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6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建筑科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6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3876272篇;相关期刊551种,包括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学术年会等;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文献由4652位作者贡献,包括谢高地、欧阳志云、傅伯杰等。

生态系统服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6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876272 占比:99.95%

总计:3878167篇

生态系统服务—发文趋势图

生态系统服务

-研究学者

  • 谢高地
  • 欧阳志云
  • 傅伯杰
  • 肖玉
  • 郑华
  • 刘焱序
  • 高旺盛
  • 肖燚
  • 赵文武
  • 闵庆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邵雅静; 杨悦; 员学锋
    • 摘要: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廊道,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关系着全国的生态安全水平。理清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空间互动关系是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分析2000-2018年黄河流域城镇化发展特征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格局,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进一步揭示了黄河流域城镇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作用关系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黄河流域城镇化水平整体提升,综合城镇化指数增长了102.60%,经济城镇化发展速度普遍高于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2)2000-2018年黄河流域粮食生产、固碳和土壤保持分别增长了65.32%,59.47%和46.27%,而产水服务减少了21.15%;(3)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在时空尺度上表现出了正向效应的减弱和负向效应的增强,并且城镇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发展不协调的区域在不断扩张。
    • 李冰倩; 王军; 郝卫涛; 刘成奎
    • 摘要: 针对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规划目标与建成成果不一致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人类需求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建立以人类目标为导向的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服务框架体系,认为乡村景观空间变迁是由不同时期生态系统服务响应人类需求反映在空间上的结果,人类可以通过改造自然环境使生态系统产生服务功能以满足自身需求。并进一步通过分析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清水乡塔沙坡村乡村自然、农田、聚落生态子系统景观特征,建立塔沙坡村生态系统服务表征体系,明确人类利用方式的改变引起的生态系统空间变化,总结乡村生存智慧,寻找其景观空间适应性规律。
    • 澳米凯拉·普雷斯科特; 新加坡耶齐德·尼萨兰; 罗融融(译)
    • 摘要: 历史上,受殖民主义势力的影响,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当地的居民被迫迁居到不太理想的土地上,那里遍布河岸、洪泛区和沼泽地等各种水敏性环境。城市在聚落的四周扩张,而多变的气候使得这些聚落易受到河流、河道和海岸的威胁。虽然水敏性城市策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实施,例如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等城市就曾有过基于社区规划和防灾体系来治理环境的历史,但是想要将水敏性城市的规划原则与设计策略真正结合起来,理解当地社区对日常生活环境的适应和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将社会文化要素与城市景观空间结构相联系,试图理解印度尼西亚地方景观中社会空间的形成过程,并将居民参与河流景观改造的日常经验与其他管理行为和过程建立联系。通过将景观作为媒介来理解这些经验和观点,能够为不同群体之间的讨论提供机会,同时也是一种综合各方意见推进雅加达水敏性城市策略实施的手段。此外还揭示了城市滨河景观社会环境治理的在地经验,基于将水敏性城市设计策略与当地社区状况结合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 唐立娜; 欧阳静怡; 徐烨; 王豪伟; 王璐妍
    • 摘要: 总结了生态修复工程的现状、我国在推进生态修复上的举措,指出未来生态修复的着重点是要找到更科学且高效的生态修复途径,以及将本地人福祉有机整合到生态修复当中以全面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效果的方法。阐述了目前常见的生态修复方式,对其各自通常的适用情况及作用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种生态修复的理想模式。阐述了景感生态学的定义,分析了景感生态学、景感营造以及其在稳定、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方面的作用机制;讨论了如何基于景感生态学和景感营造分步实现生态修复的理想模式,其重点在于营造景感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服务得到充分发挥,为本地谋取更大福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的决策者、规划者和实施者要在观念、策略、方法以及评价四个方面做出转变。
    • 刘颂; 戴常文
    • 摘要: 自然资本是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资本化,以资本的视角看待自然。绿色基础设施的物质客体作为自然资本存量的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蕴含巨大价值的生态系统服务。将自然资本与绿色基础设施紧密结合,有利于精准制定政策以协调经济发展和自然管理的关系,实现国土空间内自然资本增值。通过梳理30多年来自然资本理论的演变特征,认为自然资本经历了“理论探索阶段”的道德合理化、“应用推广阶段”的应用普及和规范化,以及“制度建设阶段”的制度化变迁。在其影响下,绿色基础设施提升了生态内涵,创新了评估方法,最终二者在制度上走向了融合,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自然资本提供了甄别绿色基础设施生态价值的路径,并将绿色基础设施作为一种锚定在国土空间上的生态资产进行永续利用,这为中国生态资产价值的实现和提升提供了空间规划途径和政策制定思路。
