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根系分布

根系分布

根系分布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575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8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97535篇;相关期刊254种,包括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九届全国微灌大会、2013年北京土壤学会年会、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四届全国桃学术研讨会等;根系分布的相关文献由1709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正来、刘秋霞、姚科俊等。

根系分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8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7535 占比:99.44%

总计:98086篇

根系分布—发文趋势图

根系分布

-研究学者

  • 黄正来
  • 刘秋霞
  • 姚科俊
  • 左强
  • 李明思
  • 樊永惠
  • 武倩倩
  • 马传喜
  • 齐华
  • 侯振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勇; 侯书杰; 侯亚方
    • 摘要: 一、水肥运筹(一)灌溉入夏后若遇干旱,应遵循“随旱随浇”的灌溉原则,要做到灌、排、保、节水并重。根据物候期确定灌水时期,做到花芽分化(5-6月)前的水分充足供应,以利于新梢和果实的生长发育及花芽的分化。浇水量不可过大,一般以能浸透梨树根系分布层(1 m左右)并达到果园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80%为宜,具体浇水量要依据品种、树龄、树冠大小、土壤持水等情况确定。需要注意的是,果实采收前20 d禁止灌水,以免果实含糖量降低,影响梨果的风味和品质。
    • 丁林; 王文娟; 吴婕; 刘文光
    • 摘要: 垄作沟播喷灌技术是集垄作沟播与喷灌技术为一体的节水栽培技术。以不同灌水定额各设4个处理(灌水定额分别为24 mm、30 mm、36 mm、42 mm,灌水5次),以常规覆膜喷灌为对照(灌水定额42 mm,灌水5次)。通过测定不同灌水处理下垄作沟播油葵根系生长及分布特征等指标,分析了不同灌水处理对油葵根系纵向、横向生长及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喷灌处理对油葵根系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垄作沟播处理灌溉水垂直入渗较深,根系纵向生长长度均高于对照处理。对照处理根系横向生长集中在地下0~20 cm,生长长度均长于垄沟处理,但在20 cm以下根系较少,生长长度低于垄沟处理。对照处理0~10 cm根系干重占总根干重的比例均高于垄沟处理,而20 cm以下垄沟处理明显高于对照处理。油葵根重密度随生育期在垂直土体中呈“T”形分布,灌水量越大,根重密度越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根重密度逐渐减小。与传统覆膜平作喷灌相比,垄作沟播喷灌可促进油葵根系生长,增加根系干物质,充分利用水肥资源,促使油葵地上部分生长更加旺盛,对提高产量有积极作用,可逐步推广。
    • 杨冬艳; 桑婷; 冯海萍; 赵云霞; 王丹; 王蓉
    • 摘要: 为制定宁夏引黄灌区日光温室早春茬黄瓜水分灌溉制度,基于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溉频率下日光温室黄瓜果实发育及根系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试验黄瓜茎蔓、叶片数和果实发育均呈现慢-快-慢的“S”形生长趋势,中频灌溉处理TR2可以促进株高、叶片数量和坐果数量的同步增加,同时利于果实膨大和单果重的增加。日光温室早春茬黄瓜根系干物质量在0~20 cm土层中占总根系量85%以上。不同生育阶段各灌溉频率对黄瓜根系生长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在黄瓜生育中早阶段,随着灌溉间隔的加大,0~2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增加,但在黄瓜生育后期,低频灌溉处理TR3的根系生物量显著下降,中频灌溉处理TR2根系生物量最高,同时果实产量最高达到115365 kg/hm^(2)。因此,在宁夏地区引黄灌区日光温室早春茬黄瓜生产中,平均日均温约22°C,单次灌水定额70.05 m^(3)/hm^(2)的条件下,黄瓜结果期的灌溉间隔以2~3 d为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高达11536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42.51 kg/m^(3)。
