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三亚
  • 出版时间: 2012-12-02

主办单位: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旨在两个保障:保障水土资源、生态及社会经济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安全.两个保障通过监测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监测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来实现.因而其中"水土流失量"的监测是一个杠杆,用来衡量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优劣,也是必需的.但由于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量的监测需要通过地面监测设施来实现,受工程布局、建设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以及现阶段监测手段等因素的限制,地面监测设施布设很难做到规范和有效,监测时段很难做到全过程,监测的水土流失量不能反映客观实际.正视并承认这一困境,换个角度去看待并解决这个难题,使所做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真正具有科学性和信服力——通过建立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模拟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试验场,制定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不同建设项目、不同建设工期、不同裸露时段、不同防护措施等多因素水土流失定额,建设项目通过对扰动面积、挖填土石方数量、弃土弃渣成分和数量的监测,依据定额计算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以此起到监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数量,评价建设项目防治措施适宜性,提出改进意见,达到水土保持监测"两个保障"的目的.
  • 摘要:某些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可以主动获取大量磷酸盐,用来合成自身的ATP、核酸和贮能的多聚磷酸盐异染颗粒,而在无氧的条件下又可以释放这些颗粒到体外,既能积累聚磷酸盐,又能积累PHB(聚β羟基丁酸),将这类细菌称为聚磷菌.生物法除磷是目前最为常用和经济有效的污水除磷方法,就是应用这类细菌在厌氧状态下释放磷,在有氧状态下过量吸收磷的原理,形成高磷污泥,从而实现污水除磷的目的.本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田农田黑土及长春市某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为供试材料,对土壤"聚磷菌"的组成特征,土壤"聚磷菌"污水的适应性及聚磷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农田黑土中具有除磷功能的细菌种属,远远多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具有聚磷功能的菌株,这是因为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的多样性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要高。这也说明土壤是筛选聚磷菌的重要资源,应作为寻找新的聚磷菌筛选材料。
  • 摘要:水土流失监测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针对当前监测工作不够规范、深度、广度不够和监管工作跟不上的实际情况,对监测的内容与方法、监测设施的布设及其要求、监测成果资料分析的内容与方法,提出具体建议,同时,对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如在现阶段应重点扶持技术实力相对雄厚、监测业绩相对较好的监测单位,开展比较规范的水土流失监测工作,为其他监测单位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提高监测水平,应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专项检查等.
  • 摘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指标既是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布设与配置的基础又是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关键,其中治理指标(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和生态指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参数的获取与计算较为复杂.为科学地获取指标参数以及正确的计算指标,作者提出了治理指标和生态指标相关参数的获取途径,详细介绍了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并以井采矿工程为例进行了分析说明.
  • 摘要: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四区"内开办的特定生产建设项目需要编制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方案.在编制同一项目的水土保持与土地复垦方案过程中,由于编制人员都是从自身方案出发,对两方案中的共性内容缺乏沟通和衔接,结果导致两方案在临时场地的选址、表土剥离和复垦方向的确定等方面出现矛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一是在观念上要树立同一项目水土保持与土地复垦方案的统一观和整体现;二是在技术上对临时场地的选址、表土剥离和复垦方向的确定,按照"谁专业,谁负责"的原则进行不同方案的分工负责.三是在管理上通过打包委托、优化编制顺序,最终建立同一项目水土保持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和评审的联动机制.
  • 摘要:长期以来的过度垦殖导致土壤侵蚀日益严重使得黑土区耕地的土壤质量严重退化,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急需开展土壤侵蚀估算的相关研究.因此选择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莫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采集100年来未被扰动的土样样品27个,运用复合示踪技术进行黑土侵蚀速率的估算.研究表明区域137Cs和210Pbex背景值分别为2918Bq/m2和8954Bq/m2;土壤侵蚀速率分别为1.99mm/a、1.85mm/a;侵蚀模数分别为2507t/(km2·a)、2331t/(km2·a);为中度侵蚀和强烈侵蚀过渡段.研究结果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有效控制与恢复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定量依据.
