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养分吸收

养分吸收

养分吸收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8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1篇、会议论文64篇、专利文献58927篇;相关期刊341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第二十二届全国磷复肥行业年会、全国第十六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作物多熟种植与国家粮油安全高峰论坛等;养分吸收的相关文献由4394位作者贡献,包括鲁剑巍、张炎、李小坤等。

养分吸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1 占比:2.22%

会议论文>

论文:64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58927 占比:97.67%

总计:60332篇

养分吸收—发文趋势图

养分吸收

-研究学者

  • 鲁剑巍
  • 张炎
  • 李小坤
  • 丁玉川
  • 张杨珠
  • 李青军
  • 郭熙盛
  • 焦晓燕
  • 宋海星
  • 武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江柱; 张江辉; 白云岗; 刘洪波; 肖军; 潘雄凯; 蒋磊
    • 摘要: 【目的】探索南疆地区膜下咸水滴灌条件下水肥盐调控管理模式。【方法】设置不同淡咸水混合比例(1∶0、4∶1和2∶3)和不同施氮量(400、300 kg/hm^(2)和200 kg/hm^(2))组合方案,其中淡咸水混合比例1∶0、施氮量300 kg/hm^(2)为对照,研究了膜下咸水滴灌水肥盐调控对棉花盐离子、养分吸收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棉株体内盐离子(Na^(+)、Cl^(-)与Ca^(2+))量呈增加趋势,其中Na^(+)与Cl^(-)量显著增加;吸收的盐离子主要积累在茎和叶,在叶中积累量最高。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对棉株N、P和K量及积累量均呈降低趋势。增施氮肥可以有效促进根系干物质的积累和植株对养分与盐离子的吸收,植株体内N和K量显著性增加,有效促进了棉花的生长;同时,增施氮肥也促进了棉株对Na^(+)与Cl^(-)的吸收,淡咸比例4∶1混合灌溉(微咸水)茎和叶中适量的Na^(+)与Cl^(-)积累量有利于抑制高施氮量(400 kg/hm^(2))营养器官(茎和叶)“徒长”,将高施氮量吸收的更多养分向生殖器官(蕾铃)分配,有利于产量的形成;而淡咸比例2∶3混合灌溉(咸水)Na^(+)与Cl^(-)在棉株体内积累量显著增加,抑制了营养生长及养分向生殖器官的分配,不利于产量的形成。C_(4:1)N_(H)处理棉花干物质积累量蕾铃占比较对照提高1.5%,产量(6829.80 kg/hm^(2))达到了接近对照的水平;而C_(2:3)N_(H)处理棉花干物质积累量蕾铃占比较对照提升了0.8%,但由于盐离子在棉株体内的大量积累,单株棉花干物质积累量下降较多,因此产量增加不显著。【结论】淡咸比例4∶1混合灌溉(微咸水)适当的盐分胁迫以及合理的增施氮肥能有效地促进棉花的生长及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在减少20%淡水使用的情况下保障了棉花产量。
    • 谢帅; 宋明丹; 韩梅; 李正鹏
    • 摘要: 为研究麦后不同留茬高度对复种不同绿肥品种的生长状况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本文以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为绿肥材料,通过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麦后留茬0、20、40 cm复种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对绿肥生物学性状和养分吸收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麦秆留茬复种绿肥会降低不同绿肥品种的总干重。麦秆留茬20、40 cm条件下,箭筈豌豆总干重相较于不留茬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18.95%、18.17%;毛叶苕子总干重相较于不留茬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27.09%、36.02%。不留茬处理下,箭筈豌豆的总干重相较于毛叶苕子高6.86%。(2)留茬复种绿肥会降低不同绿肥品种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随麦秆留茬高度的增加,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不留茬处理下,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对氮、磷养分的吸收量无显著差异;箭筈豌豆对钾的吸收量显著高于毛叶苕子,高113.67%。综上所述,麦秆不留茬复种箭筈豌豆,产量最高,养分吸收最优,建议在青海河湟农业区麦后复种绿肥时,选择不留茬复种箭筈豌豆。
