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滴灌

滴灌

滴灌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334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66篇、会议论文60篇、专利文献9519篇;相关期刊730种,包括农业工程学报、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新疆农垦科技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首届寒区水利新技术推广研讨会、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2009)、首届干旱半干旱区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滴灌的相关文献由2254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云开、王振华、崔建伟等。

滴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66 占比:28.22%

会议论文>

论文:60 占比:0.45%

专利文献>

论文:9519 占比:71.33%

总计:13345篇

滴灌—发文趋势图

滴灌

-研究学者

  • 李云开
  • 王振华
  • 崔建伟
  • 薛雷
  • 王栋
  • 陈林
  • 王胜
  • 康跃虎
  • 王冲
  • 王建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刘雄
    • 摘要: 马铃薯是我国种植历史较为久远的农作物之一,也是鄂尔多斯地区广泛种植的农作物,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马铃薯水肥滴灌一体化技术进行阐述,并与传统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马铃薯农业现代化生产奠定基础.
    • 王恒; 陈兵芳; 孙洪波; 滕林娟; 孙小成; 欧阳国春
    • 摘要: 运用两因素三水平完全组合试验设计方法,探讨滴灌条件下水肥设计对设施豇豆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制定出设施豇豆高产、优质的高效滴灌施肥方法.结果表明,灌水量20 m3/667 m2、施肥量N 15.8 kg/667 m2+P2O56.1 kg/667 m2+K2O 12.8 kg/667 m2为最佳水肥设计,有利于提高豇豆产量和品质.
    • 胥喜林; 孔令伟; 丁丰亮; 陈昶桦; 景晓瑞
    • 摘要: [目的]利用微润灌溉和滴灌技术对干旱区铁路路域范围内植被进行养护,筛选出适宜于该区的灌溉方式,以达到节约用水、植被恢复良好的目的。[方法]对不同灌溉技术下的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和植被恢复效果进行相关研究。[结果]2种灌溉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均呈现出坡下>坡中>坡上的变化规律,且微润区之间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不大,整体上在同一坡位下微润区>滴灌区。同一灌溉区下的植株高度随着边坡位置的升高呈现出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即植株高度与坡面位置成反比例关系。同一坡位不同灌溉模式下植株高度均表现为微润区>滴灌区。同一灌溉方式下的植被盖度均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其中滴灌区植被盖度在不同坡位之间的差异性显著,且在同一坡位下的植被盖度均表现为滴灌区<微润区。[结论]在相同耗水量的前提下,微润区的土壤质地和植被恢复效果更加优良,表明采用微润灌溉技术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节约增效的目的。因此,在干旱区路域植被进行养护时,建议优先选用微润灌溉技术进行养护。
    • 水涌; 卜东升; 陈玲; 刘泽辉; 张涛; 邵延慧; 焦润兴; 张玉萍; 刘红
    • 摘要: 滴灌枣树在一定水分条件下,不同肥料配比的土壤养分变化特征,为枣树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参考。以7~9年骏枣为研究对象,氮磷钾不同的施肥配比,于萌芽新梢期、花期、坐果期、成熟期滴施;并于花期、坐果期、成熟期取土检测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枣树在坐果期对土壤氮肥需求最高;花期和成熟期需要充足的磷素满足枣树的生殖生长;花期、坐果期需要大量的钾素,尤其在坐果期更要加大钾肥的施入。依据养分变化与产量分析,枣树在混合田间持水量(萌芽期60%,花期、坐果期60%~75%,成熟期55%)作为滴水下限控制指标时,优化出合理施肥方案,其最佳施肥组合处理5纯氮375 Kg/hm2,五氧化二磷243.75 Kg/hm2,氧化钾303.75 Kg/hm2 (比例为1:0.65:0.8)产量最高。
    • 陈志; 刘晓光; 李贺; 陈胜萍
    • 摘要: 以温室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方式研究唐山地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频率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设施番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科技支撑。滴灌施肥频率设5个处理,分别每3、5、7、9、11 d滴灌施肥1次,在结果期测定不同施肥频率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重和产量。结果表明,在灌溉量和施肥量一定的条件下,当滴灌施肥频率为每7 d 1次时番茄植株长势最好,总产量最高(135.06 t/hm^(2))。因此,温室番茄结果期滴灌施肥频率以每7 d 1次为宜。
    • 孟阿静; 齐莹莹; 付彦博; 王治国; 王新勇; 冯耀祖
