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群体结构

群体结构

群体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3篇、会议论文88篇、专利文献1760909篇;相关期刊795种,包括耕作与栽培、作物学报、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全国第十六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2015中国驴业发展大会、第九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等;群体结构的相关文献由3784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天翔、卢和顶、宋娜等。

群体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8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60909 占比:99.91%

总计:1762500篇

群体结构—发文趋势图

群体结构

-研究学者

  • 高天翔
  • 卢和顶
  • 宋娜
  • 张明
  • 杨志根
  • 刘强
  • 康振生
  • 张辉
  • 张邦琨
  • 李凤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鑫; 王蕾; 邱盛尧; 刘淑德; 董秀强
    • 摘要: 2018年3月-2019年9月,每月对山东海阳近岸流刺网渔船的主要渔获物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进行跟踪采样,测定样品的体长和体质量,鉴定摄食强度和雌性的卵巢发育程度,计算渔获物中雌、雄的比例,对口虾蛄的渔业生物学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流刺网全年口虾蛄渔获物中,雌、雄比例为1∶1.03,4月和12月的雌、雄样品平均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月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性口虾蛄全年优势体长为100~140mm,优势体质量为10~40 g;雄性口虾蛄优势体长为110~150mm,优势体质量为20~50 g;除12月外,其余月份雌、雄样品体长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雌性口虾蛄全年样品性腺成熟度在Ⅰ~Ⅳ期,Ⅲ期和Ⅳ期个体主要出现在4-5月及10月-次年1月;雌性有2个性成熟高峰期,分别为5月和1月.10月雌、雄口虾蛄空胃率全年最低,体长相对增长速率最高.雌性口虾蛄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5.39×10-5 L2.7098(R2=0.8254,P<0.05),雄性口虾蛄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2.62× 105L2.8744 (R2=0.7986,P<0.05).流刺网渔获物中雌、雄口虾蛄群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
    • 杨振菲; 马志杰; 陈生梅; 白诗睿; 李广祯; 李文浩; 李剑
    • 摘要: 为明确青海省祁连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遗传结构组成及母系遗传背景,本研究对33头祁连牦牛的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进行测定,结合Genbank中已报道的22条祁连牦牛D-loop区序列,用BioEdit7.2.5、Arlequin3.11和Mega5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共计55条序列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其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在祁连牦牛mtDNA D-loop区692bp序列比对分析中,排除2处插入/缺失后共发现33处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3处、简约信息位点30处;共确定了17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2由19个个体共享,为优势单倍型;计算得到祁连牦牛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为0.850±0.037,核苷酸多样度为0.016±0.008。与野牦牛及大通、青海高原、天祝等其他家牦牛品种相比,祁连牦牛群体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值均较低,表明该群体的母系遗传变异较低,具有较低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祁连牦牛的17种单倍型分属于5种单倍型组(即A、B、C、D和E),可分为2个大的母系支系(即支系Ⅰ和支系Ⅱ),推测其有2个母系起源。
    • 肖颖妮; 于永涛; 谢利华; 祁喜涛; 李春艳; 文天祥; 李高科; 胡建广
