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
碳排放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1年内共计6881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82篇、会议论文315篇、专利文献484篇;相关期刊2041种,包括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导刊、工业技术经济等;
相关会议251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七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等;碳排放的相关文献由1051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铮、赵荣钦、黄贤金等。
碳排放
-研究学者
- 王铮
- 赵荣钦
- 黄贤金
- 李颖
- 陈亮
- 张陶新
- 孙建
- 常凯
- 张伟
- 张涛
- 鲍威
- 孙亮
- 孙慧
- 易艳春
- 汪传旭
- 王世进
- 田立新
- 赵先超
- 赵涛
- 郭慧婷
- 马晓明
- 唐建荣
- 张华
- 张旺
- 朱永彬
- 李敏
- 李静
- 武义青
- 毛明明
- 许广月
- 高志刚
- 关卫军
- 刘昌新
- 刘晨跃
- 吴开亚
- 周敏
- 周跃云
- 孔群喜
- 张凯
- 张勇
- 张婷
- 张雷
- 曲建升
- 李丹
- 李强
- 李慧
- 杜强
- 杨斌
- 王莉
- 胡剑波
-
-
王素凤;
赵嘉欣;
贾宇枝子;
李明明;
佘妍玮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和马鞍山市2005-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基于STIRPAT模型建立包含人口、人均消费支出、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城镇化率和民用机动车拥有量的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回归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消费支出、碳排放强度和民用机动车拥有量是影响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量的正向驱动因素.而人口、能源强度、和城镇化率是抑制因素.不同类型的城市对于同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区别很大.对于人口密度大的城市,人口数和城镇化率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比中等型城市更显著;对于中等型城市,能源强度对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抑制作用比大城市略大.因此,在制定碳减排政策的过程中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区别对待.
-
-
陈军腾;
任云英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城市碳排放问题开始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碳排放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以知网为数据来源通过文献检索法综述近十年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进展,分析相关文献的发文量趋势、研究学科、研究主题以及相关关键词,并且对比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热点,总结出现阶段城市交通、城市化、土地利用、人口规模、城市规划以及经济与产业六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以及其典型研究方法.结果显示,相关研究虽有不同研究主题与方向,但都丰富了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在未来研究趋势上可能会形成交叉互补关系,并且研究层面涉及知识内容广泛,未来还有更多不同的研究领域需要探索,相关研究与理论仍需不断充实与发展.
-
-
-
于丁一;
张赫;
叶昊儒;
董雪玲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逐渐凸显.县域是我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和重要一环,为缓解以上问题,以控碳减排为主导,明确生态、生产、生活三类空间边界,在县域层级建立低碳导向的"三生空间"规划框架意义重大.基于对县域"三生空间"规划内容和传统碳排放部门衔接关系的识别,搭建了低碳导向的县域"三生空间"规划框架,包括"三生"空间统筹、生态空间规划、生产空间规划及生活空间规划四部分内容.以长兴县为例,结合县域"三生空间"建设现状和碳排放数据分析其低碳发展问题,发现长兴县生产空间碳排放特征显著、碳汇汇碳效率较低,并针对以上问题分别在"三生"空间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优化四个角度提出了低碳规划策略.
-
-
姚新丽;
许小良;
方毅立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乡村建设的生态化,也同时要求乡村电网建设生态化,即在电网规划中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推动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浙江省生态建设为背景,结合浙江省电力公司"生态电力"建设需求,以浙江湖州—余村为例,进行了乡村生态电网规划的探索.文中通过阐述多元负荷的预测分析,提出乡村生态电网规划的一般步骤,对类似地区生态电网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谢梓然;
周晓航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城市土地利用不应当仅局限于经济效益,更要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本文基于生态安全的视角,以武汉市为例,遵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两型社会建设原则,以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为研究目的,从碳排放最小化以及生态价值最大化两个角度构建了城市土地结构生态效益最优的目标函数.模型优化后的城市用地系统碳排放减少和生态价值的提高,遵循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应当加大控制建设用地扩张,并重视公园绿地建设,提高林地以及绿地覆盖面积,从而达到生态安全的目的.研究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1)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加强产业结构优化;(2)重视生态安全,增加城市园地林地覆盖率;(3)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生态安全城市建设.
-
-
王冲;
任云英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在目前探索发展低碳城市的背景下,减少居民出行碳排放被认为是减少城市交通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希望通过总结归纳有关居民出行碳排放和土地混合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明确土地混合利用在构建低碳城市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本文首先从居民出行行为的特征出发,讨论了居民出行行为、土地混合利用和居民出行碳排放之间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认为居民出行导向下的低碳化土地混合利用的本质在于通过城市功能的适度混合以缩短居民的出行距离从而达到减少居民出行碳排放的目的.基于现有的研究文献,作者总结出居民出行导向下的低碳土地混合利用的有效对策包括确定适合低碳出行方式的合理街区尺度、水平与垂直方向上城市功能适度和高效的混合以及提高道路和设施的可达性三方面内容.
-
-
丁子夕;
陈征帆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于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实现低碳减排的压力巨大.作为全国气候变化工作部署中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三大工业体系之一,交通运输业的低碳体系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此次研究立足于武汉市,通过低碳交通发展模型量化计算武汉市私人交通、公共交通以及市内货运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分析其排放量的时序变化,识别出私人交通中的私家车是目前影响武汉市低碳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在未来可能还会持续带来影响.继而分析武汉市目前私家车发展的典型问题以及相应管控政策实施的情况.最后本文希望在此研究基础上,从拥车、行车以及停车三个方面对以低碳为目标的武汉市私家车限制政策提供一定的启示意义,对推动武汉及其他处于快速建设中的城市的低碳交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
王文广
- 《2017中国塑协硬质PVC发泡制品专业委员会年年会暨技术与市场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PVC是中国目前最具有资源优势的一个塑料品种,2016年产能达到2326万吨,消费量只有1638万吨,属于产能严重过剩塑料品种,利用空间很大.PVC是目前唯一非石油原料的塑料品种,也是唯一采用无机材料合成的聚合物,电石法PVC采用盐矿和石灰石为原材料.排除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单纯的PVC树脂具有明显的低碳排放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