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90482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湖北理工学院学报、山地学报、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1年环境污染与大众健康学术会议、2006年全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2003遥感科技论坛暨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3年年会等;土壤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献由56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甘霖、黄宇、刘子琦等。

土壤质量评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0482 占比:99.93%

总计:190624篇

土壤质量评价—发文趋势图

土壤质量评价

-研究学者

  • 张甘霖
  • 黄宇
  • 刘子琦
  • 岳西杰
  • 李开萍
  • 李渊
  • 汪思龙
  • 王华
  • 王旭东
  • 葛玺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郅睿; 韩朝辉; 董风; 丁廉超; 田辉; 刘瀚元
    • 摘要: 通过1:50 000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采样和分析测试,获得了汉江流域某县城周边长期耕种农田的17项指标土壤地球化学数据,研究其分布特征,依据相应规范进行土壤质量评价,并对污染源进行追溯和分析。结果显示,区内土壤养分以较丰富为主,其余为中等,未出现大面积的营养缺乏现象。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较差,在元素Cd的影响下,有大片区域出现轻微污染,且有小部分农田已到达到重度污染等级。区内土壤质量总体较好,县城周边农田出现了大面积三等及以上区域,占比29.93%。区内严重污染区域在空间上与灌溉水高度相关,沿其追溯逐渐发现污染集中区域,并通过进一步的采样和分析研究工作逐步将污染源锁定。
    • 刘文民; 田鹏; 刘利昆; 赵广举; 穆兴民
    • 摘要: 为了探究青藏高原沙化区草地土壤质量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土壤质量指标构建最小数据集,计算土壤质量指数SQI(Soil Quality Index),评价了青藏高原海晏县、共和县、贵南县3个典型沙化区不同沙化程度下的土壤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沙化程度的减弱,3个典型沙化区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均值由0增大至(0.8±0.18)kg/m^(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等养分含量增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增大了87.28%;土壤容重减小了33.62%;(2)3个典型沙化区内不同沙化程度下,贵南县森多镇土壤质量最好,其次为共和县铁盖乡,海晏县三角城镇土壤质量最差;(3)最小数据集与全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采用最小数据集法代替全数据集法评价典型区沙化草地土壤质量是行之有效的。综上所述,沙化区草地的土壤质量随沙化程度的加剧逐渐降低,不同沙化区草地土壤质量存在空间差异性。
    • 珊丹; 郭建英; 荣浩; 王小莉; 张铁钢; 邢恩德; 吴旭南
    • 摘要: 地处草原生态脆弱区的金属矿山尾矿库土壤中营养物质匮乏,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高,且由于降水量偏低、无霜期较短等气候条件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恢复极为困难。通过微生物菌肥、有机肥野外施用试验,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金属矿山尾矿库土壤酶活性和主要养分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单独施肥或配合施肥对土壤中脲酶活性都有积极的作用,配合施肥更有利于增加土壤中蔗糖酶活性,与土壤中脲酶、蔗糖酶活性变化相比,施肥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相对不明显;施用有机肥可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施用微生物菌肥高35.1%,配合施肥对土壤中氮元素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单独施肥,施肥能明显提高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中脲酶活性和氮、磷元素含量是影响尾矿库土壤质量的主要因素,施用微生物菌肥的土壤质量要优于施用有机肥的土壤,配合施肥的土壤养分状况要优于单独施肥的土壤,且适量的配合施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该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半干旱草原区金属矿废弃地土壤恢复与完善生态建设方案提供依据。
    • 袁星明; 朱宁华; 郭耆; 周光益; 蒙敏燕; 吴尚勇; 杨乐苏
    • 摘要: [目的]探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实现人工林养分的精确调控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柳州沙塘林场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为1987年营造的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灌草地为对照,分层(0~15、15~30、30~50、50~70、70~100 cm)测定14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合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同种林分内,随土层加深,土壤密度递增,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递减。