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岷江流域

岷江流域

岷江流域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农业基础科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976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天府新论、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09年水电站运行与水库调度技术交流会、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抗震减灾专题学术讨论会、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等;岷江流域的相关文献由25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懿、王渺林、侯雨乐等。

岷江流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4.79%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48%

专利文献>

论文:1976 占比:94.73%

总计:2086篇

岷江流域—发文趋势图

岷江流域

-研究学者

  • 李懿
  • 王渺林
  • 侯雨乐
  • 胡尧
  • 刘铁刚
  • 邓玉林
  • 丁圆慧
  • 伍少泽
  • 何干皓
  • 冉清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聪; 李洪; 由丽华; 宋文武; 马龙伟
    • 摘要: 基于岷江流域内50个气象站点1956—2020年的日降水量数据,运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检验和滑动t检验对岷江流域年降水量和最大季降水量进行趋势变化分析及突变检验,揭示了岷江流域及各流域单元区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岷江流域1956—2020年的年降水量以1.028 mm/10a的微小变化率逐年增加,且呈现出自西北高原地区向东南盆地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岷江流域上游地区年降水量整体上以11.711 mm/10a的速率逐年增加,这一增长趋势在2017年后变得尤为显著。岷江流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均长期保持下降趋势,降水量突变也发生在这一时期。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岷江流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制定洪涝灾害应对措施和合理利用流域内的水资源具有借鉴意义。
    • 周燕莲; 董铭; 刘维明; 李豪
    • 摘要: 受暴雨的影响,河流流域常会发生大型洪涝灾害事件,给沿河流域的人们带来灾难,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在岷江流域暴雨分布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与GIS技术相结合,选取了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共4期数据,从致灾危险性、孕灾敏感性和承灾易损性3个方面构建了洪涝灾害动态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通过ArcGIS得到了岷江流域洪灾动态风险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1)在空间尺度上,洪灾风险性结果的变化趋势与致灾因子变化趋势趋于一致,暴雨空间分布与洪灾风险结果关系密切,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岷江流域东南部平原地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2)在时间尺度上,总体以中等风险区为主,面积占比第二高的风险区由较低风险区发展到了较高风险区,整体风险性在上升。研究成果揭示了暴雨分布特征与洪灾风险的关系,既有效指示了岷江流域洪涝灾害空间分布的状况,又反映了洪灾风险性动态变化状况,可为流域防灾减灾和社会稳定提供参考。
    • 杜贵华; 冉清红
    • 摘要: 为进一步弄清岷江流域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影响,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计算114个县(市、区)的2009~2018年耕地复种指数。结果表明,岷江流域耕地复种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2009年和2012年岷江流域耕地复种指数最高,达143%。采用地图法进行空间分析。将岷江流域按耕地复种指数分为5个区:复种指数小于100%为Ⅰ区,100%至150%为Ⅱ区,150%至200%为Ⅲ区,200%至250%为Ⅳ区,250%以上为Ⅴ区。根据2009~2018年岷江流域耕地复种指数(10年平均值),Ⅰ区、Ⅱ区、Ⅲ区、Ⅳ区和Ⅴ区分别共有县(市、区)33个、40个、38个、1个和2个,平均值依次为68.45%、123.65%、172.19%、207.89%和281.84%。岷江流域2009~2018年耕地复种指数总体为波动下降。流域的耕地复种指数的空间差异明显,中东部和南部较高,西部和北部较低。岷江流域耕地复种指数与城镇化率、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相关性极大。
    • 李婷; 尹军; 刘玉婷; 卫孟茹; 伊明启; 袁喆
    • 摘要: 为研究岷江流域植被变化特征以及各影响因子对其变化的具体贡献量,使用1998—2018年的连续时间序列的SPOT/VEGETA-TION 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卫星遥感数据,分析岷江流域地区的植被时空变化,并利用趋势性分析、相关分析、归因分析方法量化植被变化对主要气候因子(年均降水、年均气温)和人为因子(城市化、人工造林、粮食产量、灌溉面积等)的响应关系。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研究探明了影响岷江流域的气候因子,并为岷江流域植被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岷江流域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岷江流域的NDVI整体呈现出增加趋势,其变化率为0.043/10 a,耕地,草地、林地和荒丛的NDVI的变化率分别为0.032/10 a、0.016/10 a、0.054/10 a和0.044/10 a。岷江流域约有71.30%的区域NDVI指数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岷江下游和马尔康县、玛沁县的大部分区域。其中,降水、气温和人为因子对NDVI变化的贡献量分别为:0.004/10 a、0.012/10 a和0.027/10 a,气候因子和人为因子对NDVI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7.21%和62.79%,人类活动在岷江流域地区的植被恢复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 侯兰功; 王晶; 刘涛; 邓莹佳
