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景观
森林景观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789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建筑科学、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5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9933篇;相关期刊315种,包括生态学报、林业勘察设计、绿色科技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6年综合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分会2014年年会等;森林景观的相关文献由144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际平、常禹、胡远满等。
森林景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933篇
占比:97.46%
总计:30714篇
森林景观
-研究学者
- 李际平
- 常禹
- 胡远满
- 陈端吕
- 李月辉
- 布仁仓
- 贺红士
- 郭晋平
- 陆元昌
- 胡喜生
- 舒清态
- 邱荣祖
- 叶丽敏
- 肖笃宁
- 赵春燕
- 姜志林
- 李效文
- 李明阳
- 李秀珍
- 杨学军
- 肖化顺
- 董明辉
- 袁晓红
- 陈宏伟
- 付春风
- 何东进
- 兰思仁
- 刘甲午
- 张志
- 张芸香
- 曹辉
- 欧阳勋志
- 洪伟
- 邓华锋
- 陈勇
- 陈平留
- 陈文波
- 韩海荣
- 高琛
- 黄龙生
- 丁圣彦
- 丁胜
- 余新晓
- 刘惠明
- 刘艳
- 吴伟
- 吴承祯
- 周长亮
- 唐丽玉
- 孙冰
-
-
王钰;
王锦;
刁秀丽;
陆子婧;
郭文成;
张喆
-
-
摘要:
在常见的各类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落叶等都可以用来体现植物季节变化,是森林景观规划过程中能够展示景观吸引力的重要方面。森林景观中植物色彩的季相变化,充分反映了景观的时序美,在风景园林中对物象的表现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研究植物色彩在森林景观中的应用,阐述植物色彩的量化方法、植物色彩的体现途径及植物色彩在森林景观中的应用,整理总结植物色彩在森林景观中的应用表达,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森林景观中植物色彩表现的景观内容。
-
-
季巍;
张继红;
郑育桃;
汤浩藩
-
-
摘要:
为示范带动江西省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展示森林“四化”建设成效,打造示范样板。本文在深入分析新余市渝水区四化建设示范基地现状的基础上,开展森林“四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与研究。文章阐述了该森林“四化”骨干示范基地建设的理念、内容,分析了基地建设的规划布局、树种选择、施工、抚育管理技术等,以期为江西省森林“四化”建设提供参考。
-
-
杨清武;
李可相;
禹龙
-
-
摘要:
根据贵州省黔南州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资料,并从DEM中提取海拔、坡度、坡向及地表粗糙度4个地形因子,研究地形因子对黔南州森林景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黔南州6种森林景观在海拔上的分布比例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集中分布于海拔400-1200 m;森林景观随坡度的分布变化呈现不均匀分布,以斜坡为最高点,曲线变化趋势接近于正态分布;森林景观随坡向的分布亦存在不均匀现象,主要分布在阴坡;地表粗糙度严重影响森林景观的分布特征,随着地表粗糙度的增大,6种森林景观面积占比均显著下降。
-
-
李奎
-
-
摘要:
森林公园的概念在《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中有明确的表述,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森林公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巨大变化,形成了以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主体,地方级森林公园为补充的发展体系。40年来,各级森林公园在保护森林风景资源、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助力林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
苏强;
黄正根;
黄森;
余玉珠;
崔俊峰;
庞海恩
-
-
摘要:
以钦廉林场2013、2019年二类调查数据为数据源,结合GIS软件,对两期森林景观进行分类;再利用excel计算所选取的景观指数,分析和研究森林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钦廉分场森林景观面积从2013~2019年减少了1119.35hm^(2),景观斑块数增加了7133个,平均斑块面积在不断减少,森林景观破碎度持续增加。(2)钦廉林场2013年、2019年森林景观中有林地为主导景观类型,占比面积分别为73.81%、78.84%,无立木林地次之,占比面积为14.66%,10.13%,其他景观类型占比面积较小。2时期面积动态度变化最大的是宜林地,斑块数动态度变化最大的是未成林地,斑块破碎度最大的是宜林地。(3)钦廉林场从2013~2019年森林景观类型的比重差异性减小,各景观类型面积比重趋向均衡。
-
-
王莉莉;
熊小燕;
金亚军
-
-
摘要:
根据当前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现状,对园区内松材线虫病为害的松林及退化防护林,采取林地清理、补植补造、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进行林相改造。使整个森林公园园区内形成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森林群落,不仅有效遏制了松材线虫疫情的扩散蔓延,维护了森林生态安全,还丰富了森林景观、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同时为今后类似的林相改造提供一些借鉴。
-
-
黄榆清;
谢祥财
-
-
摘要:
