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根系特征

根系特征

根系特征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6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62988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生态学报、作物学报、中国草地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7(第五届)中国水生态大会、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生态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草业科学研究生论坛、2014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菊花分会第二十三届年会等;根系特征的相关文献由77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永梅、李吉跃、范茂攀等。

根系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2988 占比:99.74%

总计:63152篇

根系特征—发文趋势图

根系特征

-研究学者

  • 李永梅
  • 李吉跃
  • 范茂攀
  • 潘昕
  • 邱权
  • 何茜
  • 许海涛
  • 师尚礼
  • 张伟
  • 徐长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远慧; 冯璐; 屈媛媛; 李凯; 李梦瑶; 周楠; 徐学选
    • 摘要: 我国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20多年来取得显著成效,为评估退耕还林(草)对土壤性质和入渗性能的改善效果及其内在机理,取黄土丘陵沟壑区农地和退耕年限为5年(C_(5 a))、15年(C_(15 a))和25年(C_(25 a))撂荒草地的0—30 cm土壤测定其水稳性团聚体特征、根系特征和入渗速率等性质,并分析了影响不同撂荒年限草地土壤的入渗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撂荒年限草地有机质含量(SOM)、全氮含量、根系性状均表现为C_(25 a)>C_(15 a)>农地≈C_(5 a);农地0—30 cm土壤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为0.78 mm,几何平均直径(GMD)为0.20 mm,分形维数(D)为2.89,土壤初始入渗率(IIR)和稳定入渗率(SIR)测定结果分别为7.80,2.58 mm/min;5年草地0—30 cm土壤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为2.03 mm,几何平均直径(GMD)为0.62 mm,分形维数(D)为2.73,土壤初始入渗率(IIR)和稳定入渗率(SIR)测定结果分别为6.36,3.21 mm/min;15年草地0—30 cm土壤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为2.25 mm,几何平均直径(GMD)为0.77 mm,分形维数(D)为2.69,土壤初始入渗率(IIR)和稳定入渗率(SIR)测定结果分别为11.12,4.33 mm/min;25年草地0—30 cm土壤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为2.44 mm,几何平均直径(GMD)为0.93 mm,分形维数(D)为2.64,土壤初始入渗率(IIR)和稳定入渗率(SIR)测定结果分别为13.67,5.93 mm/min;土壤SIR与SOM、容重、>5 mm粒级的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退耕还草对土壤的改善作用随着退耕年限延长而不断增强,因此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加以维护退耕还草的现有成果,并加强对退耕还草初期(5 a)草地的人工干预和管理以兑现其后期潜在的生态价值。
    • 付莉娇; 李雪琴; 范继辉; 鲁旭阳; 鄢燕
    • 摘要: 根际土壤微生物作为根系生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能量循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选择3种藏北高寒草原上具有代表性的植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揭示了不同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并利用WinRHIZO根系图像分析系统软件分析各植物的根系形态差异。结果表明: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为所有样本中的优势菌门,占所有门类的25%左右;根际细菌群落在组间的差异均大于组内差异,但不显著;在测定的6个土壤环境因子中,速效磷是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与流水带组相比,对照组的根系平均直径减小,根尖数均显著增多(P<0.05),表明流水带内外3种植物间的总根系形态特征存在差异。由此可知,流水带内外的植物地下部分主要通过调整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调节根系形态来适应生境的变化。
    • 尚永泽; 马波; 李占斌; 马建业; 王晨光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草灌植被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根系特征对土壤分离速率的影响强度,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成效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选取黄土高原典型直根系灌木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须根系草本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直根系草本植物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及其复合群落为研究对象,采集原状土样,在坡度为15°,流量为36 L/min的条件下,进行土壤分离试验,估算其分离速率,并测定相关土壤参数和根系参数。[结果]草灌复合使分离速率较单一草本和灌木的均值降低了73.58%,其中锦鸡儿与冰草的复合模式减蚀效果最强。影响土壤分离速率的最主要根系因子为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主要土壤因子为>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根系因子是影响草本植物土壤分离速率最主要的因子。灌木及草灌复合下的土壤分离速率受到土壤因子和根系因子的共同主导。[结论]草灌复合根系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抗分离能力,其中以直根系与须根系的根系构型组合效果最强,且不同的根系构型组合在影响土壤性质的程度和发挥抗分离作用时的主导因子不同。
    • 陈文瑞; 蒋朝; 唐娜; 吴征江; 武文莉; 戴洪伟; 李春鸣; 刘慧霞
    • 摘要: 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和植株密度是栽培草地管理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85%~90%、75%~80%、60%~65%、35%~40%的土壤饱和含水量)和植株密度(10、15、20株·盆^(−1))互作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植株性状和叶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株高、分枝数、根颈直径、主根长和叶绿素含量随土壤含水量增大,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而叶面积和叶片干重表现为增加趋势。紫花苜蓿根颈直径、主根直径、叶面积、叶片干重随植株密度增大,均呈减小趋势,而叶绿素a和叶绿素b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土壤水分和植株密度互作仅显著影响了根颈直径(P<0.05),表现为根颈直径随土壤水分和植株密度增加呈开口向下的抛物面,寻优结果发现,植株密度在15.1株·盆^(−1)、土壤含水量为75.6%土壤饱和持水量时根颈直径最大,约为2.21 mm。这为紫花苜蓿田间管理过程中调控土壤水分和植株密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 孙万斌; 马晖玲; 周青平; 陈有军; 张伟; 张俊超; 刘文辉
