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养分分配

养分分配

养分分配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1577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塔里木大学学报、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3年耕地地力培育与农产品安全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养分分配的相关文献由369位作者贡献,包括宇万太、马强、周桦等。

养分分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1577 占比:99.89%

总计:81666篇

养分分配—发文趋势图

养分分配

-研究学者

  • 宇万太
  • 马强
  • 周桦
  • 张璐
  • 付秋实
  • 侯云鹏
  • 冯国明
  • 吴鹏飞
  • 周建斌
  • 姚银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利; 洪娟; 陈法志; 王素萍; 杜雷; 张贵友; 黄翔; 李春萍; 张利红; 陈钢
    • 摘要: 【目的】分析‘凤丹’不同器官中氮、磷、钾元素的含量及积累量的年变化规律,探讨‘凤丹’各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特性,揭示‘凤丹’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和积累规律,以期为油用牡丹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油用牡丹‘凤丹’为材料,采用刨根法在‘凤丹’不同生育期取样,将植株按根、老茎、嫩茎、叶柄、叶片、果实、花、花蕾、芽等器官分开,并测定各器官氮、磷、钾元素的含量。【结果】‘凤丹’对氮、磷、钾元素的年吸收量分别为4.99、1.11、4.10 g/株,氮、磷、钾吸收量之比约为4.5∶1∶3.7。随生育期延长,氮、磷2种元素在植株各器官中分配比例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凤丹’中氮、磷元素平均分配比例从高到低的主要分布区域依次为根、果实、叶片,钾元素的平均分配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根、嫩茎。现蕾期至大风铃期,植株对氮、磷元素的养分需求量最大;大风铃期至花期,氮、磷元素逐渐在叶片中积累。花期至果实发育期,植株对钾元素的需求量最高;果实发育期至籽粒成熟期,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钾元素积累量的比值增加,且果实对钾的需求量最大。在‘凤丹’整个生育期内,植株各器官氮磷比为2.39~11.53,氮钾比为0.35~7.74,钾磷比为0.85~21.02。【结论】影响油用牡丹‘凤丹’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氮,其次是钾;且花期宜重施氮、磷肥;在果实成熟期宜追施氮、磷肥,并重施钾肥,为种子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 黄桂丹; 黄万和; 李学强; 陈志生; 洪舟
    • 摘要: 以1年生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幼龄林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的基肥和追肥处理对幼龄林的生长和不同组织器官的养分含量进行分析,同时通过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交趾黄檀幼龄林对对不同施肥处理的综合响应。结果表明:合理施肥能显著促进交趾黄檀幼树的生长,在添加复合肥2 kg作为基肥,每隔3个月追肥0.25 kg(T6)时,幼林树高和地径生长表现最佳,分别达到189.58 cm和38.24 cm。施肥处理有利于苗木的鲜质量、地上生物量和植株总生物量的积累。施肥对交趾黄檀人工幼龄林林木营养元素分配影响明显,最佳施肥处理的根、茎和叶的N元素含量分别提高了97.29%、105.06%和59.83%。综合评价得出:通过添加复合肥2 kg作为基肥,每隔3个月追肥0.25 kg的施肥方式对交趾黄檀幼林的生长和养分分配综合效益影响最好。
    • 侯云鹏; 孔丽丽; 尹彩侠; 李前; 王立春; 徐新朋
    • 摘要: 【目的】合适的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是提高东北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研究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东北半干旱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乾安县开展田间试验,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农华101为供试材料,在覆膜滴灌条件下,分别设置氮肥用量(0、140、210、280和350 kg/hm2,分别以N0、N140、N210、N280和N350表示)和种植密度(6.0×10^4、7.5×10^4和9.0×10^4株/hm^2,分别以D1、D2和D3表示)2个因子,分析不同处理玉米地上部群体养分积累动态、转运与分配特征、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适当施氮和增加种植密度均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且玉米产量随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以D2和N210条件下玉米产量最高。在相同种植密度下,玉米苗期至开花期群体氮、磷、钾积累量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在灌浆期至成熟期则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先增后降。在相同施氮水平下,玉米群体氮、磷、钾积累量均以D2密度下最高。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组合中,以D2和N210条件下玉米成熟期群体氮、磷、钾积累量最高。