森林康养作为森林旅游的升级业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正逐渐成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结合顺昌县资源概况和优势条件,依托顺昌县国有林场森林康养优越的发展基础、生态区位、产业集群、经济社会和市场需求,立足顺昌国有林场“山林深呼吸”康养理念,提出其特色森林康养产业规划思路,打造七台山、曲村、九龙山和武坊国有林场等森林康养基地,并对七台山和曲村森林康养基地的功能分区进行规划,同时进一步分析客源背景和目标客户类型,促进森林产业升级,加快推进顺昌生态文明建设。
-
-
李眉慧
-
-
摘要:
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提升工作应根据公园所在地植物景观现状,提出各类型森林景观提升改造的具体措施。该研究以云南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结合公园内的植被植物资源现状,在以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适地适树为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园内的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和管理服务区的森林景观具体提升措施,以期补充并提升云南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为国家森林公园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
-
无
-
-
摘要:
森林康养是健康中国的新产业,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元素、新模式。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环境、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为主要资源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和养老等活动,是推进林旅医养融合发展的“点睛之笔”。
-
-
陈卫国;
陈恋;
卢凯;
苏强;
庞海恩;
余玉珠
-
-
摘要:
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钦廉林场乌家分场2009和2019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库,采用GIS软件,对森林景观进行分类;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对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9年,占主导景观类型的均是有林地;景观斑块面积和数量发生变化,有林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荒山和苗圃地的斑块面积均减少,其他景观类型的斑块面积均增加;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苗圃地和非林地的斑块数均增加,其他景观类型的斑块数均减少。宜林地和未成林地动态度变化较大。森林景观类型的比重差异性减小,各景观类型面积比重趋向均衡。
-
-
蔡厚安;
贾长顺;
赵然;
周浩
-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 2016年
-
摘要:
大兴安岭北段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兴蒙造山带北段,矿床类型丰富,找矿前景好.区内景观主要为原始森林,植被覆盖严重,是开展森林景观矿产资源快速评价的优良场所.本文针对区内最主要的3种矿床类型:①斑岩型钼铜矿床;②剪切带型金铅锌矿床;③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选择已知矿床开展有针对性的方法试验研究,评估单一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研究方法组合的合理工作程序,建立了3种矿床类型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模型.并开展了预测区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
黄龙生;
高琛;
刘甲午
- 《2014海峡两岸森林保育经营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桃山林场施业区内的森林资源为对象,利用GIS技术对其森林景观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桃山林场森林景观以混交林为主体,其面积占景观总面积的60.42%,斑块数量占景观斑块总数量的29.01%,优势度达到3.4745.在斑块规模中,以混交林斑块最大,纯林和荒山荒地也有较大规模,疏林地也有相当规模分布,未成林造林地、宜林沙荒地、灌木林、耕地和其它用地景观规模最小;各类斑块的极差值均较大,斑块大小的分化较强烈.混交林的形状最复杂,其次是未成林造林地、纯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宜林沙荒地、耕地和疏林地;其它用地的形状规整,边缘形状简单,说明这类景观斑块受人为干较严重.
-
-
阮海英
- 《首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
| 2012年
-
摘要:
本文应用频次理论,以福建省建瓯市温洋村为研究对象,对该乡村1996年和2005年主要森林景观类型进行聚集程度的测定,并结合斑块数、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指数,研究这段时间里乡村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0年间乡村森林景观总面积、斑块总数保持稳定,各森林景观类型空间分布聚集程度均有所增加,景观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减小.
-
-
原付川;
宋集甭
- 《对接京津——以民为本 复工生产研讨会》
| 2020年
-
摘要:
雄安北部郊野公园建设现场,以全省13个市(含定州、辛集市)和雄安新区为主体的建设单位正在进行植树造林.雄安北部郊野公园项目3月全面开工建设,以"生态雄安"为主题,预计明年6月30日前全部竣工.在设计上,以林小园”为建设方向,以“片上造林、点上留痕”为设计手法,大规模粗放式管理的造林工程与精细化高品质的造园工程相结合,营造与城市共生的森林景观。
-
-
-
-
李振军
- 《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分会2014年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森林景观是以森林公园为载体最基本单位,是建设森林公园、开展森林旅游业的主要物质基础.结合小陇山桃花沟景区特点,对其主要景点从建设、布局进行规划设计,为总体科学建设和合理开发与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