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根长密度

根长密度

根长密度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1465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生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2008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等;根长密度的相关文献由62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宏、谌芸、郭光华等。

根长密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1465 占比:99.83%

总计:101634篇

根长密度—发文趋势图

根长密度

-研究学者

  • 李宏
  • 谌芸
  • 郭光华
  • 杨婵婵
  • 何丙辉
  • 郭向红
  • 刘晶淼
  • 刘枭宏
  • 孙西欢
  • 张志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万艳萍; 赵洋毅; 段旭; 王克勤; 朱梦雪; 邱砚海; 杜云祥
    • 摘要: 为探究红河干旱河谷林草地植物根系与砾石特征对土壤优先路径形成的影响,基于染色示踪法在确定研究区样地土壤优先路径的位置及数量的基础上,结合染色区的植物根系与砾石体积含量特征,定量分析二者与优先路径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林地优先路径发育水平明显优于荒草地;不同染色影响半径范围下的优先路径连通性也有所不同,其中荒草地中优先路径连通性从大到小为1~2.5 mm,≤1 mm,2.5~5 mm,5~10 mm,>10 mm;林地为1~2.5 mm,2.5~5 mm,≤1 mm,5~10 mm,>10 mm;优先路径数量与土层深度和同一土层内染色半径均呈负相关关系,此外,在同一土层内,优先路径的数量与染色半径也呈负相关关系。(2)林地中染色区的砾石总体积含量与土层深度呈负相关,而荒草地中在20—30 cm土层中增多,其余径级下的则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3)两种样地中的根长密度与根重密度都随土层的深度增加和根径增大而单调递减,林地中不同径级下的根长密度都明显高于荒草地;(4)林地中优先路径数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根径范围在≤1 mm的根重密度和径级为5~10 mm的砾石体积含量;而荒草地样地中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根径在≤1 mm和1~3 mm范围下的根重密度、径级在2~5 mm间的砾石体积含量、根径在1~3 mm范围下的根长密度。因此,样地中砾石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细根更易促进优先路径的形成,二者共同影响着优先路径的形成。
    • 葛建坤; 平盈璐; 龚雪文; 王玲; 辛清聪; 张磊; 刘欢欢
    • 摘要: 【目的】探讨水分胁迫和覆膜对温室滴灌番茄根系生长和根系吸水状况的影响。【方法】以20 cm标准蒸发皿的累计蒸发量(E_(p))为依据,结合地膜覆盖情况,设置3个处理:无膜高水处理(WM-0.9,水面蒸发系数为0.9)、有膜高水处理(FM-0.9)和有膜低水处理(FM-0.5,水面蒸发系数为0.5)。系统研究水分胁迫和覆膜双因素影响下的温室番茄根系分布特征,利用HYDRUS-1D软件模拟了根系吸水量,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不同根系吸水量对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WM-0.9、FM-0.9处理和FM-0.5处理在20 cm土层内的根长分别占总根长的58.6%、56.2%和78.9%。HYDRUS-1D模拟的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均方根误差在0.010 cm^(3)/cm^(3)以内,回归系数在0.867~1.076左右,各处理蒸腾量与根系吸水量的均方根误差均在0.581 mm/d以内,回归系数在0.890以上,说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FM-0.9处理的根系吸水量最多,达240.9 mm,比WM-0.9处理和FM-0.5处理分别高24.4%和26.7%,其中0~40 cm土层为番茄根系的主要吸水层,WM-0.9、FM-0.9处理和FM-0.5处理在该层的根系吸水量分别占总吸水量的84.2%、85.7%和83.2%,同时WM-0.9处理和FM-0.5处理在土层20~40 cm的根系吸水量迅速下降,FM-0.9处理则仍可保持较高的根系吸水量。FM-0.5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为59.0 kg/m^(3)和70.3 kg/m^(3),比WM-0.9处理高34.4%和55.5%,比FM-0.9处理高11.3%和30.4%;FM-0.9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47.7 t/hm^(2),较WM-0.9处理和FM-0.5处理高19.3%和23.6%。【结论】依据番茄根系对水分反应的差异,在0.9E_(p)的灌溉定额下,结合覆膜栽培技术,可提高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 任小通; 马娟娟; 孙西欢; 郭向红; 郑利剑; 孙瑞峰; 郭佳昌