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施氮提高了玉米开花后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比例,并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先增后降,而不同种植密度间玉米开花后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比例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玉米养分转运量随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降,以D2和N210条件下玉米养分转运量最高,而不同种植密度间养分转运率、转运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和花后积累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随施氮水平的增加,不同种植密度下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呈下降趋势,其中D2密度下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维持在较高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开花前后氮、磷、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6250~0.9224),其中开花后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高于开花前。【结论】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提高了玉米花后养分积累与分配比例,促进养分转运量和花后积累养分对籽粒贡献率的协同提高,进而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养分积累与转运及氮素利用效率等因素,在东北半干旱区覆膜滴灌条件下,以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施氮量为210 kg/hm^2较为适宜。
    • 郭雯; 漆良华; 雷刚; 王锐; 杨畅
    • 摘要: 以毛竹和花毛竹、黄槽毛竹、厚壁毛竹、金丝毛竹4个变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叶、枝、干、根不同器官C、N、P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相同竹种不同器官间的养分分配格局存在明显差异,碳的分配格局由大到小表现为枝、干、叶、根,氮分配格局由大到小表现为叶、枝、根、干,磷分配格局表现为叶最大,其次为枝、根、干;w(C):w(N)由大到小表现为干、根、枝、叶,w(C):w(P)由大到小表现为枝、干、根、叶,w(N):w(P)由大到小表现为枝、干、根、叶;2)相较于黄槽毛竹、毛竹、厚壁毛竹、金丝毛竹,花毛竹不同器官中的C、N、P质量分数较高,化学计量比则较低,P是该研究区毛竹及其变种生长的限制性元素;3)毛竹及其变种不同器官间的C、N、P及其化学计量比相关关系,通过多元素协同共同形成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4)竹种、器官、竹种与器官交互作用均不同程度的影响植物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器官对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最大.
    • 侯云鹏; 孔丽丽; 尹彩侠; 李前; 王立春; 徐新朋
    • 摘要: [目的]合适的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是提高东北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研究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东北半干旱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乾安县开展田间试验,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农华101为供试材料,在覆膜滴灌条件下,分别设置氮肥用量(0、140、210、280和350 kg/hm2,分别以NO、N140、N210、N280和N350表示)和种植密度(6.0 × 104、7.5 × 104和9.0 × 104株/hm2,分别以Dl、D2和D3表示)2个因子,分析不同处理玉米地上部群体养分积累动态、转运与分配特征、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适当施氮和增加种植密度均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且玉米产量随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以D2和N210条件下玉米产量最高.在相同种植密度下,玉米苗期至开花期群体氮、磷、钾积累量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在灌浆期至成熟期则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先增后降.在相同施氮水平下,玉米群体氮、磷、钾积累量均以D2密度下最高.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组合中,以D2和N210条件下玉米成熟期群体氮、磷、钾积累量最高.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施氮提高了玉米开花后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比例,并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先增后降,而不同种植密度间玉米开花后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比例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 > 0.05).玉米养分转运量随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降,以D2和N210条件下玉米养分转运量最高,而不同种植密度间养分转运率、转运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和花后积累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随施氮水平的增加,不同种植密度下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呈下降趋势,其中D2密度下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维持在较高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开花前后氮、磷、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 = 0.6250~0.9224),其中开花后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高于开花前.[结论]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提高了玉米花后养分积累与分配比例,促进养分转运量和花后积累养分对籽粒贡献率的协同提高,进而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养分积累与转运及氮素利用效率等因素,在东北半干旱区覆膜滴灌条件下,以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施氮量为210 kg/hm2较为适宜.
