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初植密度

初植密度

初植密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4467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致富天地、安徽林业科技、桉树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林学会桉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二次全国桉树论坛暨产业展示会、第十一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2008年(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等;初植密度的相关文献由32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建国、段爱国、张雄清等。

初植密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4467 占比:99.79%

总计:64601篇

初植密度—发文趋势图

初植密度

-研究学者

  • 张建国
  • 段爱国
  • 张雄清
  • 郭明辉
  • 陈广胜
  • 代光辉
  • 冯随起
  • 孙建军
  • 李孙玲
  • 李晓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颖; 冯健; 于世河; 卜鹏图; 王月婵; 黄夏; 郑璐
    • 摘要: 【目的】探究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特性与初植密度的关系,为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宁省清原大孤家林场内3种初植密度(1600、2500、3300株/hm;)的1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木生长指标和土壤养分指标等数据,分析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随初植密度增大而减小,而蓄积量和高径比则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影响很小。低密度林分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比高密度分别高出了21.5%、21.4%、47.2%,而蓄积量则表现为高密度比低密度高出64.8%。在不同土层间,除了全钾外,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总体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规律,而pH值则相反;在不同初植密度间,不同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更多的土壤养分在高密度(3300株/hm;)或低密度(1600株/hm;)林分达到最大。在0~20 cm土层中,铵态氮、含水率和pH值以初植密度为1600株/hm^(2)最高,当株数密度为2500株/hm;时pH值最低,呈现明显的酸化趋势,当密度增加到3300株/hm^(2)时,硝态氮、全磷、速效钾、全钾、全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在20~40 cm土层中,硝态氮、pH值、全钾、有效磷以1600株/hm^(2)最高,铵态氮、含水率以2500株/hm^(2)最高,当密度增加到3300株/hm^(2)时,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最高。从不同土层看,在0~20 cm土层的全磷、有效磷、铵态氮与林木生长指标关系更为密切,而在20~40 cm土层的速效钾与林木生长指标关系更为密切。从不同初植密度看,密度为2500株/hm^(2)时,林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与氮、磷含量关系密切;密度为3300株/hm^(2)时,林木树高、单株材积与氮磷钾含量呈正相关,而蓄积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初植密度与林木生长和林地土壤特性密切相关,同其他初植密度相比,当林分初植密度为3300株/hm^(2)时,0~40 cm土层中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且蓄积量最大,适宜培育长周期工业用材林,随着林龄的增大,根据不同培育目标采取适宜的抚育间伐措施。
    • 宋晓琛; 熊彩云; 娄永峰; 陈兴彬; 孙世武; 李彬; 肖复明
    • 摘要: 【目的】探讨陈山红心杉不同良种和初植密度对其幼龄期生长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旨在为红心杉良种的初植密度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5年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白云山林场营造的红心杉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连续5年树高、胸径等调查数据,分析2个陈山红心杉种子园良种(1代良种和1.5代良种)和4个初植密度(1667、3333、5000、6666株/hm^(2))控制下的早期生长动态效应。【结果】1)造林初期,不同初植密度对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但造林6 a,低初植密度(1667株/hm^(2))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且低初植密度对1.5代良种影响大于1代良种;2)6年生红心杉早期生长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密度林分间红心杉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达极显著,而良种效应未达显著水平,但林龄越大,良种对红心杉树高、胸径生长的正效应越明显,如造林6 a,低、中密度林分(1667、3333、5000株/hm^(2))1.5代良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高于1代良种,但高密度林分(6666株/hm^(2))则相反;3)红心杉2个良种密度较大的林分(6666株/hm^(2))多为小径级林木,中密度林分(3333株/hm^(2)和5000株/hm^(2))多为中径阶林木,大径阶林木则集中在低密度林分(1667株/hm^(2)),造林密度越低,大径级林木株数越多,1代和1.5代良种大径级DBH>11 cm,单株出现频率分别达22.22%和23.33%。【结论】1)初植密度1667株/hm^(2)有利于红心杉良种早期生长,且适合大径材培育;2)低、中密度种植对陈山红心杉1.5代种子园良种生长优势更明显。