不同林分间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5种林地的土壤pH值变幅为3.94~5.12;土壤有机碳、全N、碱解N、有效P含量以及化学计量特征C:N、C:P、N:P比值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灌草地;杉木林土壤的全P含量在所有林分中最低,杉木林生长可能消耗更多的磷元素;与对照灌草地相比,营造这4种人工林后使土壤全K含量明显减少,速效K(除米老排林外)也有相似规律,这种变化规律暗示了人工林对K元素的消耗量大;木荷林和杉木林土壤的pH值、全K、速效K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林分和灌草地。土壤综合质量根据主成分得分依次为:米老排林>蓝果树林>木荷林>灌草地>杉木林。[结论](1)人工阔叶林比针叶林能更有效地积累土壤有机碳、N和P等养分,并能明显地优化土壤密度和孔隙度,在今后的造林实践中应优先考虑阔叶林。(2)人工林营造33 a后,土壤全K含量明显地小于对照灌草地,且不同林分间具有差异,因此,在森林经营时应注重K元素调控管理。
    • 张垚; 白秀梅; 郭汉清; 杨秀清; 亢晨波; 刘洋; 马文硕
    • 摘要: 为探究关帝山林区植被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林区内6种典型植被类型(云杉-华北落叶松针叶混交林(Ⅰ)、华北落叶松纯林(Ⅱ)、华北落叶松-油松-杨桦针阔混交林(Ⅲ)、杨桦阔叶林(Ⅳ)、沙棘灌木林(Ⅴ)、草地(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学性质指标共12个,并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MDS)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差异显著;云杉-华北落叶松针叶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纯林在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和有效养分含量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筛选出研究区内土壤质量评价MDS指标包括非毛管孔隙度、全磷、过氧化氢酶和碱解氮;6种植被类型的土壤质量指数从大到小排序为Ⅰ(0.656)>Ⅱ(0.615)>Ⅳ(0.521)=Ⅴ(0.521)>Ⅵ(0.499)>Ⅲ(0.364),MDS指标土壤质量指数平均值排序为过氧化氢酶(0.151)>全磷(0.150)>非毛管孔隙度(0.133)>碱解氮(0.098),土壤全磷和过氧化氢酶是影响该研究区土壤质量的主要因素,而且林地土壤质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总体来看,关帝山林区各林分土壤质量较好,大多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潜在肥力水平较高,海拔高度是该地区土壤质量潜在的环境限制因子。
    • 赵正; 刘纯; 尚明月; 陈敬龙; 包旭华; 刘晓雨; 卞荣军; 张旭辉; 程琨; 王燕; Drosos Marios; 郑聚锋; 李恋卿; 潘根兴
    • 摘要: 中国南方丘陵区存在着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交互影响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叠加变化的多种土壤景观,其土壤质量对乡村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南京市远郊的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域小流域,选取流域内生态保护的林地、农业利用的园地、旱地和稻田4种土壤景观,于秋季分别采集表土样品,测定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及土壤微生物磷脂肪酸和胞外酶活性分布,分析土壤肥力、土壤团聚化、土壤生物活性等关键性质在不同土壤景观中的变异情况,并采用土壤质量评价方法探明土壤景观与表土质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与原生林地相比,农业土壤景观中有机质减少50.93%~69.63%,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降低41.34%~68.71%;相应地,土壤微生物总磷脂脂肪酸含量也降低19.20%~42.04%,土壤归一化酶活性降低22.48%~63.27%。因此,与林地景观土壤相比,农业土壤景观的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经显著削弱。不过,在农业土壤景观中,稻田的土壤有机质储量和微生物活性相对较高。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性质变化的最强因子。基于总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质量评价和基于土壤健康理念的土壤功能质量评价均表明,表土总体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为林地>稻田>旱地>园地。同时,基于土壤健康理念的评价体系能综合地反映不同土壤景观间土壤的质量变化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意义。
    • 张垚; 白秀梅; 郭汉清; 亢晨波
    • 摘要: 为了探究矿区复垦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恢复效果,以阳煤集团五矿复垦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原状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选取19项土壤指标作为总数据集(TDS),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结合Norm值构建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MDS),通过非线性评分方法对复垦区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复垦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MDS包括饱和持水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蔗糖酶、全氮、全钾和pH值;各复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质量指数(SQI)大小为杨树(0.528)>耕地(0.494)>紫穗槐(0.466)>构树(0.433)>草地(0.415)>原状荒草地(0.406);0~20 cm土层土壤质量显著高于20~40、40~60 cm土层,土壤质量随土层深度加深逐渐降低。