    • 卢瑜珺; 封明军; 孙鹏程; 王新建
    • 摘要: 为了明确酸枣嫁接灰枣后其根系分布与酸枣根系分布特征的差异,采用壕沟剖面网格取样法,按照不同根径(10.0 mm)统计并分析了垂直方向0~80 cm、水平方向0~100 cm范围内的根系,探索其根系分布深度、广度以及集中分布区。结果表明:地下10~50 cm深度为灰枣根系集中分布区,水平方向集中分布区为30~80 cm;地下0~60 cm深度为酸枣根系集中分布区,水平方向集中分布区为10~70 cm。
    • 高仁才; 陈松鹤; 马宏亮; 莫飘; 柳伟伟; 肖云; 张雪; 樊高琼
    • 摘要: 【目的】冬春干旱频发和氮的过度施用限制了西南丘陵旱地雨养农业区小麦的产量与可持续发展,探讨秋闲期秸秆覆盖与氮肥减施对旱地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优化四川旱地小麦耕作制度和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2018年在四川省仁寿县四川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采用裂区设计,在夏玉米收获后,以秋闲期秸秆粉碎覆盖(SM)和不覆盖(NM)为主区,以不施氮(N_(0):0)、减氮(RN:120 kg N·hm^(-2))和常规施氮(CN:180 kg N·hm^(-2))为裂区,研究分析土壤含水量、根长、根系分布、小麦产量、耗水量(ET)、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素利用情况。【结果】与不覆盖相比,秋闲期秸秆覆盖显著提高播种至孕穗期0—10 cm和10—20 cm土层含水量及播种时与拔节期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秸秆覆盖的保墒效应可持续至孕穗开花阶段;覆盖显著促进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耕层根系生长,尤其是0—10 cm土层根系直径增加、根长密度显著提高;覆盖下小麦总耗水量、WUE、氮素吸收量、播种至拔节期氮素积累速率、拔节至开花期氮素积累速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氮肥农学效率(AEN)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两年均值较不覆盖分别提高11.4%、71.8%、73.1%、119.0%、100.0%、3.6%、264.7%和78.2%;覆盖下氮肥回收效率(REN)较不覆盖增加44.4个百分点。覆盖后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两年均值较不覆盖分别提高31.8%、44.4%和92.9%。秸秆覆盖效应大于施氮量效应。与常规施氮量相比,减氮处理未显著降低0—10 cm土层根长密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与籽粒产量;覆盖结合减氮显著提高群体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回收效率。【结论】秋闲期秸秆覆盖提高播种至拔节期土壤水分含量和储量,促进拔节期小麦根系在表层土壤中的生长,进而促进氮素吸收利用、提高冬小麦产量与水肥利用效率;秋闲期覆盖结合120 kg·hm^(-2)施氮量是适宜四川旱地冬小麦的减氮增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 杨志新; 郑旭; 陈来宝; 于泳鑫; 张凤华; 李鲁华; 王家平
    • 摘要: 为明确食叶草根系应对盐碱胁迫表现的形态适应策略,采用剖面法对新疆石河子垦区盐碱地食叶草进行根系剖面采集,分析不同时期食叶草根系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探究食叶草根系形态分布及对盐碱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食叶草根系显著降低了根系周围土壤电导率,与根长、根生物量增加显著正相关。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根长、根生物量、根体积等指标呈现下降趋势,7-10月,0~20 cm土层根系生长最快,根体积增加了71.26%。水平距离上,25~35 cm内根系较5~25 cm生长缓慢,密集程度低,从而规避高盐区域并提高营养吸收能力。细根(d≤2 mm)是食叶草根长增加的主要体现,占总根长90%以上。食叶草根系在盐碱地中形成了抵抗胁迫并增强自身抗逆性的形态适应策略,主要表现为根系快速向深层拓展,距植株水平距离0~15 cm内侧根密集且快速增加。研究结果为干旱区盐碱地治理过程耐盐植物管理与配置提供依据。