    • 摘要: 分析与测度地形过渡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化,揭示其空间演化规律,可为优化空间格局、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2000年、2010年和2019年3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GIS,RS技术、土地利用模型及景观格局指数,揭示了青藏高原东缘川西地区土地利用在数量、空间上的演化特征及景观格局时空分布特征:(1)随高程、坡度增加以及阳坡转向阴坡,以人类活动主导的建设用地、耕地等用地类型逐渐过渡为以自然为主导的林草地。随时间变化,耕地和建设用地在各地形梯度分别呈减少和增加趋势,耕地、林草地梯度在低海拔、低坡度区域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梯度呈相反趋势。(2)2000-2019年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均呈现减少趋势,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而未利用地呈先减后增的状态,且建设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地变动速率较快。(3)2000-2019年土地利用变化以稳定型为主,其次为前期变化型、后期变化型,变化型面积占比最少。(4)2000-2019年研究区斑块破碎化程度升高、景观形状不规则,景观蔓延度、聚合度下降,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增加,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指数分布影响较大。
    • 赵庆建; 吴晓珍
    • 摘要: 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变化过程对维护自然系统平衡,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借助In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以岷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在分析岷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对其2000、2008、2013、2017年的生境质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2000—2017年,岷江流域的建设用地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而耕地、林地和草地呈现缩减的趋势;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较为明显,建设用地转入最大的来源主要是耕地。(2)从时间尺度上看,岷江流域生境质量属于较差和良好等级的占比总体上分别上升71.34%和2.41%;中等和优等等级的占比总体上下降了4.28%和2.61%。(3)从空间尺度上看,岷江流域上游地区的生境质量总体上高于中下游地区;建设用地大面积扩张,侵占了大量的耕地和林地,从而导致了中下游平原区域的整体生境质量下降,其中处于较差和中等等级的区域显著扩大。
    • 张萌雨; 冉清红
    • 摘要: 岷江流域人口和耕地集中,是四川省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区,耕地集约利用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研究耕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耕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促进流域农业发展提供依据。以市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计算10个市(州)的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构建岷江流域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集约利用水平。结果表明,岷江流域10个市(州)的单位耕地农业机械动力投入、单位耕地劳动力投入和单位耕地化肥投入三个指标总体是在下降的。复种指数、垦殖指数和灌溉保证率也在下降后趋于水平;地均粮食产量呈波动性变化;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变化率都呈增长趋势。主要结论:①岷江流域土地稀缺与耕地闲置浪费并存。②岷江流域10个市(州)低效利用耕地的现象仍较普遍,缺乏有效的耕地集约利用。建议科学规划用地,充分利用空闲耕地;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高人民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加强监督管理。
    • 钟劲; 刘耀源; 杨红
    • 摘要: 龙泉驿区地处成都市东南部,位于岷、沱江流域。岷江流域内最重要的河道为陡沟河、芦溪河,均为岷江二级支流,府河一级支流;沱江流域内最重要的河道为西江河,系毗河一级支流,沱江二级支流。截至目前,龙泉驿区的主要河流西江河、芦溪河、陡沟河均已消除劣Ⅴ类,达到地表水Ⅳ类,龙泉驿区主要河流水质状况整体呈改善趋势。
    • 戴竺芯
    • 摘要: 近日,四川高院发布系列活动之长江十年“禁渔”主题典型案例。四川雅安名山区两人自制电捕鱼设备,在岷江流域非法电鱼44条获刑。2020年5月2日20时,被告人朱某礼、胡某会自制电捕鱼设备,在岷江流域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临溪河段实施非法捕携,查获野生鲫鱼、鲤鱼、鲢鱼等共44条,合计5千克,造成渔业资源损失2400元。
    • 刘骞; 王维; 罗彬; 王康
    • 摘要: 基于SWAT构建了岷江流域分布式水文和污染负荷模型,模拟水文变化过程的效率系数超过0.6,模拟污染物浓度的效率系数超过0.5,能够有效模拟岷江流域2015-2018年的水文、污染浓度和通量变化过程.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岷江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不同减排措施及气象驱动条件对岷江流域水环境改善贡献.结果表明:岷江流域11个国考断面COD、NH3-N、TP排放量分别下降8%、13%和12%,其中8个考核断面废水排放量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其中点源强度下降,密度上升;岷江流域中段排放强度高、减排量同样凸显,成都市对岷江出境断面污染物排放及减排贡献均高于眉山市;各项减排措施中,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对污染物减排及通量降低占主导作用,对CODMn、NH3-N、TP通量减排分别贡献53%、71%、81%;生活源减排贡献大于工业源减排,点源减排贡献率大于面源污染减排;污染减排措施对凉姜沟断面CODMn、NH3-N和TP浓度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0.7%、26.8%和 34.4%.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