对非线性评分和标准线性评分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得出非线性评分模型的SQI有更大的分布范围和变异系数,非线性评分方法的MDS和TDS之间的决定系数更高,而且在土壤垂直梯度上非线性土壤质量评分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各土地利用类型对复垦土壤质量均有明显提高作用,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非线性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在该区域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 杨嘉仪; 赵广举; 穆兴民; 田鹏; 高鹏; 孙文义
    • 摘要: 为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活动对高山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影响,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为研究区,选取受高原鼠兔影响的草地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鼠兔扰动和有鼠兔扰动下的不同地表特征,将有无鼠兔扰动的地表划分为4种类型,分析了4种地表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地表类型草地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存在鼠兔扰动草地,洞口裸斑处土壤含水率、容重增加,土壤机械组成出现砂粒化发展趋势,土壤速效养分浓度升高,洞口裸斑处土壤碱解氮含量较扰动草地增加了41.31%,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在洞口裸斑处最高。(2)4种地表类型土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蔗糖酶活性在不同地表类型下无显著差异,洞口裸斑处脲酶含量最高为3.31 mg/(d·g),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有鼠兔扰动下的3种地表类型均显著增加。(3)通过对不同地表类型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得分排序为:Ⅲ>Ⅳ>Ⅱ>Ⅰ,鼠兔频繁活动的洞口裸斑处土壤质量较佳。鼠兔扰动对土壤性质影响显著,不同地表类型土壤质量存在差异。因此,鼠兔扰动改变了鼠洞周边土壤性质,使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显著变化。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高原鼠兔扰动影响下的草地土壤性质变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也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管理与保护提供参考。
    • 杨磊; 赵清竹; 王兴昌; 柳霖; 银箫; 傅民杰
    • 摘要: 为探究东北地区不同树种土壤肥力质量变化,在黑龙江省穆棱市林业局和平林场,选择15种东北典型树种并取其冠下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查了8项土壤肥力指标,并通过综合指数法(IFI)对不同树种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所有树种的土壤属于酸性非盐渍化土,辽东凯木(MC)和水曲柳(SQL)的土壤pH值和EC指标较低,具有较强的耐酸性特征以及对土壤pH值的调节能力;胡桃楸(HTQ)与东北槭(B)的土壤pH值和EC指标较高,耐酸性较弱;2)东北槭(B)与辽东凯木(MC)的土壤TN、NH_(4)^(+)-N和TC 3个肥力指标表现相近,均高于其他树种,且3个指标间显著相关,胡桃楸(HTQ)与臭冷杉(CLS)的土壤TP含量较高;大果榆(HY)的土壤TK含量较高,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较强;3)采用综合指数法(IFI)对不同树种的肥力质量进行评估显示,东北槭(B)树种的土壤养分充足,肥力最高;黑桦(HH)树种土壤肥力表现最差,各树种土壤肥力排序为:东北槭(B)>辽东凯木(MC)>臭冷杉(CLS)>软枣猕猴桃(RZ)>山槐(SH)>胡桃楸(HTQ)>水曲柳(SQL)>紫椴(ZD)=落叶松(LYS)>红豆杉(HDS)>大果榆(HY)>红松(HS)>朝鲜柳(L)>蒙古栎(MGL)>黑桦(HH)。
    • 赵西宁; 刘帅; 高晓东; 丁艳宏; 李钊; 杨阳; 杨明飞
    • 摘要: 土壤质量是影响黄土高原丘陵区山地果园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黄土高原目前存在的土壤保水能力差,肥力低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单一等问题,选取保水剂、生物炭和植物根际促生菌三种改良剂,研究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生物炭处理(BC),施用量为5%;枯草芽孢杆菌处理(PGBS),施用量为0.25%;胶质芽孢杆菌处理(PGBM),施用量为0.25%;腐殖酸型保水剂处理(SAP),施用量为0.1%,不施用土壤改良剂作为对照(CK)。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小数据集法筛选出相关指标,分别与对照处理(CK)进行对比,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全氮、速效磷、β-1,4-葡萄糖苷酶、真菌Chao1指数、纤维素酶和细菌Chao1指数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较大;同时土壤改良剂的施用可以明显提高果园土壤质量。通过综合评价,发现不同改良剂改善土壤质量效果为:生物炭(BC)>保水剂(SAP)>枯草芽孢杆菌(PGBS)>胶质芽孢杆菌(PGBM)。综合考虑土壤质量和改良成本,保水剂在黄土高原山地果园土壤改良方面的适用性最好,若农林废弃物可资源化则生物炭在黄土高原土壤改良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