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旱区

干旱区

干旱区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2468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水利工程、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4篇、会议论文155篇、专利文献2465篇;相关期刊584种,包括生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等; 相关会议128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水文地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等;干旱区的相关文献由5210位作者贡献,包括田长彦、赵振勇、张科等。

干旱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4 占比:41.18%

会议论文>

论文:155 占比:3.48%

专利文献>

论文:2465 占比:55.34%

总计:4454篇

干旱区—发文趋势图

干旱区

-研究学者

  • 田长彦
  • 赵振勇
  • 张科
  • 陈亚宁
  • 李卫红
  • 王平
  • 魏光辉
  • 丁建丽
  • 王让会
  • 曾凡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马兴东; 郭晔红; 李梅英; 于霞霞; 徐英杰; 朱文娟; 冯洁
    • 摘要: 为明确干旱区栽培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抗旱生理对施氮(N)的响应,以尿素(含氮量46%)为氮源,于2018—2019年,设置0(CK)、50(N1)、100(N2)、150(N3)和200 g·株^(-1)(N4)共5个施氮量梯度,在干旱胁迫0(土壤含水量30.8%和29.3%)、15(土壤含水量21.7%和21.1%)和30 d(土壤含水量11.2%和9.7%),对黑果枸杞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黑果枸杞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以提高黑果枸杞叶片中SOD、POD、CAT活性和Pro、SS含量,降低MDA含量;当施氮量为150~200 g·株^(-1)时,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与SS含量较高;当施氮量为100~150 g·株^(-1)时,叶片Pro含量较高,MDA含量较低。对黑果枸杞抗旱性的综合评价表明,适量施氮有利于增强黑果枸杞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0和15 d时,黑果枸杞在100~150 g·株^(-1)施氮量时抗旱能力最强;在干旱胁迫30 d,施氮量为100 g·株^(-1)时黑果枸杞的抗旱能力最强,为干旱区黑果枸杞的栽培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胥喜林; 孔令伟; 丁丰亮; 陈昶桦; 景晓瑞
    • 摘要: [目的]利用微润灌溉和滴灌技术对干旱区铁路路域范围内植被进行养护,筛选出适宜于该区的灌溉方式,以达到节约用水、植被恢复良好的目的。[方法]对不同灌溉技术下的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和植被恢复效果进行相关研究。[结果]2种灌溉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均呈现出坡下>坡中>坡上的变化规律,且微润区之间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不大,整体上在同一坡位下微润区>滴灌区。同一灌溉区下的植株高度随着边坡位置的升高呈现出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即植株高度与坡面位置成反比例关系。同一坡位不同灌溉模式下植株高度均表现为微润区>滴灌区。同一灌溉方式下的植被盖度均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其中滴灌区植被盖度在不同坡位之间的差异性显著,且在同一坡位下的植被盖度均表现为滴灌区<微润区。[结论]在相同耗水量的前提下,微润区的土壤质地和植被恢复效果更加优良,表明采用微润灌溉技术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节约增效的目的。因此,在干旱区路域植被进行养护时,建议优先选用微润灌溉技术进行养护。
    • 热孜娅·阿曼; 方创琳; 赵瑞东
    • 摘要: 随着干旱区城镇化的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水资源永续利用成为干旱区研究的热点。分析了2003—2018年新疆15个行政区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水资源利用综合评价指数以及相对发展度的演变特征,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与水资源利用综合评价指数均显著增大,但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增速大于水资源利用的;新疆城镇化发展系统与水资源利用系统耦合度常年处于拮抗阶段,并向着磨合阶段发展;新疆城镇化发展系统与水资源利用系统耦合协调类型分为低度耦合协调、中度耦合协调、高度耦合协调3种。从空间上来看,虽然各行政区起点不同,但都相继达到了高度耦合协调。最后,提出了基于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与水资源利用对策。
    • 曹尤淞; 肖波; 江子昊; 李胜龙; 孙福海
    • 摘要: 为探明生物结皮发育对风沙土盐基离子释放和矿物风化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生物结皮的风化成土作用。以典型风沙土上发育的生物结皮为对象,通过模拟淋溶试验比较不同类型生物结皮(藻结皮、藻—藓混生结皮和藓结皮)覆盖土壤的盐基离子释放规律,探究盐基离子释放量随淋溶液pH的变化趋势,以及量化生物结皮覆盖土壤的矿物风化速率。结果表明:矿物风化反应阶段不同种类盐基离子的淋出量均较为平缓,生物结皮覆盖土壤的各盐基离子总淋出量表现为Ca^(2+)>K^(+)>Mg^(2+)>Na^(+),其中藻结皮覆盖土壤的盐基离子总淋出量最高,比无结皮、混生结皮和藓结皮分别增加了112.0%,31.2%,27.1%。淋溶液pH显著影响盐基离子的淋溶释放,且其作用程度因离子种类和结皮类型而异。生物结皮覆盖提升了土壤的易风化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和速率,藻结皮、混生结皮和藓结皮覆盖土壤的风化速率相比无结皮分别提升了61.2%,27.1%,152.6%,并且风化速率随淋溶液pH降低而提升。综上,生物结皮能显著促进风沙土矿物风化,其对风沙土改良和修复具有积极意义。
    • 张伟; 周亮; 孙东琪; 胡凤宁