    • 李前; 秦裕波; 尹彩侠; 孔丽丽; 王蒙; 侯云鹏; 孙博; 赵胤凯; 徐晨; 刘志全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滴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土壤氮素平衡、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吉林省半干旱区滴灌玉米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吉林省松原市民乐村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即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DFM)、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DF)、浅埋滴尿素处理(DIU)、浅埋滴水处理(DI)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于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植株样品,分为茎秆、叶片和籽粒三部分,测定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含量,分析玉米关键生育时期植株养分吸收利用特性。在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采集0—10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氮素平衡情况,采集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0—20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含水量,分析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滴灌施肥处理(DFM、DF、DIU和DI)两年玉米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10.3%—20.6%,在干旱年份(2018年)的增产幅度(13.7%—27.9%)大于多雨年份(2019年)的增产幅度(7.2%—13.7%),还提高了成熟期玉米氮、磷、钾积累量,提高幅度分别为15.7%—31.7%(P<0.05)、11.0%—35.6%(P<0.05)和5.2%—20.9%,尤其提高了吐丝后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提高63.1%—95.2%(P<0.05)、11.6%—63.0%和40.0%—110.0%(P<0.05);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了21.8%—33.9%,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13.8%—92.0%。覆膜滴灌(DFM)与浅埋滴灌(DF)处理相比,在干旱年份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在多雨年份差异不显著,覆膜滴灌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74.2%,二者净收益无显著性差异,DFM处理的产投比显著低于DF处理。在浅埋滴灌条件下,DF处理与DIU处理间的玉米产量、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DF处理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磷钾积累量显著高于DIU处理;DF处理与DIU处理的净收益和产投比均无显著性差异;DI处理在干旱年份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FP处理13.7%,在多雨年份并不显著,还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的氮磷积累量和吐丝后的氮钾积累量,DI处理的净收益与FP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产投比显著低于FP处理。【结论】滴灌施肥模式在半干旱区可提高玉米产量、成熟期氮磷钾积累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在干旱年份效果显著。覆膜滴灌技术在干旱年份优势大于浅埋滴灌,但产投比显著低于浅埋滴灌技术。浅埋滴尿素模式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净收益和产投比与浅埋滴灌水肥一体模式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成本较低的浅埋滴尿素模式简化了生产环节,还可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浅埋滴尿素模式是适宜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生产的滴灌施肥技术。
    • 张江周; 李宝深; 吴良泉
    • 摘要: 香蕉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在热带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香蕉重要生产国之一,总产量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低pH和铝毒是香蕉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限制因子,严重影响香蕉的产量和品质。明确低pH和铝毒胁迫对香蕉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调控酸性土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分别在盆栽和水培条件下开展试验,盆栽试验设置pH 3.7和6.5两个梯度,选择‘威廉斯B6’‘巴西’和‘南天黄’3个香蕉品种,对比不同品种香蕉对低pH响应的差异性。试验结果显示,低pH显著抑制香蕉生长和养分吸收。