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固氮菌

固氮菌

固氮菌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56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7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83182篇;相关期刊232种,包括生态学报、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十八届全国生物固氮学术研讨会、2007两岸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2006年山东农业微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等;固氮菌的相关文献由1302位作者贡献,包括冯薇、吴斌、张宇清等。

固氮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7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3182 占比:99.50%

总计:83599篇

固氮菌—发文趋势图

固氮菌

-研究学者

  • 冯薇
  • 吴斌
  • 张宇清
  • 秦树高
  • 邵晨曦
  • 孙建光
  • 李杨瑞
  • 徐晶
  • 董俊德
  • 姚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梁文龙
    • 摘要: 为分析固氮菌优势组合筛选以及其对甘蔗带来的促进生长作用,本文针对植物内生固氮菌相关理论概念进行简单阐述,对内生固氮菌的促生作用以及土壤活化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并对较优促生菌株组合的筛选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固氮菌优势组合筛选在甘蔗中的促生长作用发挥提供参考.
    • 张爱民; 甄丽娜; 徐业营; 张双凤; 张璐琳
    • 摘要: 针对花生连作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不利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花生接种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后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尤其是根际氨化细菌和固氮菌的的数量变化,同时分析了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对花生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随着花生生育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随着胶冻样类芽孢杆菌接种数量的增加,在花生不同生育期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真菌数量下降;未接种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的花生在苗期和开花期无法检出氨化细菌和固氮菌,施用胶冻样类芽孢杆菌400 g/亩(1亩=667 m^(2))的处理在整个花生生育期都可检出;花生的株高、侧枝长度及产量均呈现随胶冻样类芽孢杆菌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说明接种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后不仅可减少施肥量,而且可提高花生产量,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 祖艳侠; 梅燚; 郑佳秋; 沈峰; 刘哲; 张丽娜; 冯汝超; 王薇薇; 吴永成
    • 摘要: 研究固氮菌拌种、基施控释肥对豇豆[Vigna unguiculata(Linn.)Walp.]部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控释肥处理中,盐豇1号和盐紫豇2号施控释肥多的(B2)处理荚长最大,与施控释肥少的(B1)处理差异显著;基施控释肥中,盐紫豇2号不施控释肥的处理(B0)与B1处理的单荚重差异不显著;盐豇1号施固氮菌少的(A1)与不施固氮菌的(A0)、施固氮菌多的(A2)处理小区产量达极显著差异,A1处理的小区产量最高;盐豇1号B1处理的小区产量最高,且与B0、B2处理达极显著差异;盐紫豇2号A0处理与A1、A2处理下小区产量达极显著差异,A1处理的小区产量最高;盐紫豇2号B0、B2与B1处理小区产量差异极显著,B1处理的小区产量最高。
    • 陈美凤; 王忠诚
    • 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固氮菌二者对喀斯特地区的生态修复和重建都是具有良好的可利用性。近年来,对喀斯特地区的丛枝菌根真菌和固氮菌群落及其生态功能的相关研究成为该地区的研究热点之一。丛枝菌根真菌和固氮菌二者是土壤-植物系统的主要成分,它们两者都能促进植物对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从而缓解土壤养分不足对植物生长的压力。本文综述了喀斯特地区丛枝菌根真菌和固氮菌的相关研究,为岩溶脆弱生境下利用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和固氮菌资源来促进植被恢复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
    • 陈小红; 张雪; 刘家敏; 李晶; 林标声
    • 摘要: 以巨菌草根表、根表土壤和根围土壤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各样本的固氮菌群组成,并测定其中主要固氮菌株的促生性能.结果表明,巨菌草根系存在丰富的固氮菌群,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要门类,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科萨克氏菌属(Kosakonia)为核心属.从巨菌草根表、根表土壤和根围土壤中分别分离到4.5×10^(5)、4.0×10^(4)和5.4×10^(3)CFU·g^(-1)的固氮菌,经SDS-PAGE全细胞蛋白电泳聚类分析将其分为7个类群;从中筛选得到2株具有良好促生性能的代表菌株,经16S rDNA鉴定分别将其确定为科萨克氏菌(Kosakonia radicincitan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对照组相比,所筛选的2株菌对水培玉米幼苗株高、根长、分根数及盆栽玉米幼苗株高均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