  • 摘要:汶川地震在干溪沟内激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根据航空影像数据解译,干溪沟内发育成片的崩塌滑坡91块,总面积10.42km2,占全流域的28.95%,而暂时没有泥石流活动痕迹.干溪沟内山地灾害在坡度、坡向、高程、断裂距离、地层岩性等方面存在如下规律:①发生崩塌滑坡的坡度主要分布在30°~50°区间,随着坡度的增加,发生崩塌滑坡的概率越大;②崩塌滑坡的坡向主要分布向南方向;③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1000~1600m高程范围内,其中l000~1400m范围尤其集中;④绝大部分崩塌滑坡都分布距离北川断裂2000m或距离其他主要断裂l000m的范围内;⑤T1f+t地层是本次汶川地震的易发山地灾害地层.通过初步分析,预测干溪沟泥石流长期发展趋势为:①汶川地震后10~15年内将会比较活跃;②总体呈活动强度下降趋势,可供形成山地灾害的松散固体物质来源总量呈下降趋势,泥石流总量下降;③活跃期—平静期交替、平静期逐渐延长的规律;④在不同频率暴雨激发下,单次泥石流的洪峰流量、总量可能超过以前的规模.干溪沟的山地灾害现状及其长期发展趋势分析为下一步制定减灾方案奠定了基础.
  • 摘要:坡面土壤侵蚀量空间分布的确定是土壤侵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法,通过90mm/h、105mm/h两个不同的雨强,在坡沟系统实体模型上用HDS3000激光扫描仪,对坡沟系统实体模型的侵蚀产沙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DS3000扫描仪法不仅能达到高精度测量计算坡面土壤侵蚀量的目的,且能清晰再现坡面侵蚀前后形态变化,生成高精度DEM,直观的反映坡面各不同空间部位的侵蚀量大小,且测量精度较传统的侵蚀沟测量计算法得到的坡面侵蚀量精度有大幅度提高,是一种较好的实用的坡面侵蚀量空间分布研究方法.
  • 摘要:生产建设项目产生的弃土堆放引起人为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水土流失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综合试验基地扩建工程弃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东北黑土区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坡面产流的特征.试验设置为降雨强度和堆存时间两个因素,每种因素均设置5个水平,降雨强度分别为0.64mm/rain、0.82ram/rain、1.05mm/min、1.24mm/min和1.52mm/min;堆存时间设定为0、3、6、9和12个月.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和弃土堆存时间的增加,产流时间缩短,坡面径流量增大且差异性显著,其中在1.52mm/min降雨强度下,堆积12个月的弃土坡面产流时间最短,为0.93min;堆积9个月的弃土平均坡面径流量达到最大值1.52mL/s;在降雨第30min内,堆积12个月的弃土的坡面径流量最大,为18.88mL/s.坡面径流量与弃土堆存时间呈多项式关系,且呈显著正相关.
  •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外传统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监测手段与方法存在获取数据周期长、数据精度不高、人力物力投入较大等问题,将模拟降雨装置、可变坡侵蚀槽、供排水系统、高精度快速监测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集成,首次实现随机性水土流失试验与坡面土壤侵蚀快速测定的突破性结合,研发国内首个移动式坡面水土流失高精度快速测评系统.该系统主要特色体现在:提出并设计了坡面壤中流收集系统以及野外可变坡土壤侵蚀实验装置;吸收、引进、消化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构建了一套高精度、快速坡面水土流失测评系统.
  • 摘要:辽河流域是我国重工业经济区,重要的粮食、特色经济作物和畜产品生产基地,经济发展迅速.相伴而生的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特别是占耕地面积一半以上的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通过野外模拟侵蚀降雨试验的方法,摸清了辽河流域坡耕地土壤侵蚀规律,建立了水土流失预测方程;按照不同坡面地形状况,运用陡坡耕地退耕还果、缓坡地梯田、块田、窄条田、聚丙烯酰胺和有机肥土壤调节剂等全方位、多层次坡耕地水土流失控制体系,使坡耕地减少径流和蓄水有机结合,有效降低了坡耕地坡度,增加了土层厚度,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肥力,有效地遏制了坡耕地水土流失,为该区坡耕地资源保护和高效经营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 摘要:石漠化灾害是影响重庆市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危及重庆市的生态安全.本文通过对重庆市石漠化灾害的数量、分布、成因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从而提出了石漠化灾害防治的对策建议,即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建立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实施生态恢复工程,有效开发利用喀斯特水资源,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加大治理工程后期管护力度,保证治理效益的最大限度发挥等。
  • 摘要:2012年5月3~9日,笔者参加了水利部在成都举办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培训.培训内容系统介绍了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各类土壤侵蚀成因、发展变化规律、研究动态与监测方法,教授了3S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使人们的水土保持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受益匪浅.但同时,也因长期关注的冻融侵蚀区的水土保持(特指水土流失)监测技术研究没有进展而深感缺憾.我国冻融侵蚀地区自青藏铁路开工以后,大型开发建设活动频繁,主要建设项目有铁路、公路和煤矿,但由于水土流失监测技术研究的缺失,制约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借用水力侵蚀(径流小区及插钎法)监测的数据能否反映客观实际,有待于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检验.建议国家设立冻融侵蚀区水土保持研究机构,研究该区域水土流失规律及防治措施.