    • 摘要: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鲜食玉米最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解析我国鲜食玉米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对品种鉴定和品种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aize 6K芯片对全国范围内的385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了解群体结构,划分种质类群,估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5067个SNP标记在385个鲜食玉米品种中基因多样性平均0.406,变幅为0.097~0.500;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平均0.319,变幅为0.092~0.375。通过PCA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一致表明,本研究所收集的品种主要划分为3个类群,分别为糯玉米类群(糯玉米和甜糯玉米,共185个品种)、温带甜玉米类群(123个品种)和热带甜玉米类群(77个品种)。两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132~0.472之间,平均值为0.37。通过FST分析检测到不同类群间有160个区域受到强烈选择,其中包括4个玉米籽粒淀粉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sh2、su1、su2和wx1),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验证了sh2和DGAT1-2两个位点在鲜食玉米群体不同选择模式。本研究为我国鲜食玉米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 李纯科
    • 摘要: 清代东河总督辖区主要在南、山东,掌管黄河南下汾水分流及运河泄洪,在保障河道安危、维持漕运畅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顺治二年(1645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东河总督共计61人。以东河总督的群体结构和人事变迁为视点,解析东河总督的出身背景、旗汉比例、籍贯分布、任职背景、任职时间、任职年龄及离职原因等,从中分析清朝政府的用人之道,进而勾勒出职能型总督在整个总督群体中的特殊性。
    • 王梦薇; 周羽; 王树杰; 沈辉; 任喜峰
    • 摘要: 为探究大麦的遗传进化关系,选用91份来源于近东、中亚和我国西藏的野生大麦材料,基于乙醇脱氢酶Ⅲ基因(ADH3)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近东野生大麦的单倍型个数(H=22)和遗传多样性(H_(d)=0.914,π=0.01265)均明显高于西藏野生大麦(H=5,H_(d)=0.753,π=0.01216)和中亚野生大麦(H=8,H_(d)=0.810,π=0.01110)。91份野生大麦材料主要被分成2个类群(Ⅰ和Ⅱ),81%的近东野生大麦和80%的西藏野生大麦聚类于Ⅰ类群;91%的中亚野生大麦与少部分近东和西藏野生大麦混合聚类于Ⅱ类群。同时,群体结构分析进一步佐证了西藏野生大麦与近东野生大麦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与中亚野生大麦的亲缘关系较远。该研究结果明确了近东、西藏、中亚野生大麦的遗传进化关系,可为研究栽培大麦的起源提供分子依据。
    • 钟鹏; 苗丽丽; 刘杰; 王建丽; 陆海燕; 于洪久; 张楠
    • 摘要: 为研究种植密度和方式对油莎豆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8年选取黑油莎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分别设置9万(A1)、11万(A2)和13万株·hm^(-2)(A3);以种植方式为裂区,分别设置110 cm垄上三行(小行距30 cm)(B1)、65 cm垄上双行(小行距20 cm)(B2)和45 cm垄上单行(B3)。测定不同处理下油莎豆植株的生长指标、群体叶面积指数、透光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生物量和产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植株生长、叶片光合性能及块茎产量有显著影响。A1密度下,群体叶面积指数在块茎生长后期达到最大值;而A2、A3密度下,在块茎生长中期已达最大值。A1、A2、A3密度下,冠层和下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分别在块茎生长后期、生长中期和形成期达到最大值。块茎生长中期,A2B1处理冠层和下部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最高。同一种植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群体产量表现为A2>A3>A1,且处理间差异显著。结合种植模式,即A2B1处理的群体产量最高,为7 469.81kg·hm^(-2)。综上所述,合理密度结合宽窄行种植,是实现作物群体结构优化并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挖掘寒地油莎豆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 李静; 程鲁光; 万九生; 陈超; 邓卫东; 张正红; 张志; 黎立光
    • 摘要: 旨在以昆明犬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昆明犬-国内唯一培育并广泛使用的工作犬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本试验共采集16头昆明犬(3个品系)、4头马里努阿犬、4头德国牧羊犬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用Illumina CanineHD Beadchip芯片对24头3个品种犬进行主成分分析(PCA)、STRUCTURE和邻接(NJ)树分析,检测3个品种警犬的遗传群体结构,并分析昆明犬选育中可能受到选择的候选基因。结果显示,芯片数据根据质控标准最终有86270个SNPs被筛选出来用于分析。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表明,K=2时德国牧羊犬(DM)和其他品种犬完全区分开来,K=3时马里努阿犬(ML)可以和其他两个品种区分出来,昆明犬中存在部分德国牧羊犬的杂合。PCA和NJ树分析均能将3个品种犬清楚地分开。通过在常染色体上设置500 kb的滑动窗口和将这些区域注释后得到22个在昆明犬品种形成过程中可能受到正选择的基因,主要是参与腺苷酸环化酶活化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的基因及蛋白和在神经元轴突的生长锥中影响轴突和前导突起生长的基因。本研究探讨了中国昆明犬与其他品种犬的遗传关系,为昆明犬受到强烈的人工选择而产生调节学习、记忆、应激刺激等适应的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康周才让; 刘宇; 王敏; 李颖; 毕晓昆; 李媛媛; 凌遥; 赵春江