    • 蔡平
    • 摘要: 随着国家在生态层面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我国境内多地划定了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力求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同发展。以太子山为代表的保护区域内,人工造林工程对保护区及当地生态多元平衡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地方经济发展差异性、保护区人工造林初植密度和生态修复标准制定工作滞后,及保护区工程开展经验方面缺乏等劣势,现阶段,在保护区实验区内开展的人工造林工程初植密度还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最终导致保护区内人工造林初植密度过高而林分质量不高、自然枯死、病虫害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通过分析现阶段区域保护区人工造林建设情况,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梳理目标工程初植密度探索简史,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保护区在初植密度规划设计标准方面的内容建议,以提升保护区人工造林工程质量、生态收益与经济收益。
    • 刘永刚; 胡光辉; 陈伟; 冯弦; 孟梦
    • 摘要: 为探究适用于思茅松纸浆用材林培育的较佳初植密度,以达到增加思茅松纸浆林营林收益的目的,以5种不同初植密度的思茅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林分生长、收获量测算及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分析,在确定采伐龄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效益评价,选择出经济效益较好的纸浆林初植密度。结果显示:(1)胸径生长用Von Bantalanffy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树高生长可用Von Bantalanffy方程、逻辑斯谛方程拟合;单位面积蓄积量的生长拟合首选冈珀斯模型,其次为逻辑斯谛方程。(2)立地条件好的林分,其数量成熟龄较立地条件差的林分早;密度大的林分,其数量成熟龄较密度小的林分来得早。立地条件好的林分其经济成熟龄较立地条件差的来得早,在立地条件差的林地上,不宜采用较高的初植密度。在观测期内,各林分皆已达工艺成熟龄。立地条件好的林分其工艺成熟龄比立地条件差的来得早、初植密度大的林分比初植密度小的来得晚。(4)在立地指数为15的林地上,初植密度为4444株/hm^(2)的林分在11 a时经济效益较好,不宜采用10000、5000株/hm^(2)的初植密度。在立地指数为17的林地上,10000株/hm^(2)的初植密度林分效益最好。研究结果表明,应根据立地条件确定初植密度,高密度不宜营造在差的林地上、好的林地不宜选择较小的初植密度,在立地指数17的林地上选择4444~10000株/hm^(2)的初植密度;在立地指数为15的林地上,采用4444株/hm^(2)初植密度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李晓燕; 段爱国; 张建国; 赵世荣; 冯随起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良种和初植密度杉木林分密度指标的动态特征,筛选适宜于杉木林分的密度指标,为杉木人工林密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8年生杉木良种和密度互作试验林逐年定位观测数据,分析树冠竞争因子(CCF)、林分密度指数(SDI)、优势高—营养面积比(Z)这3个林分密度指标在不同良种和不同初植密度下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进行密度指标对初植密度和林龄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在相同良种水平、不同初植密度下,3种林分密度指标随林龄增长的动态变化规律一致,均为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低初植密度下,密度指标随林龄增长拟合直线斜率较小,随初植密度增大,拟合直线斜率增大,反映初植密度越大的林分对林木间竞争激烈程度的影响更强;同一林龄下,均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不同密度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相同初植密度、不同良种水平下,3种密度指标的良种效应差异均不显著,且不存在良种和初植密度的交互作用.[结论]3种林分密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密度信息,在5000~6667株·hm-2的密度范围内,CCF和SDI在不同密度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此密度范围内难以体现不同密度之间的差别,而Z在研究设置的整个密度范围内不同密度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能明显表示出不同密度之间的差别,适用的密度范围更广,且不含参数,计算简单,可以很好地用于杉木人工林分生长模拟和密度管理.