    • 摘要: 为明确在青藏高原海拔3500 m半湿润地区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越冬期根系生理及构型特征与越冬率的关系,选取10个不同苜蓿品种,在越冬不同时期,测定根及根颈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并在越冬前挖取根系以获取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返青前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比根部剧烈;越冬率较高的苜蓿品种根系分支模式更接近于叉状分支;返青前根部脯氨酸含量、越冬初根颈可溶性糖含量、总根长、总根表面积、主根平均直径与越冬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返青前根颈脯氨酸含量、总根体积、根尖数、分叉数与越冬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分叉数、总根表面积、总根长对苜蓿越冬率影响较大。参试苜蓿在该地自然越冬过程中,根颈生理活动比根部敏感,根系发达、扩展性强的‘WL319HQ’、‘皇后’、‘太阳神’、‘驯鹿’等品种具有较好的越冬适应性。
    • 高鹏飞; 张静; 范卫芳; 高冰; 郝宏娟; 吴建慧
    • 摘要: 以光叉委陵菜的多年生植株作为试验材料,通过自然控水法,研究不同干旱处理对植株根系的表型特征、超微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究光叉委陵菜的耐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光叉委陵菜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和平均直径持续增加,根系干重在0~15 d增加,20~25 d干重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综合来看,光叉委陵菜能耐20 d的自然干旱,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这为东北地区选育耐旱植物提供了参考。
    • 杨帆; 韦宝; 王瑜; 何峰
    • 摘要: 为探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产力,品质形成和可持续利用性能对刈割高度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盆栽精细控制试验,探究了4个刈割高度处理(H30,30 cm;H40,40 cm;H50,50 cm和H60,60 cm)对紫花苜蓿地上地下生物量、营养品质和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高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地上地下生物量,再生速度,比根长与主根直径均显著增加,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降低;主根直径与地下生物量和再生速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刈割高度与粗蛋白产量和主根直径变化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刈割高度低于45.13 cm时,降低紫花苜蓿草地的持久性,限制生产潜力的发挥。研究结果可为紫花苜蓿草地科学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 康子领
    • 摘要: 为筛选出适于淮北地区不同类型茬口、产量潜力在9750 kg/hm以上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的品种,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开展了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筛选试验,对各品种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根系特征和电解质渗出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福麦1号、金禾9123、许科1号、中麦895、华城3366、郑麦7698、济麦22、淮麦29和宿553等品种的丰产性和抗性表现突出,适合在淮北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 唐国; 胡雷; 宋小艳; 李香真; 王长庭
    • 摘要: 根系是草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之一,分析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地下不同径级根系碳分配特征及根系的生长特征对降雨变化的响应,有利于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高寒草甸植物根系、土壤碳氮循环及其过程。采用微根管技术原位监测5种降雨处理下(增雨50%:1.5P、自然降雨:1.0P、减雨30%:0.7P、减雨50%:0.5P、减雨90%:0.1P)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根系属性(现存量、生产量、死亡量、根系寿命和周转速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降雨变化对地上植物群落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0.5P和0.1P显著增加禾本科生物量(P0.05)。(6)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表明:根系现存量和生产量受土层和水分的直接影响,土层和养分对根系周转有负效应。综上所述,降雨量的变化并未显著改变地下总根系生物量,但少量降雨变化(0.7P、1.5P)会降低植物对2、3级根生物量的分配,投入更多资源以促进1级根的生长;而水分下降至轻度水分胁迫(0.1P),植物会减少地下各径级根系生物量的分配,保持低根系生物量消耗和低根系生长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状态,完成其正常的生态功能。
    • 景文疆; 顾汉柱; 张小祥; 吴昊; 张伟杨; 顾骏飞; 刘立军; 王志琴; 杨建昌; 张耗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中籼水稻品种的稻米品质与根系特征。【方法】以江苏省近8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中籼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全生育期设置干湿交替灌溉(AWD)和常规灌溉(CI)处理。在矮秆、半矮秆常规稻和半矮秆杂交稻中各选择2个水分利用效率(WUE)存在明显差异的品种进行稻米品质和根系特征分析。【结果】无论是在AWD还是CI下,各类型品种的产量和WUE均随品种改良逐渐提高。与CI相比,AWD显著增加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AWD下,各类型品种(矮秆品种、半矮秆品种、半矮秆杂交稻)的产量分别为6.96 t/hm^(2)、8.71 t/hm^(2)和10.14 t/hm^(2),WUE分别为1.30 kg/m^(3)、1.62 kg/m^(3)和1.91 kg/m^(3)。各类型品种的精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淀粉溶解度与膨胀度、根干质量、根冠比、根系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以及脱落酸含量随品种改良显著提高。与CI相比,AWD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及根系形态生理特征,提高了稻米淀粉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淀粉的消减值和相对结晶度。相关分析表明,产量、WUE及稻米品质均与根系生长密切相关。【结论】现代半矮秆品种尤其杂交稻在全生育期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较优的稻米品质,这与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的改善密切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