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林分类型

林分类型

林分类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5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基础科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5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83086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生态学报、防护林科技、湖南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4年三北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南京市第九届青年学术年会、首届全国林业学术大会等;林分类型的相关文献由94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金池、于法展、周国娜等。

林分类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5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3086 占比:99.63%

总计:83391篇

林分类型—发文趋势图

林分类型

-研究学者

  • 张金池
  • 于法展
  • 周国娜
  • 刘胜龙
  • 孟苗婧
  • 张健
  • 张忠启
  • 王丹
  • 王云琦
  • 王玉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翎凌; 董文渊; 钟欢; 陈新; 夏莉; 黄小东; 谢泽轩; 蒲婵
    • 摘要: 在云南省大关县木杆镇选择4种筇竹林分类型:天然筇竹一阔叶树混交林、天然筇竹一山茶混交林、天然筇竹一人工黄皮树混交林、人工筇竹一黄皮树混交林等,研究不同筇竹林分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结果表明:1)天然筇竹一阔叶树混交林的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人工筇竹一黄皮树混交林的土壤蔗糖酶活性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说明人工施肥处理对提高蔗糖酶活性有一定的作用;2)除天然筇竹一阔叶树混交林的蔗糖酶外,4种林分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在土层0-20 cm达到最大值,并且随着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除天然筇竹一人工黄皮树混交林的蔗糖酶和脲酶与过氧化氢酶、人工筇竹一黄皮树混交林和天然筇竹一山茶混交林的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天然筇竹一阔叶树混交林的酸性磷酸酶与蔗糖酶无显著相关外,其他酶活性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研究表明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 张亚梅
    • 摘要: [目的]探究保定东部平原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其土壤性状的影响。[方法]以侧柏、油松、桧柏、白皮松、华山松、银杏、国槐、黄栌和楸树9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取样,室内指标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分析,研究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性状特征。[结果]不同林分类型土壤pH在7.69~8.58,整体偏弱碱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养分指标处于中下级水平,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水量(WC)、有机质(SOM)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9种林分类型各土层间差异明显,土壤pH和TK含量表现为弱变异性,表层SOM含量变异性较强,深层土壤SOM含量变异性较弱,土壤WC、TN、TP含量在各层土壤中均为中等变异。土壤性状中除TK含量与林分类型不存在明显差异外,其他指标含量均与植被类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性状间相关性较为普遍,土壤WC、TN含量和SOM含量积累高度同步,土壤TP和TK含量存在正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明确了保定东部平原不同树种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指标现状和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关系,可为研究区植被长效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建设提供数据参考。
    • 王大岭; 张骁; 杨奇; 张雪莹; 巩佳琦; 董慧
    • 摘要: 本文利用三岔子林业局2018年森林资源调查小班数据库,对乔木林小班森林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岔子林业局森林生态功能指数平均值为0.60,森林生态功能评价良好。不同林分类型森林生态功能由强到弱分别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纯林。不同龄组森林生态功能由强到弱分别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幼龄林。优势树种蒙古栎、春榆和白桦的小班森林生态功能较好。
    • 杨洪炳; 肖以华; 许涵; 黄子峻; 李明; 郭晓敏; 游慧敏
    • 摘要: [目的]探究城乡梯度和林分类型对森林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机制的影响,为阐明区域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乡梯度下3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0~30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种林分类型土壤团聚体主要由大团聚体(>0.25 mm)组成。马尾松林(PF)和针阔混交林(MF)的水稳性团聚体呈现由大粒径向微团聚体(近郊>乡村趋势。随土层深度增加,不同梯度的3种林分土壤团聚体水稳性降低,而其机械稳定性升高。土壤团聚体水稳性与土壤密度、含水量和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含量等呈正相关,与pH及微团聚体含量呈负相关。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在城乡梯度下不同林分类型中分布及其稳定性主要受OC、TN、TP、pH等因素影响,TN为关键影响因子。[结论]土壤团聚结构稳定性大小与城乡梯度、林分类型及其土层密切相关。将马尾松林改造为针阔混交林,可有效提高森林土壤质量及抗侵蚀能力。
    • 于法展; 张忠启; 单勇兵
    • 摘要: 土壤抗侵蚀性是森林生态系统发挥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环节,以庐山不同林分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对该地区8种林分类型下土壤抗侵蚀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竹林(0.1867) > 灌丛(0.3058) > 常–落混交林(0.4139) > 常绿阔叶林(0.4701) > 落叶阔叶林(0.5363) > 针阔混交林(0.6045) > 马尾松林(0.6914) > 黄山松林(0.7392)。评价结果显示,竹林下土壤抗侵蚀性最优;灌丛次之;阔叶林下土壤抗侵蚀性较好;针叶林相对较差。该研究结果为亚热带山地森林水土流失的防治以及营林建设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 史策; 聂立水; 魏一凡; 祝琳; 杨昊; 张润哲; 聂浩亮; 王江; 薄慧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北京海坨山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为暖温带森林土壤氮循环及森林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4种典型林分类型(油松林(Pinus tabuliformis Carriere)、针阔混交林(Pine-poplar mixed)、蒙古栎林(Quercus mongolica Fisch)、核桃楸林(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分别设置3块(20 m×20 m)标准样地,采集0~20 cm土层土样,分析相关土壤性质,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不同土壤特性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4种林型下共测定出4门6纲13目16科29属。多样性分析显示,4种林型下土壤固氮菌α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油松林>针阔混交林>核桃楸林>蒙古栎林。β多样性分析显示,4种林型土壤固氮菌群落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在已鉴定的土壤固氮菌中,各林型以变形菌门为主,核心菌属为慢生根瘤菌属、广泛固氮氢自养单胞菌属和斯克尔曼氏菌属。RDA分析显示,土壤特性能解释固氮菌群落变异的65.48%,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影响4种林型下土壤固氮菌群落组成。[结论]北京海坨山地区土壤固氮菌资源丰富,不同林型下土壤特性、固氮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显著影响土壤固氮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
