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1年内共计1253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建筑科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7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32篇;相关期刊388种,包括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等;
相关会议49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学术年会等;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文献由3015位作者贡献,包括谢高地、傅伯杰、欧阳志云等。
生态系统服务
-研究学者
- 谢高地
- 傅伯杰
- 欧阳志云
- 肖玉
- 鲁春霞
- 郑华
- 刘焱序
- 甄霖
- 闵庆文
- 吕一河
- 李双成
- 李文华
- 肖燚
- 赵文武
- 宇振荣
- 张昌顺
- 丁圣彦
- 张彩霞
- 彭建
- 李晶
- 王军
- 王敏
- 刘世梁
- 刘某承
- 夏涛
- 巩杰
- 张立伟
- 徐卫华
- 戴尔阜
- 李锋
- 汪洁琼
- 王云才
- 陈尚
- 陈源泉
- 高旺盛
- 刘云慧
- 孙刚
- 崔丽娟
- 江波
- 王如松
- 王晓峰
- 钟莉娜
- 陈利顶
- 侯鹏
- 刘洋
- 崔鹏
- 张安录
- 张志强
- 张林波
- 张路
-
-
刘畅;
冯瑶;
胡俞洁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绿道建设在中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城镇绿道是连接城市绿道和乡村绿道之间的重要桥梁.因此,绿道选线是绿道规划的重要环节,绿道选线的合理性是保障绿道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最好保证.本文提出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化评价的小城镇绿道选线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哈尔滨市太平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将线性绿色基础设施纳入绿道选线对象,拓展了小城镇绿道选线的思路;通过将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量化方法与传统绿道选线方法的结合,增加了小城镇绿道选线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
李湘梅;
刘晨月;
汪樱;
宋彦
- 《201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缺乏对公平性问题的关注造成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与生态系统实际管理(如生态补偿)的脱节.本文以武汉市1995年、2005年、2015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六类土地利用信息为基础,在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总经济价值基础上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配基尼系数,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空间利益和居民利益分配.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武汉市不同用地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配的洛伦兹曲线不断偏离绝对平均线,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全市不同用地类型中的分布差异不断增大;城市化进程导致武汉市居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郊区和中心城区的分配更不均衡;武汉市区域内、外部居民生态系统收益分配也极为不平等.该研究为土地利用相关政策制订、促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利益分配和不同群体间利益分配具有重要的意义.
-
-
沈谦;
宋敏
- 《201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研究目的:在全省尺度上界定“应该得到补偿”和“应该支付补偿”的两大区域范围,以及湖北省各市州应得或应付补偿的优先序. 研究方法:基于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外溢模型和补偿优先度模型. 研究结果:襄阳、荆门、潜江等11个市(州、区)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外溢市(州、区),多位于湖北省东部和中部地区,耕地禀赋较好;神农架、恩施、十堰等6个市(州、区)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输入市(州、区),多位于湖北省西部和东南部地区,耕地禀赋较差;在应得补偿的11个市(州)中,优先度变化范围为0.183~0.815,在应付补偿的6个市(州)中,优先度变化范围为0.506~0.864. 研究结论:资源禀赋是影响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外溢与否的基本因素;湖北省应得补偿的11个市(州)从大到小的优先顺序为黄冈、荆门、荆州、潜江、随州、天门、武汉、仙桃、襄阳、孝感、宜昌.应付补偿的6个市(州、区)从大到小的优先顺序为神龙架、恩施、十堰、鄂州、黄石、咸宁.
-
-
陈冠宇
- 《第三届青年治淮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分析了国内外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总结了河流生态系统价值评价的研究方法.将水利工程中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分为基本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三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系统的评价方法,核算了其相应的生态价值.本研究对今后水利工程中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及生态影响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对水利工程建设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尹乐;
戴尔阜;
陈海鹏
-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旨在实现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深入理解服务权衡与协同的形成机理有助于科学、合理决策,实现生态功能的正向协同,发挥区域整体生态效益.受区域人为干扰和水、土、气、生等自然要素差异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常表现为区域差异性,而在海拔变化明显的山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性.本文以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在垂直空间上的权衡/协同作用为研究视角,选取云南小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ArcGIS、SPSS等软件,采用空间叠置和统计,PERSON相关性分析、数据编码等方法对小江流域进行了垂直带谱划分,并分析了该流域碳存储、产水、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四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性及其权衡/协同作用状态.结果表明:1)小江流域四种生态系统服务在整个流域上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而在不同带谱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2)整个小江流域权衡关系明显,作用范围广,协同关系,尤其高协同关系薄弱3)随海拔上升,小江流域权衡与协同作用呈现出权衡-协同-权衡-协同的变化趋势.
-
-
-
彭玏;
赵媛媛
-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景观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会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显著影响,正确认识各类景观指标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贡献是景观可持续管理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腹地乌审旗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和土地利用/覆盖等数据,采用模拟与统计分析方法,在乡镇、一级子流域和二级子流域3个尺度上,评估了2000-2010年区域景观结构(景观面积百分比PLAND、斑块密度PD、边缘密度ED、分散和并列指数IJI)和生态系统服务(碳储量和土壤保持率)的时空变化格局,区域景观结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解释率和相对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景观结构和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有明显空间异质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尺度效应.乡镇尺度上景观结构变化对碳储量和土壤保持率的动态解释率最高,分别可达97%和71%;其中,对碳储量贡献较大的指标从高到低依次为固定沙地IJI、流动沙地ED、流动沙地PD、流动沙地PLAND和固定沙地PLAND,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1.18、0.90、0.57、0.51和-0.21;对土壤保持率贡献较大的景观指标为固定沙地IJI,标准回归系数为0.88.本研究可为当地景观可持续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改善提供参考.
-
-
王瀚宇;
吴远翔;
杨杰莹;
吴冰
- 《中国第三届数字景观国际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的终端产品,绿地是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载体.社区的生态系统服务量化评价可衡量社区综合生态状况和环境性能并控制其规划建设.本文以哈尔滨市曲线社区为例,针对宜居生态社区的要求,选取净化空气、固碳作用、降噪效应、降低温度和美景服务5种生态系统服务为量化评价因子;以社区邻里单元作为评价基本单位,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的量化和GIS空间制图;利用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作为分析方法,对社区绿地总量与其提供的5种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公平性进行分析;构建基尼系数最小化模型,利用Matlab求出模型最优解,指导社区绿地的公平性优化布局.
-
-
-
秦佳星;
徐艳;
黄赳
- 《201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生态网络通过廊道将生态源地斑块进行连接,是疏通区域生态过程,缓解当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之间的有效途径.土地整治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对区域的生态网络也有着直接影响.鉴于目前学者对于土地整治与生态系统关系研究较少,本文从生态网络构建的角度出发,以目前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西部露天矿区伊敏矿为研究区域,基于“连通性—生境质量—生态系统服务”三个方面综合识别生态源地;基于最小耗费路径构建区域生态网络.旨在从生态系统的角度,为当地土地整治规划和实施评价提供一些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