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甘蔗

甘蔗

甘蔗的相关文献在1941年到2023年内共计1935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保护、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15篇、会议论文770篇、专利文献8768篇;相关期刊1335种,包括亚热带农业研究、热带作物学报、中国糖料等; 相关会议118种,包括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15次学术研讨会、2012全国甘蔗植保技术研讨会、2011年中国崇左蔗糖业发展大会等;甘蔗的相关文献由1866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杨瑞、陈如凯、王维赞等。

甘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15 占比:50.72%

会议论文>

论文:770 占比:3.98%

专利文献>

论文:8768 占比:45.31%

总计:19353篇

甘蔗—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娟; 周敬如; 储娜; 孙会东; 黄美婷; 傅华英; 高三基
    • 摘要: PR10是一种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PR),在植物生长发育、应激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时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甘蔗赤条病抗病品种新台糖22号和感病品种闽糖11-610叶片克隆获得ScPR10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研究在接种燕麦食酸菌燕麦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Aaa)之后这2个品种ScPR10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模式。序列分析显示,本研究克隆获得2个ScPR10基因,编码187个氨基酸,比其他植物PR10蛋白多了27个氨基酸,含有保守结构域P-loop和Bet v 1;与已报道的甘蔗、高粱和斑茅的PR10亲缘关系较近。在Aaa胁迫下,RT-qPCR分析表明抗病、感病品种ScPR10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尤其在接种24 h时,表达量最高,分别为对照的27.2倍和39.7倍;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表达水平在抗病、感病品种上均显著提高,尤其在接种72 h时,表达量最高,log2 FC值为5.3~5.4。蛋白互作预测发现,ScPR10与植物PDR型ABCG转运蛋白(Cluster-13677.282407)、蛋白激酶(Cluster-13677.166559)之间存在互作关系。蛋白质组数据分析显示,在Aaa接种24 h时,抗病、感病品种ScPR10均为上调表达,log2FC值为1.65~1.69;与ScPR10互作的PDR型ABCG转运蛋白成员的表达量在抗病、感病品种上有不同程度提高;蛋白激酶表达量在感病品种上有显著提高,但是,在抗病品种上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ScPR10可能与PDR型ABCG转运蛋白正向协同参与甘蔗寄主应答Aaa病菌侵染的防御响应。
    • 王恒波; 张畅; 吴明星; 李湘; 蒋钟莉; 林容潇; 郭晋隆; 阙友雄
    • 摘要: NAC(NAM,ATAF和CUC)是陆生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包含18个亚家族,其中ATAF亚家族成员广泛参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应答过程。本研究基于甘蔗割手密种基因组数据和栽培品种ROC22的cDNA文库,首先,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ATAF亚家族成员进行鉴定、蛋白多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分析及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其次,从甘蔗栽培品种克隆获得割手密种ATAF亚家族成员SsNAC2的同源基因ScNAC2,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础上,采用q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及其在不同外源胁迫下的表达特性;最后,对ScNAC2基因的编码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一共鉴定到6个ATAF亚家族成员,开放读阅读框在889~1017 bp之间,相对分子量介于32.067~35.819 kD之间,理论等电点分布在5.09~8.92之间,所有成员的编码蛋白被预测均定位于细胞核上。这些基因的Ka/Ks比值均小于1,表明纯化选择在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ATAF亚家族成员都含NAM保守结构域(由I、II、III、IV和V亚结构域组成)。系统进化分析揭示,禾本科的甘蔗、高粱、玉米与水稻亚家族成员都聚类在一起,表明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同时拟南芥、水稻、玉米和高粱等40个ATAF亚家族成员分为两个组(Group A和Group B),其中玉米ATAF亚家族发生明显的基因扩增现象。此外,ATAF亚家族成员启动子区域均包含响应低温、干旱和激素等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推测其参与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过程。进一步,从甘蔗栽培品种ROC22中克隆获得ScNAC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OL982539),其开放读码框为891 bp,编码296个氨基酸残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与割手密种ATAF亚家族Group B中SsNAC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7.99%。qRT-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cNAC2基因在甘蔗不同组织中组成型表达,在蔗叶和蔗皮中表达量高于蔗肉、蔗芽和蔗根;在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胁迫下,表达量显著下调;在脱落酸、4°C低温和氯化钠胁迫下,ScNAC2基因的表达呈现由低到高的模式,且差异达显著水平。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ScNAC2-GFP融合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上。转录激活活性试验表明,ScNAC2蛋白不具有转录自激活活性。以上结果为深入解析甘蔗NAC-ATAF亚家族成员在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应答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为甘蔗抗性分子育种提供潜在的基因资源。