    • 摘要: 旨在揭示康西草原马匹的品种来源以及群体遗传结构。本研究采集了当地60匹健康状况良好、体重适中、3~6岁之间不区分公母马的血液样品,试验分为6个种群并以纯血马等4个国外马品种、1个我国地方马品种作为对照,通过设计引物并提取基因组DNA结合微卫星扩增法对染色体上12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各种群遗传多样性参数、群体分化指数、瓶颈效应以及群体结构进行分析。试验按照群体个数为依据分为6组,每组1个重复,每个重复以该组样本量为标准。分析6个种群马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其中共检测到221个等位基因,平均Shannon指数为1.691;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649~5.397;期望杂合度(He)为0.681~0.798;观测杂合度(Ho)为0.632~0.78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3~0.772。这些结果表明,6个群体都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微卫星DNA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及哈迪-温伯格平衡分析发现,大多数位点的P值都大于校正值(P=0.0065),表示较多位点都处于哈迪-温伯格及连锁平衡状态。各群体间群体分化系数(Fst)表明,群体间分化程度较低(Fst<0.15)。基于Nei’s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Mantel相关性检验显示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性(R=0.502),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310);各马匹种群瓶颈效应分析表明,P值极显著(P(IAM)<0.01)说明该地区的马群体受到过瓶颈效应的影响且该马群体历史上数量有大规模的减少。通过FCA因子分析、基于Nei’s标准遗传距离UPGMA树状图以及Structure贝叶斯聚类分析发现,该地区马种群与纯血马和温血马聚为一类,说明该种群最有可能主要来源于温血马和纯血马。这些结果揭示,康西草原地区马匹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该地马群体的血统与纯血马和温血马相近,这为当地马遗传资源评估以及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刘仲阳; 崔秀敏; 史桂芳; 董浩; 李国红; 谭德水; 郑福丽
    • 摘要: 为探明不同类型控释氮肥在冬小麦上的节肥增产效果,采用田间大区试验法,设置不施氮(CK)、普通氮肥优化施用(OPT)和5个不同类型控释氮肥(编号A~E)共7个处理,研究不同类型控释氮肥对冬小麦群体结构、花后干物质累积、产量和氮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控释氮肥可以显著增加公顷穗数,控释氮肥各处理较OPT处理增加7.5%~10.4%,但对穗粒数无显著影响。控释氮肥B处理千粒重最高,与控释氮肥C、D、E处理差异显著。(2)施用控释氮肥可以促进小麦冬前分蘖和春季分蘖,增加有效分蘖数,其中控释氮肥A处理冬前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最高,C、D、E处理春季最大分蘖数和单株分蘖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控释氮肥A、B、D、E处理显著提高花后同化物向籽粒输入比例,增加籽粒干物质积累量,与OPT处理相比,花后同化物输入量提高6.9%~13.3%,控释氮肥C对花前花后干物质的运移无显著影响。(4)控释氮肥B处理小麦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OPT增产7.1%;其他控释氮肥处理小麦产量稳定,与OPT无显著差异。(5)与OPT相比,控释氮肥各处理氮肥利用率提高31.9%~89.0%,土壤氮素依存率降低4.6%~12.1%。本试验条件下,控释氮肥B处理节肥增产效果较好,是比较适合本地区冬小麦一次性施用的控释氮肥类型。
    • 李仁学; 江玲; 顾钦; 李世升; 李竟才
    • 摘要: 为确定大别山薯蓣(Dioscorea alata)资源的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大别山地区搜集到的48份薯蓣资源材料进行标记检测,标记数据输入Structure 2.3.4软件并采用混合模型进行群体结构分析。试验筛选出22对具有多态性的SRAP引物组合,对48份薯蓣资源材料进行标记检测。结果表明,22对SRAP引物组合共检测出175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为4~11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到7.95条多态性条带。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3时,△K最大,即这48份薯蓣资源材料可以分为3个亚群,分别包含15、13和20份薯蓣资源材料,且亚群间存在基因交流,属混合亚群。通过基于SRAP标记的48份薯蓣资源材料的群体结构研究,揭示大别山地区薯蓣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关系较为复杂。分为3个亚群,亚群间存在基因交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