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根瘤

根瘤

根瘤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041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林业、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00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十八届全国生物固氮学术研讨会、中国农学会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会等;根瘤的相关文献由2421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开未、陈远学、廖红等。

根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6 占比:32.2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48%

专利文献>

论文:700 占比:67.24%

总计:1041篇

根瘤—发文趋势图

根瘤

-研究学者

  • 徐开未
  • 陈远学
  • 廖红
  • 马晓彤
  • 张继泰
  • 李万里
  • 李江川
  • 韩晓增
  • 彭丹
  • 韩善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董衍坤; 黄定全; 高震; 陈栩
    • 摘要: 植物激素生长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稳态和浓度梯度建立控制了几乎所有器官的极性建成.生长素在特定细胞中合成、运输、感知以及代谢降解建立了符合器官发育的生长素浓度梯度.在豆科植物中,根与土壤微生物互作形成了根瘤这一特殊的器官,进行生物固氮.然而,生长素稳态控制生物固氮的功能还未知.拟南芥中的研究表明,PIN-Like(PILS)蛋白协助调节的细胞内生长素稳态,并介导下游细胞核内的生长素信号传递.本研究以大豆作为研究模型,在大豆基因组中鉴定获得19个PILS家族基因(GmPILS),不均匀分布于大豆10条染色体上.GmPILS在大豆9种组织部位中表现出多种表达模式,且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GmPILS1e和GmPILS1f在根瘤菌体区域富集表达,使用人工微RNA沉默(artificial microRNA interference,amiRNAi)下调GmPILS1e和GmPILS1f在根瘤的表达,导致根瘤的固氮酶活性上升,而过量表达GmPILS1f导致根瘤的固氮酶活性下降,因此GmPILS1e和GmPILS1f可能参与大豆固氮酶活性的调节.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大豆GmPILS家族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结瘤固氮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基因资源.
    • 彭西红; 陈平; 杜青; 杨雪丽; 任俊波; 郑本川; 罗凯; 谢琛; 雷鹿; 雍太文; 杨文钰
    • 摘要: 为研究种植模式和施氮量对大豆土壤通气环境及结瘤固氮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模式:大豆单作(SS)、玉米/大豆带状套作(MS),副区为不同施氮量:不施氮(NN:0 kg hm^(–2))、减量施氮(RN:45 kg hm^(–2))和常量施氮(CN:60 kg hm^(–2)),监测了大豆生育期内土壤的O_(2)含量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了各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容重和孔隙度差异,探讨了大豆生育期内结瘤量、固氮能力的变化特征。2年数据结果表明,与单作大豆相比,带状套作大豆可提高土壤O_(2)含量、>2 mm粒径团聚体的百分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显著增强后期土壤呼吸的速率,显著降低<1 mm粒径团聚体百分含量与土壤孔隙度;R5期根瘤干重差异不显著,但结瘤数量显著增加39.9%,固氮酶活性与固氮潜力也在此时显著高于单作大豆。各施氮量间,土壤O_(2)含量、0.25~1.00 mm粒径的百分含量、带状套作大豆的土壤呼吸速率以RN处理最高,施氮能降低<0.2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的百分含量、土壤容重,施氮显著抑制单作大豆前期的结瘤量、固氮酶活性和固氮潜力,至R5期氮肥的抑制作用有所缓解,减量施氮可提升带状套作大豆后期的结瘤量,显著增强大豆生育期内的固氮酶活性和固氮潜力。带状套作大豆配施减量施氮会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改善大豆土壤的通气环境状况,保持了较高的土壤O_(2)含量,促进土壤呼吸,有利于大豆后期结瘤固氮。
    • 邢馨竹; 杨占武; 孔佑宾; 李文龙; 杜汇; 李喜焕; 张彩英
    • 摘要: 大豆可与根瘤菌共生进行生物固氮,固氮机制受许多基因诱导调控,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s,CCDs)可调控多种植物激素、色素、芳香类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为探讨其在大豆生物固氮中的功能,从大豆育成品种中黄15中克隆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GmCCD8基因,分析了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及生物学功能。亚细胞定位表明GmCCD8在细胞质中表达。qRT-PCR技术及启动子融合GUS表达载体转化大豆毛状根,发现GmCCD8随大豆根瘤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上升,且在第28天根瘤中表达量最高。通过构建过表达及RNAi转基因复合植株,验证了GmCCD8影响根瘤发育及固氮能力。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根瘤内部结构,发现GmCCD8被干扰后根瘤内泡囊、类菌体和聚β-羟基丁酸盐的含量明显减少。上述结果表明,GmCCD8参与大豆根瘤生长发育及生物固氮过程,为大豆高效固氮分子育种提供了功能基因。
    • 李馨宇; 米刚; 周鑫; 刘显元; 王舒; 王立言; 姜宇
    • 摘要: [目的]筛选出适合重茬大豆种植的高效施肥模式。[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重茬大豆叶绿素、根瘤、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处理如下:①常规施肥(CK);②优化施肥(NPK);③优化施肥+微肥(NPK+Mo+B+Zn);④优化施肥+追氮(NPK+N);⑤缓释肥料(SRF);⑥纳米增效肥料(70%NPK+NF);⑦优化施肥+叶面肥(NPK+F);⑧优化施肥+根瘤菌(NPK+R)。[结果]与CK相比,叶绿素含量、根瘤鲜干重及数量以NPK+Mo+B+Zn处理提高最明显,其次为NPK+F处理;各施肥处理的增产幅度均较为显著,其中产量及农艺指标以NPK+Mo+B+Zn、70%NPK+NF、NPK+F处理表现较好;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70%NPK+NF和NPK+Mo+B+Zn处理处于较高水平。[结论]NPK+Mo+B+Zn处理为黑河地区重茬大豆高效施肥的最优选择。
