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积累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157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9篇、会议论文90篇、专利文献145241篇;相关期刊323种,包括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66种,包括全国第十六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长江流域甘薯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第十五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等;干物质积累的相关文献由5474位作者贡献,包括柴强、王鹏、牛俊义等。

干物质积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9 占比:1.01%

会议论文>

论文:90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45241 占比:98.93%

总计:146810篇

干物质积累—发文趋势图

干物质积累

-研究学者

  • 柴强
  • 王鹏
  • 牛俊义
  • 李强
  • 杨文钰
  • 林涛
  • 符云鹏
  • 胡发龙
  • 袁继超
  • 刘国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邹晓霞; 蔺益民; 赵亚飞; 刘燕; 刘娟; 王月福; 王维华
    • 摘要: 探究施钙对不同花生荚果发育时期光合碳在植株-土壤系统分配的影响,有利于改善钙肥管理,提升花生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本研究选用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2’,设置CaO 0、75、150和300 kg hm^(-2)4个施钙梯度,分别记为T0、T1、T2、T3,于盆栽条件下研究施钙量对花生产量和不同荚果发育时期光合碳在花生植株-土壤系统中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钙量对花生植株总干物质积累无明显影响。适宜施钙量可显著降低花生千克果数和千克仁数,提升花生出仁率、饱果率和荚果产量,在2018年和2019年,T2处理荚果产量较T0可分别提升17.5%和25.1%。基于施钙量与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的拟合分析发现,当钙肥施用量为165 kg hm^(-2)和173 kg hm^(-2)时,可分别获得最高的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适宜施钙量可明显提升鸡咀幼果期和荚果膨大期花生植株光合^(13)C的积累量,提升各荚果发育时期^(13)C在花生籽仁中的分配比例,其中,在荚果定型期和籽仁充实期,T2和T3处理下^(13)C在花生籽仁中的分配比例分别可达33.4%~37.2%和38.7%~40.0%。适宜施钙量还可提高花生植株光合^(13)C在土壤中的分配比例,最高可达52.6%(T2),但随着花生荚果发育进程的推进,此分配比例逐渐降低。综上,适宜施钙量可调控不同花生荚果发育时期光合^(13)C在植株-土壤系统的分配,显著提升花生产量和光合^(13)C在花生籽仁和土壤中的分配比例;本研究条件下,推荐适宜施钙量(CaO)为173 kg hm^(-2)。
    • 李沁爽; 郭天文; 谭雪莲; 张平良; 刘晓伟
    • 摘要: 为了探究微生物菌剂对大田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讨土壤中酶活性变化特征,设置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微生物菌剂+化肥(FM225)三个不同的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薯块膨大期的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施用黑沃土微酸性微生物菌剂能促进马铃薯生长,相较于单施化肥,马铃薯株高以及茎叶、块茎、根的平均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3%、27.19%、8.46%、8.34%,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20 cm及20~40 cm土层也均有增加,FM225处理下马铃薯产量达到了2407.39 kg/hm2,较F处理增加了12.72%,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及单株薯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对马铃薯商品率影响较小.
