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源涵养

水源涵养

水源涵养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930篇,主要集中在林业、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2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5737篇;相关期刊369种,包括生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福建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调水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 、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水文地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等;水源涵养的相关文献由235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丹、高吉喜、邹长新等。

水源涵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2 占比:12.85%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63%

专利文献>

论文:5737 占比:86.52%

总计:6631篇

水源涵养—发文趋势图

水源涵养

-研究学者

  • 吴丹
  • 高吉喜
  • 邹长新
  • 郑郁善
  • 余新晓
  • 曹建生
  • 林乃峰
  • 谢高地
  • 邵全琴
  • 阳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超; 樊琳琳; 杨健; 董阳; 谷建才
    • 摘要: 以河北省黄土梁子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不同经营措施(抚育间伐、天然更新幼林抚育、抚育+林冠下造林、更新采伐)人工林样地,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浸泡法,对样地内枯落物的现存量、持水量以及土壤物理性质等进行测定,并对其水源涵养能力进行研究,以期为冀北山地油松林分的森林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枯落物现存量变动范围在8.02~15.90 t/hm^(2),由大到小依次为:更新采伐>抚育间伐>天然更新幼林抚育>抚育+林冠下造林;更新采伐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高,为47.72 t/hm^(2),最大持水率最高,为219.10%;土壤容重均值变化范围在1.00~1.39 g/cm^(3),其中抚育+林冠下造林土壤容重最大为1.39 g/cm^(3),抚育间伐土壤容重最小为1.00 g/cm^(3);土壤总孔隙度变动范围在25.72%~61.41%,由大到小依次为:更新采伐>抚育间伐>天然更新幼林抚育>抚育+林冠下造林;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在273.56~896.21 t/hm^(2),由大到小依次为:更新采伐>天然更新幼林抚育>抚育间伐>抚育+林冠下造林,其中更新采伐下的土壤最大持水量是抚育+林冠下造林的1.84倍。综合表明,更新采伐措施下油松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最好。
    • 王仲国
    • 摘要: 2021年,承德市河湖长制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决扛起“水源涵养、生态支撑”重大政治责任,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责”“有能有效”,在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上再创新佳绩。承德市在省委省政府年度考核中位列优秀等次第一名,河湖长办能力建设经验再次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 张宇恒; 张莉; 张秀娟; 杨永胜; 王军邦; 徐兴良; 黄煜茹; 赵求东; 李英年; 周华坤
    • 摘要: 为探讨退化程度对三江源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及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三江源玛沁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样地,通过野外监测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退化程度对三江源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盖度、高度、物种数、生物量及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和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寒草甸不断退化过程中,玛沁高寒草甸植物平均高度和盖度分别显著降低了41.1%和58.5%(P<0.05),植被物种数、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逐步降低,优势度指数以轻度退化样地最高(0.18)。2)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随退化程度的加剧显著减少(P<0.05),与原生植被样地相比,重度退化样地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分别下降了49.8%、71.1%和70.0%;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退化程度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逐步降低。3)退化程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持水能力与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程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其对表层(0−5 cm)土壤持水能力和饱和导水率的影响最明显,与原生植被相比,重度退化高寒草甸0−5 cm土壤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饱和导水率分别下降了41.7%、42.9%、41.4%和84.4%,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高寒草甸0−5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随着退化程度加剧,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随之降低;同时,退化程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5 cm土层,高寒草甸地表草毡层是保持该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关键所在。
    • 安永龙; 刘东达; 王晓峰; 殷志强; 王爱军; 万利勤; 齐欢; 邵海
    • 摘要: 承德市是全国率先开展市级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的地区之一,其规划编制经验具有示范作用。文章从自然资源规划编制的理论基础着眼,结合“十四五”期间承德市自然资源领域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分析了承德市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重点阐述了承德市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中的新发展格局内涵、水账碳账自然资源资产账“三笔账”、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方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创新点,同时深入剖析了规划中顶层架构搭建、自然资源管理逻辑关系梳理等难点问题并提出对策。