    • 肖健; 韦星璇; 杨尚东; 卢文; 谭宏伟
    • 摘要: 分析甘蔗间作西瓜对甘蔗产量、总经济效益、根际土壤生态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旨在探究甘蔗间作西瓜模式的生态效应,为进一步推广及应用甘蔗间作西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基于传统和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间作和单作甘蔗产量、总经济效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与甘蔗单作(CK)相比,甘蔗间作西瓜(TM)具有提高甘蔗产量和总经济效益的效果;对甘蔗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同时,甘蔗间作西瓜对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亦无显著影响。另一方面,门分类水平,甘蔗间作西瓜虽然增加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其他(others)门类优势细菌的相对丰度占比,但亦缺失了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门类优势细菌的富集;属分类水平,热酸菌属(Acidothermu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norank_o_SC-I-84、Bryo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norank_f_DA111、Candidatus_Solibacter、酸杆菌属(Acidibacter)和norank_f_Acidobacteriaceae_Subgroup_1_则是甘蔗单作(CK)模式下甘蔗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细菌属;与之相比,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norank_f_Anaerolineaceae、unclassified_f_Micrococcaceae、norank_o_JG30-KF-CM45、norank_f_Elev-16S-1332、norank_c_Actinobacteria、卢得曼氏菌属(Luedemannella)、unclassified_f_Intrasporangiaceae、norank_f_Nitrosomonadaceae、unclassified_f_Nocardioidaceae、norank_c_S085和Defluviicoccus则是甘蔗间作西瓜(TM)模式下,甘蔗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细菌属。基因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甘蔗间作西瓜并没有显著改变甘蔗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的主体功能。与甘蔗单作相比,甘蔗间作西瓜具有提高甘蔗产量和总经济效益的效果;虽然没有显著改变甘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同时亦没有显著提升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度以及细菌主体功能,仅改变了部分甘蔗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富集了诸如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等特有的优势细菌属。综上所述,甘蔗间作西瓜有助于提高甘蔗产量和总经济效益,虽不能显著提升甘蔗根际土壤肥力,但亦没有造成甘蔗根际土壤细菌生态功能失衡或劣化,只是改变了部分甘蔗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但间套作西瓜富集的特有优势细菌属,诸如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属细菌是具有增强甘蔗植株抗性功能的有益细菌属。
    • 潘洁明; 田绍锐; 梁艳兰; 朱宇林; 周定港; 阙友雄; 凌辉; 黄宁
    • 摘要: PILS(PIN-LIKES)是一类新发现的生长素输出载体,协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本研究立足甘蔗割手密基因组和栽培品种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分别在割手密和栽培品种中鉴定到11个PILS(Saccharum spontaneum PIN-LIKES,SsPILS)基因和4个PILS(Saccharum spp.hybrid PIN-LIKES,ScPILS)基因。结果表明,11个SsPILS基因家族成员分布于6条染色体上,基因内含子数量介于5~11个。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割手密PILS与水稻PILS有较高同源性,归属于3个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支。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SsPILS1c的同源基因ScPILS1c在受高粱花叶病毒和黑穗病菌胁迫甘蔗栽培种中差异表达。通过RT-PCR扩增技术,克隆获得ScPILS1c基因序列(NCBI accession number:OM258732)。该基因全长cDNA为1332 bp,包含一个123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410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I)为6.17,不稳定系数为39.31,平均疏水性值为0.689,预测ScPILS1c为稳定酸性疏水蛋白。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包括α-螺旋(48.54%)和无规则卷曲(35.37%),这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相符。qRT-PCR表达分析揭示,ScPILS1c基因在甘蔗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蔗髓中表达量最低、皮中的表达量最高,同时该基因的表达受H2O2及黑穗病菌的显著性诱导。亚细胞定位表明,ScPILS1c基因的编码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甘蔗PIN-LIKES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积累了基础资料。
    • 肖祎; 陈道德; 张翠苹; 廖红香; 吕达; 刘军; 周英明