    • 李易玲; 彭西红; 陈平; 杜青; 任俊波; 杨雪丽; 雷鹿; 雍太文; 杨文钰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下玉米大豆的叶片持绿、光合和系统产量特性。【方法】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种植方式(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套作(IM)、大豆套作(IS))和施氮水平(不施氮(NN)、减量施氮(RN:180 kg N·hm;)、常量施氮(CN:240 kg N·hm;))对玉米大豆叶片持绿、光合特性以及其干物质积累和系统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大豆产量随施氮增加先增后降;RN下,IM的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总产量最高,系统生产力指数(SPI)最大。套作下各作物的叶片持绿期更长,光合特性指标均较单作稳定,且在籽粒形成期优于单作;各施氮水平下,套作处理的绿叶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单作,IM的最大绿叶衰减速率出现天数比MM的分别晚7 d、5 d和1 d;IS的则比SS的分别晚7 d、0 d和11 d。相比单作,套作可以显著降低各施氮水平下玉米叶片的平均衰减速率,延长最大衰减速率出现天数,降低绿叶衰减程度。各作物的光合速率表现为套作高于单作,减量施氮高于常量施氮。玉米R2期,IM的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p)比MM的高12.78%,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低21.30%;NPQ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降低,RN比NN降低了17.11%。套作SPAD值波动幅度弱于单作,且呈稳定上升趋势;玉米R2期,IM比MM高34.52%,大豆R2和R6期,IS分别比SS高10.39%、29.48%;RN的SPAD值最高,玉米R2期,IMRN处理比IMNN处理高17.46%,MMRN处理比MMNN处理高35.02%;大豆R6期,ISRN处理比ISNN和ISCN处理分别高7.71%、6.67%,SSRN处理比SSCN处理高10.03%。【结论】减量施氮下,玉米大豆套作显著延长了叶片的持绿期;花后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光合机构功能、叶绿素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比单作稳定,籽粒干物质积累增强,充分发挥了玉米的生产潜力并增加了大豆产量,使得套作系统总产量显著提高。
    • 石楠; 高志强; 陈崇怡; 文双雅; 舒畅; 汤洪; 严玲玲
    • 摘要: 为研究“单本密植-大苗机插”技术下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叶面积指数增长特性,以晶两优华占为材料,在3种大田种植密度(常规密度D0:16万穴·hm;、中密度D1:19万穴·hm^(-2)、高密度D2:24万穴·hm^(-2))和2种施肥(常规施肥处理N0、减施肥处理N1:常规施肥基础上减肥24.19%)下比较其产量形成差异,运用Logistic方程对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学产量增长动态及其特征参数进行模拟,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减少施肥量可增加产量。结果表明,D2N1处理产量较D0N0处理高2.53%,其主要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增加产量。通过Logistic模型拟合参数发现,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量群体叶面积指数拐点集中于38.63~43.79 d,R;值为0.909~0.998;地上部干物质量拐点集中于63.80~82.14 d,R2值为0.960~0.996,通过实际观测值与拟合曲线估计值比较发现,群体叶面积指数实际观测值与拟合曲线估计值决定系数大于0.90,地上部干物质量实际观测值与拟合曲线估计值决定系数大于0.95,均较好模拟群体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量增长特性。采用“单本密植-大苗机插”技术,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施肥料24.19%,增加33.30%移栽密度,可增产2.53%;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量群体叶面积指数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长特性符合Logistic模型,利用该模型可有效评价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量水稻群体生长发育,为建立水稻高产群体提供参考。
    • 陈雷; 贺群岭; 范小玉; 张枫叶; 张军; 刘卫星; 李可; 吴继华
    • 摘要: 以高产大果花生商花21号为材料,采取裂区试验设计,种植方式为主处理[设A1(单粒播)、A2(双粒播)2种种植方式],密度为副处理[设B1(9.0万穴/hm^(2))、B2(13.5万穴/hm^(2))、B3(18.0万穴/hm^(2))、B4(22.5万穴/hm^(2))、B5(27.0万穴/hm^(2))5个密度],研究单双粒播不同种植密度对垄作大果花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讨河南地区大果花生高产适宜的种植方式与密度。结果表明,单粒播花生主茎高、侧枝长显著低于双粒播,总分枝、单株结果数显著多于双粒播,单株干物质量和生产力显著大于双粒播,并能在生育后期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单双粒播花生品质差异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出仁率、饱果率提高,单粒播单株干物质量、生产力、结果数减少幅度小于双粒播。单双粒播分别在22.5万、18.0万穴/hm^(2)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达7093.55、7030.18 kg/hm^(2),单粒播节约用种37.5%。单粒播促单株发育、稳光合叶面积、节约种植成本,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高产的关键。