    • 李晓燕; 段爱国; 张建国; 赵世荣; 冯随起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良种和初植密度对杉木幼龄期断面积生长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以揭示在这两个控制因子下杉木林断面积生长发育规律.[方法]以2012年春在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营造的杉木良种和初植密度互作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根据8年的逐年定位观测资料,分析2个杉木种子园良种(第1代种子园良种和第3代种子园良种)和4种初植密度(1 667、3 333、5 000、6 667株·hm-2)控制下的林分断面积生长动态效应.[结果]初植密度对林分断面积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同一林龄下,初植密度越高,林分断面积生长愈大.林分断面积生长的良种效应差异不显著,但低初植密度下(1 667和3 333株·hm-2),第3世代良种的断面积生长要高于第1世代良种,且随林龄增长这种现象愈明显.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良种和初植密度间交互效应不显著,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低初植密度下,良种对断面积生长的正效应和密度对断面积生长的正效应具有叠加效应,且随林龄增长这种叠加效应愈明显,而高初植密度下(5 000和6 667株·hm-2),不同良种和密度组合下的断面积生长差异不显著.[结论]低初植密度下,杉木幼龄林分断面积生长的良种和密度效应具有叠加效应,第3世代良种初植密度为3 333株·hm-2的断面积生长显著高于第1世代良种初植密度为1 667株·hm-2,随初植密度增大,良种对林分断面积生长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
    • 张森森; 段爱国; 张建国; 孙建军
    • 摘要: 采用位于江西大岗山的杉木密度试验林中183株树干解析数据,以Kozak(2004)削度方程为原型,探讨了包含密度因子的杉木可变指数削度方程构建过程及效果。研究表明:1)b10/sd为最优的包含密度的指数表达形式;2)引入密度因子后,无论是非线性回归还是混合效应模型,削度方程的拟合精度均有所提高;3)应用混合效应模型对包含密度因子的削度方程进行预估时较非线性回归模型更优;4)构建的杉木可变密度可变指数削度方程在树干中部预估值的平均绝对偏差较低,而在树干基部和顶端的预测效果较差;5)树干削度随林分初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降低的程度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
    • 张森森; 段爱国; 张建国; 孙建军
    • 摘要: 采用位于江西大岗山的杉木密度试验林中183株树干解析数据,以Kozak(2004)削度方程为原型,探讨了包含密度因子的杉木可变指数削度方程构建过程及效果.研究表明:1)b10/姨sd为最优的包含密度的指数表达形式;2)引入密度因子后,无论是非线性回归还是混合效应模型,削度方程的拟合精度均有所提高;3)应用混合效应模型对包含密度因子的削度方程进行预估时较非线性回归模型更优;4)构建的杉木可变密度可变指数削度方程在树干中部预估值的平均绝对偏差较低,而在树干基部和顶端的预测效果较差;5)树干削度随林分初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降低的程度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
    • 张程; 欧阳林男; 陈少雄
    • 摘要: [目的]通过监测3种初植密度桉树人工林16 a的生长情况,分析其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为培育桉树中、大径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和分析桉树人工林3种初植密度1 250、883、667株·hm216 a的生长数据,计算材种出材量,同时分析平均生长量、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结果]密度1 250株·hm-2与密度883、667株·hm-2的胸径生长均差异显著(p<0.05);不同密度间林分蓄积量差异不显著(p>0.05).中径材出材量及其年均出材量在7~12 a和第16年以密度883株·hm-2的林分最大,7~12 a密度667株·hm-2>1 250株·hm-2,第16年密度1 250株·hm-2超过密度667株·hm-2.密度883株·hm-2在第16年开始出现大径材.密度1 250株·hm-2的轮伐期为7 a,密度883、667株·hm-2均为9 a.9 a时密度1 250、883株·hm-2的净现值达到峰值,密度667株·hm-2在8 a时达到峰值,密度1 250、883、667株·hm-2的最大净现值分别为30 994、40 193、31 288元·hm-2,对应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37%、41%、42%.[结论]初植密度883株·hm-2有最高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以及较高的生长潜力,667株·hm-2次之,1 250株·hm-2最低.
    • 王翰琛; 张雄清; 张建国; 屈彦成; 姜丽
    • 摘要: [目的]利用杉木密度间伐林探究林分生长优势在间伐处理下的变化规律,为杉木林栽培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方法]以江西省分宜年珠林场青石湾杉木密度间伐林为研究对象,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了生长优势与林龄、累积间伐强度、保留株数密度以及这些变量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在间伐前后,生长优势伴随着累积间伐强度、林龄以及保留株数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生长优势的负值未在最后的观测年出现.同一保留株数密度下,生长优势随累积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低密度种植,低密度管理,使得生长优势更趋近于0,有利于林木均衡生长,提高大径材产量.高密度种植,低密度管理不仅在间伐收获小树的同时,伴随着累积间伐强度的增强,生长优势增加,促进林分内大树的生长,从而收获大径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