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枯落物

枯落物

枯落物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779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基础科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8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931994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生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防护林科技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3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2013年全国桉树研讨会、2012年全国桉树会议论坛暨中澳合作东门项目30周年成果展示会等;枯落物的相关文献由2348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新晓、张洪江、杨新兵等。

枯落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8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1994 占比:99.93%

总计:932678篇

枯落物—发文趋势图

枯落物

-研究学者

  • 余新晓
  • 张洪江
  • 杨新兵
  • 秦天玲
  • 聂汉江
  • 严登华
  • 史婉丽
  • 沈振乾
  • 程金花
  • 谷建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超; 樊琳琳; 杨健; 董阳; 谷建才
    • 摘要: 以河北省黄土梁子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不同经营措施(抚育间伐、天然更新幼林抚育、抚育+林冠下造林、更新采伐)人工林样地,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浸泡法,对样地内枯落物的现存量、持水量以及土壤物理性质等进行测定,并对其水源涵养能力进行研究,以期为冀北山地油松林分的森林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枯落物现存量变动范围在8.02~15.90 t/hm^(2),由大到小依次为:更新采伐>抚育间伐>天然更新幼林抚育>抚育+林冠下造林;更新采伐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高,为47.72 t/hm^(2),最大持水率最高,为219.10%;土壤容重均值变化范围在1.00~1.39 g/cm^(3),其中抚育+林冠下造林土壤容重最大为1.39 g/cm^(3),抚育间伐土壤容重最小为1.00 g/cm^(3);土壤总孔隙度变动范围在25.72%~61.41%,由大到小依次为:更新采伐>抚育间伐>天然更新幼林抚育>抚育+林冠下造林;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在273.56~896.21 t/hm^(2),由大到小依次为:更新采伐>天然更新幼林抚育>抚育间伐>抚育+林冠下造林,其中更新采伐下的土壤最大持水量是抚育+林冠下造林的1.84倍。综合表明,更新采伐措施下油松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最好。
    • 朱家晸; 秦富仓; 李龙; 杨振奇; 张若曦
    • 摘要: [目的]针对内蒙古清水河县公益林区主要人工林地林下枯落物层水文效应展开研究,以期为今后黄土丘陵区水源涵养林建设以及防治水土流失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内蒙古清水河县公益林区内5种主要人工林地林下枯落物层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取样和室内浸泡方法,利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5种林型的枯落物层总蓄积量变动范围在8.49~25.52 t/hm^(2)之间,总体趋势与厚度表现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油松林>落叶松林>山杏林>乔灌混交林;(2)5种林型总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为10.10~38.82 t/hm^(2),具体表现为:针阔混交林>山杏林>油松林>落叶松林>乔灌混交林;(3)5种林型总有效拦蓄量变动范围为8.58~36.97 t/hm^(2),总体趋势与最大拦蓄量一致,具体表现为:针阔混交林>山杏林>油松林>落叶松林>乔灌混交林;(4)5种林型枯落物层的动态持水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快速吸水阶段(0.5—2 h),吸水减缓阶段(2—6 h),稳定(饱和)吸水阶段(6—24 h)。[结论]阔叶树种的枯落物层持水能力要强于针叶林种,5种林型中枯落物层水源涵养能力最佳的为针阔混交林。
    • 许小明; 田起隆; 孙景梅; 王浩嘉; 王妙倩; 易海杰; 何亮; 张晓萍
    • 摘要: 为明确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长期恢复的土壤碳汇效应,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研究子午岭地区150年以来8个植被演替序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储量的变化特征,分析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植被因素。结果表明:从农地演替到气候顶级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 Mary.)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明显增加,表现为演替前期(草本群落)快速增加,后期(乔木群落)趋向稳定的变化特征。剖面上来看,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迅速减少。0—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5—20,20—4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表明土壤有机碳积累存在明显的表聚效应。枯落物蓄积量与细根生物量均随演替时间呈现出增加的变化特征,前者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0—5 cm土层与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演替时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不同土层之间土壤有机碳储量线性相关关系显著(P<0.001)。植被长期演替具有显著的土壤碳汇功能。未来黄土高原地区林、草地的恢复应根据植被带的分异规律,促进自然演替,以进一步提升该地区的土壤碳汇潜能。