    • 摘要: 【目的】研究田间增温水灌溉下滴灌温度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增温水灌溉(ZW)和井水灌溉试验(CK),测定棉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养分吸收、产量指标,分析增温水灌溉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增温处理各生育时期株高明显增加,茎粗略有增加,叶面积在蕾期和初花期时显著增加,除盛铃期外,其余时期比叶重也有所增加。增温处理可以促进棉花各生育时期各部位的生物量积累,对生物量分配格局产生影响,蕾期和花铃期茎重比增加,其余降低,初花期与之相反。增温处理下植株对养分吸收的能力增加,整株棉花N吸收量较CK增加57.4%(P<0.01),棉花生殖器官铃中P_(2)O_(5)吸收量较CK增加了33.0%(P<0.05);棉花各器官中K_(2)0的吸收量与CK比分别增加了23.62%、53.81%、62.99%、33.95%,茎、叶中增幅明显(P<0.01)。增温水滴灌处理下铃数增加18.54%,单铃重减少8.86%,籽棉产量增加7.29%。【结论】增温水滴灌可以促进棉花生长发育、生物量的积累养分的吸收及产量的形成,但在盛铃期不灌溉增温水。
    • 王诗冬; 羊咪; 陈治; 王俊清; 翟银章; 王友宏
    • 摘要: 目前在大农田节水灌溉方式中滴灌应用较多,但出水桩形式各异,且存在易倾斜或损坏现象,影响灌溉效率和灌溉质量。通过设计一种高伸缩比全工况密封型灌溉出水桩,具有免拆装、灌溉准时效率高优点。伸缩式出水桩解决了灌溉系统中固定出水桩每年寻找和拆装,以及保管的难题,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效率大为提高。伸缩式出水桩操作简单,伸出自动且自如,性能可靠。可以达到高伸缩比,出水桩伸缩范围可达到0~0.8 m,全工况密封,适应任何土壤环境,在工况水压作用下能自动伸出,方便寻找水源。
    • 朱永福; 田军仓; 董思琼; 沈晖; 闫新房
    • 摘要: 为了探究生活再生水滴灌灌溉定额与施肥量对苹果生长、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3因素(水质Q、灌溉定额W、施肥量F)3水平(低、中、高)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了生活再生水滴灌对苹果各指标的主次顺序、显著性、最优组合方案以及各指标综合得分最高方案。结果表明,3因素对苹果新梢长度、茎粗、Pn、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W>F>Q,灌溉定额W和施肥量F对上述指标影响均显著,上述指标均随灌溉定额和施肥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3因素对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影响的主次顺序为F>Q>W,对其影响均显著,可溶性固形物随灌溉定额和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3因素对苹果总糖和维生素C影响的主次顺序为F>W>Q,灌溉定额和施肥量对其影响均显著;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5.333%,由综合得分排名知T3处理为生活再生水滴灌苹果较优的组合方案。即在砂砾石土、生育期降雨量为180.4 mm的条件下,对于4 a生矮砧密植礼泉短富苹果,采用生活再生水滴灌,灌溉定额为6480 m^(3)/hm^(2),施肥量为317 kg/hm^(2),为宁夏采用生活再生水滴灌苹果生产的水肥管理方案,为实现苹果的优质、高效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 顾成刚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滴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新疆作为小麦种植的重要区域之一,小麦滴灌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分析了当前新疆小麦滴灌技术的实施情况,介绍了其发展优势及生产效益,提出了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翟勇全; 魏雪; 运彬媛; 马健祯; 贾彪
    • 摘要: 于2018和2019年在宁夏平吉堡农场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氮肥梯度试验,以天赐19为试验材料,设6个氮素水平,即0(N0)、90(N1)、180(N2)、270(N3)、360(N4)和450(N5)kg·hm^(−2),在玉米拔节期(V6)、小喇叭口期(V10)、大喇叭口期(V12)、吐丝期(R1)和乳熟期(R3)利用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获取玉米冠层图像,利用Matlab编写代码开发的数字图像识别系统提取玉米冠层图像红光值R、绿光值G、蓝光值B,研究基于此计算的10个冠层图像参数指标与氮素营养指标间的相关性,筛选出稳定性好且敏感度高的图像色彩参数,构建玉米氮素营养诊断指标与图像参数间关系模型并进行验证,以探究利用无人机图像进行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拔节-乳熟期氮素营养动态估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冠层图像参数指标绿光与红光比值(G/R)、绿光标准化值(NGI)、红绿蓝植被指数(RGBVI)与植株氮含量和叶片氮含量相关性高且变异系数小,可作为氮素营养诊断的潜在最佳色彩参数;将最佳色彩参数与植株氮含量和叶片氮含量分别进行回归模型构建,幂函数模型可以更好地预估玉米氮素营养状况;利用2019年相同氮素试验进行模型验证,发现NGI与植株氮浓度和叶片氮浓度实测值与估测值的R^(2)分别为0.738和0.689,检验指标RMSE为2.594和3.014,nRMSE为13.125%和13.347%,预测精度和准确性高于G/R和RGBVI。故选择NGI作为滴灌玉米拔节−乳熟期氮素营养动态诊断的最优参数,参数NGI与植株氮浓度的关系模型(NP=4.967×106NGI^(14.26))R^(2)为0.707,与叶片氮浓度的关系模型(NL=1.707×106NGI^(12.88))R^(2)为0.654。说明应用无人机图像技术可以较好地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拔节−乳熟期氮素营养状况进行动态估测,构建的氮素营养诊断模型可为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氮肥精准配施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