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固氮

生物固氮

生物固氮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09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植物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2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346598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生态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生物学教学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第九届全国微生物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等;生物固氮的相关文献由89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杨瑞、燕永亮、林敏等。

生物固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2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46598 占比:99.89%

总计:346976篇

生物固氮—发文趋势图

生物固氮

-研究学者

  • 李杨瑞
  • 燕永亮
  • 林敏
  • 孙建光
  • 平淑珍
  • 谢祖彬
  • 陈文新
  • 卢向阳
  • 张燕辉
  • 徐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雪; 邱丽娟; 阎哲
    • 摘要: 豆科植物通过与土壤中的根瘤菌共生发育形成根瘤,在根瘤中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氮气转化成植物可以直接利用的铵态氮。共生过程中为了平衡氮素的摄取和能量的损耗,豆科植物形成了地上与地下信号交互的结瘤自调控机制(Autoregulation of nodulation,AON),进而调节结瘤的数量。本文综述了AON分子调控机制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详述了AON通路中关键基因的功能及环境因素对AON体系的影响,包括地下信号短肽、地上受体激酶、地上长距信号(如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及miR2111等)及其根部F-box蛋白在AON中的作用,讨论了AON研究中部分仍待解答的问题,为结瘤自调控的相关研究提供信息和参考。
    • 刘一超; 陆超; 战嵛华; 柯秀彬; 陆伟; 燕永亮
    • 摘要: 铁是细胞生理代谢的重要金属元素,是多种氧化还原酶类、过氧化物酶类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兰氏阴性菌中,胞内铁转运、储存和利用主要由铁吸收调节蛋白Fur(ferric uptake regulator)调控。水稻根际联合固氮菌--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A1501基因组中含有一个fur同源基因,但其具体功能尚不清楚。比较了A1501中fur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杂交方法测定了fur基因和Fur蛋白的表达特性,结果发现fur基因表达水平与环境中铁浓度呈负相关,在铁限制条件下高表达,铁过量条件下表达受抑制。构建了fur基因突变株和功能回补株,表型测定发现fur突变影响了A1501的碳源代谢谱,并导致A1501对过氧化氢胁迫敏感。胞内铁含量测定表明,fur突变株内的铁含量为野生型的1.3倍,进一步qRT-PCR测定表明fur突变影响了铁离子转运系统及过氧化物酶编码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为解析根际微生物胞内铁平衡调节及根际环境适应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 李润富; 牛海山; 孔倩; 刘强
    • 摘要: 生物固氮是生态系统有效氮的重要来源,目前存在多种测定和计算方法。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原豆科植物团垫黄芪(Astragalus arnoldii)为对象,对比自然丰度法和同位素稀释法的差异,探讨4种计算方法、4种参考植物和2个取样时间对团垫黄芪生物固氮百分率(%Ndfa)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考植物的δ15N在自然生长状态下与7月份相比,8月份均显著降低(P<0.05);施加(^(15)NH_(4))2SO_(4)后,4种参考植物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和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24 h取样的测定值高于30 d后取样的测定值(P<0.05)。无论标记与否,团垫黄芪的^(15)N丰度在2个采样时间都无明显差异,采用原子百分超和原子百分差这2种计算方法得到的%Ndfa也没有显著差异。除矮火绒草外,以其他3种植物以及4种植物的平均值作为参考时,采用自然丰度法计算的%Ndfa都显著高于同位素稀释法(P<0.05)。取样时间不同自然丰度法的测定结果差异显著(F=89.906,P<0.01),标记后取样时长对同位素稀释法影响显著(F=496.712,P<0.01)。
    • 王玉虎; 赵明敏; 郑红丽
    • 摘要: 氮素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植物内生固氮菌不仅能够在植物体内产生氮素以供植物利用,而且在自然界氮素循环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植物内生固氮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由植物内生固氮菌的发现、作物共生、侵入途径、固氮机理、促生作用机制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植物内生固氮菌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植物内生固氮菌新的研究思路以及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植物内生固氮菌及生物固氮研究提供参考。
    • 孙向平
    • 摘要: 生物固氮的定量方法分为直接定量法和间接定量法。直接定量法为15N2气体饲喂法。间接定量法有总氮差异法、15N自然丰度法、15N同位素稀释法和乙炔还原法。固氮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豆科植物,经济作物固氮微生物研究对南方地区经济作物的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 孟凡乔; 张珂; 王方; 王坤; 吴文良; 王开永; 胡正江; 张海霞
    • 摘要: 近年来,有机农业在全球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对于其在农业中的定位和作用以及发展策略,尚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从氮素供应角度,评估不施用化学合成氮肥对于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氮素管理提供支撑。研究以中国整体农业生态系统为对象,基于共生固氮数量、农产品贸易对氮素供应影响以及粮食生产,分析在不同粮食消费水平情形下,有机农业能够养活的人口数量。研究发现,如果全部耕地按照有机方式管理,中国每年共生固氮量为15.41×10^(6)t。在不施用化学合成氮肥情形下,1979年和2018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381.96×10^(6)t和420.72×10^(6)t。不考虑蔬菜和水果,分别能养活0.81×10^(9)~1.24×10^(9)人和0.50×10^(9)~0.77×10^(9)人,即中国耕地全部转化为有机农业方式,在当前耕地面积和科学技术条件下,难以养活全国人口。将进口农产品考虑在内,2018年实际人均粮食(折纯,不包括蔬菜和水果)消费量达689.35 kg·a^(-1)。减少食物浪费、调整食物结构和增加粮食特别是豆类进口,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重要举措,进口大豆等农产品对于中国化肥减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化学合成氮肥对中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氮素利用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有机和生态农业强调整体、协调、循环和再生,是引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在全国范围内应通过种养结合等措施促进养分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可以通过生态补偿和种养循环等举措,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实现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等农业的多重目标。
