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性状

土壤性状

土壤性状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51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8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74770篇;相关期刊230种,包括生态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2014年度北京市土肥系统科技论文交流会等;土壤性状的相关文献由1714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哈林、王光飞、苏永中等。

土壤性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8 占比:0.64%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4770 占比:99.33%

总计:75275篇

土壤性状—发文趋势图

土壤性状

-研究学者

  • 赵哈林
  • 王光飞
  • 苏永中
  • 马艳
  • 何腾兵
  • 林昌虎
  • 陆建贤
  • 何永群
  • 何铁光
  • 刘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章明奎; 倪中应; 谢国雄; 王京文
    • 摘要: 重金属污染农田治理实施中钝化剂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土壤pH、 阳离子交换量(CEC)、 有机质和有效磷等基础性状.本文从影响农田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分析、常用钝化剂种类及其主要作用机理和钝化剂的选择与施用量的确定等方面介绍了在实际农田镉污染治理中钝化剂选择的思路与程序.根据钝化材料的性状和作用机理,把钝化材料分为碱性材料、含磷材料、含硅材料、有机钝化材料和生物炭等5类;认为钝化剂的选择应遵循高效持久、价格低廉、避免二次污染及因缺补缺等4个原则.钝化剂的施用量应结合钝化剂种类与土壤性状进行考虑,其中,石灰施用应以调控pH的要求结合土壤缓冲性确定;含硅材料用量可根据土壤中镉污染程度确定.
    • 李寿强; 晋永芬; 郝嘉永; 傅莉辉; 李苑; 郝璐
    • 摘要: 2018—2020年,在内蒙古河套平原灌区中度盐碱地上开展了向日葵施用“丰收延”土壤调理剂试验,在用量为250、300、350 kg/667m^(2)的情况下,与对照相比,得出以下结论:①施用该土壤调理剂对向日葵的植株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都有明显的正效应,但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中,在300 kg/667m^(2)的情况下,盘径、株数、产量达到了显著水平;在350 kg/667m^(2)的情况下,株数达到显著水平,产量达到显著水平;②施用该土壤调理剂亩均纯收益增加,但是当年产投比与对照相比呈持平或下降趋势;③施用该土壤调理剂能降低土壤的pH值、全盐量和碱化度,有利于改良盐碱化土壤。
    • 郑铮
    • 摘要: 绿肥作物可以利用其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或部分鲜体,直接或间接翻压到土壤中作肥料;或者是通过它们与主作物的间套轮作,起到促进主作物生长、改善土壤性状等作用。果园绿肥栽培是在果园行间或全园种植一年生或多年生绿肥作物作为覆盖物的一种果园管理方法。冬季绿肥作物为秋季或初冬播种,越冬生长,翌年春季或初夏利用的绿肥作物种类。其主要生长季节在秋后、冬季及早春。
    • 摘要: 以土壤二普、国土三调、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工作形成的相关成果为基础,统筹现有工作平台、系统等资源,坚持摸清土壤质量与完善土壤类型相结合、土壤性状普查与土壤利用调查相结合、外业调查观测与内业测试化验相结合、土壤表层采样与重点剖面采集相结合、摸清土壤障碍因素与提出改良培肥措施相结合、政府主导与专业支撑相结合的“六结合”的方式方法。建立土壤三普统一工作平台。
    • 王雨婷; 曹卫东; 邹长明; 高嵩涓; 常单娜; 周国朋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区域磷钾养分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as L.)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为紫云英的高产栽培措施提供参考,在安徽合肥和广西南宁分别设置了不同磷钾养分添加的盆栽试验,测定了紫云英产量及养分累积量,并分析了土壤理化性状、胞外酶[α-葡萄糖苷酶(AG)、β-葡萄糖苷酶(BG)、磷酸酶(PHO)、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木糖苷酶(XYL)]活性对磷钾养分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磷钾配施显著提升了安徽合肥紫云英鲜草产量和磷积累量,提升幅度分别为37.69%和54.01%;磷钾配施及单施钾肥处理对广西南宁紫云英全钾积累量分别提高了60.66%和59.23%。磷钾养分施用对安徽合肥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在广西南宁,单施磷肥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效磷和铵态氮含量,提升幅度分别为18.86%和75.59%;单施钾肥显著提升了土壤速效钾含量;磷钾配施显著提升了土壤速效钾和全氮含量。磷钾养分对安徽合肥6种土壤胞外酶活性皆有提升效果。土壤理化性状与酶活性在不同地区对紫云英鲜草产量贡献率不同,土壤理化性状中,安徽合肥土壤铵态氮、广西南宁土壤全氮对紫云英鲜草产量贡献率最高,分别为35.57%和21.82%;在6种胞外酶活性中,安徽合肥AG活性和广西南宁LAP活性贡献率最高,分别为25.56%和38.80%。由此可见,磷钾养分显著影响紫云英生长和土壤性状,影响程度与表现受土壤基础养分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在紫云英生长期添加适宜磷钾养分,可促进紫云英增产和土壤性状的改善,且磷钾配施效果最佳。
    • 张亚梅