种植在高pH 6.5土壤上的3个香蕉品种的生物量及不同部位(根系、假茎和叶片)养分含量(磷、钾、钙和镁)显著高于种植在低pH 3.7土壤上的香蕉。与高pH相比,生长在pH 3.7的土壤上,生物量平均下降77%,氮、磷、钾、钙、镁等养分吸收量下降73%~604%;而相同pH条件下,不同品种间总体上差异不显著。水培试验设置0、25、50、100μmol/L四个铝浓度,香蕉根尖苏木精染色结果显示,随着铝浓度的增加,香蕉根尖颜色逐渐加深,出现明显铝毒现象。香蕉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含量(氮、磷、钙和镁)随着铝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100μmol/L铝浓度显著降低了香蕉根系的生长速率、地上部生物量、叶缘与叶中心SPAD值及钙和镁的吸收量。本研究表明蕉园土壤低pH和铝毒显著影响了香蕉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不同品种间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研究结果为酸性土壤调控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促进香蕉产业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
    • 张国发; 侯朋福; 章建伟; 周燕; 徐磊; 李刚华; 丁艳锋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氮、磷、钾不同养分限投对稻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明确土壤养分的持续供应能力,为长江下游稻麦轮作农田精确施肥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当地主推稻麦品种,以常规施肥模式为对照,设置不施氮肥、不施磷肥、不施钾肥和氮磷钾肥均不施4种周年养分限投模式,开展多年定位试验,研究稻麦轮作农田作物生产的限制养分。[结果]氮是水稻、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最主要限制养分,不施氮肥和氮磷钾肥均不施处理的作物产量及氮、磷、钾吸收量均较低。水稻产量及氮、磷、钾吸收量均随氮肥限投年限增加而下降,并可分别用多项式方程(y=a-bx+cx^(2),P<0.01)进行描述;而受田间气候条件不确定性的影响,小麦产量及氮、磷、钾吸收量并不随氮肥限投年限增加而规律性下降。水稻养分吸收受钾肥限投的影响,但不受磷肥限投影响。钾肥限投处理的水稻钾吸收量显著低于磷肥限投和常规施肥处理(分别降低32%和28%),同时水稻钾吸收量随钾肥限投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y=0.61+0.89lnx,P<0.05)。与水稻表现不同,磷肥限投影响小麦产量,而钾肥限投不影响小麦产量;磷肥、钾肥限投均降低了小麦磷和钾吸收量,磷肥限投使磷和钾吸收量分别减少27%和23%,钾肥限投分别减少17%和38%。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量随磷、钾肥限投年限增加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结论]氮肥投入在作物施肥管理中不可或缺;在一定年限内,土壤养分供应可以缓冲磷、钾限投对作物生产的不利影响,但具体限投养分应针对不同作物区别对待。
    • 刘炜
    • 摘要: 为探讨了炭基肥与化肥不同配施模式对双季稻产量的影响,以炭基肥为试验材料,以冬闲常规施氮为对照,采用完全区组设计7个处理,包括对照(CK,不施肥)、氮肥(CN)、紫云英还田条件下炭基肥与化肥比例分别为10∶0(F_(80)N_(0)C_(10))、8∶2(F_(80)N_(2)C_(8))、5∶5(F_(80)N_(5)C_(5))、2∶8(F_(80)N_(8)C_(2))和0∶10(F_(80)N_(10)C_(0)),进行了生物炭基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基肥与化肥配施能够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在早稻季,F_(80)N_(8)C_(2)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增产1.23 t/hm^(2),增幅为27.82%;在晚稻季,各处里中仅F_(80)N_(8)C_(2)处理产量增加0.83 t/hm^(2),增幅为11.17%。随着炭基肥所占比例的增加、化肥所占比例的下降,各处理水稻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在化肥N和炭基肥N比为8∶2时,水稻增产最为明显。
    • 吴林土; 徐火忠; 叶春福; 李贵松; 洪海清; 苏瑶; 喻曼; 高敬文
    • 摘要: 土壤酸化是当前我国多数茶园的障碍因子,偏施无机肥和重施氮肥等不合理施肥是茶园土壤酸化的主要成因。为探究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缓解茶园土壤酸化的效果,本研究在茶园设置不施肥(T0)、常规施肥(T1)、氮肥有机替代30%(T2)、氮肥有机替代30%+增施腐殖质(T3)、氮肥有机替代30%+增钾补镁(T4)和氮肥有机替代30%+增施腐殖质+增钾补镁(T5)等6个施肥处理,观测不同处理的土壤养分、茶叶养分含量及土壤环境的变化,分析茶树养分吸收对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处理,氮肥有机替代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碱解氮含量,但不降低叶片氮含量;与T0和T1处理相比,T3、T4和T5处理提高了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含量和交换性镁含量,叶片钾和镁含量增加、铝含量降低。氮肥有机替代配合增施腐殖质和增钾补镁措施可有效提高土壤盐基阳离子含量,并抑制茶树对铝的吸收,缓解土壤酸化进程。因此,茶园推广含腐殖酸有机肥和养分均衡管理的技术措施,可有效改善土壤酸化状况。
