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科
薯蓣科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园艺、中国医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专利文献48491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全国药材信息、现代农业科技等;
薯蓣科的相关文献由179位作者贡献,包括姜东昊、朴智浩、金善砺等。
薯蓣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491篇
占比:99.77%
总计:48605篇
薯蓣科
-研究学者
- 姜东昊
- 朴智浩
- 金善砺
- 余杰
- 奚镜清
- 孙朝辉
- 张敏
- 李少峰
- 杨昆红
- 金鹏辉
- 丁志遵
- 万金荣
- 丛沛桐
- 任业起
- 何义江
- 何顺志
- 侯大宜
- 倪伟超
- 倪文斌
- 倪穗
- 兑宝峰
- 凌关庭
- 刘军伟
- 刘可平
- 刘琼辉
- 刘红彦
- 刘英君
- 华树妹1
- 卢秀友
- 卢红蓉
- 古南
- 吕洁丽
- 吴帆
- 吴步炳
- 吴红菱
- 周俊
- 周光户
- 周应凤
- 周红艳
- 周贻谋
- 姚成
- 孔令义
- 孔斌
- 孔祥亮
- 孙全峤
- 孙文基
- 孙益知
- 孙金霞
- 孙鹏哲
- 宋凤仙
-
-
马文兰
-
-
摘要:
山药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药材,堪称药食两用的佼佼者。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根,具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人工种植的山药,肉色洁白,味甘粉足,个大质坚,营养价值更高,多供食用。山药的品种很多,其中“怀山药”常作为药材使用。
-
-
高栀(手绘)
-
-
摘要: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
-
-
-
郑庆伟
-
-
摘要:
山药又称大薯、薯蓣、薯芋、佛掌薯、怀山药、山蓣,属薯蓣科薯蓣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是药食兼用的古老作物。除东北、西北高寒地区外,其他各省均可栽培。主要栽培于河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等省。
-
-
祝之友
-
-
摘要:
(1)薯蓣科植物脚板苕Dioscorea Battagliaf.flobella Makino.的干燥块茎。块茎呈脚板状或不规则的团块,表面残留干净的棕黄色栓皮,呈凹凸不平,质坚体重,饮片呈不规则厚片,粉质,白色,味淡而微涩。
-
-
刘军伟;
吕洁丽;
张来宾
-
-
摘要:
目的 研究山药地上部分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山药地上部分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山药地上部分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9,19-cyclolart-25-en-3β,24R-diol(1)、cycloeucalenol(2)、表木栓醇(3)、(24S)-24-乙基胆甾-3β,5α,6β-三醇(4)、豆甾-4-烯-3α,6β-二醇(5)、(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 (6)、(3β,7α)-7-methoxystigmast-5-en-3-ol(7)、β-谷甾醇(8)、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9)、二十四烷酸(10)、十六烷酸(11).其中1~3为三萜类,4~8为甾醇类,9~11为有机酸及其酯类.结论 化合物1~5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和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
倪伟超;
徐兵兵;
李彪;
张晶;
吴帆;
张文;
倪穗
-
-
摘要:
紫山药又称为“紫人参”,其肉色亮紫,富含特有的多糖、粘液质、蛋白质、淀粉、多种氨基酸、矿物元素等营养性成分,还具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如薯蓣皂苷(天然的DHEA)、尿囊素、多酚、植物固醇,有8种类黄酮物质花青素等.因此,紫山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是集美味和保健养生作用于一体的珍贵药食兼用的绿色食品.在食品、化妆品、医药方面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紫山药的营养性成分、保健功能性成分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和展望.旨在提高人们对紫山药保健功能的认识,为今后科学地开发利用紫山药资源,促进紫山药营养和保健功能的开发提供参考.
-
-
-
-
摘要:
山药(薯蓣科薯蓣)的叶腋间常生有肾形或卵圆形的珠芽,名"零余子"又称山药籽,俗称"山药豆、山药蛋",有食补作用。其作用与山药大致相同:补肺益气,健脾补虚,固肾益精,益心安神,强志增智,滋润血脉,宁嗽定喘,轻身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