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华北落叶松

华北落叶松

华北落叶松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8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2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2904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生态学报、河北林果研究、防护林科技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届博士生学术年会等;华北落叶松的相关文献由187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彦辉、黄选瑞、于澎涛等。

华北落叶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2 占比:4.1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2904 占比:95.76%

总计:23917篇

华北落叶松—发文趋势图

华北落叶松

-研究学者

  • 王彦辉
  • 黄选瑞
  • 于澎涛
  • 熊伟
  • 郭晋平
  • 徐丽宏
  • 袁德水
  • 谷建才
  • 贾忠奎
  • 张芸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学平
    • 摘要: 苗木培育是华北落叶松造林工作的前端环节,不仅关系到华北落叶松苗木成活率与长势,而且关乎华北落叶松造林质量与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从华北落叶松的林学特征与适生条件为切入点,介绍华北落叶松山地、平地、地膜覆盖及大棚育苗方法,从苗期管理层面探究华北落叶松苗木培育技术,以供参考.
    • 张中惠; 王彦辉; 郭建斌; 王晓
    • 摘要: [目的]研究宁夏六盘山林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内单木树高对立地条件和林分特征的响应,并建立树高生长模型,以便准确预测树高生长,确定适宜立地条件及林分结构,指导优化林分结构的精准经营。[方法]选择建立典型样地,进行每木调查及树干解析,采用外包线法确定树高对单一因子的响应规律和适宜函数形式,然后连乘耦合多因子影响,构成能反映多因子影响的树高生长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检验,获得可准确预测华北落叶松单木树高的最优模型。[结果](1)华北落叶松单木树高随林龄增加的生长过程呈现“S”型曲线。(2)相关分析表明,在除林龄外的各因子中,对单木树高生长影响的大小排序为:海拔>郁闭度>优势度>林分密度>坡向>坡度。(3)最适合华北落叶松生长的海拔范围是2000~2400 m,坡向是阴坡和半阴坡,坡度是20°~25°,郁闭度是0.49~0.64,林分密度是1100~1300株·hm^(−2),单木树高随优势度增加而增大,且增大速率在优势度>0.2后渐趋平缓。(4)建立了耦合主要因素影响的单木树高生长模型,拟合效果很好。[结论]宁夏六盘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的单木树高同时受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特征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为林龄、海拔、郁闭度、优势度等。在考虑综合因素影响下建立的单木树高生长耦合模型可准确预测单木树高的时空变化,将作为华北落叶松林合理经营的科学依据。
    • 尹海龙; 张乃暄; 许中旗
    • 摘要: 为了解冀北坝上坝下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土壤碳汇功能的差异,对河北省北部坝上坝下地区的华北落叶松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坝下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坝上地区,但其差异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坝上及坝下地区18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分别为15.6 kg/m^(2)和13.2 kg/m^(2);40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则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1.9 kg/m^(2)和27.9 kg/m^(2);坝上及坝下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坝上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较缓,而坝下地区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 王志杰; 房子怡; 张菲; 张岩; 许中旗
    • 摘要: 为了探究塞罕坝地区不同典型人工林的碳汇能力,对塞罕坝机械林场3种林分类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云杉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的最大生物碳贮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胸径相同的前提下,华北落叶松的单株生物量及碳贮量最大,其次为云杉林,最小为樟子松林。在胸径小于16 cm时,华北落叶松林总碳贮量最高,其次为云杉林,最低为樟子松林;当胸径在16~28 cm时,总碳贮量由高到低分别为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当平均胸径大于28 cm时,总碳贮量由高到低分别为云杉林、樟子松林和华北落叶松林。各树种碳在各个器官的分配也有明显不同,华北落叶松的叶片和主干中碳所占比例随胸径的增加逐渐减小,侧枝则相反;樟子松叶片及侧枝中碳所占比例则随胸径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主干则相反;云杉林叶片中碳所占比例则随胸径的增加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主干中碳所占比例相反,枝条中碳所占比例则相对稳定。不同人工林生物碳贮量的相对大小与林分的平均胸径有关。
    • 王小雪; 王恒; 张俊飞; 冯泽军; 安利伟; 郭明明
    • 摘要: 以塞罕坝林区天然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为研究对象,应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分析快速升温前后华北落叶松年轮宽度指数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探究气候变化对该区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塞罕坝地区于1987年发生升温突变;1950-1987年时段,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温度正响应,与5-6月均最高温达到显著关系;1987-2018年时段,华北落叶松表现出“响应分异现象”,与5-7月均最高温达到显著负相关,与8-9月均最高温由不显著正相关转变为极显著负相关。快速升温后,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与7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升温突变后,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开始受到生长季前期和生长季干旱胁迫。
    • 郭志睿; 张冬燕