    • 摘要: 为了阐明新型根区灌溉下对干旱区葡萄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内在影响,以6年生无核白葡萄树作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灌水处理灌水下限固定在田间持水量60%,根区灌溉灌水上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T1)、田间持水量的90%(T2)和田间持水量的100%(T3),以沟灌上限为田间持水量的90%作对照(CK),分别测定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根系生长参数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根区灌溉下以地平面为基准向下,土壤体积含水率先增大后减小,0~100 cm土层中大小关系为T3>T2>T1,吸水根系主要分布在20~80 cm,其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由大到小为T2>T3>T1;CK处理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吸水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其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受土壤体积含水率影响显著,当土壤水分含量小于88.46%田间持水量时,各指标随土壤体积含水率增大而增大,当土壤水分含量大于88.46%田间持水量时,各根系指标均出现增长缓慢或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灌水方案下,T2处理的产量和果形指数均最大。综合考虑土壤水分分布、根系分布、产量和果形指数因素,根区灌溉较沟灌更利于根系深扎,T2作为各项因素表现最佳的处理,是本年度该地区葡萄种植的最优灌水方案。
    • 李田甜; 孙雪; 樊文霞; 王沛娟; 王霜; 李燕芳; 万素梅; 陈国栋
    • 摘要: 为探明枣棉间作模式下作物根系对地下资源吸收利用的变化特征,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解析枣棉间作系统各组分的相互作用和竞争机制,运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对南疆地区枣棉复合群体根系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距地表0~0.4 m内,是棉花根系主要分布的土层,占到总根长密度的68%;在0~0.3 m土层内,是枣树根长密度主要集中分布的土层,占到总根长密度的43%。在水平方向上,枣树的根长密度分布表现为随着距离枣树距离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在0.1~1.0 m处均匀分布;棉花根系分布在整个土层样区,在0.1~0.3 m处最小,占到总根长密度的19%,在0.7~1.0 m处最大,占到总根长密度的35%。枣树单作地下茎粗、枣吊长和叶绿素含量较间作枣树高,但在间作棉花的生长指标表现上均高于单作棉花。综上所述,在枣棉间作复合体系中,枣树和棉花之间对资源的争夺始终存在,但总体上来看,棉花比枣树更具备竞争优势。枣棉间作系统的土地利用率大于单作系统。
    • 何应会; 蒋燚; 黄荣林; 姜英; 刘菲
    • 摘要: [目的]探明广西不同栽培区江南油杉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共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机制.[方法]以广西3个栽培区江南油杉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系全株分层挖掘和根系形态结构分析法,定量分析江南油杉幼树不同径级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和表面积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江南油杉幼林期细根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在0~90 cm土层中,且0~60 cm范围内的细根生物量占总量的81.83%,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升高—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细根生物量在水平方向上主要分布在距树干0~100 cm范围内,其中0~50 cm细根生物量占总量的87.40%.综合不同径级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分析结果表明,d<5 mm径级细根是江南油杉幼树占主导地位的吸收根系,其中0.5 mm≤d<2 mm径级细根在不同样地以及不同土层中的根长密度值最大,是决定江南油杉幼树根长密度分布特征的主要根系.2)江南油杉细根总生物量、根系长度、根表面积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江南油杉细根分布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响应敏感.[结论]江南油杉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双峰"特征有利于根系对表层土壤水分在下渗过程中的二次吸收利用.0~60 cm土层是江南油杉幼树根系发挥生理功能的主要土层,可作为该树种水肥管理的重要区域.
    • 李燕丽; 王昌昆; 卢碧林; 李继福; 潘贤章
    • 摘要: 常用的作物根系生长监测一般采用破坏性采样方法,如土钻法和挖掘法等,虽然精度较高,但很难实现对作物根系生长的原位重复观测.采用桶栽法,利用微根管技术对分蘖期、返青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的小麦根系进行了连续观测和采样,获取不同盐胁迫下小麦根长密度和根长等参数,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小麦根系生长参数随土壤深度分布的规律.结果显示,微根管法获得的小麦根长密度与土钻法所得到的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且在拔节期和孕穗期二者的相关性最好.通过不同时期根系图像对比及根系参数分析发现,小麦根系在0~10 cm土层分布最多,并随深度增加而减少.此外,随着土壤盐含量的增加,各生长期根长变短;在分蘖期,土壤盐分含量最高(S5,盐分含量6.61 g·kg–1)的小麦根系长度不足对照处理的1/2,至孕穗期,其根系长度甚至低至对照处理的1/3,说明小麦根系受盐分胁迫影响较大,且以孕穗期受胁迫程度最严重,尤其当土壤盐含量超过3 g·kg–1时影响最明显.由此可见,与传统破坏性取样方法相比,微根管技术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可更好地快速、无损获取小麦根系生长的相关参数,为盐渍化区域作物根系的原位观测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 刘枭宏; 谌芸; 颜哲豪; 唐菡; 强娇娇; 齐越; 都艺芝