    • 周丽娟; 耿玉辉; 曹国军; 张美玲; 李昊
    • 摘要: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配施硫肥对春玉米产量及硫素的积累、分配与转运的影响,为探明硫在春玉米中的积累转运规律及合理施用硫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包括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2个水平,副区包括配施硫肥和不配施硫肥2个水平,共有CK(不施任何肥料)、秸秆不还田不施硫、秸秆不还田施硫、秸秆还田不施硫和秸秆还田施硫5个处理.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秸秆还田配施硫肥对春玉米各器官中硫素的积累、分配与转运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配施硫肥对春玉米有一定的增产作用,秸秆还田施硫的玉米产量比秸秆还田不施硫提高11.98%,比秸秆不还田不施硫提高20.34%.秸秆还田配施硫肥可显著提高春玉米植株硫素的积累量,秸秆还田施硫的硫素积累量比秸秆不还田施硫提高13.37%,比秸秆不还田不施硫提高52.67%.施硫可以提高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硫素积累量,施用硫肥的硫素积累量比不施硫肥平均提高36.07%,各器官硫素积累量整体表现为籽粒>叶片>茎秆>穗部营养体.秸秆还田施硫的硫素总转运量最高,达到15.29 kg·hm?2,比秸秆不还田不施硫提高74.54%,硫素转运量对籽粒总贡献率提高17.27%.[结论]秸秆还田配施硫肥可以促进春玉米的硫素积累以及玉米植株营养器官中硫素向籽粒的转运,并最终提高春玉米产量.
    • 高国震; 董治浩; 胡承孝; 谭启玲; 李进学
    • 摘要: 为研究土壤酸化对土壤养分有效性以及植物吸收、积累、分配养分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酸性红壤(pH 5.05)、樱桃番茄(Lycopersivon esculentum Mill)为试验材料,浇施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液调节土壤pH,使土壤pH下调至4.0,5.0及上调至6.0和7.0,试验共4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测定了土壤酸化对樱桃番茄植株生长、植株体内养分含量和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缓冲液调节,实测土壤pH为4.35、4.92、5.89、6.85;土壤酸化显著降低樱桃番茄叶面积、生物量尤其是根系生物量,降低植株根冠比;土壤酸化严重抑制氮、磷、钾、镁、铁在番茄根系的积累,而促进铁、锰在茎秆和钙、镁在叶片的积累分配,使根系氮、磷、钾、钙、镁、铁积累量显著降低,茎秆积累氮、钾、铁、锰较多,叶片积累磷、钙、镁较多,特别是植株各部位锰含量显著提高。结果表明,根系是樱桃番茄植株受土壤酸化抑制最严重、最敏感的部位,并因此导致多数养分被根系吸收,迁移受阻,积累显著下降。
    • 曹健; 张白鸽; 何裕志; 宋钊; 余超然; 陈潇
    • 摘要: 为了明确土壤水分对芥蓝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基于不同灌溉上限的条件分析土壤水分对芥蓝植株氮、磷、钾、钙、镁的养分吸收量的影响,及其在各器官中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加土壤水分能促进芥蓝植株各种养分的吸收,其促进作用以Ca>P>N≥K>Mg的顺序排列。氮含量在根和基茎中较少,在基叶、薹叶和薹茎中相对高一半左右,薹叶和基叶的氮含量随着土壤水分增加呈上升趋势,并保持薹叶高于基叶的趋势;薹茎的氮含量则随着土壤水分增加呈相对减少趋势。磷含量在植株各器官基本随着土壤水分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薹叶的磷含量上升幅度最大;当植株的磷相对缺乏时则更多向薹茎中转移。基茎的钾含量在土壤水分增加时有较大提高,在其它四个器官保持较平稳的增长的趋势,并按基叶>薹茎>薹叶>根的顺序排列。钙含量在植株各器官相差极大,以基叶中钙含量最高,薹叶中少一半以上,根和基茎中较少,薹茎中极少。镁含量植株基叶中较高,比其他器官高一半左右,土壤水分增加有促进根吸收的镁转移,在基叶、薹叶和薹茎中积累的趋势。土壤水分促进芥蓝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并对芥蓝各器官的养分分配有较大影响。
    • 连人豪
    • 摘要: 选择优质无患子幼苗为试验材料,氮肥设置0(CK)、4、6、10、14 g/株,按氮(N)、磷(P)、钾(K)(质量比为4:3:2)设定4个不同施肥比例处理,探讨不同N、P、K比例施肥对温室盆栽无患子生长及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无患子幼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8月和9月无患子幼苗的苗高、地径以及总生物量均在T2处理时达到较大值.(2)不同施肥比例显著提高了无患子幼苗的N、P、K含量.在生长季前期和中期无患子幼苗各组织器官的N、P含量表现为叶>茎>根,而各组织器官K含量表现为茎>根>叶,在生长季末期叶片中的N、P、K含量明显降低,幼苗茎、根中的N、P、K含量提高.综上所述,无患子幼苗在施肥管理中应注重N、P、K复合肥配施.
    • 孙晓; 李宝光; 尹皓婵; 张占田; 宋宛霖; 杨剑超; 姜学玲; 张广和; 刘正一; 丁殿东
    • 摘要: 为明确海藻提取物对稻田化肥减施增效的效果,2018年在江苏省盐城市进行水稻田间试验,研究海藻提取物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 表明,海藻提取物可显著提升水稻产量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与常规施肥养分相当的海藻掺混肥处理和减少20%养分的海藻掺混肥处理,相对于施用常规掺混肥分别增产36.29%和31.08%.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都有显著提升,氮磷养分在糙米中的分配率显著提升,而钾在稻草中的分配率显著增加.减少20%养分的海藻掺混肥处理养分利用效果最优,相对于施用常规掺混肥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增加了61.87%,磷、钾的肥料偏生产力增加了63.85%.海藻提取物对稻田化肥减施增效效果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