    • 罗玉兰; 孙丽; 张冬梅; 张浪; 张敬丽; 李玮
    • 摘要: 根系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构建地下根系空间分布体系是形成稳定植物群落的关键。文章选取上海闵行文化公园、共青森林公园、世纪公园内8个以白玉兰为建群树种的植物群落,采用树木雷达系统(TRU)检测群落中的白玉兰根系分布情况,同时结合群落分布、群落结构、植物生长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白玉兰根系数量在不同区域内的占比不相同,随土层加深呈梯度式递增,并集中分布在离主干3 m、土层深度41~70 cm处,为水平型根系。不同群落内的白玉兰根系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乔灌草(M2)、乔乔(G4、G7)配置结构对白玉兰生长有利。闵行文化公园M1、共青森林公园G4、世纪公园S8群落内的白玉兰处于全光照下,其根系分布在水平方向较均匀,在垂直方向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递增趋势,集中分布在离主干2 m、土层深度41~70 cm处;其他群落内的白玉兰受日晒方位、日照时间的影响,种植在高大乔木东南侧(M2、G7)的生长状况明显优于东侧(G5、G6)和西南侧(M3)的生长状况。因此,在设计白玉兰种植时应以乔灌草群落结构且在其西南侧配植高大乔木或建筑为宜。
    • 蒋敏; 孙三民; 孙博瑞; 周少梁; 代云豪
    • 摘要: 为探究不同灌水深度条件下,南疆枣树根系分布特征及吸水机理。以枣树为研究对象,试验导水装置设置3个深埋水平,分别为20 cm(T1)、35 cm(T2)和55 cm(T3),以地表滴灌(T0)为对照组;结合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建立枣树根系一维吸水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吸水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下枣树根系随土层的增加呈负指数趋势分布,相比于T0,T1、T2和T3处理下出水口范围内枣树有效根长分别增长18.2%、15.3%和10.9%,即深层灌水处理促进了枣树深层扎根;不同灌水深度处理下,各土层含水率大小为T2>T3>T1>T0,同一灌水深度处理下,各土层土壤含水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变大后变小的趋势;通过建立的根系吸水模型模拟土壤含水率,计算值和测量值差异性在允许范围内,满足枣树根系吸水模型对土壤含水率预测的精度要求。综上可得,当灌水深度设置为35 cm左右时,利于枣树根系充分吸收水分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 摘要: 大田问:直播的水稻1叶1心能否用多效唑控制最终高度?如果行,亩用量多少?答:直播稻群体答,根系分布浅,易倒伏,生产上应在水稻生长前期加以控制。在水稻1叶1心期施用多效唑有利于培育壮苗,但对防治后期倒伏的作用较小。最佳施用时间是拔节前1周左右,用药浓度为100~150毫升/公斤。
    • 王雁超; 吕雯; 汪星; 王永强; 王维宝; 杨兴成; 咸福平
    • 摘要: 为了探究雨养苜蓿地土壤水分、养分及根系分布特征,采用野外取样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对宁南黄土丘陵区人工种植18a的苜蓿地0~720cm土壤剖面根系垂直分布、0~1000cm土壤剖面含水量、全氮、全磷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地200~1000cm范围土壤干化(Dried soil layer,DSL),平均含水量为7.11%,在0~1000cm范围土壤储水量(Soil water storage,SWS)较相近的旱作农田减少895.47mm;种植18a的苜蓿地根系和土壤养分分布规律一致,主要集中在0~120cm土层;表层0~120cm范围内土壤平均全氮含量为0.53g/kg、平均全磷含量为0.51g/kg,是0~1000 cm深度范围全氮含量平均值的1.9倍、接近全磷含量平均值。18a老龄苜蓿地0~1000cm土壤剖面含水量显著低于对照(农田);120~480cm土层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全磷含量在0~200cm土层显著低于对照。总体上看,与农田对比,苜蓿地干层厚度与根系分布深度更大,对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显著影响,这一特征对今后深入揭示半干旱黄土区草地深层土壤水分、养分、根系的协同关系,及实施人工草地科学经营发展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