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特性

土壤特性

土壤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65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林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1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109845篇;相关期刊305种,包括山地学报、生态学报、土壤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201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江苏省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第六届学术交流会、生态清洁小流域与美丽乡村建设国际研讨会等;土壤特性的相关文献由2017位作者贡献,包括付强、姜秋香、张华等。

土壤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1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09845 占比:99.42%

总计:110482篇

土壤特性—发文趋势图

土壤特性

-研究学者

  • 付强
  • 姜秋香
  • 张华
  • 何毓蓉
  • 何蓉
  • 孙涛
  • 李丹
  • 李卫红
  • 王子龙
  • 王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振东; 孙廉平; 曹正男; 宁晓海; 曹立勇
    • 摘要: 在农业生产中,腐植酸具有促进生长、提高肥效、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及改良土壤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腐植酸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稻米品质以及土壤特性的影响,展望了腐植酸今后的应用研究,如与化肥适宜的配施比例、施用浓度等,以期为水稻优质、高产、稳产及高效栽培提供依据。
    • 赵东波; 高建胜; 郭良海; 郭建军; 崔慧妮; 郭智慧
    • 摘要: 为促进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高质量农田可持续发展,2018—2021年,采取裂区设计,冬小麦播种前旋耕(A)、深松(B)、深翻(C)作为主处理,夏玉米播种前免耕(X)、灭茬(Y)和旋耕(Z)作为副处理,对周年不同耕作模式与耕层土壤特征、夏玉米产量及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季深松或深翻与玉米季直接播种或灭茬播种结合的周年轮作(B-X、B-Y、C-X、C-Y),能有效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和坚实度,达到改善耕层土壤特性,有助于维持优良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在黄淮海一年两熟区要优于其它周年耕作模式;且夏玉米产量稳定,其中C-Y耕作模式比A-Z增产18.6%。小麦季播种前深松或深翻与玉米季播种前免耕或灭茬组成的周年耕作模式,是黄淮海区域值得推广的周年耕作管理方式。
    • 王灿; 李晓鹏; 宣可凡; 蒋一飞; 纪景纯; 贾仁浩; 刘建立
    • 摘要: 空间数据重构是根据离散、稀疏的点位数据构建介质属性完整空间分布的过程,地学领域中通常采用基于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压缩感知是21世纪信号处理领域的重大理论突破,地学领域的学者将其作为一种空间数据重构的新方法,在流体运动模型的静态参数反演和土力学性质重构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在简述压缩感知数学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该理论的空间数据重构方法在地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该方法在土壤特性空间数据重构中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几点潜在的研究方向。
    • 阎海涛; 常栋; 王晓强; 蔡宪杰; 何晓冰; 张凯; 王明鑫; 张富生; 阴广宇; 许成悦
    • 摘要: 为豫中烟叶生产中合理施用生物炭,减少化肥用量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大田试验,以常规施用氮肥为对照(CK),研究了生物炭+100%常规施氮肥(B)、生物炭+85%常规施氮肥(BN1)以及生物炭+70%常规施氮肥(BN2)对土壤养分含量、烟叶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同时也提高了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以BN2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1.90%和39.84%。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速效钾的含量以B处理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5.28%、56.40%和22.24%,且在相同生物炭用量下随着氮肥用量的减少而降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幅度分别为38.76%~55.34%和78.92%~158.58%。生物炭施用条件下降低氮肥用量可以显著提高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总氮和烟碱含量,改善两糖比和钾氯比,有利于提升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此外,生物炭施用条件下减少15%氮肥对烤烟经济性状影响不大,但是减少30%氮肥后产量和产值则显著低于对照。因此,综合考虑土壤保育及烟叶产质量因素,豫中烟田在添加生物炭条件下适当减少氮肥施用是可行的,用量以1500 kg/hm^(2)生物炭+44.6 kg/hm^(2)化学氮肥为宜。