  • 摘要: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宁东工业园区2000年、2007年和2010年三期土壤侵蚀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00~2010年宁东工业园区土壤侵蚀强度整体降低,但局部土壤侵蚀强度有所加强.
  • 摘要:煤矿建设不仅诱发和加剧了原生地貌的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进程,而且形成了区别于原地貌的再塑地貌.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是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损益分析的基础,是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分析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科学地确定预测参数是水土流失预测的关键.笔者以李岗煤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定量分析,采用类比分析法,预测其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和采空区地表沉陷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 摘要:森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在涵养水源和控制土壤侵蚀方面作用显著.本研究结合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方法对四川省官司河流域7种人工林地枯落物水文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均表现为未分解层大于半分解层,且纯竹林最大,达2.87mm.各林地枯落物持水量和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分别符合方程Q=aln(t)+b和V=ktn,且均达到0.05显著性水平.
  • 摘要:2011年3月1日,新《水土保持法》开始实施.本文根据新《水土保持法》的新规定,结合正在编制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国家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限制或禁止生产建设活动的区域、生态效益补偿区域范围等方面出发,论述了新《水土保持法》对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几点启示。
  • 摘要: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北方风沙区三级区划是在全国水土保持一、二级区划框架上进行的,依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导则(试行)》相关原则和指标体系将本区划分为12个三级区,对12个三级区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分析评价,并采用"地理位置+地貌类型+水土保持主导功能"的方式进行了命名,结果表明:将北方风沙区区划分为4个二级区12个三级区是合理的、可行的。
  • 摘要: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该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已严重威胁到东北商品粮基地的长期稳定发展和我国的粮食安全.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坡式条田、竹节梯田、垄作区田、横坡改垄、深松耕法、少耕免耕、地埂植物带、秸秆还田、侵蚀沟治理等项措施.通过分析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研究坡耕地综合治理措施,可以减少黑土区水土流失,保护宝贵的黑土资源。
  • 摘要:运用MIDAS/GTS建立二维理想弹塑性有限元模型,计算并讨论了考虑渗流的情况下,东北黑土山区中不同坡度对于水土保持工程中的边坡防护工程的影响.研究了坡面位移与坡度的关系及坡面应力与坡度的关系,并分析了坡面位移和坡面应力随坡度变化的工作性状.研究发现,考虑渗流的作用下,坡面的位移承s形分布,对于该工程,截水沟位置摆放在5-25m之间的位置。在这段区域内边坡变形较小,渗流对排水沟的影响也最低。边坡的坡角位移及最大位移处位移并不是随着坡度的增大而继续一直增大的,而是有一闭值,对于该工程,坡度高于35°位移基本不发生变化。坡面应力是沿着坡顶至坡角逐渐增大的,但随着坡度的减小,当坡度小于30°时,最大应力的位置出现在距坡顶26m处。故在进行小坡度的边坡坡角防护设计时,应适当考虑该位置的防护。坡度在高于40°以后,坡角应力会有显著提高,在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坡角防护设计时应进行特殊的考虑。
  • 摘要:开展浙江省水土保持区划是弥补现有区划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的科学选择,是适应浙江省水土保持工作发展的,必然之路,是新时期浙江省水土保持工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回顾浙江省水土保持区划历史及说明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中涉及浙江省的区划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进行省级区划的必要性,初步探讨了区划的原则、三级或四级的分级体系建立及区划的方法,以及区划成果的基本思路及方案设想.即以全国涉及浙江省的5个三级区作为省级一级区。综合考虑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及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状况与成因、水土保持现状等情况,再细分为10-12个亚区,进一步分析细化各亚区主导功能,明确分区典型治理模式。然后在一级区及亚区的基础上,再细分小区,各小区尽量不打破乡镇界线,并考虑流域划分单元。
  • 摘要: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已有较大发展,但各阶段仍存在设计深度不够、弃土(石、渣)场选址不落实等问题.现行的各项标准,对规范与指导水土保持设计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指导水土保持设计,促进水土保持专业的发展,本文总结多年来水土保持设计审查、工程实施经验,并结合现行标准和正在编制的有关规程、规范,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措施.此外,通过对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三阶段投资分析看,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差别大的原因,主要是项目建议书的设计深度差别较大,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阶段的投资差别相对较小,基本接近有关规定。说明只有提高各阶段的设计深度,使水土保持设计逐步接近实际情况,则工程量计算相应就会准确,各阶段投资差距将逐步缩小基本达到规定要求。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