    • 摘要: 以高产优质为果蔗育种目标,经预试品比试验获得了'川糖12-1145'、'川糖13-1393'、'川糖13-1283'、'川糖13-1228'、'川糖13-1103'、'川糖14-40'、'川糖14-42'、'川糖14-56'和'川糖15-30'9个果蔗新品系,为了更好地掌握各果蔗新品系的综合性状,对9个果蔗新品系进行了品比试验,'华南54-11'(CK1)和'粤糖58-489'(CK2)为对照,并运用DTOPSIS法对11个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川糖14-56'的产量虽不是最高,但因口感好、外形美观、抗逆性强,综合性状表现最优,其Ci值为0.70180,高于CK1和CK2;'川糖13-1283'的产量仅次于CK2,综合性状表现排名第二,其Ci值为0.60811,低于CK2而高于CK1;其余品系的Ci值不及CK1和CK2两个对照,综合性状较差.'川糖14-56'和'川糖13-1283'这两个品系可考虑进入区域和示范试验,以培育新的高产优质果蔗新品种.
    • 刘高源; 高欣欣; 郭家文
    • 摘要: 纤维组分是甘蔗干物质的主要成分,其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壁.本研究测定了5个常见甘蔗品种蔗茎中上、中、下各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结果发现,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在不同品种和不同部位间差异均显著,木质素含量在不同品种和部位间差异均不显著.品种间纤维素含量:'福农39号'(31.66%)>'新台糖22号'(30.01%)>'云蔗05-51'(29.83%)>'粤糖93-159'(25.81%)>'桂糖32号'(24.91%);半纤维素含量:'新台糖22号'(16.82%)>'粤糖93-159'(15.83%)>'福农39号'(14.93%)>'云蔗05-51'(14.83%)>'桂糖32号'(14.00%);木质素含量:'新台糖22号'(5.45%)>'福农39号'(5.37%)>'桂糖32号'(5.26%)>'云蔗05-51'(4.98%)>'粤糖93-159'(4.73%).不同部位纤维素含量:下部(35.83%)>中部(27.93%)>上部(21.57%);半纤维素含量:上部(21.30%)>下部(12.36%)>中部(12.19%);木质素含量:上部(5.54%)>下部(5.22%)>中部(4.71%).不同组分间,纤维素含量与半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木质素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无相关性.
    • 张哲晰; 徐雪; 马凯; 邓毅
    • 摘要: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是推动糖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我国第二大产糖省云南为例,对当地企业、农户进行访谈调研,探索促进糖料生产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云南甘蔗生产经营主体普遍呈现老龄化、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有效劳动力不足的特点,还面临着耕地细碎化、经营成本刚性增长、农业兼业化日趋严重的问题,但良种良法的推广和劳动"互助组"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甘蔗生产面临的困境;(2)云南甘蔗生产经营主体受种植传统影响,种植积极性总体保持稳定,但对企业和政策依赖性强、水利设施不足是影响其甘蔗生产的关键因素.对此,一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政府保障功能,因地制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二要大力推进机械化发展,加强信息智能化建设,破解甘蔗生产"用工荒"问题;三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集聚发展,用三产融合激发产区活力;四要探索发展糖业保险,防范产业风险,为糖业市场化改革贡献重要力量.
    • 唐仕云; 经艳; 邓宇驰; 王伦旺; 谭芳; 贤武; 梁强; 黎焕光; 李翔; 李杨瑞; 黄海荣
    • 摘要: '桂糖56号'(品系名为'桂糖08-460')是以'湛蔗89-113'为母本、'新台糖26号'为父本按常规五圃制选育出来的甘蔗新品种.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1新2宿的平均结果表明:'桂糖56号'平均蔗茎产量为99.7 t/hm2,对照'新台糖22号'平均蔗茎产量为87.2 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14.3%.'桂糖56号'全期平均甘蔗蔗糖分为14.83%,对照'新台糖22号'全期平均甘蔗蔗糖分为14.47%,比对照'新台糖22号'高0.36%(绝对值).'桂糖56号'平均含糖量为14.3 t/hm2,对照'新台糖22号'平均含糖量为11.7 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2.2%.'桂糖56号'具有植株高、中大茎、极易脱叶、有效茎数中等、高产、高糖等优良特性,适宜在广西的旱坡地推广种植.
    • 张跃彬; 邓军; 胡朝晖
    • 摘要: 蔗糖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是食品行业中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原料,蔗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我国食糖的供给安全."十三五"期间,我国通过甘蔗生产基地建设,有力推动了蔗糖生产的良种化、规模化、机械化和水利化发展,蔗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在新的发展阶段,蔗糖产业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窂固树立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重点推进现代高效甘蔗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广自育甘蔗品种和糖料蔗全程机械化生产,实行绿色高效生产,建设区域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产装备先进、产业优势突出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巩固提升甘蔗供给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国家食糖供给安全.
    • 纪新时; 刘家勇; 杨远江; 李加群; 封秀梅; 夏红明; 李绍伟; WERAPON Ponragdee; TAKSINA Sansayawichai; 赵培方
    • 摘要: 本研究先后以高糖甘蔗品种'桂糖35号'选配杂交组合9个,其中5个组合与2018型其他44个组合进行评价,其中4个组合与2019型其他39个组合同期在云南省勐海县进行评价,调查后代群体锤度、叶片清秀程度、空蒲心情况、生势指标,以期明确高糖品种'桂糖35号'在勐海蔗区的育种潜力.结果表明:(1)'桂糖35号'选配的9个组合中,5个杂交组合平均锤度高于双对照('粤糖93-159'、'新台糖22号'),5个组合后代高糖单株的比例达60%以上;(2)'云蔗94-343'×'桂糖35号'和'桂糖35号'×'粤糖85-177'被列为1级组合,入选率分别高达41.80%和31.80%;'CP81-1254'×'桂糖35号'和'粤糖96-86'×'桂糖35号'被列为2级组合,入选率分别达10.26%和12.10%;以上4个杂交组合适宜在勐海蔗区进一步杂交利用.'桂糖35号'可作为重要的育种亲本进一步杂交利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