    • 摘要: 为探索草篱在紫色土坡地的水土保持价值及其根系固土的力学性能特征,在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监测基地"种植了2种草篱(紫花苜蓿和拉巴豆),定量研究了草篱根系形态、纤维含量、抗拉特性以及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冲性能,明确了根系对其根-土复合体抗剪/冲性能的影响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紫花苜蓿和拉巴豆根-土复合体中有超过90%的根系直径小于1.0 mm,紫花苜蓿根系的纤维含量较高,拉巴豆根系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较优;2)同一径级下根系平均极限抗拉力和抗拉强度均表现为拉巴豆(19.76 N,32.70 MPa)>紫花苜蓿(14.32 N,26.66 MPa).极限抗拉力与根系直径呈幂函数正相关,抗拉强度与根系直径呈幂函数负相关;3)2种草篱根系均能显著提高根-土复合体的粘聚力和抗冲指数(P<0.05),尤其是拉巴豆.拉巴豆根-土复合体平均粘聚力达22.88 kPa,较对照提高了71.06%,最大抗冲指数达19.00 L·g-1,是对照的2.60倍;4)主成分分析表明根系通过根长密度、半纤维素含量以及极限抗拉力来影响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冲性能,拉巴豆草篱根-土复合体抗剪/冲性能的综合得分均高于紫花苜蓿草篱.综上,紫色土坡地上拉巴豆草篱根-土复合体抗剪/冲性能显著优于紫花苜蓿草篱.
    • 侯芳; 杨志; 程金花; 王通簙
    • 摘要: 以永定河(北京段)滨河带的藤本植被和次生乔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法和根系分析法,利用形态学和统计分析学的解译手段,对得到的剖面染色图片进行优先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藤本植被覆盖的样地基质流深度比次生乔木林小5.48 cm,优先路径的通道数量比次生乔木林多67%。藤本植被的优先流现象更明显,平均染色面积比(34.17%)、优先流比(69.44%)和长度指数(457.79%)分别比乔木样地大9.89%,18.66%,25.71%。2种覆被状况下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藤本植被覆盖下土壤表层0—10 cm根长密度是次生乔木林样地的2.96倍。2种覆被状况下的染色面积比和根长密度关系曲线拟合较好,藤本样地相关指数R 2高达0.97。在相同外界条件下,藤本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比次生乔木林土壤优先流程度更大。
    • 曹丹妮; 邸涵悦; 郭忠录; 马美景
    • 摘要: 为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变化规律,以胡家山小流域内植被恢复过程中5个典型阶段(荒地、草地、灌木、针叶林、乔-灌混合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室内分析和染色示踪试验,分析了演替梯度下土壤优先流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根长密度对土壤优先流和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演替的进行,土壤中优先流数量和运移路径均呈增大趋势;5种演替梯度下针叶林土壤染色面积比最大,其次是乔-灌混合林、灌木、草地,荒地的土壤染色面积比最小;(2)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染色面积比之间的相关性较强,砂粒含量、黏粒含量对土壤中优先流染色面积影响不显著;(3)不同径级根系对土壤优先流路径影响不同,5种演替梯度下,D≤0.5 mm的根长密度与土壤染色面积比之间相关性最显著,其次是0.55 mm的根长密度与土壤染色面积比之间相关性最不显著。说明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D≤2 mm的根系主要影响土壤优先流的产生与发展。
    • 张威贤; 孙西欢; 马娟娟; 郭向红; 孟玮; 孙瑞峰; 赵文渊
    • 摘要: 为了探究蓄水坑灌下不同灌水上限对苹果树吸水根系、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的影响,以12 a生矮砧红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灌水处理(灌水下限均为田持的60%,蓄水坑灌处理T1、T2的灌水上限分别为田持的100%和80%,地面灌溉处理CK的灌水上限为田持的80%),对全生育期果树吸水根系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以及果实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吸水根系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大小整体表现为:T1>T2>CK。CK处理吸水根系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不同生育期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分别占整个吸水根系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的82.1%~85.3%和82.1%~86.3%;T1和T2处理主要分布在20~80 cm土层,其中不同生育期根长密度分别占整个吸水根系根长密度的66.3%~74.3%和67.3%~78.1%,根表面积密度分别占整个吸水根系根表面积密度的65.7%~73.5%和67.3%~78.4%。CK处理灌水量比T2处理多25%但减产4.55%,并且灌溉水利用率显著小于T1和T2处理。T2处理灌水量比T1处理少33.33%,但产量仅减少8.82%,且灌溉水利用率显著大于T1处理。综合对比可知,T2是本试验最优处理,蓄水坑灌法能诱导果树根系生长和深扎,降低灌水上限能够达到节水稳产的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