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淮山

淮山

淮山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921篇,主要集中在园艺、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6篇、专利文献535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中国保健食品、福建热作科技、南方园艺等; 淮山的相关文献由1234位作者贡献,包括韦本辉、李清明、苏小军等。

淮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6 占比:41.91%

专利文献>

论文:535 占比:58.09%

总计:921篇

淮山—发文趋势图

淮山

-研究学者

  • 韦本辉
  • 李清明
  • 苏小军
  • 甘秀芹
  • 陈主义
  • 劳承英
  • 李艳英
  • 申章佑
  • 胡泊
  • 周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雅超
    • 摘要: ‘泉淮1547’为淮山新品种,通过裂区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和追肥配比对该新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追肥配比以及两者互作,对‘泉淮1547’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本试验的最佳组合A1B3的产量最高,折合每666.67m^(2)产量为7356.50 kg,其地上部叶片大、叶柄长,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并向下转运,其块茎纵茎增长,单株块茎质量增重,是取得高产的主要原因。
    • 刘国敏; 韦绍丽; 覃维治; 黄开航; 黄卓忠; 廖玉娇; 陈丽新; 韦荣昌
    • 摘要: 【目的】探究菌渣还田对反季节栽培淮山产质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为淮山高产优质栽培和菌渣合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那淮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的试验处理:T1(菌渣)、T2(有机肥)、T3(菌渣+有机肥),CK(空白对照)。【结果】不同处理能显著提高淮山产量,T3的产量最高,达39328.63 kg·hm^(−2),T1、T2、T3分别较CK增产15.53%、17.92%、26.53%;不同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淮山块茎淀粉含量,T3最高,达到30.8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氨基酸含量为2.38~2.47%;可溶性糖含量以T2最高;总皂甙含量与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T3最高,达0.46 mg·g^(−1);T1、T2、T3淮山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出苗后10~160 d不同生长期均比CK高,其中T3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下降最缓慢;T1、T2、T3均能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其中T3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土壤pH值。【结论】菌渣+有机肥(T3)处理优于单菌渣或生物有机肥还田,能显著提高淮山产量,改善淮山品质,改良土壤性状。
    • 傅海庆; 汪璇; 汪台湾; 郭溪远; 林艳
    • 摘要: 抗性淀粉具有类似膳食纤维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优良的食品加工性能。为了增加淮山产品的利用价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利用微波-双酶解的方法来研究制备淮山抗性淀粉的工艺,得到其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淮山淀粉乳浓度为15%,先用144W微波处理120s后,按6U/g干淀粉加入耐高温淀粉酶酶解75min,再按2U/g干淀粉加入普鲁兰酶酶解3h;酶解液经离心、老化、烘干、粉碎、过筛后即得淮山抗性淀粉样品,其中抗性淀粉得率为14.32%。研究结果可为淮山抗性淀粉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于琴芝; 龙代英; 李良劭; 莫庚生; 潘荣; 唐学军
    • 摘要: 淮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菜、粮、中药材三者兼用。为挖掘作物增产潜力和农业增效途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幼龄果树套种淮山,可有效增加果园前期农产品产出,增加经济效益。本文从果园选择、种薯选择和处理、定植、田间管理和主要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方面介绍,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 李山林; 张雁; 廖娜; 钟立煌; 王佳佳
    • 摘要: 淮山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药食同源食品。褐变是淮山加工贮藏过程中影响其品质的主要问题之一,有效控制淮山褐变,保持其色泽和营养特性,提高其货架贮藏期,对保障淮山品质和提高消费者接受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淮山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的相关机理,围绕酚类底物、酶及氧气等酶促褐变三要素阐述了淮山酶促褐变机理,并对淮山加工及贮藏中的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非酶褐变机理进行了介绍;综述了不同褐变控制技术对淮山褐变的控制效果,分析现有问题,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淮山褐变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 钟春雄; 张振华; 陈青; 肖开杰
