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176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0篇、会议论文163篇、专利文献109063篇;相关期刊418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耕作与栽培、安徽农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90种,包括2013第五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中国草学会2013学术年会、云南省土壤肥料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等;平衡施肥的相关文献由358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防、郭晓敏、郭天文等。

平衡施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0 占比:1.41%

会议论文>

论文:163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09063 占比:98.44%

总计:110786篇

平衡施肥—发文趋势图

平衡施肥

-研究学者

  • 陈防
  • 郭晓敏
  • 郭天文
  • 涂仕华
  • 牛德奎
  • 林超文
  • 李录久
  • 鲁剑巍
  • 刘双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洪春; 关海东
    • 摘要: 对山东省临清市棉花种植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当前棉花管理用工多、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以及植棉技术指导缺失的现状,围绕“减少用工,简化管理”,提出可通过选用赘芽少的品种、平衡施肥、适量化学调控、加强后期管理、简化病虫害防治等方式,达到减少用工、提高效率、增产增收的目的。
    • 王石发; 杨青松; 李晓宁; 张智俊; 袁鉴洁; 张东; 李杰
    • 摘要: 以宜良县植烟区红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全县7个乡镇80个土样进行土壤养分分析,并根据宜良县植烟红壤养分现状,针对主要烟草品种K326制定的施肥建议,设计了高、中、低量3种氮肥施肥配方,同时开展了室内验证。结果表明,宜良县植烟区红壤大部分适合种植烟草,但由于烟区植烟土壤质量下降,45%取样点的pH低于5.5,6%取样点的有机质低于15 g/kg,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异系数比较大。根据所设计的高、中和低量3种氮肥施肥配方室内盆栽实验结果,建议宜良县植烟区红壤土施肥配方中氮磷钾(N-P_(2)O_(5)-K_(2)O)为10:12:24,在施肥过程中分3次施肥,施肥量为75~90 kg/hm^(2)。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因时因地考虑有机肥使用、前作类型和中微量元素等,制定适合当地烟草生产的平衡营养施肥配方。
    • 张广慧
    • 摘要: 土壤施肥对于土壤环境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科学的施肥方法是根据蔬菜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土壤的营养状况、土壤营养元素淋溶与汽化等损失状况、不同肥料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等来确定施肥的种类、用量和方法。目前,很多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只能做到科学施肥,盲目超量和不平衡施肥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严重破坏土壤环境,降低肥料利用率,而且加剧土壤连作障碍发生,导致土壤生产的不可持续性。因此,分析土壤施肥对日光温室内土壤环境变化的影响,引导种植户蔬菜生产中科学施肥很有必要。
    • 陈建民; 王慧荣; 谢小聪; 施黎云; 陈凯; 徐欣欣; 唐旭
    • 摘要: 冷浸田是浙江省主要低产田类型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冷浸田单季稻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磷肥和钾肥增产贡献率分别为27.9%、1.7%和7.6%的条件下,增施氮肥、钾肥的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8.7%和8.2%,而且增施氮肥使水稻有效穗显著提高43.7%;但氮磷钾配施对水稻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影响。水稻籽粒中的氮、磷、钾吸收量占地上部相应吸收量的69.8%、68.9%和11.8%。在平衡施肥(氮磷钾配施)条件下,水稻地上部氮、磷和钾吸收量比例为1.7∶1.0∶2.2,氮、磷和钾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3.0%、28.5%和36.5%,肥料偏施利用率显著下降。每生产100 kg籽粒,需要水稻吸收氮、磷、钾分别为1.65、0.84和1.95 kg。每施1 kg氮肥、磷肥、钾肥,可以生产籽粒30.1、105.3和52.6 kg。
    • 王学忠
    • 摘要: 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平衡施肥对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表层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平衡施肥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产量,施用控释氮肥和控释减氮对夏玉米产量影响不大,施用控释肥减少15%氮肥不会引起夏玉米产量的显著下降;不平衡施肥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控释肥和控释减氮处理对夏玉米吸氮量影响不大,显著降低吸磷量,增加吸钾量;控释肥处理和控释减氮处理能够增加氮肥和钾肥利用率,降低磷肥利用率;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氮肥施用影响土壤碱解氮的含量,不平衡施肥造成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不均衡吸收,优化施肥和控释氮肥都能保持土壤肥力和土壤养分均衡分布,施用控释氮肥条件下可适当减少氮肥投入。