    • 张淑兰; 韩勇; 杨盼; 闫育盈; 刘昭雪; 李卓瑶
    • 摘要: 麻栎林普遍存在于汉江上游,其涵养水源能力的发挥对维持汉江上游流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于2020年12月对汉江上游天柱山3个不同林龄(15 a、25 a、33 a)的麻栎林样地进行了枯落物厚度和蓄积量调查,利用浸泡法测定了枯落物各水文功能指标,运用熵权法对3个林龄麻栎林枯落物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麻栎林枯落物总厚度在3.0—4.8 cm,蓄积量介于13.76—14.39 t·hm^(−2),二者在林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591;P=0.993);不同林龄麻栎林内半分解层枯落物的瞬时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略大于未分解层的;二者的枯落物瞬时持水量均在10 min内快速增加,20 min后缓慢增加,其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R^(2)为0.7646—0.9606;未分解层枯落物的瞬时持水量表现为15 a>33 a>25 a,而半分解层的则表现6 h之前25 a的略大于15 a的,之后二者的持水量几乎相等,但二者均大于33 a的;相应的不同林龄内未分解层和半分解的枯落物吸水速率均在20 min内很快降低,2 h之后吸水速率以接近0的趋势变小,其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2为0.9933—0.9943;未分解层的枯落物瞬时吸水速率表现为15 a>33 a>25 a,而半分解层的表现为25 a>15 a>33 a;不同林龄的枯落物自然持水率差异显著(P=0.017),总枯落物层、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自然含水率的大小依次均为15 a>33 a>25 a,而自然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在林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508;P=0.428;P=0.997);不同林龄内枯落物最大拦蓄量介于21.22—26.03 t·hm^(−2),有效拦蓄量介于6.45—14.52 t·hm^(−2),二者在不同林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331),主要受枯落物自然持水率影响;水源涵养能力综合评价大小依次为33 a(35.45)>25 a(34.10)>15 a(30.35)。
    • 郭建军; 王娅茹; 孟祥嵩; 吴丹; 梁世兴; 张晓琴; 杨新兵
    • 摘要: 森林枯落物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拦蓄径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枯落物的持水特性对评价不同林分的水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地调查法和室内浸泡法,对涿鹿林场4种不同类型林分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蓄积量排序为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山杨林>白桦林,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2)枯落物持水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但速率趋于渐缓;枯落物吸水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减小,呈指数关系;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排序为华北落叶松>油松>山杨>白桦,有效拦蓄量排序为华北落叶松>油松>山杨>白桦,有效拦蓄率排序为华北落叶松>白桦>油松>山杨。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水文效应最好,其次是油松林。
    • 张甜; 李龙龙
    • 摘要: 为探究中条山林区森林水文生态功能情况,以位于中条山腹地的运城市凤凰谷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该区域4种不同森林类型(朴-榉阔叶混交林、山里红阔叶林、栾树阔叶林、油松-朴树针阔混交林),分别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性能进行测定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林型枯落物层总蓄积量范围为10.75~15.84 t/hm^(2),由大到小依次为:油松-朴树针阔混交林、栾树阔叶林、朴-榉阔叶混交林、山里红阔叶林;枯落物累积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为40.39~49.92 t/hm^(2),朴-榉阔叶混交林枯落物层的持水性能优于针阔混交林和纯林;不同林型的土壤容重范围为0.55~0.88 g/cm;,非毛管孔隙度范围为3.07%~15.56%,以油松-朴树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表明其土壤渗透性能较好;朴-榉阔叶混交林的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均为最大,表现出良好的水源涵养性能。