    • 郑颖; 冯健; 于世河; 卜鹏图; 王月婵; 黄夏; 郑璐
    • 摘要: 【目的】探究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特性与初植密度的关系,为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宁省清原大孤家林场内3种初植密度(1600、2500、3300株/hm;)的1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木生长指标和土壤养分指标等数据,分析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随初植密度增大而减小,而蓄积量和高径比则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影响很小。低密度林分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比高密度分别高出了21.5%、21.4%、47.2%,而蓄积量则表现为高密度比低密度高出64.8%。在不同土层间,除了全钾外,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总体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规律,而pH值则相反;在不同初植密度间,不同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更多的土壤养分在高密度(3300株/hm;)或低密度(1600株/hm;)林分达到最大。在0~20 cm土层中,铵态氮、含水率和pH值以初植密度为1600株/hm^(2)最高,当株数密度为2500株/hm;时pH值最低,呈现明显的酸化趋势,当密度增加到3300株/hm^(2)时,硝态氮、全磷、速效钾、全钾、全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在20~40 cm土层中,硝态氮、pH值、全钾、有效磷以1600株/hm^(2)最高,铵态氮、含水率以2500株/hm^(2)最高,当密度增加到3300株/hm^(2)时,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最高。从不同土层看,在0~20 cm土层的全磷、有效磷、铵态氮与林木生长指标关系更为密切,而在20~40 cm土层的速效钾与林木生长指标关系更为密切。从不同初植密度看,密度为2500株/hm^(2)时,林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与氮、磷含量关系密切;密度为3300株/hm^(2)时,林木树高、单株材积与氮磷钾含量呈正相关,而蓄积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初植密度与林木生长和林地土壤特性密切相关,同其他初植密度相比,当林分初植密度为3300株/hm^(2)时,0~40 cm土层中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且蓄积量最大,适宜培育长周期工业用材林,随着林龄的增大,根据不同培育目标采取适宜的抚育间伐措施。
    • 卢研; 张倩; 张彩军; 孙小妹; 苏军虎
    • 摘要: 为阐明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在东祁连山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分土层(0~2、2~5、5~10、10~20和20~30 cm)比较了BSCs覆盖区和草本(Herbaceous,Herbs)植物覆盖区的土壤特性(含水率、全氮、全磷、全钾、有机碳、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与Herbs覆盖区相比,1)BSCs可改善高寒草甸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含水率、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和有机碳含量最高可分别提高9.83%、55.8%、23.36%、39.29%、18.64%和5.43%;2)BSCs使0~2、5~20 cm土层蔗糖酶活性升高,降低0~20 cm土层脲酶活性,且显著增加2~5 cm土层的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3)BSCs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0~5 cm土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4)结构方程模型表明,BSCs对土壤特性的影响大于Herbs,Herbs仅对速效钾含量和脲酶活性影响显著,而BSCs对参试指标均为显著的正效影响(P<0.01),尤其是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BSCs具有改善高寒草甸土壤环境质量的生态功能,对高寒草甸生境的恢复与改善有促进作用。
    • 孙小妹; 俞兆鹏; 吕文军; 陈年来; 吉生成; 肖朝卿; 李积红; 王健