    • 闫晓宇; 郭文君; 秦都林; 王双磊; 聂军军; 赵娜; 祁杰; 宋宪亮; 毛丽丽; 孙学振
    • 摘要: 以鲁棉研36号为试验材料,在滨海盐碱地设置常规耕作(CT)、深松(ST)、秸秆还田(SR)、秸秆还田+深松(SRT)4个处理,研究棉花秸秆还田和深松对棉花产量、0~40 cm土层含盐量、棉花干物质积累动态、氮(N)磷(P)钾(K)养分积累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在2年试验内均可增加棉花产量,SR产量比CT增加33.9%,SRT比ST增加32.1%;深松在2017年增加了棉花产量,2018年对产量无影响。秸秆还田在2年试验中均降低0~40 cm土层含盐量,SR的含盐量在棉花生育后期比CT降低22.4%,SRT的土壤含盐量比ST降低20.7%;深松在2年试验内对20~40 cm土层含盐量的影响不一致,ST含盐量在2017年棉花生育后期比CT降低16.5%,但在2018年深松对土壤含盐量无影响。棉花干物质和N、P、K积累动态均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棉花秸秆还田后增加了棉花干物质和N、P、K的最大积累量,SR的干物质、N、P、K最大积累量比CT分别提高35.5%、38.3%、53.4%和55.0%,SRT比ST分别提高27.0%、30.7%、21.2%和42.4%;ST的干物质、N、P、K积累量在2017年比CT分别提高17.8%、22.2%、51.3%和40.6%,但在2018年无影响。棉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动态主要受到最大积累速率和快速积累持续期的影响。秸秆还田增加了2年试验中棉花干物质和N、P、K分配到生殖器官的量及其比例,ST在2017年增加了棉花干物质和N、P、K分配到生殖器官的量,但在2018年无影响。本研究表明,棉花秸秆还田(SR)或秸秆还田+深松(SRT)可作为滨海盐碱棉区土壤改良和棉花高产的推荐耕作措施。
    • 王贝贝; 徐旭; 赵艳; 侯君佑; 杨丽; 胡正; 马尚宇; 樊永惠; 黄正来; 张文静
    • 摘要: 为探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水杨酸(SA)对小麦花后渍水遮阴胁迫后籽粒淀粉合成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渍水敏感型品种皖麦52和渍水迟钝型品种扬麦18为材料,人工模拟花后7 d、11 d和15 d 3个渍水遮阴时长,于处理结束当天喷施6-BA和SA,研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淀粉积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渍水遮阴后喷施6-BA和SA能不同程度上缓解渍水遮阴对小麦籽粒淀粉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颗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造成的影响,对籽粒SSS活性修复的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AGPase和SBE,GBSS活性受外源6-BA的影响较小。与对照相比,喷施6-BA和SA提高了淀粉积累速率,增加了淀粉的最终积累量,延长了花后渍水遮阴后小麦灌浆持续时间,提高了平均灌浆速率,增加了千粒质量和花后渍水遮阴7 d、11 d处理的穗粒数,减轻了花后渍水遮阴对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另外,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间比较,6-BA的修复效果要优于SA。喷施6-BA和SA均能缓解花后渍水遮阴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造成的伤害,有利于籽粒淀粉合成和干物质积累
    • 王建国; 唐朝辉; 张佳蕾; 高华鑫; 尹金; 李新国; 万书波; 郭峰
    • 摘要: 【目的】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播期与施氮量对不同类型花生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为花生高产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择普通型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和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6号’为材料,设3个施氮水平:0、120、240 kg/hm^(2)(分别表示为N0、N120、N240);4个播期:4月30日、5月10日、5月20日和5月30日(分别表示为SD1、SD2、SD3、SD4)。于花生苗期、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和成熟期分别测定植株干物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在成熟期测定不同器官氮含量和籽仁品质。【结果】1)播期和施氮显著影响花生产量性状和产量。两品种单株结果数、百果重和荚果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SD1产量比SD2、SD3和SD4分别提高5.5%~7.3%、12.8%~20.2%和30.7%~44.9%。施氮显著增加两品种单株结果数和百果重,分别提高15.9%~33.3%和5.9%~7.1%。