    • 祝旭加; 孙岳胤; 吴迪
    • 摘要: 通过开展以可持续林地自肥为目标的高档纤维用材林生物地力回补模式试验,为黑龙江省纤维用材林产业发展探索新的途径.研究结果显示,与具有生物固氮能力的树种进行混交,能够显著提升沙冷杉幼林的当年高和地径的生长.
    • 黄彩变; 曾凡江; 张波
    • 摘要: 在荒漠生态系统氮沉降背景下,研究退化植被幼苗对水分和氮素变化的响应特征,对实现植被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在塔里木盆地南缘对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幼苗通过2年的水分(干旱、中水和湿润)和氮素(不施氮、低氮(51 mg/kg)、中氮(102 mg/kg)和高氮(306 mg/kg))添加试验,研究骆驼刺幼苗干物质累积、生物固氮和氮效率对水氮条件变化的响应.结果 表明,骆驼刺幼苗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累积和吸氮效率对水氮条件变化的响应因生长年份而异,但幼苗整株干物质累积和吸氮效率在2个生长年份的变化趋势却相似.在干旱条件下,骆驼刺幼苗的干物质量、吸氮效率和生物固氮量均在低氮处理下显著增加,之后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水氮交互可显著提高幼苗干物质累积、吸氮效率和生物固氮量,其中以中水中氮处理的效果最好.水氮添加有降低骆驼刺幼苗氮素利用效率(NUE)的趋势,但在干旱和中水条件下施氮可显著提高幼苗的生物固氮比例,然而生物固氮比例与NUE仅在第2个生长年份呈显著负相关.在2个生长年份,骆驼刺幼苗干物质量与吸氮效率和生物固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NUE和生物固氮比例并无明显相关性.这表明骆驼刺幼苗主要是通过调节吸氮效率和生物固氮量来适应水氮条件变化,进而影响幼苗干物质累积.
    • 孟凡乔; 张珂; 王方; 王坤; 吴文良; 王开永; 胡正江; 张海霞
    • 摘要: 近年来,有机农业在全球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对于其在农业中的定位和作用以及发展策略,尚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从氮素供应角度,评估不施用化学合成氮肥对于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氮素管理提供支撑.研究以中国整体农业生态系统为对象,基于共生固氮数量、农产品贸易对氮素供应影响以及粮食生产,分析在不同粮食消费水平情形下,有机农业能够养活的人口数量.研究发现,如果全部耕地按照有机方式管理,中国每年共生固氮量为15.41?106 t.在不施用化学合成氮肥情形下,1979年和2018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381.96?106 t和420.72?106 t.不考虑蔬菜和水果,分别能养活0.81?109~1.24?109人和0.50?109~0.77?109人,即中国耕地全部转化为有机农业方式,在当前耕地面积和科学技术条件下,难以养活全国人口.将进口农产品考虑在内,2018年实际人均粮食(折纯,不包括蔬菜和水果)消费量达689.35 kg·a?1.减少食物浪费、调整食物结构和增加粮食特别是豆类进口,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重要举措,进口大豆等农产品对于中国化肥减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化学合成氮肥对中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氮素利用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有机和生态农业强调整体、协调、循环和再生,是引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在全国范围内应通过种养结合等措施促进养分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可以通过生态补偿和种养循环等举措,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实现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等农业的多重目标.
    • 王银柳; 耿倩倩; 黄建辉; 王常慧; 李磊; 哈斯木其尔; 牛国祥
    • 摘要: 氮供给和种植密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豆科植物因其生物固氮能力而在受到氮限制的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氮含量增加促进植物生长的同时也会抑制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能力,种植密度会通过种内竞争影响豆科植物的生长和生物固氮能力,然而少有研究关注氮肥添加和种植密度对豆科植物生长和生物固氮能力的影响.该研究以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盆栽实验,探究氮肥和种植密度对其生长和生物固氮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氮添加水平(0、5、10、20 g·m-2·a-1)和3种种植密度(1、3、6 Ind.·pot-1,约32、96、192 Ind.·m-2).结果 发现:1)施肥和密度增加均影响了达乌里胡枝子的生长.叶片碳(C)、氮(N)含量、净光合速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氮添加也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当施氮量为10 g·m-2· a-1时植物产量达到最大.叶片C、N含量、净光合速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密度增加可以促进每盆的总生物量,但对单个植株的生长有负效应.2)氮肥对根瘤形成有抑制作用,但种植密度增加会缓解氮肥对生物固氮能力带来的“氮阻遏”.该实验条件下,当施氮量为10 g·m-2·a-1,种植密度为3 Ind.·pot-1,或施氮量为5 g·m-2·a-1,种植密度为6 Ind.·pot-1时,能最大程度发挥“施氮增产”和种植密度缓解“氮阻遏”的作用.氮添加降低了达乌里胡枝子的根瘤生物量和对根瘤形成的投资(根瘤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从而抑制达乌里胡枝子的生物固氮.种植密度增加导致达乌里胡枝子因种内竞争增加而使资源获取受限,从而增加对根瘤的投资和根瘤生物量来获得更多来自大气中的氮.3)结构方程结果显示,氮肥和种植密度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解释了64%的达乌里胡枝子生物量变化和42%的根瘤生物量变化.上述结果表明合理优化豆科植物的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可能对人工草地种植以及退化草地恢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