    • 王友强; 赵哲; 汪社亮; 叶祥盛; 刘清云; 徐芳森
    • 摘要: 为探究甘蓝型油菜硼氮交互作用的增产效应及其生理机制,通过水培试验和大田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硼氮交互效应对油菜生长、氮素吸收利用、氮代谢酶活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硼缺乏显著抑制了不同氮供应水平下油菜根系生长发育;与低氮或低硼处理相比,硼氮平衡供给显著提高了氮素吸收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改善了氮素同化过程中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田间试验中,硼和氮肥施用均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但硼肥施用效果与土壤氮素水平紧密相关,在正常氮(180 kg/hm^(2))供应水平下硼肥施用效果要优于低氮(60 kg/hm^(2))条件,而高硼(18 kg/hm^(2))配高氮(240 kg/hm^(2))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增加;适宜的硼氮配施显著改善了氮素收获指数,促进氮素向籽粒中的分配;无论是水培苗期还是大田全生育期,硼氮配施对油菜生长发育都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在本研究的大田条件下,油菜适宜氮肥推荐用量为180~240 kg/hm^(2),同时搭配4.5~9 kg/hm^(2)的硼砂施用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菜增产潜力。
    • 蔡武宁
    • 摘要: 采样测定宿城区设施土壤基本化学性状,明确土壤养分失衡、氮素过剩、次生盐渍化障碍因子,在平衡土壤养分的基础上,开展减氮试验,以明确氮素推荐施用水平。结果表明:本区设施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部分中微量元素有效含量水平偏低,部分土壤存在氮素过剩危害;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明显,土壤K+电荷数占比偏低,钾素供应强度相对不足;根据作物产量、品质与土壤性状多项指标,建议加强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降低氮素肥料施用量50%左右。
    • 马占飞
    • 摘要: 玉米是我国种植比较广泛的一种农作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主要体现于环境气候方面。玉米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产量通常较高,属于旱涝保收的一种农作物。也正是因为玉米的这些优势特点,在国家农业生产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玉米种植期间,种植人员应采用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保证平衡施肥,同时应做好病虫害的相关防治工作,确保玉米具有较高的产量。基于此,阐述了玉米栽植技术,论述了玉米种植期间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以期能够对玉米种植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 李旺雄; 张洋; 唐中祺; 郁继华
    • 摘要: 为明确平衡施肥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的影响,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184品种为试材,按照氮(N)、磷(P)、钾(K)平衡施肥原理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0)、常规施肥(CK,每667 m^(2)施N肥23.7 kg、P_(2)O_(5)38.4 kg、K_(2)O 72.9 kg)、平衡施肥1(T1,每667 m^(2)施N肥38.38 kg、P_(2)O_(5)16.45 kg、K_(2)O 53.18 kg)、平衡施肥2(T2,施肥量较T1减少10%,每667 m^(2)施N肥33.58 kg、P_(2)O_(5)14.4 kg、K_(2)O 46.5 kg),研究平衡施肥对番茄生长、品质、产量与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可不同程度促进番茄生长,改善品质,提高矿质元素含量和产量,平衡施肥1(T1)效果最优。与常规施肥(CK)相比,T1处理番茄的株高、叶片数、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分别提高9.97%、5.19%、25.13%和95.79%;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铁、镁、钙元素含量与产量分别提高19.82%、16.09%、15.24%、11.30%、69.06%和15.25%。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番茄品质和产量等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依存关系。根据综合得分模型发现,T1处理的得分最高,CK0最低,说明平衡施肥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生长、品质、矿质元素含量和产量影响较大,其中,单果鲜重和维生素C(V_(C))、磷、钾、铁、锰、锌含量是影响番茄生长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因此,平衡施肥1(T1)处理可通过增强番茄叶片光合能力,提高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成为肥料资源合理配置的施肥模式。
    • 陆耀; 李善颜; 梁明骅
    • 摘要: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水果蔬菜类农产品增产研究至关重要。辣椒作为配菜农作物之一,是重要蔬菜作物。当前,中国辣椒种植业处于成熟发展阶段,辣椒种植工艺相对先进,然而辣椒施肥研究仍然不够完善。现阶段,种植辣椒使用的肥料多为磷肥,在使用时存在一定弊端,主要原因在于磷肥会导致土壤呈酸性,破坏土壤酸碱度,不利于提升辣椒质量与产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