    • 摘要: 生态移民是西部乡村振兴及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有效途径之一,探究生态移民空间迁移特征与生态影响,有助于区域减贫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典型的西北干旱生态移民搬迁区域为例,从县域空间视角出发,通过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植被恢复度(Vegetation restoration degree,VRD)等方法,系统分析2010-2018年古浪县生态移民空间迁移和植被恢复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0-2018年生态移民空间迁移特征表现为地势由高到低、坡度由陡到缓,交通导向和空间聚集,共计移民6.24×10^(4)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20.20%。(2)2010-2018年研究区NDVI在时空上呈现南部迁出地持续增长,北部迁入地先降后升的“V”型趋势。整体移民区NDVI最小值从0.10增至0.15,增加50.00%、NDVI最大值从0.52增至0.72,增加38.46%;移民安置区NDVI最小值从0.10减至0.09,减少10.00%、NDVI最大值从0.66增至0.72,增加9.09%。(3)研究区NDVI平均值和VRD呈现持续快速上升趋势,生态移民对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显著。其中,南部整体移民区保护效果最为明显,其NDVI平均值从0.19增至0.42,增加121.05%,VRD从0.26增至0.75,增加188.46%。
    • 许金花; 阿里木江·卡斯木; 赛迪古丽·哈西木; 如克亚·热合曼
    • 摘要: 基于可视化Wordclouds、VOSviewer、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400篇绿洲城市文献开展了研究趋势、文本、主题挖掘和引文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1)对绿洲城市的研究兴趣有所增长,最早的相关文献出现在1987年,绿洲城市研究在成果产出和引用方面的高峰点出现在2011—2015年,且在2014年的发文量达最高峰;2)研究领域日益呈现多学科发展趋势,学科门类以城市规划、经济与环境等自然经济科学类居多,社会文化类较少,以“人与自然环境”的相关研究更受关注,说明“人与社会”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3)研究主题发生转变,即从理论和模型的研究不断向可控性与实践指导性方向靠拢。
    • 程勇; 方功焕; 周洪华
    • 摘要: 本文分析了黄水沟流域1961~2019年间的水文过程变化特征,并采用GCM模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预估了流域内的未来气候和来水量变化:在1961~2019年间径流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0226 ×108 m3,年内径流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全年径流的57.1%。模拟结果表明,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到21世纪末(2066~2099)黄水沟流域最高气温将分别升高2.8°C和5.0°C;降水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2066~2099年间将增至251 mm和265 mm;黄水沟径流呈现出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最高年径流分别达3.59 ×108 m3和3.78 ×108 m3,黄水沟未来年径流在夏季变化幅度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黄水沟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依据。
    • 赵毅彤
    • 摘要: 我国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分布有亚洲最大的雅丹地貌群。雅丹地貌是具有陡壁的垄岗与垄间槽地的组合,其形成受沉积、构造、侵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分布于降雨稀少、风蚀作用强烈的干旱区
    • 王颖; 崔文洁; 吴新越; 纪成伟; 孟乐; 刘加珍
    • 摘要: 地下水是干旱区重要的环境因子,影响着植被的生长分布。基于2018年新疆喀什噶尔河岸的监测井与植物样地监测数据,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地下水埋深梯度的植物生长与群落分布情况,讨论地下水埋深对植被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以乔木和灌木为主,其中胡杨出现频次最高,是研究区优势植被,其盖度和高度较小,长势受到地下水埋深制约。2)研究区地下水埋深低于5 m,植被盖度变化幅度在6%~40%。此地下水条件下,周边植被盖度大多小于10%,最高植被盖度达37.4%,高的物种多样性仍然分布在KS7、KS9、KS10这些地下水埋深在5~7 m的相对较浅的监测断面,植被呈现衰退趋势。3)随水埋深梯度增加,单位面积物种数、植被盖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单位面积物种数在埋深5~7 m最大,仅为0.18种/100 m^(2),植被已经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退化现象随地下水埋深增加进一步加剧。4)灰色关联度表明,6个多样性指数与地下水埋深存在密切的关系,埋深增加导致多样性指数减小,物种丰富程度降低。其中,胡杨等干旱区的高丰度物种受水埋深变化影响较小,低丰度物种受影响较大。
    • 李舟; 薛春晓; 孔令伟
    • 摘要: [目的]筛选适宜银西高铁宁夏段干旱区的生态修复物种,保障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银西高铁宁夏段干旱区的植物物种进行选择和评价技术研究。[结果]不同植物的相对水分亏缺值(RWD)增加值从小到大依次为四翅滨藜、柠条、紫穗槐、枸杞、黄刺梅、小叶锦鸡儿、铺地柏,四翅滨藜具有较强的耐旱性;贫瘠的土壤条件下,紫穗槐、小叶锦鸡儿、柠条种子萌发后存活率高,表明其耐贫瘠性较强;柠条和紫穗槐苗木的越冬存活率相对较高,分别达92%和80%,而铺地柏越冬存活率最低,仅66%;四翅滨藜的平均冠幅最大,是其他物种的1.91~3.22倍,具有较强的水文调节功能;铺地柏的绿色期最长,约360 d,其次是四翅滨藜,为270 d,表明其景观效果较好;四翅滨藜的根系抗拉强度最高,达44.25 MPa,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护坡能力;在综合评价指标条件下,不同植物的适应性评价结果从大到小依次四翅滨藜、紫穗槐、柠条、小叶锦鸡儿、枸杞、黄刺梅、铺地柏。[结论]银西高铁干旱区生态修复中可优先选用四翅滨藜、紫穗槐和柠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