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李冰

李冰

李冰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4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水利工程、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2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337种,包括社会科学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等;李冰的相关文献由40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冰、冯广宏、彭邦本等。

李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2 占比:99.7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1%

总计:483篇

李冰—发文趋势图

李冰

-研究学者

  • 李冰
  • 冯广宏
  • 彭邦本
  • 半夏
  • 叶果果
  • 向继东
  • 周九香
  • 周燕
  • 李一
  • 李殿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苏畅
    • 摘要: 短视频平台对传统文化的再演绎,庶几成为一种文化传播现象。5G时代短视频的高清、沉浸、互动等特点和趋势,形成技术与文化张力的传播空间,也为传统文化传播找到全新途径。在5G及短视频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基于“身份”“记忆”与“遗产”三个文化侧面,聚焦历史名人短视频传播,思考历史名人文化在传播内容与方式上的革新,以期能为讲好中国历史名人故事,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有所助益与启示。
    • 王诗瑶; 李楠(图)
    • 摘要: 巴蜀地区自古就有治水的传统。从战国时代秦国李冰修建都江堰,到后人不断改造以两江为核心的水渠,这里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灌溉渠系,为成都地区成为我国西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奠定了基础。传说李冰在这里治水时曾造了5头镇压“水精”的石犀。成都博物馆中就收藏有一头石犀。它长3.3米,宽2.1米,高1.7米,重约8.5吨,2012年出土于成都天府广场东北侧,整体雕刻风格粗犷古朴。体形如此巨大的石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同时期最大的一件圆雕石刻,具有极高的考古和艺术研究价值。
    • 吕卫梅
    • 摘要: 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蜀守冰》忽略了李冰修建都江堰的目的以及他对祖国统一和发展的贡献,这是一种遗憾。李冰在蜀地治水及修建都江堰是秦统一中国战略的需要;“行舟”败给“溉浸”造就成都平原助秦完成了统一;西汉因创建的都江堰而成功统一全国并成强盛帝国;李冰开创的富饶的蜀地是维护国家统一最重要的后方基地。四川之所以能够书写大量维护国家统一与发展的事例,首先就是因为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溉浸”以及“行舟”之功。
    • 李钊; 彭邦本; 龚珍
    • 摘要: 作为世界文化、自然与灌溉工程三项遗产的获得者,都江堰水利工程虽历经两千多年却依然发挥着高效功能,这在世界水利工程中是绝无仅有的。领导设计、主持修建这一伟大水利工程的是否就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围绕这一问题,尚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考证。文章综合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与民间传说,尝试对秦国蜀守李冰的生平、籍贯及其蜀地治水史迹进行系统性的考论,并藉此探讨历史名人文化价值的内涵构成及其当代转换策略,以就教于学界。
    • 何喻洁
    • 摘要: 对历史人物的纪录片创作往往充满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人物与记录者之间是无法直接交流的,只能通过相关历史资料进行复原和再现。但在现实中,一些历史人物虽然缺少正史的记载,却流传下了很多和他们相关的民间故事乃至神话传说,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纪录片创作就面临更多的困难。笔者以历史名人纪录片《蜀守冰》的亲身创作经历为例,对一些因为年代久远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史料缺失或者记载很少的历史名人纪录片创作进行相关探索。
    • 阿肆; 刘艳玲(图)
    • 摘要: 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战国末年,秦国蜀郡。眠江边,新任太守李冰面朝汹涌奔流的江水,一动不动地站着,恍若雕像。在他身后,随从安静地站着,不敢上前打扰,心知大人正在思考治水之事。回想大人上任以来,马不停蹄地勘察河道,详细了解眠江的走势、水情以及沿途的山形地貌等;还考察了古蜀王鳖灵治水的遗迹,深入百姓之中寻求治水的方法……不等他继续想下去,李冰的声音传来:“走,回去!”
    • 凸凹
    • 摘要: 还在一泓羊水里就与李冰相遇了。就是说,我是受着李冰加持的胎教而孕育而出生,及至而初成的。当然,当时并不知道这一点。不知道都江堰是与李冰横筋竖骨连在一起的生命共同体。甚至也不知道那密密麻麻不舍昼夜回响在我身体中的声气,是依然在被都江堰或者说依然在被李冰治理的岷江波涛翻卷出的生命显影。李冰是一位年龄已达两千多岁的年轻人-人类至今也没发现他有任何一点衰老的迹象。
    • 倪泰乐; 冯兆; 陈应双
    • 摘要: 目的运用皮尔斯三分法理论对李冰相关符号文本进行解释和符码转换,建立李冰视觉符号元素素材库和知识库并将李冰视觉符号元素运用到文创产品开发设计中,提升产品的民族文化内涵。方法运用符码传达的过程对李冰的文献和图像从符号信息的受众中“解码”,通过临时“艺术元语言集合”抽取若干片段进行解释,整理成符码集合。通过K J法对获取的文字符号进行梳理,运用图形创意法则针对李冰文创产品所需图形元素进行设计;运用李科特量表法从图像库中筛选出合适的元素;融入巴蜀传统手工艺运用图形创意基本原理进行图形设计。结果得出了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具有可重复性的图形元素和推演方法。结论在对李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的视觉图形元素提取与筛选中,为历史文化名人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思路。研究如何实现巴蜀文化的创意升级、丰富其文化内涵,对四川“非遗”的传承产生了积极影响。
    • 赵家明
    • 摘要: “两千多年前,蜀郡太守李冰被秦昭王派往今都江堰治水。一天,去江边巡查,他看见渔夫在钓鱼,兴趣而来拿起鱼竿钓起鱼来,片刻,悟出治水的方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代大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的这首《江雪》诗,不仅是是唐诗中的千古绝唱,也是钓鱼诗中的顶级名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