‘花育22号’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后降,N120产量最高,较N240提高6.1%;‘冀花16号’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两施氮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随着播期推迟,两品种籽仁粗脂肪含量逐渐降低;施氮提高了籽仁中粗蛋白质和脂肪含量。3)早播花生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速率慢,后期积累快,且向荚果转运得多。晚播花生生长特性与早播相反。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SD1>SD2>SD3>SD4。施氮可显著提高叶片SPAD值和促进各生育期植株干物质积累,提高干物质向荚果的分配比例(6.9%~8.7%),降低根、茎、叶干物质分配比例。4)适当早播和施氮均可促进植株对氮素吸收,根、茎、叶和荚果中氮含量显著增加。早播花生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晚播处理,且荚果中氮素分配比例高。各器官氮素积累和荚果氮素分配比例基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荚果氮素分配比例在N120和N24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5)两品种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氮肥偏生产力以SD1最高,较SD2、SD3和SD4分别提高5.3%~6.8%、12.5%~19.6%和31.4%~45.7%,不同播期间差异显著。【结论】两种不同类型花生适宜播期为4月30日至5月10日,施氮量为120 kg/hm^(2)。该技术条件下,有利于花生植株生长和氮素吸收,提高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增加单株果数和百果重,进而提高荚果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 周安定; 李磊; 孙诗仁; 章建新; 孔德鹏; 苗雨; 薛丽华
    • 摘要: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包蛋麦冬性小麦、春性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方法】田间采用包蛋种植方式比较冬、春性小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冬性品种包蛋以新冬41号产量较高,为7812.3 kg/hm^(2),春性品种包蛋以新春6号产量较高,为7935.6 kg/hm^(2)。冬性品种总干物质积累量在14727.8~16983.26 kg/hm^(2),春性品种总干物质积累量在13588.6~17634.7 kg/hm^(2),冬性品种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值(16140.9 kg/hm^(2))比春性品种(15804.1 kg/hm^(2))高2.09%,但冬、春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冬性小麦品种花后同化物向籽粒分配量平均值、分配率平均值、对粒重贡献率平均值依次为4508.46 kg/hm^(2)、57.13%、78.78%,与春性小麦品种(依次为4324.77 kg/hm^(2)、56.36%、77.71%)均差异不明显。春性小麦品种包蛋快速增长持续时间的平均值(16.25 d)、最大灌浆速率的平均值(2.23 g/d)、平均灌浆速率的平均值(1.12 g/d),冬性小麦品种包蛋依次为15.70 d、2.22 g/d、1.09 g/d,冬、春性小麦品种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结论】新春6号、新冬41号是适合新疆北疆小麦包蛋种植方式的品种。
    • 杨泽鹏; 门胜男; 刘定辉; 陈尚洪; 郑盛华; 万柯均; 敖玉琴; 王昌桃; 沈学善; 梁圣; 陈红琳
    • 摘要: 耕作措施与施肥方式均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成熟期冬油菜产量、干物质积累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冬油菜高产高效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2017-2018和2018-2019年2年的田间试验,以‘川油36’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免耕和旋耕两种耕作方式与肥料穴施、条施和撒施3种不同施肥方式。施肥较不施肥对照2年平均显著增产1679.72 kg·hm^(-2),增幅达200.31%,单株荚角数显著增加168.34个,增幅181.99%,油菜干物质量显著增加5593.38 kg·hm^(-2),增幅达156.69%(P条施>撒施,其中穴施、条施较撒施分别平均增产213.21和106.92 kg·hm^(-2),增幅8.84%和4.43%;施肥后油菜籽粒含油率降低了2.50%-7.72%,且旋耕方式降幅大于免耕;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免耕条件下穴施较条施、撒施的籽粒产油量2年平均分别增加5.98%和13.17%,旋耕条件下穴施、条施处理分别较撒施处理2年平均增加7.57%和6.05%。在成都平原冲积土冬油菜种植区,旋耕结合肥料穴施或条施可以更好地实现冬油菜高产高效生产,实际生产中若采用免耕,可以采取穴施肥料的施用方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