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巴蜀

巴蜀

巴蜀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篇;相关期刊514种,包括四川劳动保障、中国西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中医药图书信息学术会议暨第十届中医药院校图书馆馆长会议等;巴蜀的相关文献由924位作者贡献,包括龚义龙、傅正义、刘时和等。

巴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8 占比:99.4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5 占比:0.49%

总计:1014篇

巴蜀—发文趋势图

巴蜀

-研究学者

  • 龚义龙
  • 傅正义
  • 刘时和
  • 傅德岷
  • 张明建1
  • 文成英
  • 薛学轩1
  • 任玉兰
  • 林心治
  • 段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高昱
    • 摘要: 中国有着悠久的博物传统,博物作为理解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自《诗经》起就体现于文学创作之中。杜甫的诗歌取材广泛、内容博大,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博物学内容。旅居巴蜀是杜甫一生中的重要时期,在巴蜀的奇山异水之间,杜甫以他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用诗歌记录着这里独特的自然物候。诗中浓厚的博物情怀,体现了他对于天人关系、物我关系以及物物关系的思索。而杜甫这种博物情怀的形成,与儒家“多闻”“物与”思想以及“取类比象”“陶冶性灵”的文人性格息息相关。
    • 钱悦;
    • 摘要: 2022年2月10日晚,由中国杂技家协会、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联、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四川省杂协、重庆市杂协承办,成都艺术剧院杂技团执行的第二届“技炫巴蜀”川渝杂技魔术展演在成都华侨城大剧院精彩呈现。本次活动以“喜迎党的二十大·‘成渝地·巴蜀情’”“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为主题。
    • 陆路
    • 摘要: 巴蜀地区分为巴地和蜀地,蜀郡和巴郡分别是两地的诗歌创作中心。在汉代巴蜀已出了司马相如等著名文士,且民间诗歌已初步娴熟地使用五言体,是中原地区之外另一个对五言诗的成熟有重要贡献的地区。汉晋六朝时期巴蜀地区现可知约有诗歌30馀首。对巴蜀诗的考索分析可为巴蜀文学和文学地理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
    • 江攀
    • 摘要: 明末清初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对巴蜀地区的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首先以方言为线索区分巴蜀土著与移民之别,结合历史图像和田野调查找到巴蜀土著风土宅院的原型,并发现移民在巴蜀地区的营建带有原乡风土建筑的特征,据此文章尝试对巴蜀地区的宅院进行分类,认为主要存在三种基型,分别与土著、两湖移民和客家移民相对应;这三种基型的形成及其在巴蜀的衍化过程,反映了不同方言片区建筑文化的相互影响、土著与移民的交流,以及移民对巴蜀地方条件的适应。文章最后以重庆江津陈宅为例,经过分析发现过廊这一关键空间是由陈氏原乡湘中地区游亭空间衍化而形成的,可作为移民文化对巴蜀地区原有建筑产生影响的有力证据。
    • 江攀
    • 摘要: 风土建筑史研究注重文献和实物的二重证据,对于一些保存状况堪忧、民间文献欠缺的风土宅院,口述史方法在研究建造背景、再现建筑场景和复原建筑形式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访谈重庆江津陈宅的后人陈洪佑为例,就以上三方面作用展开:首先,结合口述信息和地方志材料,梳理陈宅的修建过程和建造背景;其次,结合平面布局和关于各空间功能仪式的口述内容,分析其空间形制特征;最后,结合口述史和周边风土建筑特征对陈宅进行修复探索。
    • 苏停停
    • 摘要: 不同的地域构成了不同的地域景观,反射出不同的风俗文化。汉代作为早期的大一统国家,幅员辽阔,制度疏阔,表现在女性社会评价上,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本文试以齐鲁、巴蜀地区的女性为例,分析两个典型地域女性社会评价的差异性,并探讨其原因,由此可更为深入地了解汉代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所体现的女性地域差异性。
    • 朱昱璇
    • 摘要: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巴蜀位于西南一隅,远离中原文化圈的中心地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蜀地域文化,影响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巴蜀作家的写作风格。他们笔下刻画出了独具巴蜀特色的女性形象。成都作家李劼人的作品便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带有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反抗权威与追求自由的勇气以及新旧观念的矛盾,凸显出在巴蜀地域文化的熏陶下,四川女性独有的特色——大胆、泼辣、开放、自信,敢于追求自己的情感生活。
    • 杨发鹏
    • 摘要: 隋文帝开皇初年,杨坚第四子杨秀被封为蜀王并出镇巴蜀。从开皇初出镇巴蜀到仁寿二年返京,杨秀坐镇巴蜀地区近二十年,但正史对其在巴蜀期间的事迹记载无多。通过翻阅佛教史籍,钩检出杨秀在巴蜀时与佛教相关的轶事两三桩,这多少增加了认识和了解杨秀的维度。
    • 李倩
    • 摘要: 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时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被称为汉代的活化石,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阙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艺术类型,始建是源于防卫需求。汉代石阙是汉代建筑的缩影,其中的铭文雕刻为研究东汉文字和书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对汉代石阙的研究能够挖掘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汉代石阙的内涵,折射出中华民族积极乐观、和谐进取的民族精神。基于此,本文将阐述汉代石阙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风格。
    • 薛晶(摄影/文)
    • 摘要: 2021年10月19日至21日,由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指导,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室、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成渝地·巴蜀情”系列文化活动在重庆隆重举行。此次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参与“成渝地·巴蜀情”诗书画印艺术展、“中国革命精神与川渝红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研究”学术研讨会,观摩传统川剧表演艺术,考察重庆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