    • 孟阿静; 齐莹莹; 付彦博; 王治国; 王新勇; 冯耀祖
    • 摘要: 【目的】研究田间增温水灌溉下滴灌温度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增温水灌溉(ZW)和井水灌溉试验(CK),测定棉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养分吸收、产量指标,分析增温水灌溉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增温处理各生育时期株高明显增加,茎粗略有增加,叶面积在蕾期和初花期时显著增加,除盛铃期外,其余时期比叶重也有所增加。增温处理可以促进棉花各生育时期各部位的生物量积累,对生物量分配格局产生影响,蕾期和花铃期茎重比增加,其余降低,初花期与之相反。增温处理下植株对养分吸收的能力增加,整株棉花N吸收量较CK增加57.4%(P<0.01),棉花生殖器官铃中P_(2)O_(5)吸收量较CK增加了33.0%(P<0.05);棉花各器官中K_(2)0的吸收量与CK比分别增加了23.62%、53.81%、62.99%、33.95%,茎、叶中增幅明显(P<0.01)。增温水滴灌处理下铃数增加18.54%,单铃重减少8.86%,籽棉产量增加7.29%。【结论】增温水滴灌可以促进棉花生长发育、生物量的积累养分的吸收及产量的形成,但在盛铃期不灌溉增温水。
    • 闫晓宇; 郭文君; 秦都林; 王双磊; 聂军军; 赵娜; 祁杰; 宋宪亮; 毛丽丽; 孙学振
    • 摘要: 以鲁棉研36号为试验材料,在滨海盐碱地设置常规耕作(CT)、深松(ST)、秸秆还田(SR)、秸秆还田+深松(SRT)4个处理,研究棉花秸秆还田和深松对棉花产量、0~40 cm土层含盐量、棉花干物质积累动态、氮(N)磷(P)钾(K)养分积累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在2年试验内均可增加棉花产量,SR产量比CT增加33.9%,SRT比ST增加32.1%;深松在2017年增加了棉花产量,2018年对产量无影响。秸秆还田在2年试验中均降低0~40 cm土层含盐量,SR的含盐量在棉花生育后期比CT降低22.4%,SRT的土壤含盐量比ST降低20.7%;深松在2年试验内对20~40 cm土层含盐量的影响不一致,ST含盐量在2017年棉花生育后期比CT降低16.5%,但在2018年深松对土壤含盐量无影响。棉花干物质和N、P、K积累动态均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棉花秸秆还田后增加了棉花干物质和N、P、K的最大积累量,SR的干物质、N、P、K最大积累量比CT分别提高35.5%、38.3%、53.4%和55.0%,SRT比ST分别提高27.0%、30.7%、21.2%和42.4%;ST的干物质、N、P、K积累量在2017年比CT分别提高17.8%、22.2%、51.3%和40.6%,但在2018年无影响。棉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动态主要受到最大积累速率和快速积累持续期的影响。秸秆还田增加了2年试验中棉花干物质和N、P、K分配到生殖器官的量及其比例,ST在2017年增加了棉花干物质和N、P、K分配到生殖器官的量,但在2018年无影响。本研究表明,棉花秸秆还田(SR)或秸秆还田+深松(SRT)可作为滨海盐碱棉区土壤改良和棉花高产的推荐耕作措施。
    • 王雨婷; 曹卫东; 邹长明; 高嵩涓; 常单娜; 周国朋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区域磷钾养分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as L.)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为紫云英的高产栽培措施提供参考,在安徽合肥和广西南宁分别设置了不同磷钾养分添加的盆栽试验,测定了紫云英产量及养分累积量,并分析了土壤理化性状、胞外酶[α-葡萄糖苷酶(AG)、β-葡萄糖苷酶(BG)、磷酸酶(PHO)、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木糖苷酶(XYL)]活性对磷钾养分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磷钾配施显著提升了安徽合肥紫云英鲜草产量和磷积累量,提升幅度分别为37.69%和54.01%;磷钾配施及单施钾肥处理对广西南宁紫云英全钾积累量分别提高了60.66%和59.23%。磷钾养分施用对安徽合肥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在广西南宁,单施磷肥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效磷和铵态氮含量,提升幅度分别为18.86%和75.59%;单施钾肥显著提升了土壤速效钾含量;磷钾配施显著提升了土壤速效钾和全氮含量。磷钾养分对安徽合肥6种土壤胞外酶活性皆有提升效果。土壤理化性状与酶活性在不同地区对紫云英鲜草产量贡献率不同,土壤理化性状中,安徽合肥土壤铵态氮、广西南宁土壤全氮对紫云英鲜草产量贡献率最高,分别为35.57%和21.82%;在6种胞外酶活性中,安徽合肥AG活性和广西南宁LAP活性贡献率最高,分别为25.56%和38.80%。由此可见,磷钾养分显著影响紫云英生长和土壤性状,影响程度与表现受土壤基础养分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在紫云英生长期添加适宜磷钾养分,可促进紫云英增产和土壤性状的改善,且磷钾配施效果最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