    • 摘要: 构建包含主要影响因子的最大密度线模型,为确定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适宜经营密度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2019年塞罕坝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基于4种常用的最大密度线模型,构建包含主要影响因子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大密度线模型。结果表明:(1)4种基础模型的确定系数分别为0.388、0.348、0.348、0.419,其中模型M 4的确定系数最大,拟合效果最优,最适用于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2)通过相关分析确定林龄、坡向是影响林分密度的主要因子,并在P<0.01水平上呈极显著相关;(3)构建了包含主要影响因子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大密度线模型,其中同时包含林龄和坡向的最大密度线模型拟合精度最高,其确定系数为0.720,拟合效果最优,该模型可为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多功能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 付立华; 孙赫; 孙一博; 王金珊; 丁玉辉; 刘强
    • 摘要: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的间伐可以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下环境,提高森林生产力和稳定性。本研究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对比分析间伐和未间伐林分(自然保护区)中林木生长、物种多样性和天然更新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伐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年均增长0.72 cm,比未间伐区提高53.2%;间伐区樟子松人工林胸径年均增长0.59 cm,比未间伐区提高25.5%。间伐区内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较未间伐区分别高出159.2%、185.3%、185.9%和108.4%。间伐区幼苗幼树的更新种类和数量明显高于未间伐区,其中,樟子松人工林间伐区幼苗幼树的更新种类和数量均高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可见,对自然保护区内未经营过的人工林进行适当抚育间伐对提高森林生产力、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森林正向演替有重要作用。
    • 李雪; 王淳; 王静; 程瑞明; 赵金满; 韩馨悦; 张志东
    • 摘要: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L)、华北落叶松和白桦(LB)、华北落叶松和蒙古栎(LQ),以及华北落叶松、白桦和蒙古栎(LBQ)的混合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凋落叶养分和细菌群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720 d分解过程中,不同混合凋落叶养分变化趋势大致相同,N和P含量呈上升趋势,C和K含量呈下降趋势,pH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分解过程中,混合凋落叶的C和K释放率均高于华北落叶松凋落叶,N和P释放率则相反。华北落叶松凋落叶pH显著低于混合凋落叶。凋落叶分解初期,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蓝细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随分解时间延长,变形菌门和蓝细菌门相对丰度逐渐降低,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变化趋势则相反。凋落叶pH和N与细菌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相关。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细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呈上升趋势。分解600 d后,华北落叶松凋落叶细菌丰富度低于混合凋落叶。华北落叶松、白桦和蒙古栎凋落叶混合,能够提高部分养分释放率,提高细菌群落多样性。
    • 安金玲
    • 摘要: 祁连山生态地位独特,对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源头补给和河西走廊生态水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祁连山高寒山区开展了不同环境梯度条件下华北落叶松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春季是华北落叶松造林的最佳时期;祁连山植被退化生态区土壤干湿程度受坡向影响较大;在造林前期,华北落叶松的高生长比青海云杉大,9~10年生华北落叶松树高比11~12年生青海云杉大28.8%~55.9%,同一时期地径生长相互之间的差别在±2.6%;华北落叶松的高生长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在该生态区华北落叶松栽植的海拔高度应以2900 m以下为宜;华北落叶松幼树在该生态区的生长期为90~100 d,地径生长期为90~105 d,径生长高峰比高生长迟10~20 d。
    • 贾存; 郭明明; 王倩; 崔立志; 郭敬丽; 陈忠震; 李永宁
    • 摘要: 【目的】相同树种不同起源的林分在结构与稳定性上有较大的差异,林内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不同。研究不同起源的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北省围场县采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优势木年轮样本,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建立二者的树轮宽度年表。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与方差分析,分析两种年表与气温突变前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其差异。【结果】气温突变后,天然林的径向生长有显著增加,人工林径向生长则变化不明显。人工林与5—7月月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6—7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天然林与7月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与7月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4种生态气候指标中,人工林、天然林年表与干燥指数的关系差异最大,气温突变前后,人工林径向生长与干燥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天然林则不显著。人工林径向生长在气温突变前后均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天然林径向生长在气温突变前不受水分胁迫的影响,但在突变后开始受到影响。【结论】在气温发生突变的情况下,结构单一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会由于水分胁迫的影响而衰退,而结构合理的天然林有较高的稳定性,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