    • 摘要: 由于海南有着独特的光、热、水等优越的自然条件,生物生长繁殖速率比温带和亚热带要好,因此,可以终年种植淮山。为了促进海南淮山更好的发展,本文就淮山品种的选择、地块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海南淮山无公害栽培技术。
    • 陈浩军
    • 摘要: 淮山垂直打孔定向结薯具有淮山薯大、圆直,表皮光滑、产量高,商品性好的特点,为试验淮山垂直打孔定向结薯栽培技术的可行性,在司马村委超常村实行了淮山垂直打孔定向结薯栽培模式与塑料膜片定向结薯栽培模式以及传统方法栽培模式对比试验。(说明:地下水位高的地块不适合垂直打孔定向结薯栽培模式,干旱的地块不适合塑料膜片定向结薯栽培模式。)
    • 劳承英; 申章佑; 周灵芝; 韦本辉; 李艳英; 胡泊; 黄渝岚; 周佳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种植方式下淮山根际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为利用微生物多样性指导淮山科学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淮山品种桂淮2号为试验材料,设定向结薯栽培(DX)和袋料种植(DL)方式两个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技术在门、纲、目和属水平上分析其根际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两种种植方式淮山根际土壤真菌的组成相似,但袋料种植方式根际土壤的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分别为4.49和683.41,均分别低于定向结薯栽培方式的5.15和730.72,表明袋料种植方式土壤的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均低于定向结薯栽培方式.两种种植方式淮山的根际土壤真菌在门水平上主要有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壶菌门、球囊菌门和新丽鞭毛菌门,其中子囊菌门为第一优势门;在纲水平上主要有锤舌菌纲、粪壳菌纲和伞菌纲等;在目水平上主要有白粉菌目、肉座菌目和地星目等;在属水平上主要有Microidium、镰刀菌属和Nidulari-opsis.在门、纲、目和属水平上均未改变两种淮山种植方式下土壤真菌群落的相对丰度(除伞菌纲外),表明两种淮山种植方式根际土壤的真菌群落组成相似.[结论]在不同分类水平上,定向结薯栽培和袋料种植方式淮山根际土壤真菌的优势类群基本相同,表明以袋料种植方式进行淮山种植具有可行性;袋料种植方式中土壤的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定向结薯栽培方式土壤,可作为改善淮山袋料种植土壤生态环境的参考依据.
    • 陈浩军
    • 摘要: 淮山垂直打孔定向结薯具有淮山薯大、圆直,表皮光滑、产量高,商品性好的特点,为试验淮山垂直打孔定向结薯栽培技术的可行性,在司马村委超常村实行了淮山垂直打孔定向结薯栽培模式与塑料膜片定向结薯栽培模式以及传统方法栽培模式对比试验.(说明:地下水位高的地块不适合垂直打孔定向结薯栽培模式,干旱的地块不适合塑料膜片定向结薯栽培模式.)
    • 周灵芝; 劳承英; 申章佑; 李艳英; 黄渝岚; 韦本辉; 胡泊; 周佳
    • 摘要: [目的]分析连作淮山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为解决淮山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淮山品种桂淮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定向栽培连作淮山(T)和对照(CK)两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连作淮山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分析,对6个土壤样品测序共得到有效序列230961条,可操作分类单元(OTU) 3423个.各样本检测到细菌群落含33门95纲242目395科780属1524种.Venn图分析结果显示,T处理和CK共有细菌OTUs数1688个,T处理特有OTUs数1388个.T处理土壤细菌的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 1指数均极显著高于CK(P<0.01,下同).物种群落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T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的主要优势菌群,占物种群落组成的88.4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性贡献率分别为81.44%和14.49%,细菌群落结构表现为连作受PC1影响明显.土壤理化性状是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重要因子,与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粘球菌门(Myxococcota)、Patesci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和WPS-2的群落分布显著相关.[结论]淮山连作可提高其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其优势细菌群落为放线菌、变形菌、厚壁菌、绿弯菌和酸杆菌;连作淮山土壤pH及水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是影响其细菌群落组成发生变化的重要因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