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045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农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85篇、会议论文530篇、专利文献74846篇;相关期刊1809种,包括经济研究导刊、现代经济信息、中国集体经济等; 相关会议308种,包括2012洞庭湖发展论坛、2008年海峡两岸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生态经济昆明高层论坛、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等;生态经济的相关文献由6407位作者贡献,包括董锁成、刘思华、季昆森等。

生态经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85 占比:5.62%

会议论文>

论文:530 占比:0.66%

专利文献>

论文:74846 占比:93.72%

总计:79861篇

生态经济—发文趋势图

生态经济

-研究学者

  • 董锁成
  • 刘思华
  • 季昆森
  • 钟晓青
  • 刘勇
  • 王松霈
  • 程国栋
  • 翁伯琦
  • 张孝德
  • 樊万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胜利
    • 摘要: 在生态农业的多种模式中,短食品供应链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短食物供应链在欧盟国家的试点实施也获得了正面的回馈,本文意在通过分析短链对食品包装、废弃物、经济可持续性、环境和消费者健康的影响来呈现其可以作为生态农业有效解决方案的原因。
    • 黄晨红
    • 摘要: 乡村振兴内涵丰富,乡村旅游和生态经济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河北省近五年来的乡村旅游与生态经济发展实践,运用耦合度模型实证分析河北乡村旅游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2015-2019年,河北省乡村旅游与生态经济由原来的严重失调逐步发展到良好协调状态,乡村振兴为乡村旅游与生态经济融合提供了一个新发展契机,乡村旅游和生态经济在乡村这一空间载体上,也取得了良好的融合发展效果。
    • 贾若梅
    • 摘要: 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实现农民富裕的必然选择。生态富民理念与实践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将有效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生态富民、生态兴民是生态扶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两山”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富民观、发展观、生态观的不懈探索所得出的成果,也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生态富民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发挥生态优质产业的动力作用,发挥互联网创新对于生态富民实践的驱动作用。生态富民取得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人民富裕“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胜利,为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世界积累了社会新发展的中国经验。
    • 王德华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这同样也增加了城市生活中的压力,让城市居民对惬意的乡村生活充满了诸多向往。在这种现状影响下,推动了农业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基于生态经济视角发展农业旅游,能够将本土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带动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生态经济视角下发展农业旅游的重要性与现状,并提出几点有效的发展途径,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水平。
    • 肖纪连
    • 摘要: 随着国家对环境与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绿色信贷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下的一大核心构成部分。国内绿色信贷制度实施通常受到法律制度不健全、商业银行责任意识模糊、信贷监督体系存在漏洞以及群众监督参与度低等问题的限制。对此,本文提出通过构建绿色信贷法律体系、树立商业银行责任意识、完善商业银行授信调查法规、完善公众监督平台、出台有效的激励机制等解决方法,以期促进我国更好地建立生态友好型经济。
    • 鲁红成
    • 摘要: 林业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在我国新时期建设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根据最新资料显示,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位于世界前列,但是人均拥有的却非常少。现阶段,人们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绿色森林的重要性。基于此,要想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业是林业发展的必然出路。
    • 张致虎
    • 摘要: 古浪提出建设生态经济大县,就是把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有机的结合,立足优势资源发展产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大县,离不开县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独特的资源潜力,尊重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把生态发展经济放在第一位,成为别的区域无法比较的优势资源。在做大做强生态经济优势的同时,坚持城乡统筹联动,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统一起来,利用现有的特定条件进行快速发展,推动生态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陈琳; 高红梅
    • 摘要: 全国“两会”以来,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农业生产提出更高要求,“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农业生产作为碳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成为推进农业固碳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利用2010-2019年的天津农业产投数据,按时间序列分类编制人均能值生态足迹(Eef)和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Eec)趋势图以及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近十年天津农业投入产出与生态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进行定量分析,并针对农业碳达峰的可实现途径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天津市农业生产人均生态足迹基本维持在0.1507 hm^(2)·cap^(-1)上下浮动,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10年的0.0088 hm^(2)·cap^(-1)下降至2019年的0.0073 hm^(2)·cap^(-1),人均生态赤字严重但呈下降趋势,农业可持续能力逐渐恢复。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状态平稳,生态经济协调系数趋近于1,农业生产安全不稳定。针对分析现状提出合理调用农业资源、重视发展理念培养及保障政策落实到位的建议,促使天津市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系统和谐共生,促进天津市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 黎佳君; 廖秋林; 沈守云; 刘小儒; 廖菁芃
    • 摘要: 为了验证绿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运用2008、2013、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当量因子法、格网分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变差贡献率分析等,研究绿心地区ESV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绿心地区的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明显增加;ESV在早期呈下降趋势,但2013年后转为上升趋势;生态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和气候调节功能增长明显;土地利用变化与ESV的相关性排序为:林地>耕地>水体>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变差贡献率中,林地、水体和耕地的贡献率较大,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贡献率较小。研究结果表明,自2013年以来绿心地区的开发建设和保护工作有序进行,ESV呈明显增长趋势,说明合理开发和严格控制生态底线的保护模式可以提高其ESV,采用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保护策略是可行的。
    • 严若婷; 周歆霖; 马征程; 李宙甲
    • 摘要: 农业部门碳排放、碳汇的双重属性,赋予了发展低碳农业在“碳达峰、碳中和”中的重要意义,但并非所有低碳模式均能同时实现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反而常常面临经济、生态效益目标的冲突。在部分农业平原中,出现了产值与碳排放同增的现象。在推演农业低碳化历程后发现,市场与政策环境的变迁引致现代农业向智慧化产业链方向演进,这一路径能够在实现农业低碳发展的同时,达到生态经济效益新均衡。通过三阶段Super-SBM模型,本文构建以碳汇为期望产出、碳排放为非期望产出的农业低碳生产绩效,发现具备较高产业链复合度、利益联结度与产业链金融发达度的低碳农业模式,有助于低碳生产绩效的提升。政策应关注产业链新动向,为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创造有益环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