    • 史策; 聂立水; 魏一凡; 祝琳; 杨昊; 张润哲; 聂浩亮; 王江; 薄慧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北京海坨山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为暖温带森林土壤氮循环及森林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4种典型林分类型(油松林(Pinus tabuliformis Carriere)、针阔混交林(Pine-poplar mixed)、蒙古栎林(Quercus mongolica Fisch)、核桃楸林(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分别设置3块(20 m×20 m)标准样地,采集0~20 cm土层土样,分析相关土壤性质,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不同土壤特性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4种林型下共测定出4门6纲13目16科29属。多样性分析显示,4种林型下土壤固氮菌α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油松林>针阔混交林>核桃楸林>蒙古栎林。β多样性分析显示,4种林型土壤固氮菌群落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在已鉴定的土壤固氮菌中,各林型以变形菌门为主,核心菌属为慢生根瘤菌属、广泛固氮氢自养单胞菌属和斯克尔曼氏菌属。RDA分析显示,土壤特性能解释固氮菌群落变异的65.48%,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影响4种林型下土壤固氮菌群落组成。[结论]北京海坨山地区土壤固氮菌资源丰富,不同林型下土壤特性、固氮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显著影响土壤固氮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
    • 刘晓婷; 姚拓
    • 摘要: 为获得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并明确其促生特性,以红原地区广泛分布的3种高寒草地优势植物为材料,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3种高寒植物根际分离、筛选具有固氮、溶磷、分泌植物激素能力的耐低温植物根际促生菌,并进行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毛稃羊茅、洽草、紫穗鹅观草植物根际分布着大量根际细菌,且PGPR在根际不同部位的数量呈现出根系表面(RP)>根表土壤(RS)>根内(HP)的分布规律。经筛选共获得76株PGPR菌株,其中固氮菌30株,其固氮酶活性为124.61~311.04 nmol C_(2)H_(4)·h^(-1)·mL^(-1);溶解无机磷菌株24株,溶解有机磷菌株22株,溶磷量分别为249.85~558.07μg·mL^(-1)和52.25~158.77μg·mL^(-1)。挑选固氮酶活性较高、溶磷能力较强的27株PGPR菌株进行分泌植物激素能力测定,26株菌株具有分泌赤霉素(GA_(3))的能力,分泌量为0.60~52.91μg·mL^(-1),分泌吲哚-3-乙酸(IAA)菌株18株,分泌量为0.11~1.53μg·mL^(-1),分泌玉米素(t-Z)含量均小于0.31μg·mL^(-1)。筛选出综合性能优良的菌株14株,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节杆菌属、贪噬菌属。研究结果可为研制适合高寒地区植被恢复的微生物肥料提供宝贵的菌种资源及理论基础。
    • 赵树栋; 陈建坤; 黄才成; 王超; 杨晓蕾; 李建宏
    • 摘要: 为研究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土壤氮素和固氮微生物含量的影响,通过5株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接种高原早熟禾,研究它们对根际土壤全氮、速效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土壤固氮菌、土壤固氮菌nifH基因相对丰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土壤氮素和固氮微生物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作用,不同菌株的作用效果不同。使用促生菌后,土壤全氮含量提高了8.3%~41.67%,土壤速效氮的含量提高了3.98%~45.64%,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提高了21.27%~34.28%,土壤脲酶活性提高了20.0%~28.89%,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含量提高了37.98%~64.52%,土壤嫌气性自生固氮菌含量提高了5.56%~24.6%,土壤固氮菌nifH基因的相对丰度提高了4.64%~18.5%。说明植物根际促生菌能够促进土壤氮代谢,提高土壤固氮微生物的含量,对于土壤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 孟丽媛; 邱涵; 谢瑾; 林星宇; 吴兰; 欧阳双; 魏赛金
    • 摘要: 【目的】氮磷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从菜园土壤中分离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为制备微生物肥料提高农作物生长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进行初筛,摇瓶培养复筛,分别测定发酵液中可溶性磷、有效态钾和总氮含量,拟筛选出高效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结果】通过试验筛选出高效解磷、解钾、固氮菌各1株,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出WP3-11为阿氏芽孢杆菌(Priestia aryabhattai),JK13为玉米微杆菌(Microbacterium zeae),GN7为辣椒芽孢杆菌(Bacillus zanthoxyli)。【结论】试验结果为高效生产氮磷钾菌肥,促进植物生长提供了参考。
    • 孙棋棋; 郑永美; 于天一; 吴月; 杨吉顺; 吴正锋; 吴菊香; 李尚霞
    • 摘要: 施氮对豆科作物土壤固氮菌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深入研究施氮对花生土壤固氮菌的影响,对花生田高效施氮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结瘤(花育22)和不结瘤(BL)花生为材料,设置N0(不施氮,0 kg hm^(-2))、N60(减量施氮,60 kg hm^(-2))、N120(常量施氮,120 kg hm^(-2))和N180(过量施氮,180 kg hm^(-2))4个施氮水平,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不同结瘤特性花生土壤固氮菌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以nifH基因为标靶,分析土壤固氮菌丰度、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1)施氮显著提高土壤氮组分含量,N120结瘤花生土壤中微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显著高于不结瘤花生。不结瘤花生荚果产量随施氮水平呈线性增加,而结瘤花生产量不受施氮影响。(2)施氮条件下,不结瘤花生土壤nifH拷贝数显著降低,而结瘤花生土壤nifH拷贝数随施氮水平增加先降低后增加。(3)施氮对不结瘤花生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先抑制后促进,而施氮对结瘤花生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呈先促进后抑制的模式,并在N120达到最大值。(4)施氮显著改变不结瘤花生土壤固氮菌群落组成,不同施氮水平优势属分别为nonrank_Bacteria(N0)、unclassified_Cyanobacteria(N60)、nonrank_Bacteria(N120)和Skermanella(N180),硝态氮是影响处理间土壤固氮菌群落组成差异的唯一显著因素;结瘤花生土壤各施氮水平固氮菌群落组成相似,除N120外,均以unclassified_Proteobacteria和Skermanella占优。不结瘤与结瘤花生土壤固氮菌对施氮水平截然不同的响应可能是由于二者分别受到不同氮源的影响(肥料氮vs.根瘤固氮)。本研究中120 kg hm^(-2)是对土壤固氮和花生生产最优的施氮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