    • 韦菊娴; 王聪; 何斌; 尤业明; 黄雪蔓
    • 摘要: 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参与养分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过程来影响桉树生长发育,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种类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的限制,桉树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较少,当前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系统综述了不同经营方式、林分类型和林分年龄条件下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及研究进展。与桉树天然林相比,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较少。与桉树人工纯林相比,桉树混交林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活性。桉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菌根真菌多样性随林龄的增长而下降。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参与桉树林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作用机制,并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可为维持桉树林土壤健康、促进林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 刘易; 曹雨虹; 张艺帆; 谢伟东
    •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南亚热带滨海沙地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的养分动态及养分归还量,揭示南亚热带滨海沙地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方法】在广西防城港滨海沙地的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天然林、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天然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3种林分类型中设置凋落物收集网和分解袋,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每月月底收取样品,对样品按叶、枝、花果和杂物进行分组,80°C烘干后测其质量及各组分C、N、P、K、Ca、Mg等养分元素的含量,对所测数据按需求经过整理计算后,分析不同林分类型年凋落物量、各养分含量及其月动态变化、各养分的年归还量特征和月动态变化以及不同组分各养分年归还量特征,最后对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的C、N、P、K、Ca、Mg含量,C/N、C/P、N/P以及C、N、P归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种林分类型年凋落物量表现为高山榕/假苹婆天然次生林>红磷蒲桃天然林>马占相思人工林,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大小均表现为C>Ca>N>K>Mg>P;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间除C、Mg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4种元素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2)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各养分含量的月动态变化曲线分别呈双峰型、三峰型和多峰型,峰值一般出现在春季和秋冬季。3)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的养分年总归还量和各元素归还量分别与其年凋落物量及养分含量大小排序相同,高山榕/假苹婆凋落物C、N、P、K、Mg归还量均最大;马占相思凋落物C、P、Ca归还量显著(P<0.05)小于红鳞蒲桃和高山榕/假苹婆,凋落物N、K、Mg归还量在3种林分类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凋落叶的养分归还量在凋落物组分中占绝对优势。4)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N含量与C/N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含量与C/P、N/P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3种林分类型的生长器官在行使功能的过程中对N、P的依赖性较强,且对P元素敏感性更大;高山榕/假苹婆和红鳞蒲桃凋落物中P含量对C、N、P养分归还起促进作用。【结论】2种天然林的凋落物总量、养分含量和归还量均明显高于人工纯林,因此在滨海沙地的植被恢复中,根据乡土树种特性采用多树种营造近自然混交林更有利于植被和地力的恢复。
    • 李小英; 秦文静; 许彦红; 王跃超; 杨能; 杨奔
    • 摘要: 公益林可通过改善林下植被及土壤状况而发挥显著的生态效益,目前,滇中公益林林下植物组成及土壤特征尚不明确,对滇中4种典型公益林(旱冬瓜林、云南松林、元江栲林、华山松林)林下物种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和测定,分析其林下灌木、草本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差异性,揭示其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云南松林下物种组成最为丰富(灌木和草本种类均最高,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最大),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低的分别为华山松林和元江栲林;2)4种公益林土壤有机质较为丰富,旱冬瓜林的土壤全量养分(TN,TP,TK)和AP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林分,元江栲林的土壤容重及TN,TK,AK的含量均最低;3)影响公益林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土壤因子是土壤AP,TP,TK和容重,而影响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土壤因子是土壤TP和pH值。滇中公益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应注重土壤酸碱性、紧实性及N,P,K的选择性调控,改善林下灌木和草本结构,实现最佳效益。
    • 陈美玲; 赵友朋; 张金池; 王宇浩; 孟苗婧; 刘鑫; 李翀; 谢德晋
    • 摘要: 2016年8月份,在浙江省凤阳山海拔1300~1400 m选取4种主要林分类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竹林)为研究对象,每种林分设置3个标准样地(20 m×20 m);用“S”型方法在每个标准样地内布设5个样点,按照2个土层深度(h)0林分类型的土壤总氮质量分数、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密度,对土壤颗粒有机碳质量分数中的细颗粒有机碳质量分数产生影响,所以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