    • 摘要: [目的]探究保定东部平原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其土壤性状的影响。[方法]以侧柏、油松、桧柏、白皮松、华山松、银杏、国槐、黄栌和楸树9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取样,室内指标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分析,研究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性状特征。[结果]不同林分类型土壤pH在7.69~8.58,整体偏弱碱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养分指标处于中下级水平,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水量(WC)、有机质(SOM)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9种林分类型各土层间差异明显,土壤pH和TK含量表现为弱变异性,表层SOM含量变异性较强,深层土壤SOM含量变异性较弱,土壤WC、TN、TP含量在各层土壤中均为中等变异。土壤性状中除TK含量与林分类型不存在明显差异外,其他指标含量均与植被类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性状间相关性较为普遍,土壤WC、TN含量和SOM含量积累高度同步,土壤TP和TK含量存在正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明确了保定东部平原不同树种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指标现状和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关系,可为研究区植被长效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建设提供数据参考。
    • 罗雨虹; 朱四喜; 夏国栋; 赵斌; 王众
    • 摘要: 以废弃铬渣厂及其周边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5个区域土壤样品,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了表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质(SOM)、总磷(TP)、速效磷(AP)、速效氮(AN)和铵态氮(NH_(4)^(+)-N)含量均在下游最高、车间最低。门水平上,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和Chloroflexi为优势菌种;纲水平上,Alph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Vicinamibacteria、Gemmaproteobacteria和Chloroflexi为优势菌种。总体来看,在重金属与土壤环境因子共同作用下,微生物丰度更倾向于受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TP、硝态氮(NO_(3)^(+)-N)和大多数重金属元素是微生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Actinobacteria与大多数重金属具有趋同性,对重金属耐受能力最强;金属元素Pb对细菌的生长繁衍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即金属元素的不同对土壤细菌类群的影响有差异。综上,废弃厂区修复治理过程中应考虑营养元素的投入与优势菌种的选择。本文研究加深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的了解,为废弃铬渣厂受污染的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 徐莹莹; 靳晓燕; 庞爱国; 于晓波; 孙士明; 王俊河; 赵秀梅
    • 摘要: 通过4年定位试验,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性状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播种前深翻还田、深松和深松还田的容重分别降低了7.9%、5.6%、3.2%;各时期含水率均表现为深松还田>CK>深松>深翻还田。收获期,深松还田、深翻还田和深松作业下的有机质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6.04、5.97、2.89 g/kg。深松还田和深翻还田能够显著提高拔节期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株高、茎秆干重和叶面积均大于CK,最终增产8.4%和4.3%,深松较CK增产2.4%。综合来看,深松还田耕作方式更利于改良土壤性状,促进玉米生长。
    • 冒维维; 李建斌; 曾晓萍
    • 摘要: 为探索3种地膜在设施甘蓝栽培上的田间增产效应及自净能力,以期为全生物降解膜在结球甘蓝上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苏甘35甘蓝为试验对象,全生物降解地膜、强化耐候地膜和普通PE地膜为试验材料,进行了3种地膜对设施栽培结球甘蓝产量及环境的影响试验,以明确全生物降解地膜对设施甘蓝产量、土壤性状及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施栽培下,全生物降解地膜对甘蓝产量、土壤性状影响不显著,但使用全生物降解膜栽培可降低30%的生产成本,使用强化耐候地膜可显著提高地膜回收性。
    • 刘国敏; 韦绍丽; 覃维治; 黄开航; 黄卓忠; 廖玉娇; 陈丽新; 韦荣昌
    • 摘要: 【目的】探究菌渣还田对反季节栽培淮山产质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为淮山高产优质栽培和菌渣合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那淮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的试验处理:T1(菌渣)、T2(有机肥)、T3(菌渣+有机肥),CK(空白对照)。【结果】不同处理能显著提高淮山产量,T3的产量最高,达39328.63 kg·hm^(−2),T1、T2、T3分别较CK增产15.53%、17.92%、26.53%;不同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淮山块茎淀粉含量,T3最高,达到30.8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氨基酸含量为2.38~2.47%;可溶性糖含量以T2最高;总皂甙含量与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T3最高,达0.46 mg·g^(−1);T1、T2、T3淮山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出苗后10~160 d不同生长期均比CK高,其中T3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下降最缓慢;T1、T2、T3均能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其中T3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土壤pH值。【结论】菌渣+有机肥(T3)处理优于单菌渣或生物有机肥还田,能显著提高淮山产量,改善淮山品质,改良土壤性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