    • 颜珲璘; 祁岩慧; 苟恒瑞; 李雪飞; 芦光新
    • 摘要: 目的;鉴定环青海湖地区紫花苜蓿根瘤内细菌组成的多样性。方法:试验以环青海湖地区紫花苜蓿根瘤作为供试材料,刚果红YMA培养基通过平板划线法进行细菌培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共分离出14株菌株,分别属于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rain)、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ilonesis)以及桃色欧文氏菌(Erwinia persicina)。结论:表明环青海湖地区紫花苜蓿根瘤内细菌具有多样性,本研究不仅拓展了紫花苜蓿根瘤内细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还为寄主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提供了分析思路。
    • 徐楚; 刘星宇; 王恩赫; 于越; 薛芾莹
    • 摘要: 阐述大豆结瘤固氮的概念,分析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内氮素的来源。通过国内外研究,阐明“氮阻遏”对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影响机制,以及根瘤菌、NO、光合作用等对豆科作物的影响。结合我国大豆的种植现状和国内外文献,总结几种适合提高大豆固氮效率的方法。
    • 邹狮; 严君; 韩晓增; 邹文秀; 陈旭; 陆欣春
    • 摘要: 【目的】合理施用氮肥不仅可提高大豆结瘤固氮能力,还可减少农业污染,实现大豆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研究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大豆结瘤固氮、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为大豆高产优质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供试大豆品种为‘东生35’,试验设2个氮肥施用时期(V2期和R1期)和3个氮肥施用量[N 0、5、100 mg/(kg,土)],表示为N0、N5和N100。在大豆R2期(盛花期)和R5期(鼓粒期)取样分析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根瘤数量、根瘤干重和固氮酶活性。在R8期(成熟期)调查了大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结果】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大豆地上干物质积累、结瘤和固氮能力均有显著影响。不论是V2期还是R1期施氮,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根瘤干重、数量则呈降低的趋势。R1期施氮条件下,N100处理的大豆盛花期根瘤数量和根瘤干重比N0分别下降了42.3%和32.8%,而固氮酶活性则均以N5处理最高;V2期施氮条件下,N5处理的大豆固氮酶活性在R2期和R5期较N0处理分别增加15.3%和27.1%。大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以N5处理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较N0处理增加了6.3%~9.4%。结构方程结果表明,施氮量正向调控固氮酶活性,间接影响大豆产量;负向调控根瘤数量,间接影响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施氮时期直接负向调控大豆籽粒产量,正向调控籽粒蛋白质含量。【结论】合理施氮有利于大豆高产优质,早期(V2期)施用氮肥有利于大豆产量提升,而推迟到始花期(R1期)施用氮肥更有利于大豆固氮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增加。盆栽条件下,施氮量对大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大于施肥时期,施氮量均以控制在N 5 mg/(kg,土)为宜。
    • 陈昱利; 杨平; 毕海滨; 巩法江; 王东峰; 高明慧
    • 摘要: 为定量分析水肥运筹对夏大豆植株形态指标和根瘤发生的影响,以'齐黄34'为材料,于2020年夏大豆生长季开展夏大豆水氮互作和水钾互作桶栽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处理夏大豆株高、茎粗和根瘤数量之间的差异,研究了水肥运筹对夏大豆植株形态指标和根瘤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灌水水平下,水氮互作处理间N120和N180处理的株高要高于N0和N60处理;在鼓粒初期,W2N120处理的根瘤数量最多,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鼓粒盛期,水氮互作处理间W3N180处理的根瘤数量最多,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鼓粒初期至成熟期,同一灌水水平下,水钾互作处理间均以K90处理的夏大豆植株茎粗最大,但处理间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在鼓粒初期和鼓粒盛期,水钾互作处理间均以W3K60处理的根瘤数量最多,在鼓粒盛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在鼓粒初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在一定范围内,施氮可以显著提高夏大豆株高,施钾可以提高夏大豆茎粗,适量的氮肥和钾肥供应有助于根瘤发生.
    • 覃潇敏; 潘浩男; 肖靖秀; 汤利; 郑毅
    • 摘要: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在低磷水平(P50)和正常磷水平(P100)下,玉米与大豆间作对大豆氮磷吸收、根瘤生长与固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水平(P50)和正常磷水平(P100)下,与单作大豆相比,大豆与玉米间作能显著增加根瘤数、根瘤重、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以及固氮酶活性,并促进大豆的生长与氮磷吸收.2个磷水平下,间作大豆根瘤内的氮磷浓度、酸性磷酸酶以及植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单作大豆,并且间作P50处理根瘤内酶活性最高.此外,与正常磷水平(P100)下的单作相比,间作P50处理的大豆根瘤内磷素浓度并未受到抑制.说明在低磷条件下,大豆与玉米间作系统主要通过增强根瘤内酸性磷酸酶、植酸酶活性来提高了根瘤内的磷浓度,以维持根瘤固氮所需的较大磷素,进而促进大豆生长与氮素吸收.
    • 刘咏梅; 孔琪; 沈路
    • 摘要: 以放射型根瘤菌CFCC2272为出发菌株,以提高胞外多糖产量为目的 ,优化该菌发酵产多糖的培养基.本研究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对该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蔗糖是最佳碳源,最佳氮源为(NH4) 2HPO4.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