    • 姜芊孜; 王广兴; 李金煜
    • 摘要: 城市公园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纽带,提供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不同使用者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感知,对优化公园设计和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济南市主城区城市公园为例,利用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济南市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对城市公园文化服务的感知。从公众感知结果来看,主城区城市公园的教育和知识、文化遗产、社会关系与场所感应重点提升,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对文化服务的感知具有明显差异;从不同类型公园的感知结果来看,综合公园的满意度均值略低于重要性均值,专类公园的满意度均值高于重要性均值,各类型的公园都有低满意度的文化服务。基于此,针对公众感知结果中满意度较低的服务和各类型公园的薄弱项分别提出了文化服务提升策略。研究表明:公众感知研究能够对自上而下的规划过程进行有益补充,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方法具有普适性和易操作性。
    • 汪方心怡; 王敏
    • 摘要: 滨水绿道虽然承担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也面临诸如生态胁迫、服务低效、空间浪费等问题,亟待对其发展建设进行主导功能的分类细化引导。文章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在临近重要湖泊水系共176.1 km滨水绿道选线基础上,识别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分析雨洪调节、生境保护、休闲游憩和文化娱乐4种生态系统服务空间需求,采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分析,提取5类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簇并识别类型特征,基于供需匹配原则对滨水绿道进行分段分类型规划,并提出空间发展导则。结果显示:昆山市滨水绿道根据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簇特征可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郊野旅游型、生活休闲型、雨洪调蓄型、生态保育型、城镇发展型;可从要素设计、驿站建设与设置配置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规划引导。在精明发展的时代目标下,应以此综合协调公众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多重需求并精准定位绿道多维服务功能配置,为滨水绿道的规划建设提供新思路。
    • 李明臣; 何霖
    • 摘要: 为识别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热点及其相互作用,进而支撑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以陕西黄土高原地区为例,综合采用InVEST模型、CASA模型和RUSLE模型分析了陕西黄土高原1990年、2000年和2015年的产水量、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权衡协同关系,并基于构建的生态系统服务热点识别框架,识别了生态系统服务的热点。结果表明:研究期内,4种生态系统服务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1990年、2000年、2015年,产水量和NPP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保持状况逐渐改善,生境质量小幅升高;产水量与生境质量在1990年表现为权衡关系,之后为协同关系,NPP与生境质量、NPP与产水量、土壤保持与生境质量均为协同关系,土壤保持与产水量、NPP均为权衡关系;可同时稳定提供这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安市西部、渭南市南部和宝鸡市北部,占研究区面积的4.92%,今后可优先保护。
    • 高娜; 姜雪; 郑曦
    • 摘要: 【目的】随着流域城镇化进程加快,自然资源的开发及城镇用地扩张,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随之减弱。构建生态网络对于改善和修复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进一步实现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永定河流域北京段为例,对流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境质量3种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利用Getis-Ord GI^(*)热点分析法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最终构建生态网络。并使用网络闭合度(α指数)、线点率(β指数)和网络连接度(γ指数)评价其生态网络完善程度,进一步探讨绿色生态发展目标下的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研究表明:永定河流域内共识别出16个生态源地,23条生态廊道,19个生态节点。其中:生态源及生态节点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及中部,主要由林地、耕地组成;生态廊道总长度为52.03 km,成网状沿农田、林地及河流分布。基于对生态网络分析评价,设置生态源及生态廊道的生态缓冲区,并识别生态节点盲区,对生态网络空间结构进行优化。【结论】本文通过对永定河流域北京段生态网络的构建与优化,明确了流域内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区域,以期为流域未来的生态建设及修复规划提供空间指引。
    • 李征远; 李胜鹏; 曹银贵; 王舒菲; 刘施含; 张振佳
    •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关系到人类福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法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研究状况,梳理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相关概念内涵,并对实际供给与潜在供给、实际需求与潜在需求的基本内涵和关系进行辨析;其次总结对比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国内外实践情况;最后概述了当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