    • 摘要: 为探索茄果类蔬菜秸秆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途径,于2019年设定番茄秸秆全量原位还田及腐解菌剂的配施试验:C,无番茄秸秆+无腐解菌剂;T1,番茄秸秆+无腐解菌剂;T2,番茄秸秆+菌剂1‘源动力’(1 kg·666.7m^(-2));T3,番茄秸秆+菌剂2‘有纯’(3 kg·666.7m^(-2));T4,番茄秸秆+菌剂3‘沃宝’(2 kg·666.7m^(-2)),分析其对土壤特性和下茬番茄长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番茄秸秆原位还田降低土壤pH,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P<0.05),其中成熟期T2处理有机质含量分别比T1、T3、T4和C显著高7.3%、8.1%、14.2%和26.9%;番茄秸秆腐熟后T2处理速效磷含量分别比C、T1、T3、T4处理高24%、11.3%、4.4%和8.7%。番茄秸秆还田+腐解菌剂显著提高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其中放线菌数量远高于细菌和真菌数量。番茄秸秆还田对番茄的生长势和产量影响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番茄秸秆还田提高了单株坐果数,其中菌剂‘源动力’的增产效果优于‘有纯’和‘沃宝’。分析产量及其构成性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联性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放线菌数量与单株坐果数和单株产量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有机质与单株坐果数的相关性(R^(2)=0.75),高于其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性(R^(2)=0.31)。以上结果表明,番茄秸秆原位还田配施腐解菌剂改善了土壤微生物数量比例,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通过改善土壤特性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使单株坐果数增加而提高产量。
    • 王佳彬; 张云逸; 李瑜; 鲍丽然
    • 摘要: 为明确土壤特性(pH、有机碳、氮、磷、钾、钙、镁、硫、全铁、锰、硼、钼、铜、锌)对奉节脐橙品质(可溶性固形物、横径)的影响,引入分类回归树模型(CART),将土壤特性作为自变量,脐橙品质作为因变量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锌是影响脐橙可溶性固形物最关键的因素,而氮是影响脐橙横径最关键的因素。pH、钙与果实横径达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6和0.400。CART模型可以很好地用来研究土壤特性对脐橙品质的影响,就可溶性固形物树模型而言,R^(2)、RMSE、MAE分别为0.85、0.46、0.32;就横径树模型而言,R^(2)、RMSE、MAE分别为0.89、1.58、1.07。
    • 杨海波; 杨荣华; 李承男; 马兰; 曹云娥
    • 摘要: 为了改善化肥农药施用过量、蔬菜品质下降和产量不稳等问题,以番茄粉宴1号为材料,设置8个处理,即空白对照(CK)、撒施生物炭(B)、蚯蚓粪(V)、覆盖三叶草(T)、生物炭+蚯蚓粪(B+V)、生物炭+覆盖三叶草(B+T)、蚯蚓粪+覆盖三叶草(V+T)与生物炭+蚯蚓粪+覆盖三叶草(B+V+T),研究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番茄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V+T处理的土壤pH值最高为7.52,V+T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全钾含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31.16%、34.41%。B+V+T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4091%、13.24%;降低了土壤Pb、Cd、Cr、Hg元素的含量;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与CK相比提高了49.93%;提高了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23.91%、40.86%,产量比对照提高了36.57%。生物炭+蚯蚓粪+覆盖三叶草处理可以增加番茄产量,提高番茄品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综合分析认为,生物炭+蚯蚓粪+覆盖三叶草处理更有利于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提高。
    • 张敬敏; 桑茂鹏; 冯棣; 彭佃亮; 张建新
    • 摘要: [目的]探索设施栽培条件下鲜秸秆还田技术,明确土壤特性对还田鲜秸秆分解的影响。[方法]在PCS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加入4种不同设施土壤(LC1、LC2、DT1和DT2)和等量番茄鲜秸秆,研究设施土壤特性因子对有机碳分解率的影响。[结果]4种设施土壤,LC1土壤全盐和真菌最高,pH最低,碳分解率91.39%;LC2土壤有机质最高、全盐最低,碳分解率为87.91%;DT1和DT2土壤细菌较高,真菌数量较低,碳分解率分别为91.26%和92.45%,碳分解率LC1、DT1和DT2间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LC2。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碳分解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H、全盐、细菌和真菌均与碳分解率相关性不显著。偏相关分析表明,碳分解率与pH、全盐和真菌的偏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主要通过土壤全盐和真菌对碳分解率起作用,全盐对碳分解率起正向决定作用,真菌对碳分解率起负向决定作用。[结论]土壤全盐和真菌是影响碳分解率的重要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