的干旱可以显著降低羊草草原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呼吸和固碳能力.干旱对于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物自养呼吸上,而对土壤异养呼吸影响不大,且对植物地下部分呼吸的影响要小于植物地上部分.而且,干旱显著改变了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对植物自养呼吸的相对贡献.此外,土壤温度在植物生长和呼吸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 摘要:本研究阐述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从湿地保护的法制建设、方式、机构、保护措施及成效等方面,对贵阳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贵阳市近几年来的湿地保护成果,初步统计了贵阳市湿地保护率.结果表明:贵阳市湿地保护率为43.75%,其中林业系统湿地保护率为2.95%,建设系统湿地保护率为40.18%,区、县湿地保护率为0.62%.与全国、全省纵向比较,我市湿地保护力度落后于全国水平,存在湿地管理、湿地保护措施不尽完善,湿地研究起步较晚等问题.根据贵阳市湿地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国内外及贵州省湿地保护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从完善立法、创新管理机制、理顺体制,加强湿地研究,完善湿地保护措施、监测、评价等方面对贵阳市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力图为加强贵阳市湿地资源保护力度,扭转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局面,从根本上保护、利用好湿地资源,为全面推进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本文综述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受体群落的几种相关假说,即天敌假说、入侵进化假说、空生态位假说、新型武器假说、干扰假说、物种丰富度假说和繁殖体压力假说,以及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可入侵性关系的研究进展.目前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可入侵性主要出现了对立的关系模式,被普遍接受的解释机制为尺度依赖.但其他研究中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关系,提出功能性状多样性和种间关系变化等因素与群落可入侵性关系密切.建议未来研究中应注意几个问题,即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可入侵性关系在不同营养级的适用性和时间尺度对群落多样性与群落可入侵性关系的影响.
  • 摘要:生物入侵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和经济问题.本文初步梳理了我国生物入侵研究的历史阶段、现实差距和重要进展,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关切.我国的生物入侵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的初级阶段和2000年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生物入侵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历史欠账较多,有影响的学术思想较少,应用性防控研究薄弱.近几年,我国的生物入侵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如不对称交配影响入侵,氮分配进化假说,入侵植物对种间关系的影响.未来的生物入侵研究应更加关注:生态系统框架下的生物入侵研究,不同机制在生物入侵中的相对重要性,环境变化与生物入侵的相互作用,入侵生物防控的应用性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人类活动强烈、自然环境多样,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生物入侵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 摘要:作为国内最大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平台,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有数据量大、来源广泛、数据类型复杂、历史数据丰富等特点.要将这些数据集成在同一个平台上,并且快速稳定地响应用户的各类在线请求,需要引入一些数据规范和新的技术,包括Drupal内容管理系统、Solr文本索引和检索技术、TMS地图服务、可视化分析应用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传统方案中不能应对的问题.
  • 摘要:数据共享是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平台建设的关键和难点,共享驱动力不足的实质问题是数据所有者的权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要在学术声誉和资源分配方面体现公平,共享绩效的正确评估就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在讨论了数据论文、网页计数器、服务器日志分析、用户调查等解决方案的不足后,提出了基于RESTful Open API的共享绩效评估框架设想,即以面向数据资源的细粒度API为基础,将访问统计与API绑定,创建透明、客观、可验证的访问记录凭证.这对创建公共的共享评价体系,扫除共享障碍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摘要:发展中国家通过减少砍伐和森林退化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REDD)是当今气候变化国际间谈判的重要议题.目前,关于REDD机制的制度框架和理论方法仍然没有最终确定.本文就REDD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提案框架和监测手段等进行了概述.结合国外已开展的REDD项目、我国的REDD提案和与REDD机制相关的林业工程,分析了我国在未来谈判中的对策和在发展中国家实施REDD过程中能够做出的贡献.REDD是指一系列减少因森林砍伐和退化释放的温室气体的方法和行动。它的基础理念是,发达国家以有偿缓解服务机制为基础,直接以量化的经济方式,对能够减少因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发展中国家给予资金补偿。通过REDD和REDD+的实施,主要目标是减少排放,以达到应对气候变化、农村减贫、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的目的。我国在REDD相关的国际谈判中应该坚持:UNFCCC中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坚持发达国家做出实质性的减排,同时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我国开展REDD+行动是自愿行动;进一步明确参考水平的定义;争取使森林保护、增加森林的碳储量和森林可持续管理成为REDD机制的重要内容。在REDD和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关系问题上,应该坚持REDD不能列入CDM项目,以保持我国在国际CDM市场中的份额,同时获得发达国家的基金和技术。
  • 摘要: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标志性和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针对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巧家五针松(Pinus squamata)所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最有效的措施,是保护管理机构最根本的职能和任务,还要认真推进科学研究,积极开展社区共建共管,面开展宣传教育,适时开展迁地保护。
  • 摘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济价值可分为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直接经济价值是指对生物多样性资源和服务的直接或相互利用的价值,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旅游业等;间接经济价值是指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功能提供的对经济活动和财产的间接支持和保护,如有机质的生存、固碳价值、制氧价值、吸收SO2价值以及滞尘价值等。本文对四川省宝兴县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进行评估,为今后宝兴绿色GDP的核算、生态建设规划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运用市场价值法、旅行费用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生产成本法以及影子工程法等对宝兴县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宝兴县生物多样性的总价值为5293633万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142954万元、间接使用价值为5133207万元、潜在使用价值为17472万元,分别占到总价值的2.7%、96.97%、0.33%,生物多样性总价值是宝兴县2006年GDP的68.5倍.宝兴县位于四川西部,是川西地区“绿色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点区域。加强宝兴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对维持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对川西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建设也十分重要。本文对宝兴县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进行综合评估,拟通过价值评估来揭示生物多样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今后宝兴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