    • 汪璇; 邓丽梅; 刘刚才; 陆传豪; 董先勇; 朱万泽
    • 摘要: [目的]揭示川西亚高山区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趋势,为明确该区的水源涵养动态特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岷江上游的杂谷脑河流域为例,根据杂谷脑河流域出口处的历年降水、气温和水沙资料,应用水量平衡原理,研究该流域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特征。[结果](1)研究区径流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2.83 mm,即水源涵养量平均每年提升28.3 t/hm^(2),特别是2000年左右(开始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至2020年,平均每年减少3.12 mm,即水源涵养量平均每年提升31.2 t/hm^(2);(2)径流中的含沙量也呈显著的递减趋势,即表明该区的径流在递减而土壤保持能力在提升;(3)研究区降水无显著的波动式变化,表明径流减少不是降水导致的。[结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等生态工程对水源涵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张涛
    • 摘要: "生态变好了,野生动物就多了起来。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栏目都专门到焦作北部深山区拍摄、取景。"谈及全市的生态保护工作,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科长靳小婷介绍。近年来,焦作市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结构,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提升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积极开展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
    • 吕乐婷; 李青; 杨勇
    • 摘要: [目的]探讨辽宁省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水源涵养功能恢复提供可视化评估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产水量模块,评估辽宁省2001—2020年水源涵养量时空动态变化状况,采用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探索水源涵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2001—2020年辽宁省年均水源涵养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多年平均值为95.28 mm,增长速率为13.35 mm/(10 a);水源涵养量呈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丹东市、抚顺市和本溪市水源涵养量较高,盘锦市、锦州市、阜新市和葫芦岛市水源涵养量较低。[结论]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山区入渗量和林地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与蒸散量、气温、地块破碎度、建设用地比例呈显著负相关。气候因子及土地利用因子是影响辽宁省水源涵养量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单因子解释力0.6以上,多因子交互作用强于单因子作用,其中降水、蒸散与各因子的交互作用解释力达0.92。
    • 田世民; 韩冰; 梁帅; 王弯弯; 曹永涛
    • 摘要: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重要产水区和水源涵养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胁迫下,黄河源区各类型生态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响了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水源涵养的概念和内涵,系统梳理了黄河源区水源涵养主体的变化过程,论述了水源涵养功能对水源涵养主体变化的响应特征,分析了黄河源区未来水源涵养能力演变所面临的形势,并基于此提出了黄河源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可为黄河源区水源涵养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及其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提供支撑。
    • 高荣; 成向荣
    • 摘要: 由于间伐改变了林分结构,影响林下植被生长发育及降水再分配过程。在浙江建德开展了不同间伐处理(未间伐、20%和35%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间伐8年后林下植物种类随间伐强度增大略有增加,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在3种间伐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林下植物覆盖度和生物量随间伐强度增加逐渐增大。不同间伐处理对凋落物生物量和持水能力没有显著影响。35%间伐强度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间伐对10-20 cm土层土壤持水能力没有显著影响。间伐后土壤持水能力增加主要与林下植物覆盖度和凋落物生物量及持水量增加有关。因此,在该区域开展杉木人工林间伐对提升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陈安; 李景吉; 王茂生; 张晗; 卞梨交; 黎文婷; 许文来
    • 摘要: 为使环境资源得到高效配置,明晰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关系是重要前提。以一江两河流域为对象,基于InVEST模型对该区1990—2018年的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固碳服务进行动态评估,并采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流域、县域尺度下各服务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1990—2018年,土壤保持量和碳储量呈波动增加趋势,产水量呈减少趋势。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产水量和碳储量的高值区均分布在流域东部的拉萨河河谷地区。(2)流域尺度下,2010年水源涵养服务与固碳服务间表现出权衡关系,其余年份各服务间均呈现出协同关系;县域尺度下,各服务间关系也多为协同关系,但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3)热点制图显示,1990—2018年1类区占比最大且呈增加趋势,主要地类为低植被覆盖草地;0类和2类区占比增加,主要地类分别为沙地和高植被覆盖草地;3类区占比有所减少,主要地类为高植被覆盖草地和灌木林。由此可得,研究区3种生态系统服务具有较强的时空异质性,各服务间以协同关系为主,且随时空变化而发生着强弱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