综合分析得出,朴-榉阔叶混交林的水文性能最佳,其中枯落物层分解作用是影响林区水源涵养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 李鹏; 陈璇; 杨章旗; 颜培栋; 陈虎; 零天旺; 陆绍浩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输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林分生长影响,选择适宜的人工林经营措施提供参考。以2500,3300,4500,6000株/hm^(2)(分别记为M1、M2、M3和M4)4种造林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探究不同密度马尾松林枯落物输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枯落物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枯落物总蓄积量和持水量表现为M2密度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同时M2密度中枯落物碳、氮、磷、钾养分储量最大,以有机碳为主,占总储量的96.98%。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减少,枯落物层对土壤表层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土壤持水性、孔隙度、pH、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均在M2中最大,有机质和全氮呈现M4>M2>M3>M1,渗透性、全钾和速效钾在M1中最大。枯落物蓄积量和养分储量与土壤粉粒、持水性、孔隙度、有机质、全磷和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显示,枯落物总蓄积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均具有显著正相关,而持水性对土壤化学性质具有显著负相关;土壤化学性质对林分蓄积量具有显著正相关,而枯落物养分储量对林分蓄积量具有显著负相关。综上,M2密度下马尾松林枯落物总蓄积量和养分储量较多,能够起到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持水性和孔隙度,并减少速效养分流失,促进根系伸展和延伸,是比较科学的马尾松营林措施。
    • 武昱鑫; 余新晓; 彭修文; 张潇; 王阳阳; 邱贵福; 李文立; 贾国栋
    •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和研究冬奥场馆周边小流域人工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性能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为研究区人工林的恢复、经营以及水源涵养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崇礼区西沟流域的5种人工林配置模式(落叶松纯林、樟子松纯林、落叶松柠条混交林、樟子松柠条混交林和樟子松落叶松柠条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林内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特征,定量分析和比较不同配置模式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特征。【结果】(1)不同人工林配置模式枯落物的蓄积量和厚度均为半分解层小于未分解层。(2)不同人工林配置模式枯落物持水表现为:樟子松纯林的最大持水量最大(2.94 t/hm^(2)),落叶松纯林的最小(1.95 t/hm^(2));樟子松柠条混交林的有效持水量最大(1.46 t/hm^(2)),落叶松纯林的最小(1.17t/hm^(2))。(3)不同人工林配置模式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4)不同人工林配置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入渗性能整体上都表现为人工林混交配置模式优于纯林配置模式,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结论】人工林混交配置模式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性能优于纯林,建议在植被重建和恢复初期充分考虑乡土树种和配置模式,用于人工林的快速重建和健康经营,为下一步小流域森林植被空间结构优化与对位配置奠定基础。
    • 马秀梅
    • 摘要: 美丽辽阔的内蒙古拥有丰富的林草资源,全区有林地面积3.66亿亩、草地面积8.16亿亩。进入防火季节后,全区各地森林草原枯落物明显增多,林草火险等级较高。内蒙古各级政府采取强有力举措,强化森林草原防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林草资源安全。
    • 林阳; 王世忠; 步兆东; 刘利恒; 荆烁
    • 摘要: 以朝阳地区典型的针叶、阔叶天然次生混交林和荆条及其他天然次生混交灌丛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区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的持水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半分解部分的体积比和质量不同程度高于未分解部分。天然次生混交林的枯落物厚度及储量明显高于天然次生混交灌丛,阔叶与针叶天然次生混交林之间、荆条与其他天然次生混交灌丛之间差异不显著。针叶天然次生混交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最高,阔叶天然次生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最大。枯落物层越厚,持水性能越强,枯落物半分解层对整体持水效果的影响比未分解层更大。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效应为阔叶天然次生混交林>针叶天然次生混交林>其他天然次生混交灌丛>荆条天然次生混交灌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